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三郡烏桓

近年來,時常寇邊,劫掠幽州的異族,主要就是烏桓和鮮卑。

此二族,皆是殷商時一個叫“東胡”的異族後裔。

西漢初年,匈奴單于冒頓滅東胡,餘下胡人分別逃往“烏桓山”和“鮮卑山”,並從此繁衍生息。以各自的山爲族名,烏桓族和鮮卑族就這樣誕生了。

起初,烏桓和鮮卑都居住在原匈奴地區,本朝中期,烏桓其中一支內遷,被獲准定居在幽州幾個邊郡,負責招攬其他烏桓人前來投靠。就此開始,烏桓人逐漸加入內遷行列。

大漢國土之外的烏桓人,很多都內遷進來了。這些內遷的烏桓後來在幽州逐漸發展出三個大據點,即遼西國附近的遼西烏桓,上谷郡附近的上谷烏桓,以及遼東國附近的遼東烏桓。

統稱爲三郡烏桓。

閻柔少年時,曾被烏桓、鮮卑俘虜。按照公孫瓚的說法,先是被劫掠廣陽的烏桓部族俘獲,後又被攻殺烏桓的鮮卑人二次俘獲。如此輾轉於烏桓和鮮卑之間,九死一生。

烏桓、鮮卑,皆是遊牧。

爲何要捨近求遠?

劉備覺得其中必有蹊蹺。

見閻柔也未及冠,都是少年心性。劉備也懶得揣測,這便當面問出。

閻柔笑問:“少君侯可知鹽鐵官營?”

“自然知曉。”鹽鐵製度由來已久。約始於春秋戰國,初備於秦漢。自秦代“專山澤之利”、“鹽鐵之利二十倍於古”,至西漢武帝乃行“官壟鹽鐵,禁民煮鑄”。東漢和帝后才放開。‘遺戒郡國罷鹽鐵之禁’,允許民間私營。

“三郡烏桓之牛馬,也有專人販賣經營。比如涿縣胡商,便是上谷烏桓王的商人。”

“原來如此。”劉備明白了。原來三郡烏桓的馬匹,也是專營。除了少數幾個胡商,他人無法參與其中。難怪閻柔捨近求遠。只怕劉備即便去了烏桓部落,也無法換來馬匹。

“此時,烏桓有幾王?”劉備追問。

閻柔又道:“幽州有四大烏桓王。上谷烏桓王難(nìng)樓,衆九千餘落。遼西烏桓王丘力居,衆五千餘落。遼東屬國烏桓王蘇僕延,衆一千餘落。右北平烏桓王烏延,衆八百餘落。”

‘落’等同於‘部’。乃是部落之意。四大烏桓王中,實力最強的是上谷烏桓王難樓。下轄九千多個部落。實力最弱的,自然是右北平烏桓王烏延。他只有八百多個部落。

然而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劉備再問:“三郡烏桓爲何有四王?”

閻柔想了想道:“蓋因鮮卑連年寇關,右北平郡漸被蠶食。且右北平烏桓與鮮卑連年征戰,實力最弱。因此沒有列在三郡之中。”

閻柔說了兩個原因。第一是右北平郡被鮮卑不斷蠶食吞併,所轄領土漸漸縮小,不足與其餘三郡並列。第二嘛,也是因爲與鮮卑連年鏖戰,日漸式微的右北平烏桓,也不住與餘下三部烏桓並列。

秦置右北平郡,漢承秦制。下轄十六縣:平剛、無終、石成、廷陵、俊靡、徐無、土垠、白狼、夕陽、昌城、驪成、廣成、聚陽、平明等。西漢時,右北平郡是防禦匈奴的北方重要邊郡之一,朝廷代代遣精兵強將駐守。東漢時,由於烏桓、鮮卑的侵擾,右北平郡轄地大爲縮減,僅存西漢時郡域的西南一隅。北界大致爲今長城一線偏北。等到此時,右北平郡只領四縣:土垠、無終、徐無、俊靡。

從最初的十六縣,變成如今的四縣。足見此時的鮮卑已成大患。

劉備又問:“右北平烏桓王烏延,可有專營馬匹的胡商?”

“沒有。”閻柔已明白劉備所想,這便勸道:“涿縣胡商,乃是上谷烏桓王難樓之人。難樓勇健有謀,常掠漢土。率衆九千餘落,其餘三王相加,亦不過七千餘部。以少君侯此時之力,絕非上谷烏桓王之敵。”

閻柔的擔心,不無道理。

換句話說,涿縣,或者說整個涿郡馬市,都是上谷烏桓王難樓的勢力範圍。臥榻之側,又豈能容他人鼾睡。若從右北平烏桓王烏延那裡販馬,便是等於擠佔了上谷烏桓王難樓的地盤。必然會引發對方的不滿。

一個擁有九千餘部的烏桓王,可不是劉備一個亭侯能夠抗衡的。

劉備卻笑道:“無妨。”

原因很簡單。劉備傾家蕩產,不過購買良馬百匹。再者說,他買來自用,並非販賣他人。再者說,他大小也是個亭侯。即便上谷烏桓王難樓知曉,多半也不會與他結仇。無它,牽扯到的利益,實在是太小了。

爲了百匹馬,就要發兵攻打一個亭侯?

想來,這位‘勇健有謀’的上谷烏桓王,還不止於此。

閻柔想了想,也覺得劉備言之有理。這便細細謀劃起來。

聽聞劉備要北上販馬,耿雍、崔鈞,皆來參謀。

聽聞去右北平,多年行商的崔鈞,旋即建言:“何不走水路?”

“水路?”劉備一愣。

“遼東田氏海船,能橫渡大海。右北平,夾在遼東和涿郡之中,海船正好經過。”此時的沿海航行,十分發達。早在漢武帝年間,便已開闢了北起今遼寧丹東,南至今廣西白侖河口的南北沿海航線。若非海路通暢,東萊太史慈也不會去隔海相望的遼東避禍。

劉備這便取來恩師所繪的山川地形圖,細細琢磨。

果然,順淶水入渤海,換乘海船,便可沿渤海灣航線,抵達右北平郡的土垠縣。

如此便無須橫穿廣陽、漁陽二郡。比起走陸路,海路能省下不少麻煩。

田氏商隊或可一用。

然,田氏海船固定往來與遼東、東萊跨海航線。抵達蓬萊海港後,再沿渤海灣北上航行到淶水入海處。最後換乘內河商船逆行抵達樓桑,泊於白湖。此次販馬,卻要在淶水入海口處繼續北上,抵達右北平郡的土垠縣。

不知土垠縣如今有無海港接應?

劉備這便命人請來田氏管事,細細詢問。

大航海,可不是鬧着玩的。冒冒然出航,途中卻無港口補給,一羣人浮在茫茫大海上,當真是危機重重。

1.285 共分天下211 攜民渡江1.48 鬼神難誣154 火攻破敵1.2 亂世苟活109 素首雪女1.38 一日成鹽1.59 增益人生1.56 巡視國境1.96 百億地產1.3 風潮不減125 急流勇退110 連環殺局102 家國天下1.295 求仁得仁1.74 部貴五宗109 原形畢露119 北海一龍170 黃泉相見1.43 薊國鋤奸14 萬象更新137 我有三策10 多子饒妻1.45 名臣碩老157 與漢同休1.205 請君入徐1.83 身世成謎154 以享司寒1.9 修繕祖宅150 幻痛未滅167 薄海從風145 顯山露水1.59 開疆闢土1.73 西林馬場106 萬民飢流1.208 殺出重圍1.48 百善孝先171 北薊南宛130 民情如火172 萬載千秋1.82 爲人作嫁1.85 學而實習41 閉關鎖國135 佳偶天成第2082章 1.271 形具神生1.73 謠言四起1.52 契約精神186 五子連臺1.24 犁種宿野1.27 優倡商賈178 洞鑑古今136 天下共主1.87 性命相托163 顧此失彼1.96 挾私報怨164 王道循環1.78 河北豪傑128 堂議三問182 兩全其美1.48 百善孝先104 龍吟虎嘯101 如虎添翼第2093章 1.282 將神駒威91 英雄同契1.4 陰陽連環241 錐處囊中1.245 更始決裂151 董卓擲戟180 嶄露崢嶸1.82 可以爲報1.86 兵鋒所指1.206 饔飧不濟138 漏奪附黨41 波橘雲詭1.42 鑿路先鋒152 涓滴成海1.238 一里之回153 巧施連環1.96 魂不守舍1.233 寄豭之豬183 龍向天飛154 數年之期118 求死不易176 隔岸觀火186 見機行事1.68 以和爲貴123 同憂相救180 破解之策1.23 痹體之術107 三日得仙1.93 花開七朵1.39 分功之義138 王親國戚1.33 代父上疏1.82 遼東婢女131 再造新莽141 以一濟全185 董卓無文16 另當別論1.2 奉國守孝
1.285 共分天下211 攜民渡江1.48 鬼神難誣154 火攻破敵1.2 亂世苟活109 素首雪女1.38 一日成鹽1.59 增益人生1.56 巡視國境1.96 百億地產1.3 風潮不減125 急流勇退110 連環殺局102 家國天下1.295 求仁得仁1.74 部貴五宗109 原形畢露119 北海一龍170 黃泉相見1.43 薊國鋤奸14 萬象更新137 我有三策10 多子饒妻1.45 名臣碩老157 與漢同休1.205 請君入徐1.83 身世成謎154 以享司寒1.9 修繕祖宅150 幻痛未滅167 薄海從風145 顯山露水1.59 開疆闢土1.73 西林馬場106 萬民飢流1.208 殺出重圍1.48 百善孝先171 北薊南宛130 民情如火172 萬載千秋1.82 爲人作嫁1.85 學而實習41 閉關鎖國135 佳偶天成第2082章 1.271 形具神生1.73 謠言四起1.52 契約精神186 五子連臺1.24 犁種宿野1.27 優倡商賈178 洞鑑古今136 天下共主1.87 性命相托163 顧此失彼1.96 挾私報怨164 王道循環1.78 河北豪傑128 堂議三問182 兩全其美1.48 百善孝先104 龍吟虎嘯101 如虎添翼第2093章 1.282 將神駒威91 英雄同契1.4 陰陽連環241 錐處囊中1.245 更始決裂151 董卓擲戟180 嶄露崢嶸1.82 可以爲報1.86 兵鋒所指1.206 饔飧不濟138 漏奪附黨41 波橘雲詭1.42 鑿路先鋒152 涓滴成海1.238 一里之回153 巧施連環1.96 魂不守舍1.233 寄豭之豬183 龍向天飛154 數年之期118 求死不易176 隔岸觀火186 見機行事1.68 以和爲貴123 同憂相救180 破解之策1.23 痹體之術107 三日得仙1.93 花開七朵1.39 分功之義138 王親國戚1.33 代父上疏1.82 遼東婢女131 再造新莽141 以一濟全185 董卓無文16 另當別論1.2 奉國守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