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 盡數滅口

東郡,黃巾大營。

廝殺一宿,口乾舌燥。將囊中存水一飲而空,猶不解渴。曹操顧不得許多,取頭盔在手,從槽頭舀一盔清水,咕咚下肚。這才殺渴。

“報!”渾身披血的黎陽營校,興沖沖趕來:“活捉黃巾三十六方渠帥之卜己,別帥張伯、樑仲寧,俘獲大小賊兵七千餘衆。此戰大捷!”

“竟活捉黃巾三帥?”曹操亦喜。

“然也。”

“可曾供出同黨?”曹操又問。

“未有隻言片語。”校尉上前進言:“卑下……倒是在卜己帳中搜到一物。請都尉隨我一觀。”

“何物?”見校尉似有難言之隱,曹操這便了然。必是禁忌之物。莫非禁中有人通賊?

“前方帶路。”心念如此,曹操這便言道。

“喏!”

校尉一路領曹操步入守衛森嚴的中軍大帳。從書桌前的漆木匣中取出一錦囊。打開視之,正是一枚官印。方形鼻鈕,銅印黑綬,右上起順讀:『薊都水長』。

曹操幡然醒悟,不禁頭皮發麻:“此物從何得來!”

“便放在匣中。”校尉躬身答道。

“可有旁人知曉。”曹操沉聲再問。

“只有卑下等數人得知。”校尉再答。

“如此,且把卜己押來,當面對質。”曹操不置可否。

“喏!”

須臾,五花大綁,面無血色的卜己,被押入大帳。

待兵士退下,曹操這便問道:“此物你可識得?”

帳內黎陽營校,遂將印綬取來讓卜己一觀。

卜己慘淡一笑:“自然識得。”

“從何處得來?”曹操又問。

“乃鄙人所有。”卜己又答。

“放肆!”曹操勃然大怒:“堂堂薊國都水長,食俸六百石。豈是你一個亂臣賊子能夠高攀!”

“哈哈!”卜己笑答:“多年前,鄙人奉命潛入薊國,以爲內應。初爲河堤行人,後因治水有功,擢升爲都水長。薊王歸國前,身份被識破。王妃念略有微功,便放我離去。此印隨身佩帶,未曾收回。故一直藏在匣中。”

曹操聽完,面沉如水。

帳中氣氛如此詭異,卜己豈能再不知深淺:“都尉可是憂心鄙人反咬薊王一口?”

見曹操面色陰沉,卜己慘笑:“鄙人深受薊王知遇之恩,若非先投大賢良師門下,又如何能背主求榮。都尉且放寬心,卜己猶死而已。”

曹操輕輕點頭:“如此,某便要借爾等項上人頭,滅悠悠衆口。”

卜己一愣:“都尉欲殺降乎!”

“然也。”曹操齜牙一笑:“今日之事,你知我知,天知地知。還有知情者,皆是我生死袍澤。今日將爾等盡數誅滅,他日若還漏隻言片語,便是某之過也!”

“來人。”

“在!”

“將黃巾賊首,並七千俘虜,盡數……誅殺!”曹操咬牙啓齒,重重握拳。

“……喏!”

殺盡賊寇,若還不能堵悠悠衆口。便是幾個黎陽校尉走漏了風聲。目標明確,滅口何其易耳。

幾位校尉,面露敬畏。時人皆說曹孟德與薊王相交莫逆。前些日,見他將婦孺送去薊國,多有不信。今日便真的信了。爲保薊王一世清名,曹孟德竟不惜殺光七千降寇。

將令傳達,大營內哭號震天。都是些老弱病殘,被束縛成串,如何能逃脫。

三通鼓罷,兵卒面面相覷,誰也沒先出手。見狀,曹操拔劍在手,連砍數人。取其首級,轉身一瞪。

兵卒這便揮刀撲上,身後箭發如雨。四面合圍,將營中俘虜盡數屠滅。

卜己等三渠帥,五花大綁,隨後被曹操親自梟首。殺盡賊寇,一身血氣的曹孟德,轉身入營。尋軍中鐵匠,將印綬熔成銅水,死無對證。

如今知情者,不過寥寥數人。有七千具血跡未乾的屍體在旁,還有誰敢胡言亂語。

再說,人證、物證,皆被曹孟德銷燬。便是說了,還有誰人會信。

割首記功。將黃巾三渠帥首級硝制裝匣,遂將堆滿營地的屍山,付之一炬。

映着熊熊烈焰屍火,曹孟德下令拔營,回軍陳留。此戰抄掠輜重糧秣無數,士氣如虹。

前有數萬婦孺,後有數千降寇。

一放一殺。曹孟德公私分明,盡收黎陽軍心。

亂世將至,刀頭舐血的廝殺漢子,誰不想追隨殺伐果斷,足智多謀,又恩怨分明的常勝將軍。

五月初,五原郡。

萬輛機關兵車,列成一字長蛇大陣。沿秦直道浩浩蕩蕩,呼嘯而下。薊國號稱萬馬之邦。牛馬無數。便是步卒,亦車行。機關車更是種類繁多。各種後勤保障,應有盡有。

廣袤的草原大漠,正適車隊飛馳。晝伏夜出,日行三百餘里。在時下,絕對堪稱神速。

路上車輛紛紛避讓。遙見赤鹿焰角,三足踆烏,旌旗如林,遮天蔽日。遂知是“都護西域輔漢大將軍”薊王劉備的大軍。急忙跪伏路旁行禮。

車陣之長,令人咋舌。起身後,雖雙膝腫痛難當,卻各個興奮異常。

如此規模的虎賁大軍,何愁反賊不滅。

秦直道直通長安。

正當劉備領軍直撲長安時。

它乾城,西域都護府。

杜畿跪在堂前。由西域都護府右丞李儒,宣佈大將軍詔命:“擢升柳中城長,兼領侯府舍人杜畿,爲西域都護府將兵長史,兼領薊王宮舍人,秩比二千石,‘銀印青綬’。”

“臣,領命謝恩!”杜畿肅容下拜。

“擢升它乾城長韋端,爲西域都護府將兵少史,兼領薊王宮行人,秩比千石,‘銅印黑綬’。”

“臣,領命謝恩!”韋端亦下拜。

待二人起身入列,右丞李儒這才笑道:“不日前,陛下詔命主公,出討關西。又令西域都護府領五十五國聯軍,入關討賊。時不我待,主公已親帥大軍直奔長安。待五十五國軍到,我便與左丞,攜衆將出徵。東西夾擊,逆賊旦夕可滅。我等出兵在外,二位當代行都護之責,全權處理諸國事宜。西域乃大漢藩屏,萬望謹慎,斷不得有失。”

“下官遵命。”二人齊齊行禮。

主公不在,府議皆由二位府丞代爲主持。空出的主座,下設二席。兩位府丞各居其一。西域都護府屬吏,依次排列。

戊校尉程普,這便起身相問:“且問二位府丞,主公可說,令何人入關?”

李儒笑答:“主公倒是未曾明言。”

“這……”武臣各自交頭接耳,躍躍欲試。

誰人不想爲主分憂,殺敵立功!

15 安邦定國146 鑄軌直道1.62 猜忌暗生1.200 矇混過關1.34 牛刀割雞1.60 故人夜來1.94 此生足矣1.62 漢人西徙174 人間巨物1.34 牛刀割雞162 一戰揚名1.77 蜩螗之鳴1.20 五供九賓1.49 以道御術1.37 投石卜路1.242 兵棋演武1.53 寸步不讓19 人不渡己1.85 興兵討賊195 青史留名117 鳳凰于飛1.23 移花接木1.223 歲末大事1.40 不義不親1.25 兄弟鬩牆1.76 舉世無雙121 十里長筵1.98 衣帶秘詔1.60 楛矢貫隼1.24 麒麟之子118 元服之禮143 大展宏圖1.236 兵器時代1.83 誅心之謀1.25 水到渠成1.99 進身之階176 巨人之志17 正月旦會1.50 大河之子1.9 決裂諸侯119 匡弼輔正15 愛恨入土1.99 一網打盡61 論功封爵152 九令五尹1.65 東界牧馬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85 推己及人1.6 網開一面142 斷不可棄1.97 玉色琉璃103 玉石俱焚176 隔岸觀火1.265 大有玄機101 善始善終1.200 矇混過關186 三方勢力139 與民爲伍134 大利匠城165 動則滅國151 終成眷屬1.92 姑息養奸129 明日功成1.89 一州之國1.45 再得貴子1.98 尾大不掉21 真龍之子108 浮生若夢1.99 一網打盡1.78 陸城亭侯13 匹夫無罪197 福莫大焉1.23 督亢城倉1 羣雄上洛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82 飛虻流火1.32 銅錢雨落155 瞞天過海100 喜事將近1.23 三千珠履102 捧日而立190 雲夢之野1.239 雪落無聲103 寡情薄義147 河漢無極112 泰山捧日110 棄親從曹1.256 茅塞頓開1.53 攻心爲上1.30 旱極而蝗21 臉怎麼黑141 父子十祿180 嶄露崢嶸1.30 鐵臂神弓155 拳拳之心1.83 蓋世英雄1 分兵入關1.236 兵器時代147 同類相動109 突飛猛進
15 安邦定國146 鑄軌直道1.62 猜忌暗生1.200 矇混過關1.34 牛刀割雞1.60 故人夜來1.94 此生足矣1.62 漢人西徙174 人間巨物1.34 牛刀割雞162 一戰揚名1.77 蜩螗之鳴1.20 五供九賓1.49 以道御術1.37 投石卜路1.242 兵棋演武1.53 寸步不讓19 人不渡己1.85 興兵討賊195 青史留名117 鳳凰于飛1.23 移花接木1.223 歲末大事1.40 不義不親1.25 兄弟鬩牆1.76 舉世無雙121 十里長筵1.98 衣帶秘詔1.60 楛矢貫隼1.24 麒麟之子118 元服之禮143 大展宏圖1.236 兵器時代1.83 誅心之謀1.25 水到渠成1.99 進身之階176 巨人之志17 正月旦會1.50 大河之子1.9 決裂諸侯119 匡弼輔正15 愛恨入土1.99 一網打盡61 論功封爵152 九令五尹1.65 東界牧馬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85 推己及人1.6 網開一面142 斷不可棄1.97 玉色琉璃103 玉石俱焚176 隔岸觀火1.265 大有玄機101 善始善終1.200 矇混過關186 三方勢力139 與民爲伍134 大利匠城165 動則滅國151 終成眷屬1.92 姑息養奸129 明日功成1.89 一州之國1.45 再得貴子1.98 尾大不掉21 真龍之子108 浮生若夢1.99 一網打盡1.78 陸城亭侯13 匹夫無罪197 福莫大焉1.23 督亢城倉1 羣雄上洛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82 飛虻流火1.32 銅錢雨落155 瞞天過海100 喜事將近1.23 三千珠履102 捧日而立190 雲夢之野1.239 雪落無聲103 寡情薄義147 河漢無極112 泰山捧日110 棄親從曹1.256 茅塞頓開1.53 攻心爲上1.30 旱極而蝗21 臉怎麼黑141 父子十祿180 嶄露崢嶸1.30 鐵臂神弓155 拳拳之心1.83 蓋世英雄1 分兵入關1.236 兵器時代147 同類相動109 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