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7 悉誅涼人

王允出身太原王氏,乃祁縣名門望族。史稱王氏“世仕州郡爲冠蓋”。士族烙印,顯而易見。心中輕視西州武夫,亦所難免。

董侯畢竟年幼。王允與呂布,意見相左。說南轅北轍,背道而馳。亦不爲過。

朝議無果而終,不歡而散。

“車騎將軍留步。”

呂布聞聲駐足,正是奉車都尉楊定。

楊定乃董卓麾下,碩果僅存之涼州大人。涼州四大人,胡軫、李蒙、王方,皆死於長阪坡。唯有董旻、楊定二人,單騎逃回。詐言回報董卓,何後投進而亡。然長阪坡事,究竟如何,唯二人心知肚明。憂心董旻口風不嚴,終爲董卓所知。累及身家性命,延禍一家老小。故回京後,奉車都尉楊定與大將軍董重、衛將軍張濟、右中郎將周慎、左中郎將呂布、伊闕都尉李肅等,一拍即合。暗中謀劃,欲先下手爲強。

不料未及動手,董卓已亡。其弟董旻、女婿牛輔,並三族老小,悉數被殺。奉車都尉楊定,終消心頭大患。不料,尚未得數日安穩,又變生肘腋。

“都尉何意?”呂布今爲車騎將軍,位僅次於稱病不朝的大將軍董重。

“衛將軍相邀一見。”楊定躬身答曰。

呂布不疑有他:“前方引路。”

“喏。”

與此同時。

羽林中郎將李傕,亦受好友相約。攜一隊親衛,打馬出城,直奔城西上林苑。

時董驃騎麾下郭汜、樊稠,奉命駐守此地。後董卓挾十萬大軍上洛,董驃騎隨二宮太皇,搶先出逃薊國。董卓爲將其好言勸回。故對麾下郭汜、樊稠,頗多善待。非但未奪兵權,還調撥糧草輜重,令其自養。後董重回朝,受封大將軍。與董卓蜜裡調油,並稱二董。然好景不長,董卓達成所願,大權獨攬。董重遂被逐出中樞,難登魚梁臺。董重雖處處避讓,不與爭鋒。然內心交惡,可想而知。

暗中聯絡舊部,亦是情理之中。

上林苑中,中軍大帳。

“卑下,拜見大將軍。”見董重端坐帳內,李傕急忙行禮。

“稚然免禮,速坐。”董重笑容可掬。

“謝大將軍。”李傕就坐胡牀。

稍後,郭汜、樊稠二校尉,共入大帳。除衛將軍張濟外,時驃騎四將,重聚其三。

環視帳內諸將,董重開門見山:“董卓授首,誅盡三族,今,『百姓訛言,當悉誅涼州人』。洛陽八關,遂轉相恐動。其在關下者,皆擁兵自守。不敢輕離,恐爲朝廷所害。”

言罷,董重一眼掃過,果見人人自危。李傕、郭汜、樊稠三將,皆出身西涼。

李傕翁聲言道:“我等非出董卓麾下,朝廷焉能一併視之。”

郭汜、樊稠亦雙雙抱拳:“大將軍當知,我等謹守大營,未曾有失。亦未曾與董卓往來。”

董重笑道:“諸位忠心不二。某,豈能不知。然,董卓倒行逆施,天怒人怨。累及爾等,亦是民情激憤。”

“王太師何意?”樊稠遂問。

衆人中,唯李傕與會:“王太師欲使關東將關西。”

“如此,關西將校,又當如何?”郭汜忙問。

“呂車騎言,罪其首惡,赦其從衆。”李傕答曰。

衆目相對,樊稠又問:“孰是首惡,孰是從衆?”

“未可知也。”李傕搖頭。

如此模棱兩可,似是而非,最爲要命。凡西涼出身,皆難置之事外,獨善其身。自上而下,心生不安。久必生亂,遲恐生變。

帳中衆人,更是人心惶惶,如坐鍼氈。

見機已到。董重輕咳一聲,好言寬慰道:“諸位切勿多慮。某雖稱病,朝中亦有耳目。陛下當面,當力保諸位不失。”

“我等,願聽號令。”衆將心領神會。

董重伸手虛扶,待衆將歸位,又問道:“營中又多少兵馬。”

“尚有五千西涼鐵騎,刀盾、弓弩三千。”樊稠答曰。

“竟有八千之數。”董重大喜過望。

羽林中郎將李傕又道:“某亦有二千羽林。”

“如此,當有一萬精兵。”董重言道:“足可自保。”

“洛陽八關,精兵十萬。十倍於我,恐不能敵。”李傕心有顧慮。

“先固守上林苑。”董重已有定計:“靜觀時變。”

“喏!”帳內齊聲應諾。

董重此來,收編舊部乃其一。擁兵自重乃其二。王允與呂布不和傳聞,始見宮廷。料想,不日董侯便會遣太醫令登門診治。董重究竟有無疾病,一探便知。

北軍大營。

呂布翻身下馬。衛將軍張濟,出營相迎。

京師衛戍,稱號衆多。有光祿勳下轄虎賁、羽林,執金吾下轄緹騎、持戟,衛尉下轄南宮衛士、北宮衛士、左右都侯、諸宮門司馬,並北軍中侯監管之北軍五校。

“(舊時)虎賁、羽林、(北軍)五營兵,及衛士併合,雖且萬人。”皆受衛將軍張濟統御。其中,五官中郎將張繡,領北軍五校。

“見過呂車騎。”張濟攜張繡,叔侄先禮。

“衛將軍免禮。”呂布笑問:“所爲何事?”

“請帳內一敘。”

“請。”

衆人落座。

張濟抱拳相問:“聞陛下專開朝議,論及八關守軍。不知王太師,如何施爲?”

“唉。”呂布表情可想而知:“王太師,公私分明,賞罰有信。不欲治西涼將校之罪。卻欲以關東將校取而代之。”

“如此,西涼將校,必心生歹意。”張濟亦出身西涼,焉能不知:“‘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此乃取禍之道。”

呂布言道:“太師心意已決。恐難轉圜。”

“不瞞車騎,洛陽風傳,某亦有耳聞。便是京師西涼客商,亦相恐動,擾擾不安。可想而知,軍心浮動。若爲人所乘,恐生大亂。”張濟心有所慮。

“某如何能不知。”呂布嘆道:“洛陽八關鎖固,山川阻斷。先前,董卓爲防逆亂,故令關東軍士駐西關,關西軍士駐東關。如此一來,若出逃返鄉,必相互攔住。今謠言四起,涼州兵皆不敢離營半步。恐腹背受敵。關東羣雄並關西守軍,前後夾攻。悉誅涼州人。”

189 天下宗王13 匹夫無罪91 一人之外210 破繭成蝶41 雲開見日1.72 炎漢控火165 生而不凡166 猛獸鬥場137 如左右手1.66 百艸滋茂101 如虎添翼146 心中有愛1.52 契約精神185 有神無鬼104 窮無出路100 三郡烏桓1.257 美事將近136 悲秋盡露1.32 上下求索13 匹夫無罪169 改弦更張81 融爲一體108 禮不可廢116 日黑水溢1.58 夾縫求生1.97 鳳引九雛1.297 酸棗會盟1.267 老謀深算145 貴麟二子1.86 兵鋒所指12 何方妖孽1.298 同聲同氣17 忽左忽右1.28 火燒長社140 添兵增竈1.52 空空如也15 正視己心1.23 痹體之術1.22 天下殘局195 勤王之師61 怒其不爭1.26 何以解憂218 近水樓臺164 四海承風107 九河之地19 樓桑諸技1.282 不擇手段105 烈女龐娥124 成王敗寇146 心中有愛1.230 列宿歸位133 金針撥障1.69 貨比三家174 以謝天地1.207 又見白袍169 百日分曉1.63 福禍相依1.50 下辯除石1.77 望洋興嘆189 天降大任1.84 王道治國1.92 南有喬木81 融爲一體141 投水而舂1.88 暗流涌動1.78 麟不當見170 樹大招風123 宦海沉浮1.56 拱手相送1.203 無主之地161 狐假虎威71 命運時然175 京兆三休148 大義滅親189 天下信奉133 勝負之期91 龍有逆鱗1.83 尚書來訪1.25 相遇上陵126 聚散有時18 豈若麒麟113 七國聯盟1.25 言之尚早149 乘風而至1.79 十里樓桑106 羌胡合流139 江山易改1.263 羌煮貊炙1.92 萬世太平1.72 百害不侵1.98 水火相濟113 冰釋前嫌1.30 以僞亂真1.37 魚龍漫衍1.5 空穴來風198 絕席而坐168 面面俱到1.68 以和爲貴163 顧此失彼147 輕身入城
189 天下宗王13 匹夫無罪91 一人之外210 破繭成蝶41 雲開見日1.72 炎漢控火165 生而不凡166 猛獸鬥場137 如左右手1.66 百艸滋茂101 如虎添翼146 心中有愛1.52 契約精神185 有神無鬼104 窮無出路100 三郡烏桓1.257 美事將近136 悲秋盡露1.32 上下求索13 匹夫無罪169 改弦更張81 融爲一體108 禮不可廢116 日黑水溢1.58 夾縫求生1.97 鳳引九雛1.297 酸棗會盟1.267 老謀深算145 貴麟二子1.86 兵鋒所指12 何方妖孽1.298 同聲同氣17 忽左忽右1.28 火燒長社140 添兵增竈1.52 空空如也15 正視己心1.23 痹體之術1.22 天下殘局195 勤王之師61 怒其不爭1.26 何以解憂218 近水樓臺164 四海承風107 九河之地19 樓桑諸技1.282 不擇手段105 烈女龐娥124 成王敗寇146 心中有愛1.230 列宿歸位133 金針撥障1.69 貨比三家174 以謝天地1.207 又見白袍169 百日分曉1.63 福禍相依1.50 下辯除石1.77 望洋興嘆189 天降大任1.84 王道治國1.92 南有喬木81 融爲一體141 投水而舂1.88 暗流涌動1.78 麟不當見170 樹大招風123 宦海沉浮1.56 拱手相送1.203 無主之地161 狐假虎威71 命運時然175 京兆三休148 大義滅親189 天下信奉133 勝負之期91 龍有逆鱗1.83 尚書來訪1.25 相遇上陵126 聚散有時18 豈若麒麟113 七國聯盟1.25 言之尚早149 乘風而至1.79 十里樓桑106 羌胡合流139 江山易改1.263 羌煮貊炙1.92 萬世太平1.72 百害不侵1.98 水火相濟113 冰釋前嫌1.30 以僞亂真1.37 魚龍漫衍1.5 空穴來風198 絕席而坐168 面面俱到1.68 以和爲貴163 顧此失彼147 輕身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