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 至人無己

“此何許人也?”董卓竟不知。

李肅答曰:“封衡,字君達,隴西人也。服黃精五十餘載,又入烏鼠山,服錬水銀,百餘歲往來鄉里,視之年如三十許人。常騎青牛,聞人有疾病時死者,便過與藥治之,應手皆愈。不以姓字語人,世人識其乘青牛,故號爲青牛師。”

“竟有如此神通。”聞應手皆愈,董卓果被觸動:“人在何處?”

“數年前上洛。與甘始、東郭延年,同入千秋觀。凡此三人,皆百餘歲及二百歲也。並著於世,共號‘三師’。”李肅又答。

見董卓沉思不語。李肅又進言道:“若能請動青牛師入府,爲大將軍診治……”

“聞方士性多清高,不與時同。且無舊交,如何相邀?”董卓身居高位,恐爲其折辱。有損顏面。

“人活一世,必有所求。”李肅笑道:“多年前,封君達聞魯女生得《五嶽真形圖》,連年請求,女生皆未見授。並告節度(適可而止)。”

“魯女生,又是何許人也?”董卓皺眉發問。

“魯女生者,長樂人也。服胡麻餌術,絕谷八十餘年,甚少壯,一日行三百餘里,走逐麞(獐)鹿。鄉里傳世見之二百餘年。入華山中去,時故人與女生別後五十年,入華山廟,逢女生,乘白鹿,從後有玉女數十人也。世稱『白鹿師』。”

稍後,北周庾信《謝明皇帝賜絲布等啓》:“是知青牛道士,更延將盡之命;白鹿真人,能生已枯之骨。”便是指此二人。

“白鹿師,又有何所求。”董卓耐着性子追問。

李肅答曰:“欲求薊國華大夫之《青囊經》一觀。”

“唉……”董卓長嘆:“薊國神醫,焉能爲我所有。”

李肅言道:“或也未嘗不可。”

“何出此言。”董卓遂問。

“華大夫有一女,名喚華妁。自幼得父真傳,醫術精湛。今爲左令,掌王宮醫藥。”李肅言道:“雖貴爲二千石宮官,然華大夫卻有意將女許配薊王。九月初,薊王和親秦後。聞有女仙協辰夫人,爲媵伴嫁。此乃天賜良機也。”

董卓疑道:“莫非,再行賜婚?”

“然也。”李肅續言道:“薊王身負盛名。先前和親,事出有因。再行和親,殊爲不易。卑下竊以爲,待結親秦後,薊王恐難有和親之舉。”

“請陛下賜婚,當非難事。”董卓言道:“先前賜婚,多爲貴人。華妁亦爲貴人乎?”

“當爲貴人。”李肅答曰:“若無大恩,恐難如願。”

“如何施爲?”董卓追問。

“先賜其女婚,再命其父獻書。何其易耳。”李肅早有定計:“自漢興,改秦之敗,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朝廷求其《青囊經》收藏蘭臺,華大夫當不會見疑。”

“嗯。”董卓輕輕頷首:“如馬氏、安氏等,皆封縣主。華妁,亦循此例乎?”

“理當如此。”李肅素知董卓吝嗇寡恩:“先前,安貴人湯沐邑,已毀於南陽大水。薊王無小事。借賜婚,再取一縣予之。陛下當可安心。”

“華大夫,家鄉何處。”

“乃,沛國譙縣人。”

“既在沛國,如何另封。”董卓搖頭。

李肅早有準備:“沛國自不可分。然卑下竊以爲,華大夫自幼雲遊四方,天下無處不故鄉。亦無需拘於譙縣。再者說來,封君湯沐浴,亦無需擇選故鄉。先前馬氏之滎陽,安氏之淯陽,皆如此。”

“也罷。”董卓已有決斷:“取《青囊書》換《五嶽圖》,再以此圖,換青牛師出手,爲大將軍療傷。”

“太師明見。”李肅心中暗喜。

“速速去辦。”董卓言道:“陛下當面,自有某去說。”

“喏。”李肅遂領命去。

之所以大費周章,不惜再封一縣。只因董卓亦不願與何氏結怨。若能令大將軍重拾人倫,勢如水火之關係,或可轉圜。再者說來,關東郡縣,已成雞肋。食之無味,棄之亦不足惜。

朝野上下皆心知肚明。唯有據擁大義,穩坐天子大位,萬里江山,方不易主。至於郡縣殘破,萬民飢流。於時局而言,皆是其次。

只需滅合肥侯割據。江山一統,鑄劍爲犁。不出數代,便會恢復生機。黎庶譬如草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何必在意。

故而:君爲貴,社稷次之,民爲輕。

少帝並新帝,及文武百官,皆如此着想。

然薊王卻反其道而行之。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正因君輕,故當不當皇帝,對薊王而言,並不重要。

說到輕重緩急,深入淺出。

自薊王兼得諸女仙門之精要,房中術修至七重天『樂氣祛病』:“夫房中之術,其道甚近,而人莫能行。其法一夜御十人,閉固爲謹。此房中之術,畢矣”。

“但能御十二女而不得施泄者,令人不老,有美色”。若御及十三女而自固者,年萬歲矣”。“能百接而不施瀉者,長生矣”。

以此類推,薊王足可稱“萬歲”矣。距“百接入長生大樂定”,僅一步之遙。

然行百里者半於九十。

後期升術,何其狹也。

除去勤學苦練,兼容幷蓄,日益精進,別無捷徑。

一般修習者,至多煉至長命百歲,鶴髮童顏。能長生不老,鳳毛麟角。且只見於傳說。不足爲信。

然薊王之與衆不同,便在於覺醒真我。已成“至人”。

《莊子·逍遙遊》有載:“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莊子·齊物論》又曰:“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沍(凍結)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風振海而不能驚。”

《荀子·天論》:“故明於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

故先『知北遊』,而後『逍遙遊』。

正因大道至簡,知易行難。故薊王博採衆長。集天下名女仙,以證大道。

此與包羅萬種,百家一統,一脈相承。

薊王行事,內外如一,互爲表裡。磊落之明主也。

南宮玉堂殿。

“賜婚薊王?”少帝聞聲停筆。

177 青鳥傳信1.3 亂世梟雄114 難兄難弟1.47 甲子之約10 耿氏製陶1.46 鷹擊長空134 大利匠城170 血矛之約13 大賢良師11 豔后無忌1.38 兼督四州61 變廢爲寶157 江淮上甲103 兵發西進1.84 盡入彀中137 萬死不避10 寡義廉恥118 陳寔遺盜1.39 妾無異議1.95 崔烈買官174 爾虞我詐1.80 十萬樓臺1.58 金水商肆12 淫不破義1.29 養女死士132 七海雄心130 鮮卑寇邊1.9 三英齊聚1.44 豐取刻與101 問鼎中原102 殺良冒功121 一騎破萬152 傳檄天下174 生死交替1.47 爲朕所用137 如左右手127 先入爲主1.224 鬥戰取將1.58 金水商肆1.6 破財消災104 北上販馬1.39 驚弓之鳥138 漏奪附黨1.205 請君入徐135 四時充美119 時局崩壞120 尚未割席1.73 謠言四起148 宮前之變153 替父簽押1.9 車輪舫舟1.66 飛廉斬薙1.77 始料未及114 貪婪無饜118 亂臣賊子1.82 膂臂當車1.67 冬季攻略1.38 秋色平分1.4 買一饒一140 天降流火1.83 一網打盡1.78 顧全大局1.52 家恨國仇139 不爭正妻137 各自圈地1.29 浮屠佛祠164 十夷王女178 中洲一郡101 問鼎中原1.209 鐵騎橫衝104 滄海遺珠120 四面合圍1.9 策封爲王1.39 天予吾王1.23 夫復何言1.60 廣而告之231 司馬爭先143 疏河注海1.93 花開七朵142 請立宗廟第2088章 1.277 末席之爭117 無人清白1.78 河北豪傑1.30 大醫治世1.62 一日破膽143 三釁三浴106 萬民飢流123 天賜之幸132 七海雄心第2100章 1.289 洞若觀火1.54 正中下懷121 避實擊虛1.26 開荒種田1.233 一步之先1.89 秉燭夜話172 連珠合璧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27 兔死狐悲1.5 黃門侍郎141 曲水流觴
177 青鳥傳信1.3 亂世梟雄114 難兄難弟1.47 甲子之約10 耿氏製陶1.46 鷹擊長空134 大利匠城170 血矛之約13 大賢良師11 豔后無忌1.38 兼督四州61 變廢爲寶157 江淮上甲103 兵發西進1.84 盡入彀中137 萬死不避10 寡義廉恥118 陳寔遺盜1.39 妾無異議1.95 崔烈買官174 爾虞我詐1.80 十萬樓臺1.58 金水商肆12 淫不破義1.29 養女死士132 七海雄心130 鮮卑寇邊1.9 三英齊聚1.44 豐取刻與101 問鼎中原102 殺良冒功121 一騎破萬152 傳檄天下174 生死交替1.47 爲朕所用137 如左右手127 先入爲主1.224 鬥戰取將1.58 金水商肆1.6 破財消災104 北上販馬1.39 驚弓之鳥138 漏奪附黨1.205 請君入徐135 四時充美119 時局崩壞120 尚未割席1.73 謠言四起148 宮前之變153 替父簽押1.9 車輪舫舟1.66 飛廉斬薙1.77 始料未及114 貪婪無饜118 亂臣賊子1.82 膂臂當車1.67 冬季攻略1.38 秋色平分1.4 買一饒一140 天降流火1.83 一網打盡1.78 顧全大局1.52 家恨國仇139 不爭正妻137 各自圈地1.29 浮屠佛祠164 十夷王女178 中洲一郡101 問鼎中原1.209 鐵騎橫衝104 滄海遺珠120 四面合圍1.9 策封爲王1.39 天予吾王1.23 夫復何言1.60 廣而告之231 司馬爭先143 疏河注海1.93 花開七朵142 請立宗廟第2088章 1.277 末席之爭117 無人清白1.78 河北豪傑1.30 大醫治世1.62 一日破膽143 三釁三浴106 萬民飢流123 天賜之幸132 七海雄心第2100章 1.289 洞若觀火1.54 正中下懷121 避實擊虛1.26 開荒種田1.233 一步之先1.89 秉燭夜話172 連珠合璧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27 兔死狐悲1.5 黃門侍郎141 曲水流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