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 腰纏萬貫

須臾。大將軍何進,去而復返:“太后腹中麒麟子,乃先帝……嫡子。論尊貴,遠非王美人貴子可比。何須多此一舉。”

“萬一是貴女,又當如何!”何太后怒叱。何進吞吞吐吐,如何能不令太后生厭。

“哦!哦!”大將軍何進幡然醒悟:“太后息怒,臣,這便去辦。”

三宮鼎立,各有僚屬。

換言之,三宮各成體系。不受原先宮規所左右。何太后盡起西園衛。太皇董太后麾下,乃出羽林衛。太皇竇太后麾下,多北軍精銳。少帝由虎賁中郎將王越,貼身守衛。

正因三宮鼎立,互爲掣肘,危機四伏。故各人安危,又豈能假他人之手。帝后三卿,衛尉護安危,太僕保起居,少府通內外。三卿從出身而言,多爲名門、宦官、外戚,皆是心腹重臣。

先前,太皇董太后,欲拜執金吾王斌爲少府。王斌乃已故王美人長兄,貴子舅父,算是外戚。奈何太皇竇太后,先拜王斌爲長信少府。太皇董太后,退而求其次,拜曹嵩爲永樂少府。

帝后三卿,皆食中二千石。位同九卿。若有特進等加官,當高於九卿。

先帝崩後,萬金堂下銷金窟,被何太后與太皇董太后瓜分。西園既改長樂宮,自當大肆改造。位於南宮之中的永樂宮,亦大興土木,不逞多讓。唯太皇竇太后永安離宮,雖改名長信宮,卻動靜全無。

三後鼎立,明爭暗鬥。營造與否,並不重要。然斷不可,弱了氣焰。何太后與太皇董太后,財大氣粗,揮金如土。長此以往,中小黃門、宮人女婢,必被收買,爲其耳目。程璜焉能坐視太皇竇太后勢弱。奈何先帝遺產,分毫未得。囊中羞澀,如何營造。

不愧是蔡邕口中之“程大人”。論宮中人脈,已歷五帝的程璜,比曹節亦不逞多讓。這便從鉤盾令宋典、掖庭令畢嵐處,逼問出十常侍窖藏銅錢之所在。命人尋訪四郭,悉數挖出。送入函園錢堡,以五兌二,換來琉璃寶鈔十億。用於營造長信宮。

此窖藏銅錢,皆是子錢。俗稱“銅子”。足見高利貸之暴利。

無需運回國。錢堡便可回爐重鑄成角錢。不知不覺間,大漢正迅速完成錢幣替換。洛陽街市,兩漢五銖錢漸被四出五銖替代。精美的薊國防水券鈔,亦迅速風靡。銅重之苦,何必多言。“腰纏萬貫”,非人力可爲。一緡錢重十三斤。千錢爲一貫,萬貫便是十三萬斤。足需一艘千石商船,方能盛下。

“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作者考慮過鶴的感受麼。

然若換成薊國千角券鈔,萬貫不過百鈔。便是十萬貫,腰間亦足可纏下。

如前所說。券鈔乃是與薊王契約定價。薊王威信天下,便是爲安置隴右五百萬羌氐,花錢如流水,信譽亦未曾減損分毫。薊國今季稻收四千萬石的消息,已便傳海內。薊王兌現能力,何必多言。

重利誘惑之下。必有利慾薰心者,鋌而走險。然雕版,油墨先不談。券鈔專用紙,從何而來?

左伯造紙術,普天之下,唯薊國獨有。“腸衣壓膜術”,又是一絕。小小一張券鈔。技藝之高絕,遠超整個時代。百角至千角,大面值券鈔,還有薊王“燙印”。赤鹿焰角、三足踆烏,光華流轉,栩栩如生。直令人歎爲觀止。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如何下手仿冒。

本以爲券鈔,必先興於勳貴。豈料最先興起之處,竟是洛陽金市。細思之下,亦有道理。勳貴自無需攜大量銅錢,可用價值更高的馬蹄金、麟趾金、亦或是昆岡美玉來代替。唯有金市商賈,整日與大量銅錢爲伴。對銅重之苦,感同身受。於是悉數將庫存銅錢,就近運往九阪塢前堡,兌換成薊國券鈔。單單百取一的兌率,便讓薊王賺了個盆盈鉢滿。更何況還有五兌一的暴利。

先前,賈詡替薊王討來江東十港,開埠之權。便是要將薊國的一切便利,原樣複製到江東大地。金水小市、十里函園,諸如這般。並將薊國支付體系,迅速擴散江東大地。

凡天下錢、糧,皆歸薊王所握。這萬里江山,還能跑到哪去。

薊人衆多福利中,還有一項讓洛陽商賈,眼熱不已。

貲庫賬戶。

亂世將至。將家財悉數存入薊國貲庫,於大江南北隨意支取。如此一來,無銅身輕。逃難時,說走便走。輕車快馬,無需費力打包全部身家。此等便利,何必多言。退一萬步說,便是賊人膽敢抄掠薊國貲庫,與我等何干?

薊王威信天下,又豈能不足額賠償。

先前孟津大火,鞠城兵亂。城中勳貴死傷無數。四郭百姓,焉能不未雨綢繆。

便有金市豪商數人,夜入函園,登二崤城官堡,拜見右丞賈詡。

言及請開賬戶之事。

賈詡笑曰:這有何難。只需遷入函園,爲我主守陵,便是薊人。當坐享薊國一切便利。貲庫賬戶,自然擁有。

豪商大喜而歸。不出數日,三仟棟九阪懸樓,價格暴漲。

知所購懸樓已漲至億錢,董承大驚失色。對太皇董太后,更是欽佩不已。

窺一斑而知全豹。時下信義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歲不我與。還舉棋不定,觀望之中的洛陽貴胄,紛紛出手。皆用薊王罰金,換取懸樓安居。百億罰金,大半迴流。剩下千棟九阪懸樓,再高價賣給城中豪商。

薊王將赫赫威信,堂堂正正,溢價兌現。比作奸犯科,偷奸耍滑,賺取不義之財,不知高明多少倍。

千金不如一諾。

古往今來,信義價更高。

長樂宮,長秋殿。

大將軍何進,例行拜見。

“如何?”何太后自簾內問道。

“臣已命人逼問畢嵐,逐鬼童子出身。然所有名冊,皆被削去。無從考證。”大將軍答曰。

“好一個程中大夫。”何太后冷笑:“先削名冊,再告辛密。如此,既得償所願,遠走高飛,又令朕空口無憑,無所作爲。”

“此人,着實可恨。”何進怒罵。

“此事,當徐徐圖之。”此話出口,何太后似也輕鬆不少。亦爲人母,將心比心。若非事關重大,又豈忍心殘害幼兒。

“太后所言極是,當徐徐…圖之。”大將軍何進,亦暗鬆一口氣。

“五官中郎將,便讓董重取之。北軍中候,戍衛皇城,斷不容有失。大將軍可有適宜之選。”

“武猛都尉丁原,當可一用。”

1.52 借刀殺人第2073章 1.262 飛天遁地1.53 前朝舊事1.96 魂不守舍140 祓禊之會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第2071章 1.260 晨參暮省1.27 六縣俱名122 刀槍莫及155 拳拳之心1.89 終得圓滿109 寧有種乎1.56 拱手相送1.99 八賢共治1.24 同流合污1.257 珠璣深藏1.76 獻圖明志1.22 天下殘局1.69 義立而王145 有軌騾車1.204 猶樂思沛1.66 千里馳援1.34 恩同再造135 喜得千金150 自證清白151 終破鄴城1.27 以身舉債144 首尾難顧125 探險搜奇115 帝王心聲113 對面而弈118 吐剛茹柔129 垂簾理政1.57 戰意正濃19 與生俱來123 文無第一1.57 謀錄不盡1.230 列宿歸位17 廢長立賢1.29 得失參半193 少不言愁1.29 外合裡應156 仁至義盡16 嫁禍江東1.79 圍湖造屋166 落子無悔144 唯剩一問261 寄神免禍13 殊途同歸1.95 崔烈買官1.67 窺其門徑1.33 無雙割草1.44 善利萬物1.35 九流學派1.49 覆水難收162 畢生所願1.53 驚濤暗涌1.62 風月常新102 風雪載途41 波橘雲詭162 難言之隱117 盜亦有道154 查無此人135 四時充美91 娶七夫人127 三面合圍19 君前臣名21 臉怎麼黑1.60 楛矢貫隼160 成人之美123 上林冬狩171 鮮卑五姓71 各路神仙1.37 魚龍漫衍193 依山下寨81 天下喉舌1.5 黃門侍郎1.256 茅塞頓開114 先發優勢166 秦薊之好163 女亞馬遜!1.78 怦然心動1.55 洛陽一日1.27 出宮闢禍154 火攻破敵118 陳寔遺盜194 焉知非福121 萬舟齊發1.95 西園八校169 先登陷陳174 恰如其分第2101章 1.290 通關圖卷140 天降流火123 呼之欲出1.44 善利萬物128 勢不兩立152 涓滴成海1.64 連贏三局1.26 太后召見113 求開黨錮
1.52 借刀殺人第2073章 1.262 飛天遁地1.53 前朝舊事1.96 魂不守舍140 祓禊之會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第2071章 1.260 晨參暮省1.27 六縣俱名122 刀槍莫及155 拳拳之心1.89 終得圓滿109 寧有種乎1.56 拱手相送1.99 八賢共治1.24 同流合污1.257 珠璣深藏1.76 獻圖明志1.22 天下殘局1.69 義立而王145 有軌騾車1.204 猶樂思沛1.66 千里馳援1.34 恩同再造135 喜得千金150 自證清白151 終破鄴城1.27 以身舉債144 首尾難顧125 探險搜奇115 帝王心聲113 對面而弈118 吐剛茹柔129 垂簾理政1.57 戰意正濃19 與生俱來123 文無第一1.57 謀錄不盡1.230 列宿歸位17 廢長立賢1.29 得失參半193 少不言愁1.29 外合裡應156 仁至義盡16 嫁禍江東1.79 圍湖造屋166 落子無悔144 唯剩一問261 寄神免禍13 殊途同歸1.95 崔烈買官1.67 窺其門徑1.33 無雙割草1.44 善利萬物1.35 九流學派1.49 覆水難收162 畢生所願1.53 驚濤暗涌1.62 風月常新102 風雪載途41 波橘雲詭162 難言之隱117 盜亦有道154 查無此人135 四時充美91 娶七夫人127 三面合圍19 君前臣名21 臉怎麼黑1.60 楛矢貫隼160 成人之美123 上林冬狩171 鮮卑五姓71 各路神仙1.37 魚龍漫衍193 依山下寨81 天下喉舌1.5 黃門侍郎1.256 茅塞頓開114 先發優勢166 秦薊之好163 女亞馬遜!1.78 怦然心動1.55 洛陽一日1.27 出宮闢禍154 火攻破敵118 陳寔遺盜194 焉知非福121 萬舟齊發1.95 西園八校169 先登陷陳174 恰如其分第2101章 1.290 通關圖卷140 天降流火123 呼之欲出1.44 善利萬物128 勢不兩立152 涓滴成海1.64 連贏三局1.26 太后召見113 求開黨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