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 困龍之地

待盧植出帳,與副將宗員趕到事發地。

營地西北角,已圍滿軍士。人手一把巧工鏟,本想刨出同伴。然,待聚攏到此地時,卻彷彿丟了魂一般,所有人皆面衝西北,直直站定。

宗員上前,搬動一人肩膀。那人猶未清醒。只是目光呆滯,伸手指向西北。

宗員擡眼一看,頓時一驚。

只見,西北夜放豪光,光芒宛如利劍上舉,直衝雲霄。光芒之下,遙現一高臺。

隱隱約約,檯面似還上陳一物。

“可是沙丘平臺?”身後響起盧車騎之語。

“正是…正是沙丘平臺方向。”饒是宗員,亦不禁心生惴惴。天生異相,必事出有因。時人深信天人感應,如此玄而又玄之事,既親眼所見,又如何能不信。

盧植輕輕點頭:“喚醒兵士,各自回營休息。塌陷營牆,圍以拒馬鹿角,排設板楯。待天明再清理修造。另遣工匠,舉火挖掘被埋兵士,軍馬。不得有誤。”

“喏!”宗員這便領命。領軍中執法官喚醒兵士,遣散人羣。又令軍中工匠,刨挖埋入地下的人馬。

入帳前,盧植又傳令:“各自謹守營盤,有妄言者,斬。”

“喏!”

說完,盧植這便返回中軍大帳。

不久,宗員來報:“帳篷車輛俱在,人馬卻消失無蹤。”

盧植不置可否:“讓工匠們回營休息。”

“……喏。”

陷入地下的人馬,竟然憑空消失了。如此匪夷所思之事,即便下了封口令,又如何能瞞住。大營人心惶惶,士氣低迷。

翌日,盧植親臨挖掘現場。清理出的帳篷、馬車、損毀營牆,皆列在旁。獨獨沒有陷入的兵士。

“墊土修牆。”盧植隨即下令。

工匠們這便回填陷坑,重立營牆。忙忙碌碌,午後大營重歸原樣。士氣稍有回升。

是夜,又起騷動。

“報——”軍士帳前稟報:“大營再遭地陷,毀去西北角營牆數段。營帳、車輛,馬匹,皆埋入土中!”

又是西北角?

略作思量,盧植這便言道:“命各營軍士謹守營盤。無令不得出帳。”

“喏!”

待盧植趕到,副將宗員已先行抵達現場。

低聲言道:“還是昨日那段營牆。墊實之土,再次塌陷。不知何故……”

見他吞吞吐吐,盧植遂問:“西北方向,是否仍有豪光。”

“有。”宗員口出涼氣,不由得牙關都在打顫。

同一地面,兩次塌陷。若只說巧合,如何能信。最詭異便是,明明工匠已墊土夯實。如何能二次地陷。

“裝神弄鬼。”盧植冷聲道:“黃巾逆賊假託神術,實則不過是藉機關術,行障眼法。正如鄴城機關陣那般。衆將勿驚。明日且隨我往沙丘平臺,一探究竟。”

“喏!”主帥乃一軍之主。盧植氣定神閒,麾下將校這便稍稍心安。將校得安,方能穩住麾下軍士之心。不令士氣崩盤。

好容易撐到天明。大營戰鼓隆隆,盧車騎升帳點兵。

麾下文武齊聚。

審配、逢紀、張遜等爲參軍。宗員、高覽、朱靈等爲將校。

一身戎裝的盧車騎環視衆人,朗聲道:“大營一隅,累次地陷。必是黃巾賊人裝神弄鬼。今日我欲前往沙丘平臺一探究竟。何人願同往?”

“卑下願往。”審配起身。

“卑下願往!”高覽出列。

“好。正南,元伯與我同往。餘下人等謹守營盤,不得有失。”

“喏!”

沙丘平臺,便是沙丘宮平臺。離宮被焚燬,只剩高臺。後,趙高等人將始皇帝屍體置於其上,又稱爲“晾屍臺”。距離紮營地,數十里之遙。

斥候一日數報。言,賊人皆龜縮在廣宗各城,沙丘平臺附近,並無賊兵蹤跡。盧植方可輕騎前往一探。

或有人問,大營地陷,與沙丘平臺何干。

正因一個“困”字。

廣宗之所以被稱爲“困龍之地”,便是起於沙丘宮傳說。趙武靈王和始皇帝,皆困死其上。歷代帝王敬而遠之。往來民衆亦多繞行。

那日大營地陷,沙丘平臺夜放豪光。乃至車騎大營困守此地,軍心不穩,寸步難行。

正應了這個“困”字。

於是,盧車騎便領軍往沙丘平臺一行。

所謂臺,乃指“觀四方而高者”。時下,多爲建在高臺之上的建築。如竇太后居住的南宮雲臺,劉備建四方館的黃金臺。沙丘平臺,爲古時建沙丘離宮之高臺。離宮被焚燬,蕩然無存,如今只剩平臺。

平臺高數丈,遠遠得見。四周圍以條石,居中闢有階梯。沿路兩側,還間隔着立有人馬石雕。雖飽經風霜,面目依舊清晰可辨。

遺蹟之所以能保存的如此完好,與“困龍”傳說息息相關。人皆避恐不及,如何敢來破壞。

不然這些上好的條石、石雕,早被搬運一空。堆砌自家宅院。

馬蹄聲忽變清脆。不知不覺間,隊伍已踏上通往平臺的青石板路。聳立道旁的石雕,彷彿沉睡百年的衛士,無聲的恭迎這羣無畏的訪客。

“下馬!”在通往平臺的階梯前,盧植一聲令下。

騎士紛紛下馬,將馬匹拴在排列整齊的石柱上。留下足夠看守,高覽領精騎護佑主帥盧植,踏上了通往高臺的青石階梯。

石階本是宮殿的臺階。或是趙武靈王時修造。數百年時光荏苒,風吹雨淋。雕刻紋飾已模糊不清。原先被打磨光滑的石板,今已是凹痕斑斑,滿是龜裂。

衆人刀盾並舉,圍成圓陣。陣中弓弩手警惕的巡視四周。護佑主帥一步步走上高臺。

本該空無一物的平臺正中,卻擺放着一具棺槨。

“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榿棺一,梓棺二,四者皆周”。鄭玄注日:“尚深邃也。諸公三重,諸侯再重,大夫一重。士不重。”

天子棺槨四重,貼身內棺稱“革”,二重稱“椑”(bēi)或“杝”(yí),其外蒙兕及水牛皮;第三重叫“屬”;第四重才稱“大棺”。

帝后的外槨,爲兩層,因多用梓木製成,故通常稱棺槨爲“梓宮”。

王侯、公卿、士大夫依次遞減。

尺寸亦有差。天子大棺厚八寸。大夫大棺厚六寸。庶民百姓只准厚四寸,不配槨,後世一直沿用至今。

而此棺,外重雖被盡數剔除。但從漆紋、材質、器型及尺寸上,皆可看出,乃是一座兩漢帝王棺。

待辨清棺上紋飾,盧植不禁勃然大怒:“無恥鼠輩!”

黃巾賊竟掘了陛下的祖墳。

1.70 青徐流民147 藥到病除1.37 投石卜路104 我與爭鋒172 備思前後11 反客爲主1.5 唯利是圖61 穩紮穩打1.70 奉詔和親1.47 丹陽勁卒134 公之於衆1.8 木公金母1.28 帝王家事1.89 未改初心115 龍見於野1.5 米中摻沙165 政均法平156 定鼎關中1.97 以自爲方144 迎刃而解1.69 洛陽紙貴1.76 麒麟續命1.223 陌路相逢1.98 斯人已去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15 各有算計231 潛龍勿用91 心有滋蔓61 穩紮穩打221 非人臣也第2089章 1.278 拱手言和1.68 拯焚救溺194 先聲奪人1.53 吾道東流188 風聞奏事178 深明大義1.56 巡視國境187 奪舍續命1.289 四面樹敵1.39 火雨焚城111 外臣凌主1.67 窺其門徑116 迴天無術1.65 西羌兵諫1.74 部貴五宗1.5 何方神聖1.30 以僞亂真1.75 坐問因果1.29 強渡漢水132 馬兒吃飽169 改弦更張210 喧賓奪主194 先聲奪人109 多管齊下109 密詔鋤奸1.54 七日血戰1.37 魚龍漫衍1.49 將計就計1.83 誅心之謀152 縱敵長寇1.36 渾天大陣1.92 萬世太平1.248 毒蠍擺尾172 備思前後1.63 犬牙相錯1.54 七日血戰1.97 以自爲方15 各有算計1.40 洛陽酒家186 氾濫成災105 胡口奪食154 東孝西直1.2 平羌之策156 仁道在邇151 董卓擲戟118 前覆後戒1.83 古羌遺規1.29 扶搖直上31 垂綏琬琰13 民情得疏1.7 披喪送親1.204 猶樂思沛1.45 何愁不嫁第2074章 1.263 偶有失蹄12 半城煙火1.234 四大氐王103 兵發西進1.68 斬旗奪船14 萬象更新145 夢寐以求199 飲恨兵退103 蝮蛇螯手156 仁道在邇175 綠洲熔爐1.28 豎子成名1.64 天下大酺1.88 腰纏萬貫1.264 又見連環1.36 一金知心1.69 塞向堇戶
1.70 青徐流民147 藥到病除1.37 投石卜路104 我與爭鋒172 備思前後11 反客爲主1.5 唯利是圖61 穩紮穩打1.70 奉詔和親1.47 丹陽勁卒134 公之於衆1.8 木公金母1.28 帝王家事1.89 未改初心115 龍見於野1.5 米中摻沙165 政均法平156 定鼎關中1.97 以自爲方144 迎刃而解1.69 洛陽紙貴1.76 麒麟續命1.223 陌路相逢1.98 斯人已去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15 各有算計231 潛龍勿用91 心有滋蔓61 穩紮穩打221 非人臣也第2089章 1.278 拱手言和1.68 拯焚救溺194 先聲奪人1.53 吾道東流188 風聞奏事178 深明大義1.56 巡視國境187 奪舍續命1.289 四面樹敵1.39 火雨焚城111 外臣凌主1.67 窺其門徑116 迴天無術1.65 西羌兵諫1.74 部貴五宗1.5 何方神聖1.30 以僞亂真1.75 坐問因果1.29 強渡漢水132 馬兒吃飽169 改弦更張210 喧賓奪主194 先聲奪人109 多管齊下109 密詔鋤奸1.54 七日血戰1.37 魚龍漫衍1.49 將計就計1.83 誅心之謀152 縱敵長寇1.36 渾天大陣1.92 萬世太平1.248 毒蠍擺尾172 備思前後1.63 犬牙相錯1.54 七日血戰1.97 以自爲方15 各有算計1.40 洛陽酒家186 氾濫成災105 胡口奪食154 東孝西直1.2 平羌之策156 仁道在邇151 董卓擲戟118 前覆後戒1.83 古羌遺規1.29 扶搖直上31 垂綏琬琰13 民情得疏1.7 披喪送親1.204 猶樂思沛1.45 何愁不嫁第2074章 1.263 偶有失蹄12 半城煙火1.234 四大氐王103 兵發西進1.68 斬旗奪船14 萬象更新145 夢寐以求199 飲恨兵退103 蝮蛇螯手156 仁道在邇175 綠洲熔爐1.28 豎子成名1.64 天下大酺1.88 腰纏萬貫1.264 又見連環1.36 一金知心1.69 塞向堇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