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 天下大酺

“有禮之會,無酒不行。”

時下,“酒”常與“禮”並行。謂“飲酒禮”。如行朝覲禮、大蒐禮、軍禮、養老禮、藉田禮、冠禮、婚喪禮等。民衆在正旦日、社日、上巳日、伏日、冬至、臘日等節日飲酒慶祝,亦漸成風。

漢人普遍嗜酒,稱之爲“天之美祿”。需求量極大。爲便於飲酒,漢室勳貴,豪右巨賈,皆自設酒壚。制曲釀酒,蔚然成風。也有如呂伯奢,自釀自賣,因成鉅富。甚至“富比千乘之家”。

劉備先祖,中山靖王劉勝“爲人樂酒好肉”。後世考古,亦得明證。滿城漢墓中,陳列大陶酒缸三十餘口。外書“黍上尊酒十五石”、“甘醪十五石”、“黍酒十一石”、“稻酒十一石”等,各式酒名。缸內共盛美酒,多達萬斤。

孔北海及退閒職,賓客日盈其門。常嘆曰:“坐上客恆滿,尊中酒不空,吾無憂矣。”

又如荊州劉表,爲享杯中趣,特製三爵。大爵名“伯雅”,次曰“仲雅”,小爵稱“季雅”,分別容酒七、六、五升。設宴時,賓客皆以“飲醉”爲度。筵席上還備大針,如有人醉倒,遂針扎相試,且看是真醉還是佯醉。

針扎事小,割頭事大。

時下酒宴,專設酒吏,主持酒政,職掌勸酒督飲。

前漢時,齊悼惠王次子(劉)章,性剛烈果敢。一次侍筵宮中,呂后令爲酒吏。劉章進言道:臣爲將門之後,請許以軍法行酒。

呂后允之。

待酒酣,呂氏一宗人因醉逃酒。劉章追出,拔劍斬於殿下。提頭來報。言,有人逃酒,已按軍法行事。呂后及左右,無不失色。但因已許劉章按軍法行酒,故無從怪罪。

足見時人,嗜酒之風。

釀酒極費糧食。

前漢時,一斛米出酒三斛餘,至今漢一斛米出一斛酒,品質大爲提升。

秦漢之法,三人以上不得聚飲。朝廷有慶典之事,特許臣民聚會歡飲,此謂“賜酺”。又稱“天下大酺”。

大酺始於戰國,兩漢以後屢有之。天下大酺,少則一日,多達七日,常爲三日。累日飲酒作樂而不犯禁。凡立後、太子,乃至皇子滿月、太子納妃,亦或遇祥瑞等,皆可頒“大酺令”,令天下大酺。

一言蔽之。

“禁酒”與“弛酒”,禁弛交替。弛於熟年,禁於歉歲。且時限皆不長。長者十餘載,短者不過數月。政令既廢。

今天下三分,各自爲政。

弛於熟州,禁於歉州。荊州牧劉表,之所以大開三爵酒制。乃因荊州富庶,積穀成山。尚酒以示富足。

稍後,劉先主蜀中禁酒。只因蜀中大旱,糧食歉收,爲確保百姓有糧度日,遂下令蜀中各地年內均禁釀酒,釀酒者科以重罪。甚至家有釀酒器者與釀酒同罪。

(耿)雍與先主遊觀,見一男女行道,謂先主曰:“彼人慾行淫,何以不縛?”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對曰:“彼有其具,與欲釀者同。”先主大笑,遂釋欲釀者。

洛陽舉朝東遷。達官顯貴,多如過江之鯽。

可想而知,耗酒幾何。先前,宮廷用度,多爲薊王朝貢。卻遠不足用。鬆泉釀價高,漸無力支付。故欲千金易方。自釀杜康美酒。

悉知內情,曹操亦知事大。

無有杜康釀酒法,無解甄都缺酒之困。一味強求,適得其反。

先解王允心憂,方可助呂伯奢脫困。所謂水到渠成,莫過如此。

話說,史上曹孟德,曾《上九醞酒法奏》,進獻故鄉“九醞春酒”。奈何奏上所言,“有九醞春酒”之“臣縣故令南陽郭芝”,早已舉族遷往薊國。九醞春酒,今爲鬆泉釀。再加黃巾逆亂,萬民飢流。青黃不接,飢不擇食。哪有餘糧釀酒。故關東釀酒家,再無從尋覓。

物稀爲貴。正因如此,遷居中牟呂伯奢,之於甄都勳貴,彌足珍貴。

“聞薊國鬆泉釀,所用‘秈米’,皆來自嶺南並徼外三熟寄田。施以‘十醞酒法’。故‘差甘易飲,不病’。”不其侯伏完,頗知酒事。

曹操嘆道:“薊國千里稻作,季季大熟,廣輸天下。然釀酒之米,卻遠自徼外寄田。”言下之意,薊王惜谷。

“薊王屯糧滎陽,經敖倉港,販運天下。一石谷,出七成米。一斛米,出一斛酒。一斛杜康酒,作價千錢,常不可得。然若自釀,五百錢足矣。”伏完言道:“無呂伯奢杜康醞酒法,甄都無酒矣。”

時下稻米釀酒最佳。“稻米一斗得酒一斗爲上尊,稷米一斗得酒一斗爲中尊,粟米一斗得酒一斗爲下尊。”鬆泉釀,號稱天下第一。半數供應國內。半數廣輸四海。可遇而不可求。唯有退求其次,求天下第二。

問清癥結所在。曹操又馬不停蹄,重返濟北。向獄中呂伯奢,道明其中原委。唯獻杜康醞酒法,可免牢獄之災。

見呂伯奢無語。曹操勸道:“伯父釀酒半生,自有心得。不用杜康之法,可乎?”

言下之意,稍作改良,不稱“杜康酒法”。如此,既解甄都缺酒之困,又免呂伯奢背信師門。

略作思量,呂伯奢言道:“不瞞賢侄,卻有一法,異於杜康。”

“伯父欲獻此法否?”曹操大喜。

“可也。”

呂伯奢口述,曹操書錄。取名“甄都酒法”,呈獻朝堂。不其侯上報王允,遂免其罪。

出獄之日,曹操又於百忙之中,親來相迎。持以弟子禮。左右無不慨嘆。富貴不忘故交。助曹孟德揚名。

臨行前,濟北相邊讓,相送十里。與曹操依依惜別。

王允得甄都酒法,效前漢“高祖徙豐沛屠兒、酤酒煮餅商人,立爲新豐(縣)”之舊事。於甄都旁,廩丘縣東南羊角城,設酒壚釀酒。俗稱“羊角酒”。

救回呂伯奢,父曹嵩,亦抵甄都。

入府細說途中詳情,曹操面色陰沉不定。

曹嵩問道:“我兒可知,何人所爲。”

曹操並未說破,好言寬慰道:“阿父毋憂。必是貪財之輩,臨時起歹意。”

知子莫若父。曹操心中所想,曹嵩焉能不知。這便叮囑道:“今爲州牧又兼衛將軍。關東戰亂將起,我兒需小心行事。”

“喏。”曹操眼中,一閃利芒。

1.39 驚弓之鳥1.42 天下大同1.83 古羌遺規1.28 挹婁廬士1.93 少年長吏161 兵發關西104 見字如面1.9 雄甲天下1.28 雌雄雙劍127 萬法歸宗195 青史留名102 風雪載途1.77 兼濟天下122 西園火併1.27 身後之謀106 偷天換日10 大夢初醒18 四面楚歌115 平生罕見1.38 祠堂傳藝1.74 判若鴻溝133 歸期已定120 驕兵必敗1.94 長城邊患118 吐剛茹柔1.40 洛陽酒家101 向虎山行180 同道中人107 三日得仙148 暗語絃音1.39 天予吾王1.78 城上金烏193 依山下寨1.66 以稀爲貴1.286 在所難免112 分戶析產129 明日功成1.72 百害不侵1.59 各有歸宿116 東部鮮卑131 麒麟送子15 蔣幹遺書1.25 辛陳杜趙167 萬里征程1.37 菟園遊獵1.97 借題發揮19 編戶分遷1.97 借題發揮1.264 又見連環1.205 請君入徐1.47 帝國時代11 檀口溫湯192 漢矛無纓125 賽馬效應150 待我長成1.33 代父上疏120 驕兵必敗1.59 大興土木182 兩全其美189 開立幕府130 海內狂徒147 不負韶華1.69 貨比三家175 京兆三休1.30 火燒雲臺142 陰風不止179 三人爲衆136 天下共主1.98 水火相濟1.53 驚濤暗涌71 窮厄之寇1.32 銅錢雨落1.29 得失參半126 投其所好1.33 回馬箭術116 各有所求130 紅塵濁世17 猛虎搏兔187 奪舍續命31 便衣出行71 三令五申1.83 以綏四方158 北面稱臣1.24 伏虎潛龍123 同憂相救114 養袁自重1.243 十有八九13 心有猛虎105 紅顏易老194 先聲奪人1.24 舉不避親176 王田壽鯉81 夜入太倉1.7 披喪送親142 萬物生輝179 清白無鬼163 顧此失彼1.46 有褐有衣172 春晝初長
1.39 驚弓之鳥1.42 天下大同1.83 古羌遺規1.28 挹婁廬士1.93 少年長吏161 兵發關西104 見字如面1.9 雄甲天下1.28 雌雄雙劍127 萬法歸宗195 青史留名102 風雪載途1.77 兼濟天下122 西園火併1.27 身後之謀106 偷天換日10 大夢初醒18 四面楚歌115 平生罕見1.38 祠堂傳藝1.74 判若鴻溝133 歸期已定120 驕兵必敗1.94 長城邊患118 吐剛茹柔1.40 洛陽酒家101 向虎山行180 同道中人107 三日得仙148 暗語絃音1.39 天予吾王1.78 城上金烏193 依山下寨1.66 以稀爲貴1.286 在所難免112 分戶析產129 明日功成1.72 百害不侵1.59 各有歸宿116 東部鮮卑131 麒麟送子15 蔣幹遺書1.25 辛陳杜趙167 萬里征程1.37 菟園遊獵1.97 借題發揮19 編戶分遷1.97 借題發揮1.264 又見連環1.205 請君入徐1.47 帝國時代11 檀口溫湯192 漢矛無纓125 賽馬效應150 待我長成1.33 代父上疏120 驕兵必敗1.59 大興土木182 兩全其美189 開立幕府130 海內狂徒147 不負韶華1.69 貨比三家175 京兆三休1.30 火燒雲臺142 陰風不止179 三人爲衆136 天下共主1.98 水火相濟1.53 驚濤暗涌71 窮厄之寇1.32 銅錢雨落1.29 得失參半126 投其所好1.33 回馬箭術116 各有所求130 紅塵濁世17 猛虎搏兔187 奪舍續命31 便衣出行71 三令五申1.83 以綏四方158 北面稱臣1.24 伏虎潛龍123 同憂相救114 養袁自重1.243 十有八九13 心有猛虎105 紅顏易老194 先聲奪人1.24 舉不避親176 王田壽鯉81 夜入太倉1.7 披喪送親142 萬物生輝179 清白無鬼163 顧此失彼1.46 有褐有衣172 春晝初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