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萬死不避

“孟子曰:‘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張儉環視衆人:“今漢氣數已盡,能三興漢室者,必是薊王無疑。焉能坐視關東大亂,宗王乘亂而起,荼毒天下。”

與會衆人,略作思量。整個《衣帶詔》的來龍去脈,便十分清楚了。

竇太皇早已絕嗣。誰人爲帝,對其而言,並無不同,亦無不可。

換言之,即便薊王受禪,登臨大位。竇太皇亦足可保一世富貴榮華,頤養天年。且剷除何董二戚,扶植黨人入朝。於朝於己,皆有大利。故與薊王,不謀而合。

於是,竇太皇出《衣帶詔》,命黨魁張儉,並後將軍董卓,聯絡羣雄,共謀大事。

薊王則於背後,暗中支持。

先滅何董二戚,待黨人執掌朝堂,續兩漢削藩國策。少則三五載,多則十餘載。不出二十載,天下大定,四海昇平。薊王攜開立四大都護府之威,待天時、地利、人和,皆成大勢所趨。由三公上表,請少帝禪位於薊王。改朝換代,三興炎漢。

即便,薊王無意大位。文武百官,假以時日,必會廢立新君。扶何後所生麒麟子,登基爲帝。只因麟子阿斗,種出薊王。那時,錦繡江山,依舊爲薊王(家)所有。

至於何後,若明事理,知進退。與竇太皇安居深宮,一併頤養天年。若仍不知足,三尺白綾,一瓶鴆毒,送其上路。對外便說,憂懼而亡。僅此而已。

若薊王憐惜。告廟列祖列宗。葬入函園,亦成一段佳話。

“嘶……”心念至此,曹操不由暗吸一口涼氣。竟不由得冷汗淋漓。

薊王隱藏之深,始料未及也。

有黨魁作保。《衣帶詔》必出竇太后並薊王之手。如此,全無後顧之憂。舍內衆人,只需依令行事。待事成,論功行賞,從此飛黃騰達,榮華富貴享之不盡。

果然,富貴險中求。

“何時動手。”袁術已迫不及待。

“袁府君無需心急。不出半月,自有分曉。”張儉言之鑿鑿。

與會衆人,焉能不信。

臨行前,張儉又叮囑,定要嚴把口風,切莫走漏消息。衆人紛紛應諾,各自散去不提。

出平樂觀,袁紹約曹操同車入金水湯館小酌。

“如何?”見曹操一路興致寥寥,袁紹隨口問道。

“何事如何?”曹操反問。

“孟德何其健忘。”袁紹反笑。

曹操這便醒悟。遂言道:“實不相瞞,此事若出你我之謀,必不意外。然玄德磊落,如何能暗行權謀之術。隱藏之深,所求之大。着實讓人,始料未及。”

“且不看黨魁又如何?”袁紹一聲輕笑:“萬里江山之利大,誰人又能不動心。玄德自幼家貧,十里少年。能有今日之大富貴,背後艱辛,不足爲外人道哉。

然,千里封國,看似廣袤,富庶無邊。雖,貴爲王爵,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推恩令下,卻終歸不穩。唯有穩坐萬里江山,再無掣肘,方能將偌大家業,傳於後世子子孫孫。”

曹操一聲長嘆:“本初,言之有理。我若是薊王,又豈能坐視千里國土,千萬國民,死後被人肆意宰割,支離而破碎。”

“此,亦是玄德,不得已而爲之。”袁紹一語中的。

曹操無言以對。道理都通,亦是人情。然曹操依舊,半信半疑。

情理上,應深信。然,情義上,卻又不肯全信。

每每深思,便會心生一種道義崩塌的幻滅。他實難相信,恩怨分明,嫉惡如仇,忠義雙全,威信天下,爲人表率的薊王,竟與我等,一丘之貉。

一路寡言。下車時,袁術忽笑中含悲。

“紅塵濁世,無人倖免”。

與其目光相碰。曹操忽起錐心之痛。重重頓足,揮袖而去。

卻被袁紹一把攬住:“孟德意欲何爲。”

“自去船宮,當面一問。”曹操答曰。

“不可!”袁紹大驚。見左右無人近身,遂附耳道:“既爲衣帶密詔,自當暗中行事。豈能堂而皇之,當面質問。玄德見密詔外泄,知事不可爲,必行殺人滅口!君王一怒,血流漂櫓。我等三族親眷,滿門家小,俱亡矣!”

“唉……”掙扎未脫,曹操悲從心起,仰面淚流。

袁術卻齜牙一笑:“天道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芸芸衆生,生老病死,冷暖飢寒,又與我等何干?若能爲玄德,蕩平宇內,他日登基爲帝,你我輔佐明君,從龍有功,名著青史,澤被後世子孫。何樂而不爲!”

“公路言之有理。”袁紹亦勸道:“我等與玄德,刎頸之交。問鼎天下既是他心中所願,我等縱刀山火海,亦助他得償所願。雖萬死,不避(注①)。”

“萬死不避!”袁術把臂上前。

見好友如此,曹操這便收攏悲情,重重頓首:“萬死不避!”

“且去沐浴薰蒸,不醉不歸。”袁術叫嚷道。

三人遂把臂入內。

西郭平樂館。

送走內(舍)外(堂)嘉賓。黨魁張儉,獨自步入後舍。

便有心腹黨人景顧,呈來密信:“太學連夜送來,乃出(林慮)山中舊友。”

“好。”張儉這便接過。清水敷面,散盡酒氣。查驗封泥無誤,遂取書觀之。少頃,又遞給景顧,笑道:“衆皆多慮也。”

景顧看罷亦笑:“山中消息閉塞,焉能盡知洛陽之事。”

“正是如此。”張儉笑道:“老夫若非舍一世虛名,隻身赴死。焉能得報血海深仇。今大勢已定,只需衣帶詔發,羣雄響應。三興炎漢,指日可待。”

“學生實不料,此詔竟出薊王之意。”景顧嘆道:“若有一日,大白天下。想必,世人驚詫,亦如我這般。”

張儉搖頭道:“成大義不拘小節。爲救天下黎庶,存續江山社稷,薊王亦不得已而爲之。”

“學生受教。”景顧肅容下拜。薊王赫赫威名,行事有禮有節,從未僭越。且薊國欣欣向榮,海納百川,包羅萬種。和合開明之風,聲名遠播萬里。若只爲一己私慾,又豈能有今日大漢一藩。

待景顧起身,張儉遂以隱秘相告:“時,‘三君’遇害,海內慟哭。幸得忠臣志士,捨生忘死。方爲三君後人,覓得一線生機。竇大將軍孤孫竇輔,改姓胡輔,與姑母竇氏,先後避入樓桑。拜在盧司空門下。今爲薊國少年長吏,得享千石俸。竇氏更婚配薊王,且誕下一子。

太傅陳蕃之子陳逸,改名陳奔,少年時亦遠投樓桑,同爲薊王師弟。今爲上計令,得享二千石高俸。時,薊王不過一亭侯。便心存大義,仗義援手。於我等,有續命之恩。”

略作停頓,張儉逐字逐句,擲地有聲:“於國於黨,於公於私。我等皆要助薊王成就大業。縱百死不悔。”

1.37 兵發北進135 兵出隴右1.296 可甘人下1.66 有女士異12 縑車載禍1.83 以綏四方10 坐井觀天41 波橘雲詭1.60 羣羌之力1.2 經商有道128 虎狼之士1.26 敦煌六姓1.59 飽虎飢鷹131 衣錦榮歸1.93 古羌懸棺163 女亞馬遜!108 浮生若夢1.90 多錢善賈1.47 倉樓覆道1.85 多長爲宜14 西域風雲41 黃驃產子17 將府五校11 誰主浮沉1.96 酒精花露1.57 指點迷津104 龍吟虎嘯12 縑車載禍1.2 平羌之策147 絕非等閒101 明示萬里1.220 和合天生101 減矢之計196 前狼後虎157 江淮上甲第2086章 1.275 怒馬揚鬃148 附內而生1.45 初次遠行196 少年無拘1.47 一念之差11 豔后無忌198 千里救主198 大權獨攬134 玩於股掌1.33 回馬箭術1.276 命喪宮門182 汝奈孤何1.56 英雄末路102 腰牌傍身1.2 一夜動亂251 入鄉隨俗1.87 富貴同享110 金聲玉振1.64 朝聞夕逝第2096章 1.285 與史同行219 一身是膽1.54 漢風不滅1.278 殭屍自照199 有容乃大154 以享司寒146 心安吾鄉1.85 得隴望蜀51 情不亂法103 玉石俱焚125 賽馬效應150 勢如水火167 綠洲公社151 終成眷屬144 遷都壽春1.295 求仁得仁第2098章 1.287 王者見王104 掃榻以待1.76 洛陽來使16 山蠻甲冑193 少不言愁1.204 龍蛇混雜157 至人無己176 隔岸觀火1.4 各懷鬼胎16 另當別論1.75 一錢太守128 堂議三問1.28 帝王家事1.7 殺機畢露1.77 雄長一州105 直言不罪147 河漢無極1.42 善利其器1.69 吾家麒麟1.90 多錢善賈18 滅國之危169 改弦更張11 反客爲主1.57 意欲何爲1.90 貴不可言145 兵臨龜茲184 是個難題1.30 洛陽小市1.52 臥虎藏龍1.74 青虹下墜
1.37 兵發北進135 兵出隴右1.296 可甘人下1.66 有女士異12 縑車載禍1.83 以綏四方10 坐井觀天41 波橘雲詭1.60 羣羌之力1.2 經商有道128 虎狼之士1.26 敦煌六姓1.59 飽虎飢鷹131 衣錦榮歸1.93 古羌懸棺163 女亞馬遜!108 浮生若夢1.90 多錢善賈1.47 倉樓覆道1.85 多長爲宜14 西域風雲41 黃驃產子17 將府五校11 誰主浮沉1.96 酒精花露1.57 指點迷津104 龍吟虎嘯12 縑車載禍1.2 平羌之策147 絕非等閒101 明示萬里1.220 和合天生101 減矢之計196 前狼後虎157 江淮上甲第2086章 1.275 怒馬揚鬃148 附內而生1.45 初次遠行196 少年無拘1.47 一念之差11 豔后無忌198 千里救主198 大權獨攬134 玩於股掌1.33 回馬箭術1.276 命喪宮門182 汝奈孤何1.56 英雄末路102 腰牌傍身1.2 一夜動亂251 入鄉隨俗1.87 富貴同享110 金聲玉振1.64 朝聞夕逝第2096章 1.285 與史同行219 一身是膽1.54 漢風不滅1.278 殭屍自照199 有容乃大154 以享司寒146 心安吾鄉1.85 得隴望蜀51 情不亂法103 玉石俱焚125 賽馬效應150 勢如水火167 綠洲公社151 終成眷屬144 遷都壽春1.295 求仁得仁第2098章 1.287 王者見王104 掃榻以待1.76 洛陽來使16 山蠻甲冑193 少不言愁1.204 龍蛇混雜157 至人無己176 隔岸觀火1.4 各懷鬼胎16 另當別論1.75 一錢太守128 堂議三問1.28 帝王家事1.7 殺機畢露1.77 雄長一州105 直言不罪147 河漢無極1.42 善利其器1.69 吾家麒麟1.90 多錢善賈18 滅國之危169 改弦更張11 反客爲主1.57 意欲何爲1.90 貴不可言145 兵臨龜茲184 是個難題1.30 洛陽小市1.52 臥虎藏龍1.74 青虹下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