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匡弼輔正

返回王庭,許師遂被虔誠的信衆所環抱。

如許多古老的氏族一樣,鍾羌政教同體。女豪掌管世俗,許師凝聚信仰。二者缺一不可。女豪遠嫁大震關,若將一個擁有廢立大權的巫祝,留在王庭,久必成害。

正因如此,女豪才以許女爲質,逼許師就範。三人同去,當後顧無憂。

美色當前,利益在後。所謂“物穆無窮,變無形像。”需能拋開表象,窺見各方背後之博弈。不然,不過是流於形式,虛有其表之“膚淺之悅”。

熙熙攘攘,利來利往。利在何處,害又在何處。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曉以利害,方知取捨之道。

所謂媵妾,設立之初。便是爲最大程度確保女方家族的利益。如若正妻亡故,或未能生育,那麼媵妾便可取而代之,依舊能有效維繫本家的利益。於是從春秋始,便有一詞:“固寵”。

換言之。媵妾,其實是一種預備機制。

諸如西域五十五國,五十六公主,陪嫁媵妾少則數人,多則數百。且皆出王族血脈,支系稍遠者。其中許多人,亦有公主頭銜。初時,五十五國媵妾,皆置於長安宮中。甄別無誤後,正分批遷入薊王宮。與主嫁公主爲伴。薊王用不用得到是一回事,有沒有又是另一回事。

正因如此。對貴族而言,結親才如結盟。正妻與媵妾的雙軌制,便是爲最大程度維繫同盟而置的“雙保險”。

又換言之。諸侯之家,能如王妃公孫氏,“娶一嫁一”者,天下罕有。今又誕下嫡長子。王妃之位,當穩如泰山。

作爲鍾羌信仰的守護。除去服侍薊王,許師又豈願甘居人下。返回王庭第一事,便從信徒中,擇佼佼者爲媵妾。

女豪樂見其成。

只需同入雲霞殿,一切皆好。

王庭沼澤,已被薊國良匠縱橫掘開。就地和泥,建龍窯燒造硬陶水管。將熱泉導出,再排建重樓,修造鍾存王城。

不願搬出西傾山的大小豪帥,便可遷入此城安居。水暖、水淋、水洗,一切如同山外。山中苦寒,薄薄的木板牆如何能保暖,羌人蝸居之山寨,多以厚厚的土牆填塞幹牛糞,再用青苔捻縫,居中烤火以保暖。

改成漢式樓閣,當真天壤之別。

日薪二百大錢。對鍾羌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皆知女豪與薊王不日便將成婚。許多西傾山中羌人,已迫不及待舉家遷移。劉備令白石城等,邊疆郡縣,廣設營地,用於暫置。究竟分批派往何處,自有長史等人悉心安排。

鍾羌最嚮往之地,自是大震關。

然關城人滿爲患。無奈只能退而求其次。羌人皆願就近安置。豲坻聚,綿諸道、戎邑道,一時遍佈羌人勞營。

於是劉備又析隴縣,重置上邽縣。又以清水西城爲縣治,將原清水縣境一份成二。西爲清水,東爲豲坻聚。王莽始建國二年(10年),公孫述於(清水)縣治以西十五里,依山築清水西城,便是此城。又提前擴建諸如豲坻聚秦亭、略陽縣街亭等,增爲城邑。前漢時廢棄的城邑馬苑,儘可能原址修復。安置百萬鍾羌。

加上原隴縣。劉備將隴山西阪,分爲清水、上邽、豲坻,綿諸、戎邑等,六縣。再加阿陽、略陽、涇陽、成紀,諸縣,再沿清水河谷廣立羌人營地,各置數萬乃至十萬青壯健婦不等,闢隴右梯田。只需隴右梯田大成,足夠西涼民衆取食。

家徒四壁,別無餘財。都不打緊。三餐不繼,才真要命。

還有官道四通八達,串聯起各地牢營。遊商往來,絲路流金。東西文明交匯。待畫地爲牢,擴牢爲城。城邑與阪上梯田同築完畢。百年羌亂終解。

以今大震關爲例。皆着漢服,行漢禮;說漢話,書漢隸。還有何人敢說,非我族類。

洛陽西郭壽丘裡,大將軍府。

霞樓之上,堆光如晝,夜宴正酣。

新任冀州刺史,八廚之王芬上京就職。先入大將軍府致謝,何進自當殷勤招待。

王芬素有重名,乃天下士人之翹楚。今黨錮已開,黨人與宦官積怨難解。常爲外戚所用,結成攻守同盟。深知其中利害關係,大將軍又豈能不,殷勤備至。

十九年人情冷暖,亦讓王芬頗知進退,全無書生意氣。二人各懷心思,刻意結好,一時其樂融融。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何進這便屏退左右,端杯試言道:“敢問使君,可知(何)某,因何舉爲冀州刺史?”

“下官不知也。”王芬笑答。

“冀州播亂之地,非大賢不可牧守是其一。今有黑山羣盜,四處爲寇,百姓紛紛裹挾其中,非名士高儒不可教化乃其二也。”說着何進舉杯,與王芬對飲。

落杯後,何進這才道出肺腑之言:“冀州六國,與薊國毗鄰。先時,六國主上表,求派官吏,重整吏治。奈何黨錮未解,朝廷無人可用。不得已,六國主唯有向薊國討要。如今,薊國官吏,已遍及冀州各地。便是六國相,亦與薊國頗有干係。”

“哦?”王芬聽聞,不由雙眸一亮。又急忙隱去:“敢問大將軍,消息屬實否?”

“千真萬確。”何進一聲長嘆:“薊王當世人傑。忠心可鑑。奈何麾下謀臣如雨,猛將如雲。薊國宿臣揚名天下者,何其多也。縱然薊王無心大位。然麾下黨羽,又豈能甘心。”

王芬旋即醒悟:“大將軍可是要我,快刀斬亂麻,平冀州吏治。”

“然也。”何進大喜,又急忙叮囑:“當,徐徐圖之,徐徐圖之。”

“下官,領命!”王芬離席下拜。

何進忙上前攙扶:“得文祖鼎力相助,社稷無憂矣。”

東郭港,天將露白。

便有貲庫馬車,列隊抵達。先將滿車兩漢五銖吊入船艙。又將新晉出爐的四出五銖,裝車運回。事關重大,王太妃遂遣樓船校尉郭祖,親自押送。將兩漢五銖,運回重鑄。

“見過右丞。”見賈詡親來,郭祖、胡玉等人,急忙行禮。

“諸位辛苦。”賈詡手持白羽扇,自有風儀:“此次兵出太行,何人將兵?”

“乃王傅親自將兵。”郭祖答道。

“何人蔘軍?”賈詡又問。

“乃蔡少師得意門生,顧雍,顧元嘆。開春將滿十七。”郭祖再答。

“原來如此。”賈詡笑道:“王傅此行,無憂矣。”

1.240 苦心孤詣210 喧賓奪主140 添兵增竈1.242 兵棋演武291 無能之輩134 公之於衆197 運籌決算17 爲瓽所轠1.7 無郭之都1.64 聞薊色變1.274 有鳳來儀1.87 扶危濟困1.200 兼顧利弊190 迷途知返156 金牌免死147 輕身入城165 往昔之約第2081章 1.270 王儀鹵簿140 情理之中1.76 以國爲家106 萬民飢流12 半城煙火1.78 四海英雄13 敲山震虎125 局中一子138 清波滌塵1.8 圍淤爲田111 外臣凌主1.43 大軍圍城1.76 麒麟續命1.59 增益人生189 天降大任170 自斷股肱169 百日分曉177 坐等期滿1.6 長轡遠馭186 五子連臺118 吐剛茹柔1.55 洛陽一日107 三日得仙1.206 饔飧不濟165 片羽吉光107 自知之明103 薊國雙壁1.34 庸人自擾125 局中一子1.98 遊兵散卒1.86 義舍病院1.7 三家解兵1.55 負陰抱陽145 夢寐以求第2103章 1.292 忠義無缺124 上公九命157 麥穗兩岐129 垂簾理政1.277 賊臣授首191 天下雄兵1.26 羣雁無首108 名動西京1.273 同堂異室1.43 樓桑特產174 人間巨物193 利大難估1.77 蜩螗之鳴189 開立幕府1.289 四面樹敵158 太后有疾189 爭權奪勢11 反客爲主31 綬帶密詔198 大權獨攬102 平波水砦195 回京在即1.67 六尺之孤91 英雄同契1.43 切莫辜負12 淫不破義104 龍吟虎嘯1.58 後會無期1.46 尋機而動1.85 得隴望蜀16 天下富貴1.99 謹慎擇友1.88 藩強朝弱1.235 演武十器189 夾縫偷生1.42 天下大同183 龍向天飛134 累世通家61 衝風之末1.247 愛屋及烏1.96 酒精花露1.27 以身舉債104 龍吟虎嘯1.20 嶄露頭角136 後果前因1.34 牛刀割雞135 借兵剿匪164 奴隸貿易193 事不過三
1.240 苦心孤詣210 喧賓奪主140 添兵增竈1.242 兵棋演武291 無能之輩134 公之於衆197 運籌決算17 爲瓽所轠1.7 無郭之都1.64 聞薊色變1.274 有鳳來儀1.87 扶危濟困1.200 兼顧利弊190 迷途知返156 金牌免死147 輕身入城165 往昔之約第2081章 1.270 王儀鹵簿140 情理之中1.76 以國爲家106 萬民飢流12 半城煙火1.78 四海英雄13 敲山震虎125 局中一子138 清波滌塵1.8 圍淤爲田111 外臣凌主1.43 大軍圍城1.76 麒麟續命1.59 增益人生189 天降大任170 自斷股肱169 百日分曉177 坐等期滿1.6 長轡遠馭186 五子連臺118 吐剛茹柔1.55 洛陽一日107 三日得仙1.206 饔飧不濟165 片羽吉光107 自知之明103 薊國雙壁1.34 庸人自擾125 局中一子1.98 遊兵散卒1.86 義舍病院1.7 三家解兵1.55 負陰抱陽145 夢寐以求第2103章 1.292 忠義無缺124 上公九命157 麥穗兩岐129 垂簾理政1.277 賊臣授首191 天下雄兵1.26 羣雁無首108 名動西京1.273 同堂異室1.43 樓桑特產174 人間巨物193 利大難估1.77 蜩螗之鳴189 開立幕府1.289 四面樹敵158 太后有疾189 爭權奪勢11 反客爲主31 綬帶密詔198 大權獨攬102 平波水砦195 回京在即1.67 六尺之孤91 英雄同契1.43 切莫辜負12 淫不破義104 龍吟虎嘯1.58 後會無期1.46 尋機而動1.85 得隴望蜀16 天下富貴1.99 謹慎擇友1.88 藩強朝弱1.235 演武十器189 夾縫偷生1.42 天下大同183 龍向天飛134 累世通家61 衝風之末1.247 愛屋及烏1.96 酒精花露1.27 以身舉債104 龍吟虎嘯1.20 嶄露頭角136 後果前因1.34 牛刀割雞135 借兵剿匪164 奴隸貿易193 事不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