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羣雄無首

“先前,我等奉薊王《衣帶詔》,‘誅二戚,清君側’。便以黨魁爲先。今薊王就藩,羣雄無首。乃至二戚相爭,禍亂朝堂。”

言及此處,袁紹這便道明心意:“我有一席肺腑之言,請君細聽。”

“本初且說來。”曹操答曰。

“薊王身中奇術,靈臺受創。若如,道人史子眇那般,長睡不醒。恐非社稷之福。無薊王臨朝,二戚再無掣肘,不出數載,必有一戰。血流成河,旦夕之間。試問朝中上下,能力挽狂瀾,再續國祚者,舍我等其誰?”

“此其一也。”見二人無語,袁紹稍作停頓。

“其二又如何?”孫堅追問。

“若薊王轉危爲安,重掌朝政。我等撥亂反正,重立合肥侯爲帝,亦無可指摘。那時,無論薊王輔佐何人爲帝,我等皆欣然領命。此其二也。”言下之意,只需坐實《廢帝詔書》乃矯詔,合肥侯並未被廢黜。重立爲帝,自是順理成章。即便薊王醒來,亦無可指摘。

“可有其三。”曹操再問。

“洛陽八關,固若金湯。先有黃巾禍亂八州,後有白波、黑山等,繼而爲患。豪強大姓,結牆自保。乃至關東大地,塢堡林立。州郡殘破,民不聊生。江南宗賊之患,亦是自取其禍。若坐視天下紛亂,我輩卻諱疾忌醫,束手無策。豈非助紂爲虐。此其三也。”此纔是關鍵之所在。洛陽八關鎖固,二戚屯兵京畿,關外羣雄,束手無策。今時今日,衆人在洛陽,皆處下風。唯有跳出八關,重返關東,方能與二戚相爭。

孫堅抱拳道:“若坐實矯詔,堅願助一臂之力。”

事已至此,多說無益。曹操亦言道:“操,亦願助一臂之力。”

“得二位相助,何愁大事不成!”袁紹大喜。

袁紹今日之舉,大有深意。曹操父曹嵩,今爲太尉。曹操又爲兗州牧,與豫州牧孫堅,同扼河南之地。乃《衣帶詔》盟中,實力最強之外鎮。只需得二人相助,盟內餘下人等,自當羣起響應。

袁紹出身汝南,宗族勢力,盤根錯節。今袁氏爲合肥侯夫人。只需合肥侯重登大位,袁氏貴爲外戚,袁紹必爲大將軍。執掌關東權柄,指日可待。薊王不醒,薊國難過河北。即便薊王甦醒,有大義傍身,薊國雄兵,無詔亦不敢輕易渡河南下。

前提是,《廢帝詔書》坐實矯詔。

曹操言道:“黨魁既已知曉。料想,不日當邀我等密商。”

“《衣帶詔》之初衷,本爲除二戚之患。不料變生肘腋,薊國歸國,難以爲繼。先前,後將軍兼領幷州牧董卓,還恐我等各自散去,就此作罷,被人各個擊破。今忽見轉機。”袁紹嘆道:“果然,天佑大漢。”

三人心似明鏡。焉能不知時局之波橘雲詭。或一步登天,或一步直墜深淵。《衣帶詔》早已外泄,二戚之所以熟視無睹,置若罔聞。只因勝負未分。故需大肆結黨,豐滿羽翼。一旦分出勝負,何董二人,無論誰人笑到最後。新仇舊恨,皆會一筆清算。

那時,凡與《衣帶詔》牽連者,必身死族滅。斬草除根,無有例外。

內憂外困之下,忽知《廢帝詔書》系矯詔。將心比心。袁紹等人,焉能不喜出望外。

所謂“師出有名”。

先帝賜加黃鉞。授薊王攻無道而伐不義。

然衆人秉持大義,重立合肥侯爲帝。東遷闢禍,共護大漢國祚,何罪之有?

於是乎,於禮於法,皆無可指摘。即便薊王甦醒,面對二日並天之時局,亦需謹慎以待。

一言蔽之。時至今日,唯有將合肥侯重推大位,遠離京畿二戚盤踞之地,方能避禍消災。

果不其然。

又過數日,黨魁平樂會,如期而至。

董重、王匡等,“衣帶盟”悉數與會。席間黨魁屏退左右,將《廢帝詔書》一事,和盤托出。

與會衆人,無不震驚。

董卓抱拳道:“敢問少府,此事有幾分真假。”

“當十之八九。”張儉亦窺破一切:“我已暗中查驗。靈臺內藏詔書仍在。然尚書檯卻無此詔。”

“這……”慮及曹節、程璜,先後辭世。已死無對證。董卓心領神會:“如此說來,合肥侯仍是漢帝。”

“《廢帝詔書》既出黃門矯詔,合肥侯自無需奉詔。然少帝繼位,已成定局。天無二日,國無二主。我輩該如何行事,諸君可有高見。”

“自當撥亂反正,激濁揚清!”陳留太守張邈,擲地有聲。

引座上衆人,紛紛附和。

“公節,因何無言?”黨魁忽問。

正閉目養神,不置一詞的河內太守王匡,聞聲睜眼:“竊以爲,合肥侯‘奇貨可居’也。”

“哦?”黨魁深長一笑:“願聞其詳。”

王匡“輕財好施,以任俠聞”。故說話亦直來直去:“薊王昏睡不醒,《衣帶詔》險前功盡棄。二戚爭相拉攏,我等左支右絀,難以自顧。眼看離間計成,你我皆死無葬身之地。豈料否極泰來。只需撥亂反正,共助合肥侯登基。則《衣帶詔》之危可解。於國於家,於人於己,皆有大利。”

“好一個‘奇貨可居’!”陳留太守張邈,亦領會:“合肥侯今在關東。南都宛城,乃今漢龍興之地。天下名城,且宮殿齊備。何不助合肥侯於南陽稱帝。”

見衆人皆看來。南陽太守袁術,志得意滿:“南陽乃四都之一。繁華鼎盛,不弱京畿。城中行宮,只需稍作修繕,當可爲新帝所居。”

“妙極,妙極!”與會衆人,無不喜極。富貴險中求。先前,奉衣帶詔入夥,如此。如今,共扶合肥侯爲帝,亦如此。

正如王匡所說。從龍之功,奇貨可居。無論感念相助之義,還是引爲肱股與洛陽相抗。合肥侯皆需重用一干人等。且南陽地處河南,世家豪門,盤根錯節。衣帶盟衆,多出身於此。父老鄉親,皆可一用。

論天時地利人和,關東遠非京畿可比。

見羣情激奮,人心可用。

曹操、袁紹、孫堅,三人默契共生,心照不宣。

少頃,待議論聲落,袁紹起身問道:“敢問少府,當如何施爲。”

“不出十日,京中必有童諺。”張儉笑道:“諸君各自返回,不日必見分曉。”

“喏。”衆人齊聲應諾。

183 龍向天飛105 野火燎原1.248 毒蠍擺尾1.27 天下瞠目1.98 四海昇平131 鳩佔鵲巢1.39 漢風速遞1.47 爲朕所用1.40 兵車夜行1.99 生死相托152 縱敵長寇1.89 一州之國116 迴天無術184 羔羊之素192 言行若一1.37 粉墨登場136 和親之禮1.52 二宮流血183 天佑吾王172 連珠合璧131 鳩佔鵲巢180 同道中人1.7 披喪送親112 泰山捧日184 如約而娶110 逐鹿之利133 兵鋒四起117 嫁禍安國170 列城豪俠169 改弦更張154 查無此人112 泊樓車位173 戰團威力144 首尾難顧1.40 不義不親1.98 千金之軀124 大器免成1.42 布衣爲王1.92 輕身爲國150 一戰功成192 夫子之牆1.237 露華勻玉153 經營西域1.25 水到渠成158 鐵壁鏵嘴160 解甲歸田1.38 兼督四州1.80 賊兵來襲168 無法拒絕1.207 以退爲進138 王親國戚210 破繭成蝶138 一席之地135 四時充美1.28 帝王家事164 首尾呼應151 董卓擲戟141 人間正道1.32 公孫二雄189 天下信奉1.2 亂世苟活103 人力秧機1.249 唱罷登場114 養袁自重148 宮前之變215 班姑蔡女121 各取所需1.90 沉月女校1.79 河間奼女174 人間巨物195 勤王之師150 幻痛未滅1.56 拱手相送137 百無禁忌196 百年大計145 機關殺陣1.228 石來運轉1.57 借雞生蛋1.50 下辯除石132 人心難琢1.84 盡入彀中1.82 狹路相逢195 勤王之師1.68 拯焚救溺17 將府五校180 故技重施1.2 經商有道1.77 雄長一州126 名公之胄1.93 少年長吏124 明以照奸114 貪婪無饜1.84 身陷囹圄122 火燒濮陽1.44 勸善禁惡1.50 人中呂布101 問鼎中原1.97 鳳引九雛1.6 沐猴冠帶166 白衣飛將
183 龍向天飛105 野火燎原1.248 毒蠍擺尾1.27 天下瞠目1.98 四海昇平131 鳩佔鵲巢1.39 漢風速遞1.47 爲朕所用1.40 兵車夜行1.99 生死相托152 縱敵長寇1.89 一州之國116 迴天無術184 羔羊之素192 言行若一1.37 粉墨登場136 和親之禮1.52 二宮流血183 天佑吾王172 連珠合璧131 鳩佔鵲巢180 同道中人1.7 披喪送親112 泰山捧日184 如約而娶110 逐鹿之利133 兵鋒四起117 嫁禍安國170 列城豪俠169 改弦更張154 查無此人112 泊樓車位173 戰團威力144 首尾難顧1.40 不義不親1.98 千金之軀124 大器免成1.42 布衣爲王1.92 輕身爲國150 一戰功成192 夫子之牆1.237 露華勻玉153 經營西域1.25 水到渠成158 鐵壁鏵嘴160 解甲歸田1.38 兼督四州1.80 賊兵來襲168 無法拒絕1.207 以退爲進138 王親國戚210 破繭成蝶138 一席之地135 四時充美1.28 帝王家事164 首尾呼應151 董卓擲戟141 人間正道1.32 公孫二雄189 天下信奉1.2 亂世苟活103 人力秧機1.249 唱罷登場114 養袁自重148 宮前之變215 班姑蔡女121 各取所需1.90 沉月女校1.79 河間奼女174 人間巨物195 勤王之師150 幻痛未滅1.56 拱手相送137 百無禁忌196 百年大計145 機關殺陣1.228 石來運轉1.57 借雞生蛋1.50 下辯除石132 人心難琢1.84 盡入彀中1.82 狹路相逢195 勤王之師1.68 拯焚救溺17 將府五校180 故技重施1.2 經商有道1.77 雄長一州126 名公之胄1.93 少年長吏124 明以照奸114 貪婪無饜1.84 身陷囹圄122 火燒濮陽1.44 勸善禁惡1.50 人中呂布101 問鼎中原1.97 鳳引九雛1.6 沐猴冠帶166 白衣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