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可以爲報

“多謝,鄭公。”麋竺離席下拜。

“別駕,毋需多禮。”鄭泰急忙離席攙扶。

稍後,鄭泰自入宮門,向薊王面陳詳情。

“麋氏,芳齡幾何?”薊王心生慨嘆。終歸身有羈絆。

聞薊王此問,鄭泰心中大定:“尚不及笄。”

“總角之身,如何嫁人。”果不出薊王所料。

史上,建安元年(196年)。呂布乘先主出拒袁術,襲下邳,虜先主妻子。先主轉軍廣陵海西,糜竺於是進妹於先主爲夫人,奴客二千,金銀貨幣以助軍資;於時困匱,賴此復振。後曹公表竺領嬴郡太守,竺弟芳爲彭城相,皆去官,隨先主周旋。云云。

如此算來,此時麋氏,恐不過十歲。當與融漓,年歲相當。

果不其然,鄭泰又道:“別駕言,可比融漓,養於西宮。”

鄭泰乃山東豪傑。傾家來投,與薊王英雄相契。

先前,代主封賞西域。諸事已畢,皆大歡喜。遂大擺筵席。席間,戲志才附耳言道:西域大使館中,美人如玉,日積月累,該當如何?

因太妃明令在先,不可胡風過盛,故不敢擅自做主。戲志才醉言:何不同行,先入五十五國邸。鄭泰暗思,王宮不滿千人,必爲域外諸王恥笑,遂乘興允之。

更加薊王自斷人倫,王太后心中憂思。“主憂臣辱,主辱臣死”。鄭泰之心,可昭日月。

“若爲宮人,自當無礙。”薊王言道:“待問過(王)太后,再做定奪。”

“喏。”鄭泰領命拜退。如此,足可交待。

車駕出宮,再入鸞棲館,答覆麋竺。

麋竺焉能不大喜過望。

趨利避害,人之常情。結親薊王之利大,普天之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不說王允爲薊王外舅,位列上公,總領朝政。馮芳同爲薊王外舅,居函園八校之首。從容自保。南州士燮、漢中張魯,因結親薊王,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更比比皆是。

只需入薊王家門。如有免死護身。

想當年,薊王爲臨鄉侯,初入京師。於殖貨裡,開立金水小市,造鎏金牌全免。後有人傳言,鎏金牌,亦可免死。故稱“免死金牌”。又聞,應有盡有袁本初、不可錯過曹孟德、別無二處袁公路,皆有此牌。

空穴來風,事必有因。

稍後,薊王入西宮問安,上稟王太后。

王太后欣然應允:“我兒宮中多胡女,仙門夫人又不孕。擇漢女入宮,正當時宜。”

“喏。”薊王自不疑有他。

“東海麋氏,我亦有耳聞。”王太后笑道:“鬱洲山,乃爲妹做嫁資也。”

“終歸,此情可報。”薊王笑答。言下之意,當初收下麋竺重禮時,薊王已料定。此人情,當可報償。

“我兒爲人主矣。”王太后語透欣慰。

薊王無小事。

麋竺尚未返回,徐州先已傳遍。

徐州牧陶謙,不怒反喜。只因捆綁徐州,皆可獲利。只恨“家中無絕色,不足配薊王”。先前。徐州豪族,恥於麋竺操持賤業卻身居高位,不願與之爲伍。如今,爭相結交,唯恐不及。府前裡道,累日車水馬龍。盛況空前。

麋竺雍容敦雅,來者不拒。送出重禮,衆皆安心。

這日,聞騎都尉曹豹到訪。麋竺遂開中門相迎。

曹豹乃出徐州豪族。與宗親曹宏,皆爲陶謙心腹。親自登門,必有要事。商場如官場。麋竺世爲豪商,焉能不知。

賓主落座,禮遇有加。

如飴香茗,苦後回甘。曹豹落杯言道:“聞別駕小妹,將入薊王宮。不知然否。”

“然也。”此事滿城皆知,麋竺無需隱瞞。

“薊國在北,千里之遙。令妹獨身一人,恐非長久之計。”曹豹欲言又止。

謂“四海至廣,舉目無親”。古時嫁女必有媵從,亦有相互扶持之意。

“都尉所言極是。”略作思量,麋竺已聞絃歌而知雅意,轉而求問:“奈何家中只此一妹,無可媵從。當作何解?”

曹豹表情振奮,強壓心頭狂喜,這便道明來意:“別駕當知,吾有一女,年歲相近,何不與令妹,結伴北上。”

“哦?”麋竺佯作驚訝,遂問道:“敢問都尉,此出何人之意?”

“不瞞別駕,乃出明公之意。”曹豹實言相告。

莫非乃爲制衡。麋竺又問:“何人諫之?”

“乃典農校尉。”曹豹又答。

“竟是陳元龍。”背後隱情,麋竺如何能不知曉。必是陳元龍,平天下之計也。

“正是。”曹豹心中忐忑。唯恐被麋竺所拒。故將前後諸情,刻盤拖出。言及陶謙,亦有持重之意。

果不其然。麋竺言道:“上命不可違。陶使君既有此意,竺,當奉命而爲。然,薊王何意,不敢妄言。”

“蒙別駕厚恩,死無以爲報。他日願效犬馬之勞。”曹豹大喜下拜。臨門雙喜,好事成雙。料想。薊王當不至於,拒人千里之外。

俗謂“舊巢共是銜泥燕,飛上枝頭變鳳凰”。又道“息亡身入楚王家,回首春風一面花;感舊不言長掩淚,只應翻恨有容華”。

此去薊國,是福是禍,猶未可知也。

稍後,麋竺與陳登相見。

陳登這便實言相告:“別駕,先獻地,後進妹。結好薊王之心,昭然若揭。陶使君,焉能無忌?”

“故校尉進言,以曹豹之女同行,明爲結伴,暗充細作。如春秋時,西施、鄭旦二女,同入吳。互爲內應。”麋竺這便醒悟。

“正是。”陳登笑道:“如此,陶使君方能安心。”

“然,果真如此乎?”麋竺出仕,乃陳登父子密語相勸。陳登心中所想,麋竺焉能不知。豈能只爲陶恭祖獻計。

“非也。”陳登附耳言道:“曹豹麾下丹陽兵,皆徐州精銳。其人又出州中豪族。今日結親薊王,他日恭迎王師南下,必首當其衝。不甘人後。此乃‘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也。”

“原來如此。”麋竺心領神會。轉而又問:“曹豹其女如何?”

“有國色。”陳登笑道。

“如此,徐州無憂矣。”麋竺撫掌而笑。

134 添光增益158 鐵壁鏵嘴149 內外雙軌1.54 四方殺局197 福莫大焉1.49 銷金洞窟91 一人之外1.49 生者如斯145 寡人無情1.78 四海英雄134 鮮卑利亞1.26 再無歸期153 下階之梯139 空谷傳聲1.235 演武十器114 支渠四通120 三方妥協1.74 樓桑重器1.53 人生百戲16 降服烈馬1.90 蒼天已死51 以命填河1.27 出宮闢禍177 拔毒食鮮1.97 板上釘釘1.93 共襄盛舉121 萬舟齊發17 廢長立賢1.272 董卓赴宴116 孟嘗遺風1.58 夾縫求生21 驢馬同價1.29 浮屠佛祠182 取捨有道1.62 赤麂皮尉137 和氣生財112 分戶析產13 心有猛虎166 猛獸鬥場117 無人清白1.37 菟園遊獵1.229 鐵骨石心102 平波水砦115 木軌直道第2101章 1.290 通關圖卷146 大而化之159 名不經傳117 盜亦有道128 孤很欣慰10 寡義廉恥181 生死兩命91 龍有逆鱗1.98 水火相濟138 豐收在望160 改造它乾1.3 父子相隨1.95 本末倒置1.230 面目全非1.56 雨夜血染1.35 南宮一遊1.26 塢堡治所190 一較高下1.77 學富百車187 西運東輸114 一州之地100 蛛絲馬跡1.28 豎子成名110 逐鹿之利1.52 臥虎藏龍1.86 枕山跨海141 以一濟全117 知子莫母1.238 一里之回1.3 香消玉損1.86 兵鋒所指1 天羅地網177 青鳥傳信1.85 九九歸原1.8 馬桶廁籌1.64 自降身份51 提頭之難1.3 摔杯居首141 投水而舂1.257 美事將近1.23 孤軍誘敵121 書生意氣142 上谷烏桓1.74 黃金臺上1.226 七進七出1.98 白湖水榭1.89 秉燭夜話187 九橫十縱139 龜茲諸情165 天下至理192 言行若一1.87 三宮鼎立281 過猶不及119 妻婦之禮1.8 北面而事158 太后有疾
134 添光增益158 鐵壁鏵嘴149 內外雙軌1.54 四方殺局197 福莫大焉1.49 銷金洞窟91 一人之外1.49 生者如斯145 寡人無情1.78 四海英雄134 鮮卑利亞1.26 再無歸期153 下階之梯139 空谷傳聲1.235 演武十器114 支渠四通120 三方妥協1.74 樓桑重器1.53 人生百戲16 降服烈馬1.90 蒼天已死51 以命填河1.27 出宮闢禍177 拔毒食鮮1.97 板上釘釘1.93 共襄盛舉121 萬舟齊發17 廢長立賢1.272 董卓赴宴116 孟嘗遺風1.58 夾縫求生21 驢馬同價1.29 浮屠佛祠182 取捨有道1.62 赤麂皮尉137 和氣生財112 分戶析產13 心有猛虎166 猛獸鬥場117 無人清白1.37 菟園遊獵1.229 鐵骨石心102 平波水砦115 木軌直道第2101章 1.290 通關圖卷146 大而化之159 名不經傳117 盜亦有道128 孤很欣慰10 寡義廉恥181 生死兩命91 龍有逆鱗1.98 水火相濟138 豐收在望160 改造它乾1.3 父子相隨1.95 本末倒置1.230 面目全非1.56 雨夜血染1.35 南宮一遊1.26 塢堡治所190 一較高下1.77 學富百車187 西運東輸114 一州之地100 蛛絲馬跡1.28 豎子成名110 逐鹿之利1.52 臥虎藏龍1.86 枕山跨海141 以一濟全117 知子莫母1.238 一里之回1.3 香消玉損1.86 兵鋒所指1 天羅地網177 青鳥傳信1.85 九九歸原1.8 馬桶廁籌1.64 自降身份51 提頭之難1.3 摔杯居首141 投水而舂1.257 美事將近1.23 孤軍誘敵121 書生意氣142 上谷烏桓1.74 黃金臺上1.226 七進七出1.98 白湖水榭1.89 秉燭夜話187 九橫十縱139 龜茲諸情165 天下至理192 言行若一1.87 三宮鼎立281 過猶不及119 妻婦之禮1.8 北面而事158 太后有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