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6 在所難免

“洛陽天子,乃董卓所立。今董卓被誅,三族皆亡。王允等人,罵爲‘漢賊’。賊臣廢立之舉,自當作廢。王上,仍是天子矣。”

使者此言,可謂一語中的。

弘農王又道:“朕(非‘孤’)若重登大位,合肥侯當如何相待。”

“依虎牢雄關爲界,關東當爲我主所得。我主可稱‘皇’,而不稱‘帝’。同爲漢室,各祭宗廟。”

“卻不知,洛陽王允、呂布,並十萬大軍。又當如何。”此乃心腹之害。弘農王自就藩,心灰意冷,疏於國政。且弘農裹挾在二京之間。西京長安,扼潼關。東都洛陽,扼函谷。雄關漫道,易守難攻。弘農一地,豪門林立,結牆自守。弘農王亦有心無力。一言蔽之,弘農王無錢無糧,無鐵無兵。如何能攻下雄關,重回洛陽。

“十萬大軍,半數出關東。”使者一語中的。

先前,四方將軍,征討四方。就地取食,就地募兵。麾下兵卒,多爲關東子弟。唯時後將軍董卓麾下,多幷州胡雜。

“莫非,叔父能令十萬大軍倒戈。”弘農王不信。

“董卓任人唯親。爲掌十萬大軍。故軍中將校,多出西涼。”使者知之甚祥:“只需京師,四起流言:悉誅涼州人。京師必亂。王允、呂布,皆非涼州出身。十萬大軍,互相攻伐,兵亂一起,二人恐難善終。”

“又當如何?”使者言之鑿鑿,弘農王心有所動。

“那時,二宮流血,恐難免。”深看弘農王一眼,使者口出誅心之言:“若當今天子,不幸爲亂兵所害。亦恐難免。”

“好一個,亦恐難免。”畢竟兄弟。雖非一母所生,更無兄弟之情。然聞合肥侯欲害董侯,史侯亦感同身受。畢竟“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使者伏地無言。能居大位者,又有幾人感情用事。所謂孤家寡人,莫過如斯。

果不其然。

少頃,弘農王又問:“離間關東並關西。或可一試。然待事成,朕又如何得被擁立。”

“王上若能赦衆弒君之罪。大漢帝位,唾手可得。何其易耳。”使者欲言又止。

弘農王心領神會:“薊王。”

“正是薊王。”使者再拜。薊王四朝元老,託孤重臣。先帝賜加黃鉞,攻無道而伐不義。史侯加尊尚父,董侯賜九龍華表。

知當今天子,爲亂軍所害。薊王焉能不興兵討逆。

唯有天子,能熄薊王雷霆之怒。赦免亂軍弒君大罪。

然,弘農王是否能罔顧大義,泯滅骨肉之情。赦亂臣賊子,弒君殺弟之大罪。

“可。”弘農王擲地有聲。

“下臣,遵命!”使者五體投地。

洛陽,玉堂殿。

爲除後患,應王允所諫,董侯專開朝議。

王允爲上公之首,並太傅楊彪,正襟危坐。左右分列於天子座前。

“董卓將校及在位者,多涼州人。當罷其軍,交由關東良家子,統領爲宜。”王允先言。

太尉馬日磾,對曰:“涼州人素憚畏關東。今若一旦解兵,則必人人自危。可分兵衛將軍等,就領其衆,因使留守八關以安撫之,而徐與關東通謀,以觀其變。”

王允卻道:“不然。關東舉兵者,皆吾等徒衆。今若距險屯關,雖安涼州,而疑關東之心,甚不可也。”

太傅楊彪,遂會其意:“太師所慮,乃關東心向壽春。”

“然也。”王允答曰:“先前,賊臣無道。故關東人人自危。唯有擅立合肥侯,與賊臣相抗。今賊臣授首,朝政始興。只需稍加撫慰,赦免其罪。關東必心嚮往之。”言下之意。先前,諸如何進、董卓等,把持朝政,挾天子以令諸侯。關東屢遭血洗,豪門飽受凌辱。不得已,唯另起爐竈。如今朝政歸於王允等,士族名門。關東自當重歸於好。

“董卓麾下,又當如何?”董侯遂問。

車騎將軍呂布,起身答曰:“回稟陛下。臣,竊以爲。此輩無罪,從其主耳。今若名爲惡逆而特赦之,適足使其自疑,非所以安之之道也。”言下之意,董卓麾下將校,皆身不由己,奉命行事。若不分取捨,悉數以謀逆罪名而特赦,反使其自疑。所以,不做區分,悉數赦免,絕非上上之策。

董侯追問:“車騎將軍以爲,當如何行事。”

“罪其首惡,赦其從衆。”呂布答曰:“諸如麾下西涼大人,皆罪其罪。”

“若罪首惡,而亂軍心,又當如何。”董侯再問。

“以萬歲塢中財物,班賜公卿、將校,足安其心。”呂布深知西涼人秉性。

董侯輕輕頷首,又問王允:“太師,以爲如何。”

“不可。”王允言道:“此乃劍客之言,非出將軍口。”

此言一出,百官愕然。

呂布臉色,可想而知。

事實上,呂布進言,那爲王允解憂除禍。只需將原先忠於董卓的西涼將校,悉數革職查辦。留其性命,全其家小。再犒賞三軍,籠絡軍心。十萬大軍之禍,迎刃而解。卻不料,王允非但毫不領情。反以江湖草莽相辱。

王允就事論事,未覺不妥:“無功如何賞,無罪焉能罰。《書》曰:‘惟新陟王,畢協賞罰,戡定厥功,用敷遺後人休,今王敬之哉!’《韓非子》亦曰:‘言賞則不與,言罰則不行,賞罰不信,故士民不死也。’今,諸(宗)王不敬,士民不死(效命)。如何取信關東?”

亂世用重典。不可和稀泥。

王允所患,仍是關東。

王允着眼,與合肥侯,可謂“所見略同”。洛陽八關,十萬守軍。半數出自關東。只需結好關東豪強世家,軍心自安。若賞罰不信,激起兵亂。再被有心人,推波助瀾,洛陽危矣。

又謂“見仁見智”。

呂布之言,乃着眼於西涼衆,亦無可厚非。

只是,董侯並百官,皆始料未及。同掌朝政,誅董首功二人。竟生間隙。

一文一武。若王允、呂布,暗生不和。恐非朝廷之福。

慮及此處,太傅楊彪,忽生慨嘆。

1.228 石來運轉1.20 互不相識1.83 一網打盡111 隴右鮮卑1.54 燕齊以安152 善刀而藏112 幼獸初生185 諸王稱臣1.76 峰迴路轉1.52 漢越親和1.75 真相大白61 穩紮穩打1.249 唱罷登場1.256 茅塞頓開41 黃驃產子132 人心難琢198 千帆競發1.88 未盡全功19 編戶分遷138 一席之地10 耿氏製陶71 頓遜海渠153 來龍去脈1.42 鑿路先鋒1.32 循路而進156 生死未卜12 縑車載禍1.68 以和爲貴1.89 無銅身輕1.54 正中下懷1.56 風向突變第2087章 1.276 機不可失114 先發優勢129 仁義之基第2081章 1.270 王儀鹵簿150 一戰功成152 善刀而藏1.48 後宮爭鬥1.34 望文生義157 江淮上甲128 勢不兩立1.232 繡衣追魂121 怒海潮升119 匡弼輔正1.89 五味俱全1.87 年終臘賜145 機關殺陣177 青鳥傳信1.87 年終臘賜161 狐假虎威1.55 洛陽一日100 蛛絲馬跡1.46 陣前示威177 四海雄心1.83 古羌遺規185 諸王稱臣1.203 無主之地169 先登陷陳117 七國馬會1.44 閉門造車1.25 百鳥朝凰1.87 富貴同享1.86 兵鋒所指144 田貴如馬140 青雲之志168 面面俱到51 故國在望1.200 矇混過關140 情理之中1.63 熔金入庫158 攻城拔寨130 紅塵濁世1.24 犬鹿相狎1.242 兵棋演武1.223 歲末大事1.85 推己及人119 妻婦之禮1.48 反間之計21 臉怎麼黑120 三英齊發113 單耳陶杯81 忠奸莫辨1.242 繞樑餘聲1.222 神器更易184 如約而娶114 貪婪無饜155 寤寐思服1.52 借刀殺人16 五日京兆1.27 優倡商賈1.80 西邸賣官198 一夜易主1.83 銳不可當1.95 平樂會盟1.98 尾大不掉17 甄選女官139 八日之幸199 飲恨兵退136 悲秋盡露136 天下共主
1.228 石來運轉1.20 互不相識1.83 一網打盡111 隴右鮮卑1.54 燕齊以安152 善刀而藏112 幼獸初生185 諸王稱臣1.76 峰迴路轉1.52 漢越親和1.75 真相大白61 穩紮穩打1.249 唱罷登場1.256 茅塞頓開41 黃驃產子132 人心難琢198 千帆競發1.88 未盡全功19 編戶分遷138 一席之地10 耿氏製陶71 頓遜海渠153 來龍去脈1.42 鑿路先鋒1.32 循路而進156 生死未卜12 縑車載禍1.68 以和爲貴1.89 無銅身輕1.54 正中下懷1.56 風向突變第2087章 1.276 機不可失114 先發優勢129 仁義之基第2081章 1.270 王儀鹵簿150 一戰功成152 善刀而藏1.48 後宮爭鬥1.34 望文生義157 江淮上甲128 勢不兩立1.232 繡衣追魂121 怒海潮升119 匡弼輔正1.89 五味俱全1.87 年終臘賜145 機關殺陣177 青鳥傳信1.87 年終臘賜161 狐假虎威1.55 洛陽一日100 蛛絲馬跡1.46 陣前示威177 四海雄心1.83 古羌遺規185 諸王稱臣1.203 無主之地169 先登陷陳117 七國馬會1.44 閉門造車1.25 百鳥朝凰1.87 富貴同享1.86 兵鋒所指144 田貴如馬140 青雲之志168 面面俱到51 故國在望1.200 矇混過關140 情理之中1.63 熔金入庫158 攻城拔寨130 紅塵濁世1.24 犬鹿相狎1.242 兵棋演武1.223 歲末大事1.85 推己及人119 妻婦之禮1.48 反間之計21 臉怎麼黑120 三英齊發113 單耳陶杯81 忠奸莫辨1.242 繞樑餘聲1.222 神器更易184 如約而娶114 貪婪無饜155 寤寐思服1.52 借刀殺人16 五日京兆1.27 優倡商賈1.80 西邸賣官198 一夜易主1.83 銳不可當1.95 平樂會盟1.98 尾大不掉17 甄選女官139 八日之幸199 飲恨兵退136 悲秋盡露136 天下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