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浮屠佛祠

樓桑的板楯連弩,也被將作館成功研發。以堅木爲內板,蒙雙層牛皮。牛皮用生皮髹漆,漆中混入搪瓷釉粉,合甲而成。板楯背面,及腰處架設橫臂。安裝大黃弩。盾開雙孔,用於射擊。

十石大黃弩,又叫黃肩弩、大黃力弩。能遠射八百步。

十石強弩爲腰張弩。開弓姿勢爲‘坐舉足踏弩’。射擊時端坐於地,弩平放面前。屈膝,用雙腳踏住弩擔,腰部套上腰鉤,並用腰鉤兩端鉤住弓弦。張弦時,弩手須兩腿用力蹬直,身體隨之後倒,利用腰腿同時發力,拉弦上機扣。

因與板楯連成一體,可牢牢撐在地面。故而射擊時無需兩手端舉。只需用肩部頂住弩柄,採用類似後世跪姿射擊的方式,射出弩箭。

正因爲有穩定的結構支撐。於是,夏馥將‘並射連發大黃弩’向後拉動活動木臂上弦的方式,改成絞盤上弦,並用‘棘齒輪’輔助拉弦。棘齒輪只能向一個方向旋轉,而不能倒轉。裝上棘齒輪後,上弦時,即便力疲,弓弦也不會回彈。

當板楯連弩兵正式組建。盾牌後上弦的噠噠聲,成爲騎兵長久的噩夢。

十石大黃弩,遠射八百步。

弩勁之強,世間罕有。連人帶馬射成刺蝟,更是常見。

見板楯強弩兵威力驚人,劉備這便將弩兵所用併發連弩,全部改造成連發盾弩。無論盾牌和弓弩,皆比板楯和大黃弩,削弱不少。然而勝在輕便靈活。連發盾弩兵,身着髹漆革甲。頂盾射擊,可擋對面箭雨利器。攻防皆宜,用好有奇效。

刺奸最近來報,酈城有丹陽人家在家中私建浮屠祠。供奉異端。

劉備這便前往一觀。

只見此祠分二層,正是由西院前樓改建。重樓飛檐高挑,雕樑畫棟。窗櫺鏤空,佈滿花紋。宅邸兩扇門上,各設鋪首銜環一對。與中原風格不同,此鋪首乃是個長着翅膀的羽翼人。樓的柱礎、窗下、房頂皆刻有熊形。樓頂立一輪盤,數達七重。下部相輪,庭院大門和側門上,共浮雕五個羽翼人。羽翼人造像,造型古拙,皆爲女性。頭圓大,頸短粗,表情凝重,頸、腕佩佛珠;背生羽翼,羽毛紋路栩栩如生。雙手拱於胸前,體微彎曲,頗有靈性。

問過左右,得知羽翼人乃是楚巫法器,是巫術“引魂昇天”的產物。

此樓名曰:浮屠祠。

小羽翼人是佛教傳入漢土後的“供養童子”造像。東漢江淮地區佛教流行。佛教自漢哀帝元壽元年,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原後,最早的信徒皆是帝王貴族。如楚王英,喜黃老學,爲浮屠齋戒祭祀,桓帝則在宮中立黃老浮屠之祠。後楚王英因私造圖書意欲謀逆而獲罪,被貶丹陽涇縣。有追隨英而信奉佛教的大批士族及民衆一同徙往丹陽。江南佛教由此傳播開來。初平四年,有丹陽人笮融大起浮屠祠,造銅浮屠像,招信徒五千餘人。諸如此類。

不料,佛教竟隨丹陽山民,一同抵達酈城。出現在劉備治下。

古往今來,利用宗教謀逆者,大有人在。雖只有一家丹陽百姓將前樓改造成浮屠祠,劉備卻不敢掉以輕心。令刺奸密切監視,切勿輕舉妄動。若只是信佛,並無不妥。可若假佛之名,暗行不軌。劉備定要除之而後快。

少君侯割人頭的童謠,北地誰人不知!

前往丹陽販賣鼉龍皮的宗人,又運來生皮千張。劉備命良工髹漆裁割成通用甲片,留存備用。

鮮卑年年寇邊。遼東、遼西、玄菟三郡飽受荼毒。知少君侯廣納流民。分田以食,造樓安居。又有遼東大族田韶作保,三郡邊民這便乘舟船橫跨渤海,趕來樓桑投奔。一開始多是與徐榮田岡等人相識的遊俠及家眷宗族。後來普通百姓亦紛紛乘船來投。樓桑義舍安置不下。酈城、督亢,早人滿爲患。加之青冀流民亦多,劉備便準備督造大利城。

正如邑民學子所料。繼樓桑、酈城、督亢之後,大利城又當開建。

與樓桑關係密切的遼東豪商田韶,靠販賣鹽漬木,成北地鉅富。更是將一家老小遷往白湖水榭。又向城長樂隱申請,改造水榭,供家人居住。

樂隱來問劉備。

劉備笑着點頭,可也。

田氏這便廣募良工巧匠,拆除無用圈舍,盡起高樓。不敢督造七層,卻皆是五層高樓。樓樓之間,以覆道架成‘飛閣’。蔚爲壯觀。稱‘水榭第一人家’。知少君侯不喜,家中亦不敢蓄奴。多僱邑中百姓。

與之相隔不遠的士異沉月閣,又豈能居於人後?

士異雖常住侯府,沉月閣已交由心腹操持。然,作爲與劉備關係密切的交州士族,又豈能讓遼東豪商稱雄水榭。這便稟明劉備,亦造重樓。北地交州士人、學子齊聚,頗多南越風情。

兩家高牆重樓,屋宇連橫。乃成塢堡。且互爲犄角。戰時,只需令兵士進駐,便可保水榭無憂。

夏,四月,大旱,七州蝗。

劉備正在書房研究插秧機。忽聞天空嗡嗡作響,宛如雷鳴。

擡頭一看,天邊竟升起綿延無盡的沙塵暴。

待風暴抵近,便有無數飛蟲呼嘯而過。

億萬蝗蟲過境,如同龍捲旋風。遮天蔽日,宛如末世!

所過禾穗草木食之殆盡。餓殍枕道。百姓飢,捕蝗爲食。西林亦遭災,樹葉竟被啃食一空。萬幸臨鄉已改稻作。需等春分後,邑民才備耕、通渠,開始新一年的稻作。

如今秧苗未育,田中皆是青水。蝗蟲不做停留,呼嘯而過。少君侯治下,躲過一劫。

饒是如此,邑中花草亦飽受其害。邑民紛紛捕蝗餵食雞鴨,數月捉之不盡。

就連關外草原,亦受蝗災。

草原青苗被啃食一空。牛羊無草,紛紛餓死。胡人無食,鮮卑遂寇三邊。

抄掠邊民口糧。

護烏桓校尉夏育上言:“鮮卑寇邊,自春以來三十餘發,請徵幽州諸郡兵出塞擊之,一冬、二春,必能禽滅。”

帝不從。

劉備收到左豐秘函。言,原護羌校尉田晏坐事論刑,欲立功自效。乃請中常侍王甫,復求爲將。中常侍王甫正極力攛掇皇帝,欲讓田晏遣兵與(夏)育併力討賊。另有中常侍趙忠,舉薦從弟趙苞爲遼西太守。欲令趙苞與遼西烏桓王丘力居,發兵策應。以分其功。

夜課時,恩師亦將崔廷尉手書,示與劉備。

前後兩封密信。字裡行間皆說此次北伐,勢在必行。

1.54 燕齊以安1.62 漢人西徙1.43 百般不厭193 置酒高會174 恰如其分1.58 夾縫求生1.57 身後之憂197 因時而化1.20 嶄露頭角1.249 唱罷登場100 蛛絲馬跡145 有軌騾車127 兔死狐悲71 窮厄之寇176 薊王東歸1.43 龍生九子117 歸義降侯197 運籌決算1.94 不虛此行71 窮厄之寇1.234 四大氐王18 四面楚歌1.89 牽招一怒1.49 生者如斯199 失之交臂1.27 身後之謀1.80 漢羌聯盟157 塵埃落定170 黃泉相見14 一龍仕主196 百年大計172 三日獵狩1.33 四郡亡胡1.40 洛陽酒家145 督亢秋成1.54 一字之師185 有神無鬼110 金聲玉振177 坐等期滿183 瓦釜雷鳴124 羌亂再起31 前途未卜126 諸事不宜151 平定龜茲145 機關殺陣157 耕雲播雨149 白駒過隙1.202 多事之冬1.85 女海賊王170 樹大招風1.25 言之尚早1.76 洛陽來使1.24 犬鹿相狎142 上谷烏桓1.33 劍器大宗1.74 星辰少女171 事出有因195 勤王之師191 何必談錢1.4 越俎代庖176 盜書續命1.66 象軍初立17 正月旦會1.7 披喪送親138 必有後報157 澤被後世1.23 百騎踏營193 依山下寨105 野火燎原1.22 薪盡火傳1.239 雪落無聲1.8 拍案驚奇1.33 代父上疏146 黨人認主1.48 百善孝先1.67 冬季攻略1.50 大河之子1.25 相遇上陵1.74 黃金臺上114 支渠四通1.84 清官難斷15 生財有術1.225 斜趨漢津1.249 唱罷登場127 徵闢天下1.38 爲國除賊139 壟斷江山1.263 羌煮貊炙1.99 八賢共治188 舉火爲先1.4 大禍滔天1.63 泰山賊衆1.37 兵發北進129 仁義之基11 禍起宮牆1.29 負荊請罪1.222 神器更易1.209 鐵騎橫衝149 乘風而至1.86 精兵盡出
1.54 燕齊以安1.62 漢人西徙1.43 百般不厭193 置酒高會174 恰如其分1.58 夾縫求生1.57 身後之憂197 因時而化1.20 嶄露頭角1.249 唱罷登場100 蛛絲馬跡145 有軌騾車127 兔死狐悲71 窮厄之寇176 薊王東歸1.43 龍生九子117 歸義降侯197 運籌決算1.94 不虛此行71 窮厄之寇1.234 四大氐王18 四面楚歌1.89 牽招一怒1.49 生者如斯199 失之交臂1.27 身後之謀1.80 漢羌聯盟157 塵埃落定170 黃泉相見14 一龍仕主196 百年大計172 三日獵狩1.33 四郡亡胡1.40 洛陽酒家145 督亢秋成1.54 一字之師185 有神無鬼110 金聲玉振177 坐等期滿183 瓦釜雷鳴124 羌亂再起31 前途未卜126 諸事不宜151 平定龜茲145 機關殺陣157 耕雲播雨149 白駒過隙1.202 多事之冬1.85 女海賊王170 樹大招風1.25 言之尚早1.76 洛陽來使1.24 犬鹿相狎142 上谷烏桓1.33 劍器大宗1.74 星辰少女171 事出有因195 勤王之師191 何必談錢1.4 越俎代庖176 盜書續命1.66 象軍初立17 正月旦會1.7 披喪送親138 必有後報157 澤被後世1.23 百騎踏營193 依山下寨105 野火燎原1.22 薪盡火傳1.239 雪落無聲1.8 拍案驚奇1.33 代父上疏146 黨人認主1.48 百善孝先1.67 冬季攻略1.50 大河之子1.25 相遇上陵1.74 黃金臺上114 支渠四通1.84 清官難斷15 生財有術1.225 斜趨漢津1.249 唱罷登場127 徵闢天下1.38 爲國除賊139 壟斷江山1.263 羌煮貊炙1.99 八賢共治188 舉火爲先1.4 大禍滔天1.63 泰山賊衆1.37 兵發北進129 仁義之基11 禍起宮牆1.29 負荊請罪1.222 神器更易1.209 鐵騎橫衝149 乘風而至1.86 精兵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