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傭兵公會

太傅楊彪嘆道:“黨魁,先前便屢次上疏。言,陛下未及元服,便急於親政,與宗法不合。乃取禍之道。今替董卓表奏,許,亦是此因。”

“唉……”少帝一聲長嘆:

“‘及至禹、湯、盤庚、武丁,各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禮法以時而定,制令各順其宜’。後‘周室衰,禮法墮’。

‘禮者,治之始也’,故‘隆禮重義者,其國治;簡禮賤義者,其國亂’。

‘法者,治之端也’,治國‘必將修禮以齊朝,正法以齊官’。‘其百吏好法,其朝廷隆禮’。

‘用刑政治百姓,備禮義待君子’,“聖人化性而起僞,僞起而生禮義,禮義生而製法度’,‘『故非禮,是無法也』’。

‘故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則奸民不懲;誅而不賞,則勤厲之民不勸;誅賞而不類,則下疑俗險而百姓不一’。是爲‘先教後誅,先禮後法’也。

‘治之經,禮與刑,君子以修百姓寧。明德慎罰,國家既治四海平’。”

少帝將疏中所錄歷代先賢明言警句,娓娓道來:“少府乃天下士人之首。視禮法如命,朕豈不自知。”

“有教無類,先教後誅。先禮後法,四海昇平。”楊彪言簡意賅。

少帝嘆道:“少府亦崇荀子。”

“荀子‘隆禮重法’,承儒家之精要,集百家之大成。乃薊國大儒學之始也。”太傅語透深意。

“少府苦心,朕已盡知。”少帝話鋒一轉:“爲今之計,該當如何。”

“董卓既爲上公之首,執宰朝堂,亦無可厚非。”楊彪言道:“陛下宜當早立三公,以爲制衡。”

少帝心領神會:“何人可爲三公。”

“射聲校尉馬日磾,衛尉朱儁,廷尉皇甫嵩。可爲三公。”

朱儁,皇甫嵩,曾爲左右車騎將軍,共滅南北黃巾。忠肝義膽,斷不會與董卓同流合污。射聲校尉馬日磾,出身經學名門,又與薊王沾親帶故。三人正當其用。

少帝欣然應允:“何人可繼之?”

“崔烈、許相可繼之。”楊彪又答。

“許相曾任侍中,與十常侍互爲表裡。此人素媚內官。太傅因何薦之?”少帝不解。

“正因其阿諛曲從,可左右互濟也。”楊彪答曰。言下之意,可居中調和,不至雙方矛盾激化。

少帝信服:“太傅老成謀國,朕甚幸之。”

“老臣,惶恐。”楊彪肅容下拜。

秋,七月,以射聲校尉馬日磾爲太尉。衛尉朱儁爲司空,廷尉皇甫嵩爲司徒。崔烈、許相繼之衛尉、廷尉。宗室劉虞爲太常,南陽劉弘爲光祿勳,侍中劉艾繼爲宗正,張溫爲大司農,司馬儁仍爲大鴻臚,王允仍任太僕,黨魁張儉繼爲少府。

桓典穩坐司隸校尉。司馬芳守河南尹。司馬防爲洛陽令。

太師董卓表南陽許攸爲尚書令。二表南陽樊陵爲御史中丞。三獨坐中二人,爲董卓黨羽。欲與桓典,分庭抗禮。

《魏氏春秋》:“故事,御史中丞與洛陽令相遇,則分路而行,以丞主多逐捕,不欲稽留。”《環濟要略》:“御史中丞有石室,以藏秘書圖讖之屬。”

一代新人換舊人。

本以爲朝臣更跌,到此爲止。豈料董卓石破天驚。三舉車騎將軍何苗爲大將軍。

一石激起千層浪。

果不出所料。外戚與外臣,早已狼狽成奸。

再加張儉所爲。朝野上下竊以爲,何後垂簾監國之心不死。故不惜繼少帝養虎成患後,再行引狼入室。

利字當頭,只談感情,純粹耍流氓。

尚書令位卑權重。南陽許攸,一舉成名。

董卓之所以放心將尚書檯交由其掌管。除去出謀劃策,勞苦功高。出身何進並何苗幕府,亦是重要原因。董卓亦在平衡各方,廣結攻守同盟。

洛陽各方角力,只求大廈將傾,屍骨未寒前,分一杯羹。

董卓入朝輔政。秦胡賊兵,一走而空。

四郭百姓,如釋重負。爭相避入函園,老宅皆交由僕從打理。非不得已,輕易不出函園半步。

函園上下,只有軍門都尉華雄,領本部三千兵馬守備。然薊王威名赫赫,無敢忤逆。

更何況,客堡商隊往來,遊俠傭兵齊聚。年前,函陵令魯肅六百里上表國中,欲建“傭兵營”。專爲往來商隊護衛。

薊王欣然應允。擇客堡內,遊俠聚居之館舍,改造成“傭兵公會”。

因公集會,謂之公會。《韓非子·八經》:“事至而結智,一聽而公會。”釋曰:“公會,謂公開會合以辯難。”

簡稱薊國傭兵會。

凡諸夏遊俠、西陸傭兵,得五支商隊聯名作保,便可入會籍。開設傭兵賬戶。爲編戶之一。

稍後,編撰成冊。在籍傭兵,竟不下數千衆。

函園百姓,如何能不醒悟。薊王藏富於民,藏智於民,藏技於民,藏兵於民。

先前,薊王立樂府,引絲路胡姬,爭相入籍。今立公會,又引西陸傭兵,紛至沓來。

傭兵不僅武勇可觀,消息靈通,人脈廣博。待西征時,當有大用。

歸屬如何劃歸,國內衆說紛紜。薊王乾坤獨斷,將傭兵公會,劃歸市舶寺所轄。凡海市往來,市中船商,多僱傭兵。兵士只守備旗船、醫船、匠船、貲船,諸如此類。

大漢崇文尚武,百無禁忌。遊俠何其多也。

不入白毦繡衣,亦可入公會。

隴右,大震關首,雲霞殿。

年初,慧妃二誕麟子,母子平安。代夫戍守雄關多年,慧妃勞苦功高。太妃不忍其孤懸在外。遂傳命,攜衆同歸。

雲霞殿上下,累日歡聲笑語。衆皆打點行裝,準備東歸。

隴右牢營遍地,羌氐接連出山。圩田大興,絲路流金。西州與西域,幾連成一體。外有幕府雄兵,內有羌氐豪勇。域外諸國,大興奴隸貿易。利益之巨,焉有二心。

加之輔漢大幕府確立。

隴右牢城,交由一衆幕府屬吏掌管。由輔漢偏將軍、輔漢裨將軍、並護羌校尉,護氐校尉,居延屬國都尉等,協同守備。自當萬無一失。

天光三殿,美人如玉。皆相聚於臨鄉薊王宮。

太妃之心,不言自喻。

81 荒島求生1.232 南閤祭酒105 足可稱道13 敲山震虎1.87 三宮鼎立1.26 再無歸期1.32 銅錢雨落1.233 一步之先1.70 海瀕廣潟181 歪門邪道1.7 舊友重聚114 養袁自重1.38 一日成鹽113 七國聯盟191 天下雄兵128 了無蹤跡210 破繭成蝶169 東西交構144 判若兩人113 對面而弈124 大器免成170 樹大招風1.20 生得好看1.33 功敗垂成41 河洛羣英157 定不辜負1.48 鬼神難誣1.64 定國之謀1.74 唐突佳人1.85 遼東之煮120 隨行就市1.297 酸棗會盟124 國士待之1.85 佩韋佩弦119 匡弼輔正1.87 年終臘賜170 自斷股肱123 上林冬狩160 孕大含深185 少不知味1.40 國之惡疾110 羣雄並起166 秦薊之好11 禍起宮牆125 局中一子51 流民來附1.84 海賊寶藏134 公之於衆1.269 負重而行1.22 東西合璧176 封國在即1.43 龍生九子169 改弦更張117 知子莫母197 仙人指路120 尚未割席131 再造新莽1.273 同堂異室125 校場演武1.74 唐突佳人142 東海壽麋1.97 板上釘釘1.42 撐犁孤塗第2098章 1.287 王者見王142 東海壽麋102 自薦枕蓆17 同軌畢至31 經緯之道109 吾道不孤141 人間正道118 亂臣賊子103 水路遊擊1.244 薊國民貴1.8 馬桶廁籌11 珠聯璧合117 知子莫母119 衆星拱鬥1.50 百官承式1.58 夾縫求生129 仁義之基148 暗語絃音1.77 兼濟天下184 心有羈絆1.72 雌雞化雄155 羊大爲美138 必有後報1.80 漢羌聯盟1.40 不義不親1.86 學壇祭酒1.5 唯利是圖128 勢不兩立12 淫不破義197 運籌決算117 知子莫母1.85 九九歸原113 另有所圖10 大夢初醒120 三英齊發81 荒島求生110 逐鹿之利
81 荒島求生1.232 南閤祭酒105 足可稱道13 敲山震虎1.87 三宮鼎立1.26 再無歸期1.32 銅錢雨落1.233 一步之先1.70 海瀕廣潟181 歪門邪道1.7 舊友重聚114 養袁自重1.38 一日成鹽113 七國聯盟191 天下雄兵128 了無蹤跡210 破繭成蝶169 東西交構144 判若兩人113 對面而弈124 大器免成170 樹大招風1.20 生得好看1.33 功敗垂成41 河洛羣英157 定不辜負1.48 鬼神難誣1.64 定國之謀1.74 唐突佳人1.85 遼東之煮120 隨行就市1.297 酸棗會盟124 國士待之1.85 佩韋佩弦119 匡弼輔正1.87 年終臘賜170 自斷股肱123 上林冬狩160 孕大含深185 少不知味1.40 國之惡疾110 羣雄並起166 秦薊之好11 禍起宮牆125 局中一子51 流民來附1.84 海賊寶藏134 公之於衆1.269 負重而行1.22 東西合璧176 封國在即1.43 龍生九子169 改弦更張117 知子莫母197 仙人指路120 尚未割席131 再造新莽1.273 同堂異室125 校場演武1.74 唐突佳人142 東海壽麋1.97 板上釘釘1.42 撐犁孤塗第2098章 1.287 王者見王142 東海壽麋102 自薦枕蓆17 同軌畢至31 經緯之道109 吾道不孤141 人間正道118 亂臣賊子103 水路遊擊1.244 薊國民貴1.8 馬桶廁籌11 珠聯璧合117 知子莫母119 衆星拱鬥1.50 百官承式1.58 夾縫求生129 仁義之基148 暗語絃音1.77 兼濟天下184 心有羈絆1.72 雌雞化雄155 羊大爲美138 必有後報1.80 漢羌聯盟1.40 不義不親1.86 學壇祭酒1.5 唯利是圖128 勢不兩立12 淫不破義197 運籌決算117 知子莫母1.85 九九歸原113 另有所圖10 大夢初醒120 三英齊發81 荒島求生110 逐鹿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