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羊大爲美

樓桑,大溪地,南溪衢。

馬超家後院。馬超手握寒光匕首,一步步走向正悠閒啃食着青草的頭羊。

前日,阿翁在睡夢中辭世。結束了註定不平凡的一生,也帶走了身負的所有秘密。

走得無比安詳。

按羌人習俗,要在第三天日落後火葬。馬超需用頭羊皮,縫製一面羊皮鼓。並用頭羊的頭顱,製作祭祀用禮器。

“送終殯葬,其儀有三:一曰火葬,積薪焚燎;二曰水葬,沉流飄散;三曰野葬,棄林飼獸。”

“羌人死,燔而揚其灰。”“氐羌之虜也,不憂其繫累,而憂其死而不焚也。”

古羌以火葬爲主。通常在日落後舉行。火化時,親人們圍坐一旁哭泣,吟唱喪歌寄託哀思。還需以“牽手頓足”的古羌舞蹈,祈求神靈保佑死者進入另一世界。歌舞一直延續到翌日清晨。而後將骨灰埋入地下。羌人在冠禮和葬禮中,脖上皆要系羊毛繩,以示與羊同體。喪禮時,還需宰羊一隻爲死者引路,稱爲“引路羊”。

羌族以羊爲圖騰。古文的“羌”字,即是“羊”、“人”二字,上下組合。《說文》中亦有,羌“從人從羊”之說。

足見上古時,羌族畜牧發達,已爲世人所知。傳說,羌人最早馴養的家畜,乃是棲息於高原草地的“盤羊”。後經羌人歷代馴化,將古代野羊改良成爲了如今的綿羊。

於是,“羊大爲美”。此,或便是“美”最初的含義。

“美”字,另一種起源,乃源自羌族“羊頭人身”的“冠羊”習俗。

所謂“冠羊”,便是將羊頭、羊角等製成原始飾物,佩戴頭上。

“冠羊”往往是地位和權力的象徵。頭戴羊狀飾物,以示神秘與權威,上古時多爲部落首領或酋長所獨享。

後世凡崇拜羊圖騰的民族,每年皆要舉行諸如播種、祈年、狩獵、誕生等,慶典或巫術儀式。在這些儀式上,他們會頭插羊角,身披羊皮,或頭頂羊頭,更有甚者,會把整隻羊捆綁在身上,載歌載舞。

冠羊習俗,後逐漸演變出“羊人爲美”。與“羊大爲美”並稱。

因此。美的初始含義,亦或是指“冠戴羊型或羊頭裝飾之人”。“羊大爲美”,“大”亦可示意爲正面站立之人;“羊”爲圖騰扮演、圖騰樂舞、圖騰巫術時頭戴的裝飾物。

然無論何種含義,“美”都與羌人息息相關。

窺一斑而知全豹。

正如漢禮和羌禮,皆源自周禮。漢字,亦不僅僅屬於漢族所有。漢字之“美”,源自羌人之“羊”。

“頭羊”往往便是羊羣中,最大的那隻。馬超從小養大,又親手宰殺。

羊脖以下的皮革,一分成二。柔軟的腹皮被用來製作羊皮鼓。一整張背皮,將與連帶羊角的頭皮一起。披在馬超的身上。

剝皮的整羊,獻祭儀式後,會與阿翁的骨灰一同下葬。成爲“引路羊”。

不同於古羌“燔而揚灰”。東羌火葬後,會將骨灰撿取裝壇,埋入地下。

當馬超剝去羊皮,用草木灰蘸盡血水,正欲披掛上身時。忽聽背後有人言道:“爲父來吧。”

馬超聞聲,渾身一顫。強忍奪眶而出的淚目,轉身衝父親,跪地行大禮。向來將身染羌人血脈視爲恥辱的父親,竟爲非血親的阿翁,披羊送葬。馬超終於釋懷。

一身漢羌血脈,終是和解。

見九尺大漢,披羊而出。饒是嬌小的母親,亦不禁淚流滿面。

大溪地,南溪、北溪二衢趕來送葬的羌人鄰里,亦不住點頭。頻頻拭淚。

今日馬駒兒,便是明日無雙錦馬超。

心中無恨,唯剩大愛無疆。

天地無疆,任其馳騁。

想來。阿翁在天之靈,亦會安息吧。

送走阿翁,送別阿父。馬超將羊羣託付給母親。隻身入演武場,拜師學藝。白天習武,晚上學文。斗轉星移,寒來暑往。日日不綴。

三歲看老。王傅言,此子當爲薊國新一輩之翹楚。

隴右,西海郡。

西海乃羌中之地。原爲卑禾羌之牧場。郡城龍耆,城池不大。橫豎一里半。東西略長,南北稍短。此城扼守湟水源頭。周圍乃天然優良牧區。

先前。劉備命義弟關羽,領兵據龍耆。將卑禾羌人盡數俘獲,修築城池。後又遷來數萬雜羌。龍耆既是郡治,亦是牢城。橫豎一里半的前漢古城,已修葺一新。並按規劃,穩步修築中郭。既爲郡城,當橫豎五里,建內中外三圈城郭。

環湖地水草豐茂,適宜放牧,卻不宜過度墾殖。匠人實地考察後,上報劉備,將環湖之地,皆設爲“牧邑”。與薊國用來牧馬的“馬邑”不同,牧邑多出產牛羊禽類。正大力督造畜牧暖棚,圍欄草場,硬化道路等,不一而足。

匠人還上報,龍耆城西北一百五十里外,有“九眼泉”。後世俗稱“西海第一神泉”,位於甘子河大草原。溫泉有泉眼九處,泉源暗通,水色清澈,四季噴涌不竭。水溫半沸(60°),水量充足。

附近竟有清潔能源,這還了得。

此地原爲監羌縣所轄。監羌二字,不利漢羌共處。於是劉備改監羌縣爲九泉縣。九眼熱泉,自用三眼。剩下六眼輸往龍耆。可充日用飲水。亦可入鍋爐房,加熱升溫,用於採暖,亦事半功倍。

劉備又命匠人就地修建溫泉湯館,用於療養。取名“九泉館”。

此次巡視西海。首站龍耆,次站便是九泉湯館。慧妃、三夫人、駱晹、盧暒、亞馬遜女王、聖祭、十御衛等人,皆翹首以盼。

話說,薊王欲生百子,乃至英雄輩出。大震關首早已傳遍。即便男女各半,亦需誕下二百麟兒。雖說人皆有份,所謂先入爲主,長幼有序。還是早生爲上。

君不見,爲將西沃邑化歸爲二公主湯沐邑,薊王專門上表。足見薊王兒女等同無差。妃嬪自當全無壓力,安心待孕。

“臣等,拜見王上。”西海太守郝昭,領麾下文武,出城十里相迎。

“諸位免禮。”劉備開窗笑道:“前方引路。”

“喏!”

衆人上馬登車,引幕府車駕,呼嘯入城。

郝昭少年老成,看不出年紀。書寫官籍時,方知不過十六。年十六已爲一郡之守。

消息傳出,雖早有準備,昇平裡官舍亦驚呼一片。郝昭乃薊王義弟前軍校尉關羽所親舉。先前兵發龍耆城,郝昭衝陣爲先鋒。攻城爲先登。有膽有謀,屢立戰功。關羽遂舉給義兄劉備,令其一展長才。

薊王知人善用,天下皆知。

國人一語成箴。

音猶在耳。郝昭已當仁不讓,“二千及冠”。

1.86 恩深似海115 平生罕見1.97 鐘鳴漏盡1.44 豐取刻與1.64 朝聞夕逝108 積重難返122 溫室藥圃1.73 何須殺人133 首遭彈劾81 初見端倪178 中洲一郡1.98 南港新城129 垂簾理政188 舉火爲先130 抗颺虓虎1.25 言之尚早1.57 謀錄不盡1.67 水戰剿匪13 匹夫無罪126 投其所好1.88 二賊授首1.73 死無對證1.65 陰藏殺機178 一門爭義189 開立幕府1.63 泰山賊衆114 百里之命1.258 搶佔先機133 勝負之期1.220 迫在眉睫1.67 六尺之孤1.34 旁門左道1.92 僅此足已1.60 接風洗塵189 天下信奉129 垂簾理政13 紅顏薄命1.73 大雅無傷1.76 智機千變199 必有其子189 天下宗王180 身有所長194 無事相安41 閉關鎖國146 東井戒火1.296 可甘人下61 穩紮穩打1.55 築臺募士1.294 滅紀廢典117 盜亦有道1.258 激勵三軍184 亂之道也1.28 挹婁廬士121 書生意氣113 冰釋前嫌1.26 開荒種田16 天下富貴155 拳拳之心1.94 貴不能言1.52 漢越親和180 嶄露崢嶸1.84 早朝晏罷1.277 賊臣授首171 事出有因1.35 三高三服1.34 大難不死187 良平之奇113 對面而弈1.30 火燒雲臺198 狗邪滅國15 正視己心117 水淹三軍102 風雪載途1.20 繡衣直指159 畢生之年183 悉聽君便1.70 價低者得117 鳳凰于飛103 玉石俱焚211 攜民渡江1.208 殺出重圍41 波橘雲詭61 穩紮穩打1.26 羣雁無首178 萇孝仁皇1.63 焉能見疑100 三郡烏桓196 百年大計1.298 同聲同氣158 顛倒黑白1.88 藩強朝弱1.75 蔡邕來了12 半城煙火1.56 英雄末路1.6 驚天動地218 近水樓臺188 舉火爲先188 二桃三士1.92 輕身爲國1.222 神器更易
1.86 恩深似海115 平生罕見1.97 鐘鳴漏盡1.44 豐取刻與1.64 朝聞夕逝108 積重難返122 溫室藥圃1.73 何須殺人133 首遭彈劾81 初見端倪178 中洲一郡1.98 南港新城129 垂簾理政188 舉火爲先130 抗颺虓虎1.25 言之尚早1.57 謀錄不盡1.67 水戰剿匪13 匹夫無罪126 投其所好1.88 二賊授首1.73 死無對證1.65 陰藏殺機178 一門爭義189 開立幕府1.63 泰山賊衆114 百里之命1.258 搶佔先機133 勝負之期1.220 迫在眉睫1.67 六尺之孤1.34 旁門左道1.92 僅此足已1.60 接風洗塵189 天下信奉129 垂簾理政13 紅顏薄命1.73 大雅無傷1.76 智機千變199 必有其子189 天下宗王180 身有所長194 無事相安41 閉關鎖國146 東井戒火1.296 可甘人下61 穩紮穩打1.55 築臺募士1.294 滅紀廢典117 盜亦有道1.258 激勵三軍184 亂之道也1.28 挹婁廬士121 書生意氣113 冰釋前嫌1.26 開荒種田16 天下富貴155 拳拳之心1.94 貴不能言1.52 漢越親和180 嶄露崢嶸1.84 早朝晏罷1.277 賊臣授首171 事出有因1.35 三高三服1.34 大難不死187 良平之奇113 對面而弈1.30 火燒雲臺198 狗邪滅國15 正視己心117 水淹三軍102 風雪載途1.20 繡衣直指159 畢生之年183 悉聽君便1.70 價低者得117 鳳凰于飛103 玉石俱焚211 攜民渡江1.208 殺出重圍41 波橘雲詭61 穩紮穩打1.26 羣雁無首178 萇孝仁皇1.63 焉能見疑100 三郡烏桓196 百年大計1.298 同聲同氣158 顛倒黑白1.88 藩強朝弱1.75 蔡邕來了12 半城煙火1.56 英雄末路1.6 驚天動地218 近水樓臺188 舉火爲先188 二桃三士1.92 輕身爲國1.222 神器更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