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明隱之爭

1.32 明隱之爭 ------

臨鄉,薊王宮。

八月首,大朝會。

羣臣躬身持笏,恭迎王太妃,王妃簾後就坐。口出敬語,這才各自落座。

王太妃自簾後一觀,見右國令夏馥,與將作令蘇伯等人皆到場。這便言道:“右國令可有要事稟報?”

“臣,確有要事。”夏老起身答道。起身乃是長跪。起立纔是站起。若非大典,羣臣不必站立。坐着便好。

“何事須在大朝上說。”王太妃問道。

“乃因本門與黃巾反賊暗中牽連,故要在王太妃、王妃及百官當面,請罪。”夏老俯身答道。

“右國令與將作令等一衆屬吏,不計名利,一心爲國。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薊國能以老弱婦孺,操持家業。正因機關之利。有功於家國社稷,右國令何罪之有?”王太妃言道。

“王太妃且容老臣細細道來。”右國令答曰。

“但說無妨。”

夏老這便將墨門紛爭,娓娓道來。

百官這才醒悟。原來,先秦時與儒家分庭抗禮,號稱“非儒即墨”的墨家,時至今日,竟已分裂成明隱二宗。

明宗稱“仕墨”,隱宗稱“匠墨”。明宗謀求出仕,走廟堂路線。隱宗醉心鑽研機關諸技,廣授門徒,走江湖路線。

不用說。薊國的這支墨者,出自隱宗門下。諸如夏老,蘇伯等人,雖身居高位,得食高俸,卻不問政事,便是朝會亦鮮有參與。足見一斑。

“二宗可有相同之處?”王妃忽開口。

“有。”夏老如實作答:“二宗分裂之初,曾相約‘殊途同歸’。仕墨和匠墨各行其道,涇渭分明。然目的卻是一樣。重振墨門。”

“既皆爲重振師門,爲何不齊心協力,反要分開。”王妃又問。

“此需從前漢武帝時,說起……”夏老長長一聲嘆息。

靜靜聆聽,不置一語的薊都尹婁圭,幡然醒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然也。”夏老重重頷首。

前漢之初,高祖不喜儒學,崇尚黃老。主張無爲而治,輕徭薄賦。待武帝繼位,形勢逆轉。納董仲舒之議,“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此後,百家沒落,墨門式微。

爲重振墨家,墨門子弟,可謂殫精竭慮,竭盡所能。奈何大勢之下,螳臂當車。屢遭挫折,乃至墨門分裂。激進派和保守派,分道揚鑣。

手握機關奇術的仕墨,如張衡。造記裡鼓車,渾天地動儀,揚名天下。奈何卻終歸不爲朝堂重用,鬱鬱而終。所造奇物,皆被束之高閣,成爲皇家典藏禁器,不輕易示人。而諸如杜詩,亦不過爲官一任,終未能扭轉墨門頹勢。

於是。仕墨痛定思痛,欲放手一搏。

借太平妖道,黃巾逆賊之手,推翻‘罷黜百家’之大漢皇朝。另闢新朝,輔佐新帝。重開‘先秦諸子,百家爭鳴’,並最終復興墨門。

“原來如此……”待右國令說完,王妃這便醒悟。

難怪黃巾賊人會有如此厲害的機關術。本以爲是薊國機關外泄所致,不曾想,賊人與墨門早有聯繫。

“右國令因何得知?”王太妃問道。

“先前,門下弟子蘇越,曾將鄴城內諸多賊人往來信函,及衆多機關手稿,裝車送回。這才令我等窺破天機。”夏老這便取出證物,呈給王太妃,王妃過目。

左國令士異,親手接過。查看無誤,命人傳入簾內。

王妃先取出一觀。確認無礙,這才轉呈母親。

“果如右國令所言。仕墨竟無所不用其極,堪比黃巾邪教。”王太妃轉而又安慰道:“右國令既出隱宗,雖同屬一門,卻早已南轅北轍,切莫與那明宗,混爲一談。”

“老臣,慚愧。”右國相領將作令等隱宗門人,齊齊下拜。

“沒想到,黃巾之亂,還牽扯到墨家明隱之爭。”王妃道:“正如夏老所言,殊途同歸。隱宗行走民間,傳授機關之術。未必不能重振墨門。明宗急功近利,不惜天下板蕩,生靈塗炭。孰對孰錯,孰高孰低,高下立判。”

“王妃明見。”百官拜服。

“右國令無需介懷。”王太妃亦贊同:“假以時日,黃巾必滅。那時,明隱之爭,當見分曉。”

“謝王太妃,王妃,法外開恩。”右國令終於道出心聲:”主公視我等爲心腹,隱宗門徒當效死力。不求天下皆爲墨者,只求天下大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天下大同,不正是薊王所求?”王太妃自簾後笑道。

隴右,大震關城。

收到右國相耿雍,六百里加急邸報。劉備這才恍然大悟。隨即想通一切。

難怪黃巾賊人機關術,亦如此之強。原早與墨門明宗,沆瀣一氣。現在想來,太平道之所以能迅速崛起,除去大賢良師得三卷天書,無師自通,廣施符水救人之外。背後還有墨門明宗,推波助瀾。試想沙丘平臺上,那些能令勇士嘔血,肝膽俱裂的屍兵。還有廣宗城下,兵車自走,撒豆成兵。諸如此類。

此“見之如神鬼”的機關奇術,如何不令人,心生膜拜。

正是在此星空下,太平道與墨門明宗的強強聯手,方纔催生出地獄級的黃巾之亂。

難怪鄴城大捷後,蘇越曾密報。言:黃巾軍中既有道教徒,又有墨家門徒。且統領道教徒和墨門徒,亦是二人。

一人爲大賢良師,另一人名喚“神上宗師”。

想必,那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神上宗師”,便是墨門明宗“鉅子”。鉅子又稱鉅子,爲墨門首領之稱。卻不知“神上宗師”,究竟是何許人也。

奈何後世墨家不見史書。饒是劉備,對墨門亦知之甚少。

但劉備卻隱隱覺得。時下,正是墨門生死存亡的關鍵所在。

若能將明隱二宗,收歸己用。再集百家之大成,何愁天下不定。江山社稷,千秋萬代。

廣宗城內。

城內建築,已被拆除一空。除了規整如棋盤的街道,城內搭滿了帳篷。

帳篷的主人,皆是太平道的死忠信徒。從全國各地,追隨大賢良師至此。忠誠不二,奉若神明。

傳說,大賢良師,便棲身於某頂帳篷之中。除去身邊幾位元老級的太平道徒,無人知其行蹤。

站在譙樓之上,俯瞰城內景象。蘇越不禁眉頭緊鎖。

城內竟片瓦無存。磚石,樑柱,皆去了哪裡?

“何人窺探大營。”正苦思不解,背後忽有人喝問。

蘇越心頭一凜,卻旁若無人的答道:“奉命探查各處機關,繞行城池。不過居高休憩片刻而已。何來‘窺探’之說?”

“好個大利城長,果非常人也。”

竟被人一語道破身份。蘇越心頭巨震。這便緩緩轉身,衝倚靠在柱後的陌生人,強辯道:“胡言亂語,不知所謂。你是何人!”

“明庭莫慌。”那人抱劍起身,咧嘴一笑:“我乃同道中人。”

17 廢長立賢1.77 各有封賞180 故技重施17 尊王攘夷1.70 價低者得1.99 冠軍履鋒137 百無禁忌120 滅頂之災1.9 雄甲天下1.76 獻圖明志127 金絲毛毯12 二戚之爭123 同憂相救1.22 東西合璧1.24 家國同構142 上谷烏桓1.257 珠璣深藏190 軍師節哀191 世衰道窮120 六宮粉黛1.244 薊國民貴153 下階之梯1.27 六縣俱名1.86 精兵盡出135 兵出隴右1.38 溯谷而行164 成家立業11 洛陽安家1.44 輕卒銳兵第2075章 1.264 萬民之樂1.6 驚天動地1.54 五齊之甘1.55 築臺募士128 魚遊燋釜1.65 如湯沃雪156 仁至義盡1.98 衣帶秘詔166 大材小用17 甄選女官181 未得其主1.74 判若鴻溝103 撲朔迷離1.20 五供九賓1.42 天下大同150 自證清白110 逐鹿之利14 餘毒未了1.69 強宗驍帥144 無雙后妃163 顧此失彼108 同舟共販1.82 逢凶化吉1.94 長城邊患1.75 蔡邕來了1.93 葡萄苜蓿1.66 以稀爲貴11 佐世之才197 生命禮讚1.34 望文生義1.33 功敗垂成71 頓遜海渠121 功在不捨1.78 捧珠之恩179 中舨共約1.33 劍器大宗109 吾道不孤170 列城豪俠1.38 祠堂傳藝1.40 重整旗鼓188 舉火爲先193 西域使館1.252 花期正盛1.250 與君年少157 麥穗兩岐156 開卷有益132 馬兒吃飽104 滄海遺珠1.85 九九歸原158 太后有疾138 盡如人意155 天下鼎沸173 飲鴆止渴1.82 捷足先登164 四海承風1.80 善水良才127 三面合圍1.47 甲子之約160 能者居之1.8 北面而事155 恩威並濟199 有容乃大101 東走西顧133 往甯難了171 飛槳木蘭1.36 一金知心1.52 洛陽金市161 漢祚復興199 失之交臂1.263 羌煮貊炙182 兩全其美
17 廢長立賢1.77 各有封賞180 故技重施17 尊王攘夷1.70 價低者得1.99 冠軍履鋒137 百無禁忌120 滅頂之災1.9 雄甲天下1.76 獻圖明志127 金絲毛毯12 二戚之爭123 同憂相救1.22 東西合璧1.24 家國同構142 上谷烏桓1.257 珠璣深藏190 軍師節哀191 世衰道窮120 六宮粉黛1.244 薊國民貴153 下階之梯1.27 六縣俱名1.86 精兵盡出135 兵出隴右1.38 溯谷而行164 成家立業11 洛陽安家1.44 輕卒銳兵第2075章 1.264 萬民之樂1.6 驚天動地1.54 五齊之甘1.55 築臺募士128 魚遊燋釜1.65 如湯沃雪156 仁至義盡1.98 衣帶秘詔166 大材小用17 甄選女官181 未得其主1.74 判若鴻溝103 撲朔迷離1.20 五供九賓1.42 天下大同150 自證清白110 逐鹿之利14 餘毒未了1.69 強宗驍帥144 無雙后妃163 顧此失彼108 同舟共販1.82 逢凶化吉1.94 長城邊患1.75 蔡邕來了1.93 葡萄苜蓿1.66 以稀爲貴11 佐世之才197 生命禮讚1.34 望文生義1.33 功敗垂成71 頓遜海渠121 功在不捨1.78 捧珠之恩179 中舨共約1.33 劍器大宗109 吾道不孤170 列城豪俠1.38 祠堂傳藝1.40 重整旗鼓188 舉火爲先193 西域使館1.252 花期正盛1.250 與君年少157 麥穗兩岐156 開卷有益132 馬兒吃飽104 滄海遺珠1.85 九九歸原158 太后有疾138 盡如人意155 天下鼎沸173 飲鴆止渴1.82 捷足先登164 四海承風1.80 善水良才127 三面合圍1.47 甲子之約160 能者居之1.8 北面而事155 恩威並濟199 有容乃大101 東走西顧133 往甯難了171 飛槳木蘭1.36 一金知心1.52 洛陽金市161 漢祚復興199 失之交臂1.263 羌煮貊炙182 兩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