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鰲頭獨佔

狗奴國,位於邪馬臺屬國“奴國”之南。狗奴王,喚“卑彌弓呼“。國中實權,則握於名喚“狗古智卑狗”的官員手中。此名或爲官名,亦或是人名。狗奴國與邪馬臺國素來不和,兩國間衝突不斷。

正如三韓使者所言:若知三韓遣十萬壯丁,渡海爲邪馬臺國造血。必遭狗奴國嫉恨。

正因有強敵環伺,有所要求,自也合理。

於是乎。三韓王,於國書上言道:只需王上能降服狗奴國,不渡海來攻。鄙國自當領命。遣十萬青壯,東渡布種。

自前漢時起。三韓和倭人,便常有往來。

倭國列島與朝鮮半島之間,亦時有攻伐。

稍後,魏晉之交,朝鮮半島南端,新有一“狗邪韓國”,見於史載。又異稱爲:“拘邪韓國”或“枸邪韓國”。後世有學說認爲:魏晉時,已有倭人攻入朝鮮半島,並在當地建立附庸國。狗邪韓國,或是倭人政權。

從“狗奴國”、“邪馬臺國”與“狗邪韓國”的稱呼上,二者確有關聯。說不定,便是狗奴與邪馬臺,二國聯合攻島。佔據弁韓之地,於是二國各取一字,再加弁韓,稱:“狗邪韓國”。亦未可知。

換言之。三王的顧慮及訴求,似乎正當合理。

狗奴國如何如何,薊王又豈能知。難不成,還真去跟狗奴扯皮不成!如此,正中三韓下懷。試想,狗奴與邪馬臺,互爲仇敵。又豈能輕易鬆口。茫茫大海,倭國列島,尚無航道可循。人員往來,殊爲不易。

若急於求成。唯有親率大軍,討伐狗奴。焚其城,滅其國,掠其民。如此一來,邪馬臺國再無掣肘,必趁勢崛起。若一統列島,反於我不利。

薊王當另有打算。

回書三韓王,言道:孤,聽聞馬韓之西,海中島國名曰“州胡”。其居民身材短小,髡頭紋身,如鮮卑族。喜養牛豬,其服有上無下,乘船往來,市買韓中。“俗樸陋,衣大豕皮;夏居革屋,冬窟室。地生五穀,耕不知用牛,用鐵齒耙土。”孤還聽聞,此島廣袤“四百餘里”,“北枕巨海,南對祟嶽”。盛產柑橘及騾馬,謂“家家桔柚,處處驊騾”。

孤已命人攜禮登島。與州胡王討要一灣,督造軍港。待港成,便遣水軍駐守。此島扼倭國北上水路,若有狗奴兵船渡海來攻,自當盡數截殺。足可保貴國百姓,安然無恙,後顧無憂。還望三王體恤孤赤心一片,早做打算。

州胡島,乃朝鮮半島南部海域,濟州島之古稱。此島與朝鮮半島隔海相望,距半島最南端約二百餘里。東與倭國對馬島隔海相對,西與吳郡由拳縣隔海相離。位置十分重要。

以倭人現有的初級造船術。根本無力建造五百石船。甚至倭船連冒突、露橈等小型戰船,亦遠遠不及。試想,又如何能敵薊國水軍,明輪大艦。迎頭撞翻,一通亂箭,盡數葬身魚腹。何其簡單。

後有倭國使節,出使曹魏。“獻男生口四人、女生口六人、班布二匹二丈”。

試想,島上戰亂不斷,生口何其多也。便是辰王,亦能獻萬五千人,萬五千匹布,贖五百漢人被殺之罪。堂堂邪馬臺女王,三十餘國,四十萬民。遠渡重洋,竟只貢獻“生口十人,班布十丈”。之所以貢品如此稀少,亦可佐證船小。

如此想來,倭船怕只能乘十餘人。

收到薊王回書,三韓各自嗟嘆。

州胡島上,有淡水、耕地,及化外島夷。足可自給。以薊國之強盛,重金結好,島夷必欣然應允。先修港口,再闢田地。擴港爲城,馴化島夷。如此,不出數年,此島必爲薊王所佔。進而往來朝鮮半島與倭國列島,薊國皆十分便利。

話說,薊王如何能知此島。

三韓王,苦思冥想,不知該如何回覆纔好。所幸天寒地凍,滴水成冰。待來年開春,再做計較。

如前所說。薊國航運便利。四海船商泛舟而來,入駐南港。初來薊國的藩商,需入都船署,驗明正身。上報航線、港津,及沿途見聞。由書佐編撰成冊,上報都船丞入庫。故薊王對周遭海域,已知之甚祥。

此島,貴在自給自足。距離倭韓皆近。便於船隻往來。待港口建成,薊國名產、朝鮮、倭國物產,皆在此島匯聚。海船往來,日漸繁華。許多島夷,自願客庸港城,賣力爲生。耳濡目染,加倍馴化。遂成薊國第一塊,海外領地。

此皆是後話。

稻收已畢,大建重啓。

雍奴藪,新分七縣。文安大澤,同築五城。國中,諸如葛城、渾埿城等,古城原址重築,亦不在少數。再加撤村並邑,通渠築路。處處皆需人手。薊國似乎,亦自顧不暇。

兩漢五銖,源源不斷運抵薊國,販回今季新谷。四海船商,皆趕在大河、渤海雙雙冰封前,購買足量食糧,已備歲末所需。

黃巾亂後,餓殍遍地。萬幸朝廷,任人唯賢。各州刺史,堪稱循吏。餘賊或被剿滅,或下山投誠,或遠遁深山老林,不再爲患。關東大地,休養生息。以備來年春耕。帝國減口二千餘萬。換言之,吃飯的人,終歸是少了一半。賑災救濟,亦輕鬆一半。無主之地,亦多一半。只需天下不再生亂,剩下百姓足可餬口。

王妃公孫氏,五日侍寢。此夜,本是王妃獨佔鰲頭。奈何用盡渾身解數,亦難招架,次次完敗。於是乎,王妃常命安氏姐妹與東胡二妃,烏氏與副伏羅氏,相伴侍寢。

亦如前所說。天子“御幸之法”,乃是將八十一女嬪分九夜,二十七世婦分三夜,九嬪合爲一夜,三夫人合作一夜,再加上皇后一夜,共十五夜。上半月先卑後尊,下半月先尊後卑,一月各輪兩次。

因而從受孕機率而言。單獨侍寢的皇后,成功率最高。三夫人次之。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女嬪,再次之。

從此處,亦不難看出,古時,就連生育權亦有等級劃分。

及漢時,皇后一月足有五次單獨侍寢。亦可見一斑。

薊王深愛王妃。即便幸七妃,亦多以王妃爲主。“鑿隧入井,抱甕出灌”,一月五次。

月信遲遲未至,王妃或又有身孕。

東胡二妃、安氏姐妹,怕也緊步王妃後塵,珠胎暗結。

牛乳不可灌注,易滋生細菌。

鹽水加蜂蠟,通潤而潔淨,乃不二之選。

197 仙人指路71 窮厄之寇1.23 痹體之術174 爾虞我詐1.55 鬥戰決勝1.299 烏合之衆1.3 娘要嫁人1.228 石來運轉137 各自圈地31 形勢大好144 唯剩一問190 雲夢之野1.74 樓桑重器186 董君一念1.28 火燒長社1.79 快馬輕舟171 南北船閘117 知子莫母182 何患無嗣131 美玉生煙162 物我兩忘1.88 二賊授首1.38 溯谷而行167 薄海從風1.49 覆水難收161 獵殺遊戲182 共握權柄188 舉火爲先17 廢長立賢1.74 再掠女豪145 寡人無情149 白駒過隙1.74 青虹下墜1.9 牛刀小試1.64 天下大酺1.298 同聲同氣10 多子饒妻116 日黑水溢189 天降大任1.68 以和爲貴第2077章 1.266 羣鴉火雨156 金牌免死271 自有取捨153 以身擋箭173 畝鍾之田71 以鹿爲幟1.80 喜訊傳來107 忍辱偷生103 寡情薄義1.68 清溪橋樓143 動則生陽1.4 只患不均1.94 不虛此行1.73 西林馬場1.65 陰藏殺機125 偶露崢嶸1.79 當不至於13 虛實失度1.85 九九歸原107 克堅平難1.95 互相成全1.97 鐘鳴漏盡1.29 得失參半124 國士待之1.67 窺其門徑1.9 三危既宅192 火燒西園1.57 周不如漢184 如約而娶1.43 天機莫測16 破敵爲先194 開館典禮130 紅塵濁世11 誰主浮沉129 山海之盟112 莫如勤王1.60 羣羌之力1.53 望廬而還1.73 大行天下1.26 有勇無謀1.62 五陵少年134 天下初平182 何患無嗣1.28 將門虎子184 羔羊之素146 黨人認主1.37 魚龍漫衍1.225 斜趨漢津1.66 人財兩全152 南橘北枳1.68 清溪橋樓1.33 功敗垂成1.96 開年見喜1.26 敦煌六姓1.36 一金知心164 奴隸貿易16 破敵爲先151 君臣之約31 垂綏琬琰163 百夷來朝
197 仙人指路71 窮厄之寇1.23 痹體之術174 爾虞我詐1.55 鬥戰決勝1.299 烏合之衆1.3 娘要嫁人1.228 石來運轉137 各自圈地31 形勢大好144 唯剩一問190 雲夢之野1.74 樓桑重器186 董君一念1.28 火燒長社1.79 快馬輕舟171 南北船閘117 知子莫母182 何患無嗣131 美玉生煙162 物我兩忘1.88 二賊授首1.38 溯谷而行167 薄海從風1.49 覆水難收161 獵殺遊戲182 共握權柄188 舉火爲先17 廢長立賢1.74 再掠女豪145 寡人無情149 白駒過隙1.74 青虹下墜1.9 牛刀小試1.64 天下大酺1.298 同聲同氣10 多子饒妻116 日黑水溢189 天降大任1.68 以和爲貴第2077章 1.266 羣鴉火雨156 金牌免死271 自有取捨153 以身擋箭173 畝鍾之田71 以鹿爲幟1.80 喜訊傳來107 忍辱偷生103 寡情薄義1.68 清溪橋樓143 動則生陽1.4 只患不均1.94 不虛此行1.73 西林馬場1.65 陰藏殺機125 偶露崢嶸1.79 當不至於13 虛實失度1.85 九九歸原107 克堅平難1.95 互相成全1.97 鐘鳴漏盡1.29 得失參半124 國士待之1.67 窺其門徑1.9 三危既宅192 火燒西園1.57 周不如漢184 如約而娶1.43 天機莫測16 破敵爲先194 開館典禮130 紅塵濁世11 誰主浮沉129 山海之盟112 莫如勤王1.60 羣羌之力1.53 望廬而還1.73 大行天下1.26 有勇無謀1.62 五陵少年134 天下初平182 何患無嗣1.28 將門虎子184 羔羊之素146 黨人認主1.37 魚龍漫衍1.225 斜趨漢津1.66 人財兩全152 南橘北枳1.68 清溪橋樓1.33 功敗垂成1.96 開年見喜1.26 敦煌六姓1.36 一金知心164 奴隸貿易16 破敵爲先151 君臣之約31 垂綏琬琰163 百夷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