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 百艸滋茂

翌日,遊麟號駛出南港。由左右橫海校尉,潘鴻、朱蓋,領水軍護佑。巡遊薊國枝津遍佈,溝渠縱橫的千里黃金水路。薊都所在,便是劉備爲臨鄉侯時的封邑。督亢秋成,均產已達八石。堪比劉備自家百餘畝溪谷美田。馴田之說,再次得證。

“百艸(cǎo)俱滋茂,五穀皆熟田”。

除去意指五穀成熟,熟田還指“被馴化的良田”,相對於“荒田”、“生田”而言。

類督亢便是熟田。文安則是生田。雍奴“半生半熟”,再耕數年,便可稱熟田。熟田的最大標誌,自然是高產。畝產能達七石以上,便可稱熟。

少時宗祠大考。

三墩問:究竟幾人。便是所謂“明以照奸”。薊王治國,尋其究竟。便是所謂“追本溯源”。

政令是否行之有效。除去“立竿見影”,考察時效。還需“歷久彌新”,以觀後效。少時劉備戶戶起倉樓。“廣積糧”於百姓之家。此與上古時,提倡“耕三餘一”是一個理:增加國民的抗風險能力。

從來禍不單行。天災之後,緊跟人禍。薊國耕一餘三。廣開藥圃,設立貲庫。皆爲百姓除禍解憂。衣食住行,尋醫問藥。處處彰顯薊王愛民之意。

隨二十等爵,深入人心。高於齊民的爵民,日益增多。悉數遷居王都已無可能。於是乎,劉備在各城中,設立爵民街衢,城坊等。就近安置。五大夫及以上爵民,方能遷居王都。二十等爵,一等稱“公士”。故爵民又尊稱爲“爵士”。敬稱“閣下”。

先前,薊國豪商田韶,南下拜見江東猛虎。得知田韶乃是薊國五大夫時,孫堅改“足下”稱“閣下”,便是此因。

漢人以高爲貴。站得越高,身份越貴。於是遮頭之頂,亦或是墊腳之基,便成了身份的象徵。

“足下”、“閣下”、“殿下”、“陛下”。

諸侯王的正式稱謂,其實是“殿下”。然爲與諸皇子區分,故俗稱“王上”。“王上”,多用於漢室宗親諸王。“大王(dà wáng)”,時下多稱百蠻外藩或諸胡歸義王。

薊國內,這條國都通商都的流金航道,被薊國都水署,年年梳理修築。萬石商船,列隊往來,暢通無阻。遊麟號過水門,泊入白湖。

樓桑繁華鼎盛,比起處處“王家氣象”的臨鄉城。樓桑勝在高樓林立,鱗次櫛比。那種見縫插針,野蠻生長的勁道,便是商業的活力。

樓桑令何顒,領屬下於“後津”,列隊相迎。

樓桑有四市。夜市、坊市、橋市,後市。後市毗鄰白湖。爲便於往來,初任樓桑令樂隱,在後市另闢津渡。稱“後津”。後津由市渠通白湖。航道狹窄,只能令五百石及以下船隻通行。劉備一行,換乘畫鷁龍舟登岸。

“臣等,拜見主公。”何顒領官民齊聲下拜。

“免禮。”劉備笑道:“孤此來,乃例行公事。諸位當以國事爲重。切記,稻作不容有失。”

“臣等,遵命。”何顒再拜。這便驅散人羣,解散官吏。命其各就各位,確保內外皆井然有序。

呂衝、魏襲,領順陽衛下船,護佑薊王,直撲將作館。

wWW⊙ttκǎ n⊙C ○

多年前,劉備在白湖兩岸工匠區,建將作館,供麾下工匠使用。也是右國令夏馥之官署。內置設計、規劃、營造、修築,等數個署寺。乃樓桑科研重地。出入需憑傳證,前後皆有重兵拱衛。

隨溪谷林間新區擴建,樓桑爵民紛紛遷往新區安居。工匠區住戶,幾乎搬空。將作令蘇伯上疏,求擴將作館。薊王欣然應允。此時,與白湖水軍大營遙遙相對的偌大一片區域,腳手架林立。一棟棟造型不同,功能各異的建築羣,正拔地而起。

“主公。”呂衝、魏襲,皆已是不惑之年,乃薊國宿臣。對薊王劉備,忠心不二。最受信賴。想當年,順陽衛危難時來投,少君侯悉數接納,又護其全家。焉有二心。

這批追隨薊王最早的繡衣吏,戰力毋庸置疑。逢戰,繡衣吏衝鋒在前,出力甚偉。劉備先已擢升旗閣署。旗閣長等階于軍曲候。設左、中、右、前、後,五位旗閣長,稱‘五旗’。秩比六百石。新設門下署時,又將繡衣吏從旗閣署劃出,入門下,改稱“繡衣署”。五位旗閣長,更名爲:“直指繡衣都尉”,簡稱“繡衣尉”,秩比千石。

旗閣署保留,仍置於各城市樓頂閣。署吏,改爲刺奸、賊捕。督察奸吏,緝拿到賊。

而文武百官、剪徑大盜,則交由門下署打理。門下督鄭泰,全權負責。

環視面前偌大一座工地,劉備言道:“原地待命。”

“主公不可。”見劉備欲隻身入內,呂衝急忙相勸:“將作館內神機百變,主公豈能親身涉險。不如由臣代往。”

魏襲亦勸道:“莫不如先兵圍放火。只需四面火氣,此戰易耳。”

劉備卻搖頭道:“不可。館內皆是薊國利器。若付之一炬,無數匠人心血白費,薊國技藝蕩然無存。正因茲事體大,故需兵不血刃。”

“薊國因主公而興。與匠人何干。”魏襲言道:“天下匠人何其多也。爲何薊國機關術冠絕天下,正因有英主降世。”

見衆人紛紛點頭,劉備笑道:“魏都尉,言之有理。然若強攻,不啻自斷一臂。且事出隱秘,切莫聲張。萬勿大動干戈,令宵小有機可乘。”

“如此,我二人陪主公走一趟便是。”呂衝言道。

“二位都尉,鎮守此地,不可輕動。此去便是虎穴龍潭,孤亦無所懼。”劉備傲然一笑。薊王雙手劍擊,天下敵手難覓好嗎。

見劉備心意已定。王命難違,二人唯有領命:“喏。”

“妾,同往。”聲自身後來。

繡衣吏紛紛避讓行禮:“拜見王妃。”

正是公孫長姐,聞訊追來。

不用說,定是左國令趙娥告知。

“姐姐體虛氣弱,如何能與人擊劍。”劉備急忙上前攙扶。公孫氏再爲人母,爲薊王開枝散葉。劉備深愛之,如何能讓她涉險。

“此雖是國事,亦是家事。少時,小弟夜入後院,雖不見人,卻聞歡聲笑語。今貴爲一國之君,日思夜想之人,音訊全無。莫非我家只能共苦,不可同甘乎?妾有一言,想當面一問。”公孫長姐,絕世出塵。嫣然一笑,萬物生暉。

四目相對,劉備已知:“如此,長姐與弟同行。”

1.24 家國同構1.9 雄甲天下119 作壁上觀103 玉石俱焚103 薊國雙壁1.73 衆口難調211 入主小沛172 連珠合璧1.250 天下之始107 克堅平難1.87 性命相托14 撒豆成兵1.82 膂臂當車1.43 百般不厭120 三英齊發196 百年大計1.6 破財消災1.87 扶危濟困170 樹大招風104 窮無出路1.35 劉備擲金1.6 驚天動地1.63 釘接榫合1.66 千里馳援1.99 冠軍履鋒1.242 兵棋演武1.2 經商有道1.73 爲女聘師120 滅頂之災1.79 河間奼女1.22 百死莫贖1.67 畫地爲牢165 天下至理147 雙食君俸1.2 燕燕于歸1.23 百騎踏營143 雜羌兵諫190 軍師節哀1.78 顧全大局15 退居其次1.92 相見恨晚185 天經地義1.72 天國之味1.7 披喪送親1.75 坐問因果190 軍師節哀1.88 高手雲集183 包藏禍心129 棋逢對手163 拈花摘葉115 帝王心聲1.93 共襄盛舉1.28 暮夜有知174 人間巨物1.5 唯利是圖31 春秋決獄1.79 十里樓桑110 金聲玉振104 有生之年1.52 二宮流血194 輕車南下156 金牌免死119 單刀直入第2085章 1.274 飛絲雲禪1.5 何方神聖1.66 海賊中計103 撲朔迷離1.49 銷金洞窟104 北上販馬104 見字如面1.96 防患未燃1.23 督亢城倉16 破敵爲先1 末路之難1.88 母行子效118 求死不易213 重名載半100 三馬同槽169 百日分曉182 羣仙聚會105 紅顏易老1.36 懷真抱素125 息事寧人142 萬物生輝162 繩之以法162 恩若兄弟1.22 天下殘局16 另當別論1.38 溯谷而行119 衆星拱鬥117 倒履相迎12 再見恩師1.87 大漢風骨105 足可稱道107 無人可用112 泰山捧日1.36 培肥改土157 類同相召136 借刀殺人1.65 西羌兵諫
1.24 家國同構1.9 雄甲天下119 作壁上觀103 玉石俱焚103 薊國雙壁1.73 衆口難調211 入主小沛172 連珠合璧1.250 天下之始107 克堅平難1.87 性命相托14 撒豆成兵1.82 膂臂當車1.43 百般不厭120 三英齊發196 百年大計1.6 破財消災1.87 扶危濟困170 樹大招風104 窮無出路1.35 劉備擲金1.6 驚天動地1.63 釘接榫合1.66 千里馳援1.99 冠軍履鋒1.242 兵棋演武1.2 經商有道1.73 爲女聘師120 滅頂之災1.79 河間奼女1.22 百死莫贖1.67 畫地爲牢165 天下至理147 雙食君俸1.2 燕燕于歸1.23 百騎踏營143 雜羌兵諫190 軍師節哀1.78 顧全大局15 退居其次1.92 相見恨晚185 天經地義1.72 天國之味1.7 披喪送親1.75 坐問因果190 軍師節哀1.88 高手雲集183 包藏禍心129 棋逢對手163 拈花摘葉115 帝王心聲1.93 共襄盛舉1.28 暮夜有知174 人間巨物1.5 唯利是圖31 春秋決獄1.79 十里樓桑110 金聲玉振104 有生之年1.52 二宮流血194 輕車南下156 金牌免死119 單刀直入第2085章 1.274 飛絲雲禪1.5 何方神聖1.66 海賊中計103 撲朔迷離1.49 銷金洞窟104 北上販馬104 見字如面1.96 防患未燃1.23 督亢城倉16 破敵爲先1 末路之難1.88 母行子效118 求死不易213 重名載半100 三馬同槽169 百日分曉182 羣仙聚會105 紅顏易老1.36 懷真抱素125 息事寧人142 萬物生輝162 繩之以法162 恩若兄弟1.22 天下殘局16 另當別論1.38 溯谷而行119 衆星拱鬥117 倒履相迎12 再見恩師1.87 大漢風骨105 足可稱道107 無人可用112 泰山捧日1.36 培肥改土157 類同相召136 借刀殺人1.65 西羌兵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