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 蜩螗之鳴

“我無病。”上元夫人怒叱。

“病患皆言無病。”大秦聖祭,徐徐迫近:“若真無病,豈會大膽如斯,竟去招惹夫君。‘夫龍之爲蟲也,柔可狎而騎;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常聞‘疏不間親,卑不謀尊’。你卻‘螳臂當車,自不量力’。若不是病,又是何故?”

“……”一席話,聽得上元夫人,無言以對。龍有逆鱗,觸者必死;鳳有虛頸,犯者必亡。本以爲得計,豈料早被薊王窺破。

“人要知足,更要知懼。”說完,大秦聖祭隻手按住喉嚨,將匜中藥液,悉數灌入。

湯藥入腹,倒海翻江。上元夫人慾尋破綻,遂強問:“此藥何名。”

“阿弗洛狄忒之魘。”大秦聖祭又轉爲漢語:“換作大漢,可稱之爲‘蜩沸之鳴’。”

出自《詩·大雅·蕩》:“如蜩如螗,如沸如羹。”鄭玄箋:“飲酒號呼之聲,如蜩螗之鳴,其笑語沓沓又如湯之沸,羹之方熟。”後以“蜩螗沸羹(tiáo táng fèi gēng)”喻喧鬧嘈雜。蜩,蟬之別稱;螗,背青色綠,與蟬相近,比蟬還小之鳴蟲。

藥效入腦,真氣浮動。上元夫人,全力相抗:“此藥訣竅,便在一個‘蕩’字。”

“然也。”大秦聖祭,輕輕頷首。

幻藥入腦,多說無益。上元夫人,默誦定字心訣,穩住心神。瞳孔強行收縮數次,陡然放空。陷入無邊幻境……

“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待劉備下監牢,窺探上元夫人狀貌。忽生感慨:“堵則溢,疏則順。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導之。”

麻姑仙心領神會:“夫君之意,漁父乃是勸三閭大夫,變其法,不易其心。更其言,而志不改。”

“一言蔽之,‘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劉備輕輕頷首:“與時俱進也。”

“蕩,漾也。”麻姑仙如何還能不醒悟:“上元夫人全力相抗,反受其害。”

“抗拒越強,反噬越烈。”劉備嘆道:“正因寧死不屈,至死不改。且又‘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故三閭大夫品節高潔,爲世人所敬。”薊王言下之意。世道人心,人情世故,三閭大夫皆懂。然卻寧死不願苟且。足稱高潔之士。不知世態炎涼,非黑即白,那叫涉世未深,腦子不全。高人,必然是高於常人。若連常人都不如,如何能高人一等。

麻姑仙言道:“首要,便是活下來。”

“正是如此。”劉備一語中的:“上元夫人當比不了三閭大夫。”

“夫君所言極是。”麻姑眸生異彩。夫君自有先見之明。

上元夫人之癥結所在,便是膽大包天,無自知之明。乃是“妄”病。

“妄,亂也。”“以人自觀謂之度,反度爲妄。”“不通於輕重,謂之妄言。”皆言此症。

所謂對症下藥。自無需施以肉刑。

劉備遂與麻姑,升上船樓。立冬後,薊國水稻,已全面開鐮。上計署六百里來報。薊國良田,另加千萬官田,今季可得新谷,五億石。以一家老小計,足可養活天下百姓。

豐年多禾,莫過如此。

薊米,粒長。只因農人季季選育,歷經二十年大成。天下稻米,無可望其項背。

販賣天下,隻眼可辨,無從假冒。作價三百錢一石。天下皆用薊鈔,時人習以爲常。正因不知不覺間,完成了貨幣兌換,兩漢五銖,逐漸退出市場。時人對糧價,已無多少痛感。很簡單,產出販入,皆用薊鈔。無需忍受兩漢五銖,貶值之痛。至此,貨幣體系,初步建立。

世上流通的五銖錢,仍有極多。此亦無妨。循序漸進,不出十載,天下再無兩漢五銖。

西園長樂宮,長秋殿。

“上元夫人,難覓仙蹤。”得何苗密報,簾後何太后蹙眉出聲。

“正是如此。”何苗表情怪異:“長信宮中細作,親眼所見,罷筵後薊王被二宮婢,合力架入侯臺殿中。須臾便見上元夫人翩然入內。稍後,薊王登車遠去,再不見夫人蹤跡。”

“可有旁人入殿。”何後追問。

“未見旁人。”何苗搖頭。

“此中必有蹊蹺。”何太后言道:“再去打探。”

何苗大膽諫言:“薊王身側,奇人輩出。上元夫人,恐步麻姑後塵。爲薊王俘獲。待問清前後諸情,太后恐遭薊王遷怒。不如……”

“如何?”太后揚聲反問。

“不如置身事外。”何苗咬牙道。

何後焉能不知壯士解腕。然就此放棄,心有不甘。急切間,忽靈光一現:“速去請守丞,前來一見。”

“喏。”何苗這便領命。

漢中,米倉山,牟陽城。

得左慈手書,張魯震驚之情,溢於言表:“左師命我等,並與板楯蠻反。”

“竟有此事。”張玉蘭亦是一驚。

“左師何意?”張魯未能會其意。

“料想,必與先前諸事,大有干係。”張玉蘭略作思量:“或是行‘緬匿法’。”

“莫非襄楷……正藏身巴蜀之地。”張魯亦醒悟。

“事關重大,當親赴大震關,當面詢問。”張玉蘭言道:“重金結好七姓夷王子,待我返回不遲。”

“好。”張魯無有異議。

十里函園,陽港水砦,三足踆烏號,船宮書閣。

“夫君,尚書令曹節,遣人送來書卷。”馬氏捧匣入室。

“速取來一觀。”劉備言道。

匣中竹簡頗重,似是陳年舊物。馬氏捧書上前,隨口問道:“此書何人所作?”

“乃桓帝時,襄楷‘詣闕上疏(注①)’。”劉備笑道:“書奏不省。故桓帝未曾得見,然尚書檯卻存留至今。”

“原來如此。”馬氏善屬文,能草書,今爲劉備答書記。

劉備徐徐展開,細細研讀。

“皇天不言,以文象設教”……“殺無罪,誅賢者,禍及三世”……“昔文王一妻,誕至十子,今宮女數千,未聞慶育”……

所謂圖窮匕見。待看到結尾時,忽見一猩紅畫圈。

“今天垂盡,地吐妖,人厲疫,三者並時而有河清,‘猶春秋麟不當見而見,孔子書之以爲異也’。”

硃筆御批。必是,皇帝。

1.65 東界牧馬1.78 顧全大局1.89 一騎絕塵1.54 四方殺局185 王都擴建1.4 越俎代庖1.200 永安上壽124 絕境弄險91 心有滋蔓16 降服烈馬1.29 強渡漢水31 垂綏琬琰139 不爭正妻1.90 貴不可言152 烏蓮白卓1.97 固辭不就147 雙食君俸19 與生俱來125 賽馬效應1.84 盡入彀中128 堂議三問180 羅襪未染1.46 有褐有衣1.200 終破隴關1.85 九九歸原125 校場演武1.86 枕山跨海1.90 麥積冬狩第2075章 1.264 萬民之樂185 拋磚引玉170 樹大招風1.84 王道治國1.9 修繕祖宅1.98 尾大不掉129 各方博弈116 東部鮮卑1.263 羌煮貊炙1.67 水戰剿匪151 金石爲開116 我有一計1.46 有褐有衣145 有軌騾車140 守土有功158 北面稱臣1.83 以貲徵賦118 求死不易1.230 列宿歸位211 入主小沛145 寡人無情1.7 小夥伴們1.7 酈城大建107 以夢爲繭1.50 試釘馬掌129 各方博弈1.67 莫測禍福107 九河之地1.258 搶佔先機192 言行若一1.90 麥積冬狩61 穩紮穩打171 北薊南宛1.95 西園八校18 滅國之危156 仁道在邇1.49 三路大捷155 恩威並濟1.53 驚濤暗涌1.280 天下貴二1.76 牽繮執轡1.39 名臣歸京152 九令五尹15 五毒之冠1.70 佛道之爭1.74 樓桑重器184 心有羈絆116 迴天無術1.49 銷金洞窟175 萬事齊備148 三舉鄉黨160 孕大含深1.34 大難不死145 狡兔三窟1 十里少年109 多管齊下186 氾濫成災196 家門之爭91 飯稻羹魚1.49 三路大捷136 和親之禮107 九河之地16 山蠻甲冑184 如約而娶186 氾濫成災1.36 寒光耀雪201 廣瞻博望108 禮不可廢17 爲瓽所轠1.295 求仁得仁115 亡胡千家71 一較長短
1.65 東界牧馬1.78 顧全大局1.89 一騎絕塵1.54 四方殺局185 王都擴建1.4 越俎代庖1.200 永安上壽124 絕境弄險91 心有滋蔓16 降服烈馬1.29 強渡漢水31 垂綏琬琰139 不爭正妻1.90 貴不可言152 烏蓮白卓1.97 固辭不就147 雙食君俸19 與生俱來125 賽馬效應1.84 盡入彀中128 堂議三問180 羅襪未染1.46 有褐有衣1.200 終破隴關1.85 九九歸原125 校場演武1.86 枕山跨海1.90 麥積冬狩第2075章 1.264 萬民之樂185 拋磚引玉170 樹大招風1.84 王道治國1.9 修繕祖宅1.98 尾大不掉129 各方博弈116 東部鮮卑1.263 羌煮貊炙1.67 水戰剿匪151 金石爲開116 我有一計1.46 有褐有衣145 有軌騾車140 守土有功158 北面稱臣1.83 以貲徵賦118 求死不易1.230 列宿歸位211 入主小沛145 寡人無情1.7 小夥伴們1.7 酈城大建107 以夢爲繭1.50 試釘馬掌129 各方博弈1.67 莫測禍福107 九河之地1.258 搶佔先機192 言行若一1.90 麥積冬狩61 穩紮穩打171 北薊南宛1.95 西園八校18 滅國之危156 仁道在邇1.49 三路大捷155 恩威並濟1.53 驚濤暗涌1.280 天下貴二1.76 牽繮執轡1.39 名臣歸京152 九令五尹15 五毒之冠1.70 佛道之爭1.74 樓桑重器184 心有羈絆116 迴天無術1.49 銷金洞窟175 萬事齊備148 三舉鄉黨160 孕大含深1.34 大難不死145 狡兔三窟1 十里少年109 多管齊下186 氾濫成災196 家門之爭91 飯稻羹魚1.49 三路大捷136 和親之禮107 九河之地16 山蠻甲冑184 如約而娶186 氾濫成災1.36 寒光耀雪201 廣瞻博望108 禮不可廢17 爲瓽所轠1.295 求仁得仁115 亡胡千家71 一較長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