131 衣錦榮歸

時過境遷,漢瓦無存。後世不知漢人多矣。話說,在人口等同於生產力的封建時代。子嗣綿延,螽斯衍慶。乃是最正當合理之訴求。對人口的期盼,正如同對田畝的渴望。此二者,皆是富貴的象徵。

劉備祖上中山靖王陵。那件寓意“開枝散葉”的青銅祖器,便是時人生殖崇拜之力證。

漢人事死如事生。將雙叉祖器,堂而皇之,帶入王陵。可想而知,靖王百二十子,必然心想事成。

祖宗庇佑。

兩百年,一脈相承。今薊王家大業大。自南征林邑還。隨行人等,將一路所見,事無鉅細,向太妃娓娓道來。聞海外荒洲廣袤無垠。豐鎬之地,一年三熟。且多無人問津,先佔先得。太妃焉能不動心。

農耕文明對田地的渴望,深入髓裡。

薊王早有言在先。荒洲所闢,皆爲諸王子國。

若果如傳言,海外荒洲廣袤無垠,遠超大漢十三州。聚土爲國,三百子嗣,恐力有不逮。太妃遂命慧妃榮歸。爲布種宇內,夜以繼日,前赴後續。

四海令左慈,坐鎮隴山。與燔史關都尉玄,一前一後。防備仙佛東來。斷不可輕動。

清點裝車畢。深春時節,三百雲霞衛,護衛慧妃一行,尋路下山,奔赴洛陽函園。

關城百姓,萬人空巷。焚香於道,跪拜送行。回想當年,初入牢營,人心浮動,束手束腳。今各自安居,鮮活民生。慧妃擇此時東歸,反令百姓心安。唯恐分居兩地,久被薊王疏遠。

羌漢和親,羊大爲美。

薊王家規,不收百錢之禮。又說“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漢人常言,衣錦還鄉,榮歸故里。

車隊一路行來,路旁羌婦繡女,遂將親手所織大華氈,繫於車上。

“(羌)女披大華氈爲盛飾”。寓意慧妃,衣錦榮歸。

簾內慧妃,不禁淚目。

鍾存古羌,焚盡莽荒。薊王善待,居功至偉。回憶當年,將百萬鍾存,舉族託付。薊王一力承擔,百折無悔。遂成今日之盛貌。

不出數代,羌漢一家,再無區分。華夷之辯,可休矣。

婚姻,互爲最高等級的人質。尤其薊王與慧妃。質押的是百萬羌人與漢人的存續。故對王者而言,婚姻從來不是私事。時人常言,門當戶對。所求,無非是“對等的質押”。三族齊聚,凡有不軌,身死族滅。如何能不慎重。

慧妃又豈能爲一己之私,棄百萬族人於不顧。

“易求無價寶,難覓有情郎。”得夫如此,婦復何求。

知慧妃東歸,途經洛陽。何後,少帝,不敢怠慢。紛紛遣使問候。慧妃有禮有節,未曾有失。待三足踆烏號抵達陽港,慧妃遂返薊國不提。

孟夏初,慧妃一行已入南港。

由中書令趙娥並中書僕射荀採,迎入王宮。與薊王、王妃相見。再同去拜見太妃。送入北宮,新晉改築常寧殿。雲霞美人,除當素,當昔外。鍾璦、駱晹、盧暒、翟姜等,皆入靈輝正殿,與觀天閣女仙相伴。仍號雲霞美人。

三殿美人,並三百雲霞衛齊聚,再加少府女官,薊王宮終破千人。

泱泱上邦之風。爲時人所津津樂道。

三日後,慧妃靡顏膩理,佚貌仙姿。與羅馬皇后於常寧殿相見。早在隴右大震關時,慧妃便與羅馬皇后魯琪拉,金蘭之交。知慧妃歸國,魯琪拉第一時間前來相見。

自入宮門,魯琪拉一行,便左盼右顧。橫豎一里宮城,壯闊華美,遠超想象。亭臺樓閣,軒榭廊舫。匯聚與“回字四里”長檐之下。當真巧奪天工,令人歎爲觀止。

左右交差,上下錯落。足有七重之巨。

甚至還有懸溜飛瀑,花鳥魚蟲。如何做到的?

賓主落座。

魯琪拉遂將心中疑問道出。

慧妃笑道:“泮池下藏涌泉,引水入中樞。驅動天車,舉水屋脊。順流而下,遂成飛瀑。”

“原來如此。”魯琪拉輕輕頷首:“只爲一觀乎?”

“非也。”慧妃笑道:“屋脊排設溝槽,待夏日炎炎,清泉飛墜,遂成水簾,用於避暑。”

“果然鬼斧神工。”魯琪拉驚歎。

“西陸工匠,亦不可小覷。”慧妃意味深長:“王宮車駕,新式止車盤,便來自西陸。如今,便是軌路舫車,亦棄用止車石。知微見著,合則兩利。”

魯琪拉聽者有意:“正如慧妃所言,合則兩利。”

“妾與夫君,分屬羌漢。今爲一家。大漢,羅馬,兄弟邦也。聞皇后孤孀久已,大漢婦人再嫁,由來已久。若配我家夫君,皇后以爲如何?”

“這……”聞此言,魯琪拉一時竟心如鹿撞。

不及開口,忽聽身後言道:“求之不得。”

正是伴駕左右之黑夜女王英妮娜。

慧妃意料之中。

魯琪拉又驚又喜,羞澀難當。

“如此,妾當稟報太妃,並夫君。料想,不日便見分曉。”慧妃眸生異彩,笑靨如花。

畢竟是羅馬皇后,雖久疏戰陣,卻遠非常人。更何況明人當面,亦不必遮掩。這便收攏心神,盈盈下拜:“謝慧妃成全。”

慧妃以己度人。多年前,薊王三弟大軍壓境。百萬族人,生死一線。若非自薦枕蓆,何來雲開霧散,花好月圓。

羅馬皇后,身份高貴,然畢竟孤家寡人。被其弟禁錮孤島。若非薊王出手相救,早已死於毒藥。若能與薊王和親。引西域聯軍,遠征羅馬邊牆。

知皇后歸來。雖不敢說,羅馬民衆“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然總有一干人等,暗通曲款。借薊王之勢復起。君臨羅馬,指日可待。

羅馬皇后眸中。星星野火,正待燎原。

1.87 富貴同享106 重症猛藥187 貨幣戰爭1.65 掃平天下217 上交下讓1.34 旁門左道1.37 魚龍漫衍61 時不我待1.2 奉國守孝168 面面俱到179 中舨共約125 賽馬效應1.50 試釘馬掌1.2 經商有道1.53 人生百戲1.38 祠堂傳藝188 舉火爲先1.238 君有不戰193 置酒高會131 胡雜騎兵197 笑林始祖175 茱萸託思166 秦薊之好1.58 夾縫求生1.64 輶軒之使1.87 開門揖盜31 形勢大好131 猛虎破閘1.4 四平八穩1.55 只爲薊吏1.54 一國之主第2089章 1.278 拱手言和1.83 以貲徵賦1.49 銷金洞窟162 物我兩忘18 士異出仕1.209 鐵騎橫衝168 千里投懷201 南北俱全第2097章 1.286 力大伏虎178 四氏雲霞130 海內狂徒186 三方勢力1.9 三英齊聚1.28 火燒長社124 國士待之1.57 賞罰未定108 與王共治168 天下治術1.276 命喪宮門1.67 莫測禍福119 北海一龍192 兵進隴關241 錐處囊中1.36 籠中之鳥163 拈花摘葉128 了無蹤跡1.42 椎心泣血281 過猶不及176 薊王東歸1.95 白虹貫日119 時局崩壞1.73 有教無類1.87 鯤鵬之志1.60 楛矢貫隼1.55 只爲薊吏1.87 年終臘賜132 人心難琢1.28 雌雄雙劍167 麒麟可乎1.92 相見恨晚1.289 四面樹敵155 羊大爲美1.84 百工居肆129 山海之盟102 平波水砦71 一較長短190 一較高下1.5 重操舊業1.99 黃雀伺蟬135 抱火寢薪1.68 淮南大捷1.273 同堂異室105 足可稱道1.58 割發代首91 飯稻羹魚1.90 貴不可言134 鮮卑利亞18 如芒在背150 洛陽上計1.76 洛陽來使1.243 斬將搴旗1.60 權重秩卑31 形勢大好1.58 萬般皆好18 四面楚歌1.56 鮮活人聲190 並驅中原1.94 熨斗直衣1.242 繞樑餘聲
1.87 富貴同享106 重症猛藥187 貨幣戰爭1.65 掃平天下217 上交下讓1.34 旁門左道1.37 魚龍漫衍61 時不我待1.2 奉國守孝168 面面俱到179 中舨共約125 賽馬效應1.50 試釘馬掌1.2 經商有道1.53 人生百戲1.38 祠堂傳藝188 舉火爲先1.238 君有不戰193 置酒高會131 胡雜騎兵197 笑林始祖175 茱萸託思166 秦薊之好1.58 夾縫求生1.64 輶軒之使1.87 開門揖盜31 形勢大好131 猛虎破閘1.4 四平八穩1.55 只爲薊吏1.54 一國之主第2089章 1.278 拱手言和1.83 以貲徵賦1.49 銷金洞窟162 物我兩忘18 士異出仕1.209 鐵騎橫衝168 千里投懷201 南北俱全第2097章 1.286 力大伏虎178 四氏雲霞130 海內狂徒186 三方勢力1.9 三英齊聚1.28 火燒長社124 國士待之1.57 賞罰未定108 與王共治168 天下治術1.276 命喪宮門1.67 莫測禍福119 北海一龍192 兵進隴關241 錐處囊中1.36 籠中之鳥163 拈花摘葉128 了無蹤跡1.42 椎心泣血281 過猶不及176 薊王東歸1.95 白虹貫日119 時局崩壞1.73 有教無類1.87 鯤鵬之志1.60 楛矢貫隼1.55 只爲薊吏1.87 年終臘賜132 人心難琢1.28 雌雄雙劍167 麒麟可乎1.92 相見恨晚1.289 四面樹敵155 羊大爲美1.84 百工居肆129 山海之盟102 平波水砦71 一較長短190 一較高下1.5 重操舊業1.99 黃雀伺蟬135 抱火寢薪1.68 淮南大捷1.273 同堂異室105 足可稱道1.58 割發代首91 飯稻羹魚1.90 貴不可言134 鮮卑利亞18 如芒在背150 洛陽上計1.76 洛陽來使1.243 斬將搴旗1.60 權重秩卑31 形勢大好1.58 萬般皆好18 四面楚歌1.56 鮮活人聲190 並驅中原1.94 熨斗直衣1.242 繞樑餘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