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畢協賞罰

遊牧逐草而居。農耕深耕細作。皆需順應天時。倚仗地利,講求人和。

寒來暑往,一季辛勞。方能換來膘肥體壯,五穀豐登。

牛羊無法一日出欄,青禾更不可揠苗助長。

終歸是急不來。

劉備少年屯田,二十載方大成。自然知曉。雖歸心似箭,卻也穩如泰山。

入夏之後,去年播下的冬麥,青苗已發。漫山偏野,綠禾如茵。比起初拾鋤頭的羌人,隱藏心底的惴惴不安。有經驗的老農,早已各自心安。

隴上小麥,因諸葛丞相而天下知名。隴右梯田卻爲薊王所創。百萬羌人壯勞力,遍及西州。便是河西四郡,也多有羌人牢營進駐。

日薪二億大錢。豈止揮金如土。

薪金多寡,羌人懶得再算。只因入不敷出。辛苦所得,追不及房價上漲。如之奈何。

大震關城,總有人日日仰望山巔。王旗不張,只因薊王巡遊在外,不曾歸來。薊王歸時,必會爲我等做主。

羅馬使團車隊,自入關以來。一路所見,令聖火女祭司阿奇麗婭,印象頗深。羅馬亦是雄城。雖條條大路通羅馬,然羅馬卻非一日建成。然,大漢匠人營城,速度迅捷不說。且結構嚴謹,不用一釘一鉚卻極爲牢固。

關鍵是,所用木料,只需是相同部位,尺寸必也相同。如此一來,便是新手,只需建樓一座,自會事半功倍,進而得心應手。各種神奇工具,匠人人手一套。甚至縫隙的大小,都會用一種名叫“青銅卡尺”的工具,仔細測量。

物盡其用,更是令人驚歎。甚至冶煉銅鐵剩下的爐渣,亦會被運來鋪路、築城。層層夯打成鐵板一塊。堅固程度絲毫不弱於石板,且比石板更能減震。即便是重車碾過,也只留一道淺淺的車轍。正是這道淺淺的車轍,吸收了大部分的震力。讓行駛更加舒適。

都護大人,三被賜婚的消息,已便傳隴右。成爲驛站客舍,四方旅人茶餘飯後,最熱門的談資。聖火女祭司已打探清楚,都護大人七十一妃中,並無希雷婭女王。而女王及三百亞馬遜女戰士的的身份,皆是“姬”。乃帝王之妾,“衆妾之總稱。此名之不正者。”

前漢時,泛指良人及良人品秩以下的嬪妃。今漢一切從簡。帝王妻妾,亦削減數等。姬的身份,愈發模糊。

因亞馬遜多爲御衛,女王乃御衛長。故在薊王后宮,或與御婢比同。然食俸四百石,又與門客等同。女王御衛長之職,與軍曲候比同,秩比六百石。

換言之,御衛皆是王宮女官。薊王又言,凡誕下薊王骨血之御衛,再領家俸一千石。

官俸、宮俸皆漲。家俸自也漲了不少。母親、二位義母,皆領中二千石俸。王妃亦食中二千石俸,偏妃比二千石俸。四位義弟,亦領食二千石俸。

母親、義母、王妃、義弟等人食俸、來自王傢俬產獲利。劉備自家有美田百畝,酒壚、湯池、客舍、寢肆、胡姬酒肆、洛陽小市等不一而足。獲利頗豐,足夠吃喝。

西域五十六妃食俸,來自長安湯沐邑。亞馬遜女御衛食俸,則來自薊國賦稅。筆筆皆有出處。

臨鄉城,薊王宮正殿。

劉備爲剿滅四徑黑山諸將上表請功,尚書檯不敢怠慢。陛下與公卿商議後,封賞詔書已六百里送來。

將陛下詔書藏於袖中,左國令士異,取薊王詔書,朗聲誦讀:

“王傅,乃孤義父也。少時來投,披肝瀝膽,護孤以周全。常冠軍履鋒,勇爲先登。護國十載,忠義雙全。薊國健將半數出於王傅之手。薊國上士,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所向披靡,銳不可當。亦是王傅之功也。《書》曰:‘畢協賞罰,戡定厥功,用敷遺後人休。今孤敬之哉!(賞罰得當,克定大功,澤被後世子孫。孤王要敬慎啊!)’表除爲護軍將軍,秩中二千石。加賜車蓋,特高一丈,長史主簿車,緹油屏泥於軾前。另表賜爵關內侯,秩中二千石。同賜黃金千斤,銅錢百萬,蜀錦千匹,翠玉瓊漿百甕,以章其功。”

“臣,謝陛下,謝王上。”黃忠下拜。

待女官上移座位,與二位國相併排。黃忠再拜就坐。

果如傳言,王傅食雙中二千石,位極人臣。

“王傅勞苦功高,薊王雖遠在隴右,心中亦常牽念。”王太妃自簾後言道:“諸位將校兵分數路,剿滅四徑賊寇。所立功勳,薊王已命人錄入軍功薄,他日再立新功,當一併封賞。先各賜黃金千斤,銅錢百萬。蜀錦千匹,翠玉瓊漿百甕,以章其功。”

“臣等,拜謝。”黃蓋、顏良、文丑、凌操、高覽、郭祖等人,異口同聲。

所謂“畢協賞罰”。此戰能速勝、完勝。皆因王傅手刃大小賊寇三十有九。黑山賊羣龍無首,望風而逃。老寨空虛,諸校還不手到擒來。一鍋端來。

薊國善掠人家小,又添鐵證一筆。

薊國六校:蕩寇、討虜,錦帆、樓船,破賊,揚武。早已名揚天下。薊國兵強馬壯,橫亙在幽冀之間。關東大亂,河北蛾賊逆竄,唯幽州風平浪靜,萬民得安。亦託薊國之福。

“爲陛下所鑄錢幣,已出多少。”王太妃又問。

“已鑄錢十億。”薊國九令之貲庫令劉修,起身奏報。換言之,陛下五十億兩漢五銖,已運來過半。

“剩下十億,可稍緩鑄造。當爲幕府新兵,鍛造兵甲。”王太妃又道。

“喏。”將作令蘇伯不在,由大利令蘇越,代爲領命。

“新任冀州刺史王芬,再賒糧秣,賑濟饑民。諸位以爲如何?”王太妃再問。

左國相崔鈞起身奏道:“稟太妃,冀州既缺糧,王使君爲何轉贈十萬石與黎陽營。”

“確有此事?”王妃公孫氏亦問。

“稟王妃,千真萬確。”左國相答曰。

“薊都尹以爲如何。”王太妃發問。

婁圭遂起身奏對:“冀州大亂將息,民心初定。穩住軍心,便是穩住民心。此舉,乃爲長遠計。”

“既如此。當再賒糧,助其渡過難關。”王太妃遂定計:“賒取數目,二位國相,且自行斟酌。”

“喏。”

待理完國政。

自簾後環視羣臣,王太妃又言道:“薊王已傳王命。並縣置郡。郡守稱“尹”。”

聞此言。殿內百官,無不屏氣凝神。

1.45 生死大敵261 寄神免禍1.36 再見太后1.7 小夥伴們第2101章 1.290 通關圖卷120 不忘初心116 日黑水溢71 頓遜海渠1.65 三歲見老210 破繭成蝶174 變俗易教195 回京在即1.83 尚書來訪1.42 椎心泣血101 善始善終111 隴右鮮卑1.95 本末倒置128 欲蓋彌彰1.86 好生思量180 身有所長1.23 孤軍誘敵1.35 南宮一遊1.237 露華勻玉213 重名載半146 心中有愛1.47 以儆猢猻219 西林少年188 二日並天1.87 性命相托1.35 暴虎馮河1.37 菟園遊獵1.34 恩同再造1.202 白馬銀槍41 鑄山煮海1.56 風向突變176 封國在即41 細數家珍1.90 兄弟之邦133 金針撥障1.95 白虹貫日148 七色婢女10 寡義廉恥1.42 唯有我等198 封侯廟食1.75 一錢太守146 心安吾鄉1.29 養女死士132 一脈相承165 天下至理91 熱度未消1.8 圍淤爲田123 上林冬狩107 忍辱偷生211 攜民渡江147 事大而急1.223 歲末大事1.238 一里之回1.47 擊鞠建隊11 大器已成150 爲國秉筆1.37 投石卜路195 薊王登朝1.83 以貲徵賦107 九河之地1.66 飛廉斬薙16 另當別論1.69 張飛劫親1.23 夫復何言1.256 全勝立威1.60 楛矢貫隼176 封國在即146 握髮吐哺174 夜半十分51 情不亂法1.97 玉色琉璃160 成人之美122 溫室藥圃1.7 無郭之都181 呂布入陳91 心有滋蔓第2078章 1.267 白馬驍將181 未得其主192 漢矛無纓17 輕徭薄稅1.68 清溪橋樓161 孤燕折翅1.59 班師凱旋1.64 定國之謀179 情長謀遠170 血矛之約91 一人之外149 聖上好驢217 背水一戰1.93 少年長吏第2094章 1.283 一衣帶水176 封國在即180 一罪足矣1.60 楛矢貫隼1.72 百害不侵1.79 河間奼女
1.45 生死大敵261 寄神免禍1.36 再見太后1.7 小夥伴們第2101章 1.290 通關圖卷120 不忘初心116 日黑水溢71 頓遜海渠1.65 三歲見老210 破繭成蝶174 變俗易教195 回京在即1.83 尚書來訪1.42 椎心泣血101 善始善終111 隴右鮮卑1.95 本末倒置128 欲蓋彌彰1.86 好生思量180 身有所長1.23 孤軍誘敵1.35 南宮一遊1.237 露華勻玉213 重名載半146 心中有愛1.47 以儆猢猻219 西林少年188 二日並天1.87 性命相托1.35 暴虎馮河1.37 菟園遊獵1.34 恩同再造1.202 白馬銀槍41 鑄山煮海1.56 風向突變176 封國在即41 細數家珍1.90 兄弟之邦133 金針撥障1.95 白虹貫日148 七色婢女10 寡義廉恥1.42 唯有我等198 封侯廟食1.75 一錢太守146 心安吾鄉1.29 養女死士132 一脈相承165 天下至理91 熱度未消1.8 圍淤爲田123 上林冬狩107 忍辱偷生211 攜民渡江147 事大而急1.223 歲末大事1.238 一里之回1.47 擊鞠建隊11 大器已成150 爲國秉筆1.37 投石卜路195 薊王登朝1.83 以貲徵賦107 九河之地1.66 飛廉斬薙16 另當別論1.69 張飛劫親1.23 夫復何言1.256 全勝立威1.60 楛矢貫隼176 封國在即146 握髮吐哺174 夜半十分51 情不亂法1.97 玉色琉璃160 成人之美122 溫室藥圃1.7 無郭之都181 呂布入陳91 心有滋蔓第2078章 1.267 白馬驍將181 未得其主192 漢矛無纓17 輕徭薄稅1.68 清溪橋樓161 孤燕折翅1.59 班師凱旋1.64 定國之謀179 情長謀遠170 血矛之約91 一人之外149 聖上好驢217 背水一戰1.93 少年長吏第2094章 1.283 一衣帶水176 封國在即180 一罪足矣1.60 楛矢貫隼1.72 百害不侵1.79 河間奼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