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身後之謀

蕊珠館。

此館乃烏桓妃烏蓮,並高車妃副伏羅氏之寢宮。蕊,意指蓮花,珠取副伏羅氏“麗珠”之名。蕊珠館位於北宮三層,館中精舍分東西二院。乃僅次於王妃鳳凰殿的華室。

副伏羅氏居於東舍。

日前臨盤,誕下麟兒。力竭昏睡。由侍醫長華妁,親用長流銀匜喂下安神滋補湯藥。悉知髮妻無恙,薊王劉備便一直守護再側。

待副伏羅氏悠悠轉醒,徐徐睜開眼簾,入目便見親生長公主伏榻酣睡。小小的眉宇間,正掛着對母親的擔心。

“醒啦。”聲音近在耳畔。副伏羅氏渾身一暖。側目相看,正是夫君劉備。四目相對,見她眸色清亮,劉備這才隱去擔憂:“餓麼?”

副伏羅氏先是點頭,又輕輕搖頭:“麟兒何在。”

“在外室酣睡。正由宮人照料。”劉備柔聲答道。

“夫君速抱來。”副伏羅氏言道:“當食母乳。”

“好。”劉備輕輕起身,微微活動開發麻的雙腿,從外室抱來麟兒。

副伏羅氏側身哺乳,無避劉備。夫妻之間,何須避嫌。

飽食後,又拍出奶嗝,拭淨脣角,這才交由婢女抱出。

劉備又取羹湯。親口試溫,餵食副伏羅氏。

“麟兒當取何名。”副伏羅氏問道。

劉備已想好:“可名‘信’。”

“夫君亦知妾之胎夢。”副伏羅氏言道。北雁南飛,來而有信,從不爽期。

“嗯。”劉備看向熟睡的長公主:“乃女兒相告。”

“父王遺命,夫君以爲如何。”副伏羅氏果然聰慧。

“葉落歸根。歸義王欲長眠故土,乃人之常情。然王庭卻有人趁機裹挾,欲大張旗鼓,名爲送葬,實爲北伐,一統高車。”劉備直言相告。

“父王遺命,乃欲借送葬,助夫君一統高車。”果然知父莫若女。

劉備微微一愣:“此言何意?”

“父王深知夫君秉性,‘胸有猛虎,惡極噬人’。平時卻‘溫潤如玉,與世無爭(人畜無害)’。亂世將至,無人可獨善其身。大爭之世,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高車六氏十二姓,計二百萬衆。控弦之士,足有二十萬。夫君乃當世明主,難得漢胡一視同仁。當趁機一統草原,爲天下共主。”副伏羅氏柔聲道:“夫君治下,關內東胡各部,南匈奴、鮮卑、烏桓,便是扶余、沃沮,亦改‘逐草而居’,爲‘居有定所’。田中所種牧草,輔以青儲草料,足可餵食牲畜。一牆之隔(長城),天差地別。去年極寒,塞外多有牛羊凍死。許多牧民氈房,亦被積雪壓塌,全家凍斃者,亦不是少數。

數年前,夫君重建前漢郡縣,令高車十二部皆遷入城中安居,又表各部大人爲歸義侯。然漠北苦寒之地,卻鞭長莫及。今扶余、沃沮,極海之地,亦歸向化。只需將‘北海六氏’收歸帳下,北疆萬里之土,當與西域連成一體。帝業可成矣。”

劉備方纔醒悟:“歸義王以歸葬舊土爲名,引南北之爭。欲使草原各部刀兵相見,造‘鷸(yù)蚌相爭,漁父得利’之勢也。”

“夫君明見。”副伏羅氏言道:“父王薨時,並未言明何人可繼‘歸義王位’。故依舊俗,能報老王(遺願)者,可爲新王。十二部大人,皆欲舉兵北上。然留守北海之六氏,勢必寸土不讓。夫君若能居中調停,當可一統各部。如此一來,廣至北海,皆爲王化。”

“歸義王,何其善待劉備。”悉知內情,劉備一聲長嘆。

“夫君切莫如此着想。”副伏羅氏又言道:“父王曾言,天下皆視我輩爲異端,蔑稱‘胡虜’與野獸等同。唯夫君視我爲同類,共出一種,待如手足兄弟。爲長久計,融合向化,乃大勢所趨。然能一統各部者,唯夫君一人耳。”

“爲夫已盡知也。”劉備嘆道。

薊王心懷天下,海納百川。一言一行,所作所爲,皆可佐證歸義老王所言。俗語曰“將心比心”。正因聽其言,觀其行。關內遊牧,皆轉農牧。雖全面向化,然各自習俗,卻得以保留。居有定所後,最大程度降低了自然災害對遊牧的影響。青儲飼料輔以苜蓿精料,再加馬邑、牛牢遮風避雨。所產鮮奶,出欄牲畜,羊毛皮革,皆第一時間販賣薊國。互通有無。生活可謂雲泥之別。

薊國胡女成風。便是明證。胡女所生子嗣,亦別無不同。二十等爵對全體國民開放。再加隴右羌胡、極東扶余,薊王大名,如雷貫耳。被稱爲:“北境守護者,草原撐犁孤塗,鮮卑馴鹿人,哺育萬馬者,東胡共主,諸羌執鞭者,遙遠綠洲主人,隴右牧羊人,四海弄潮手。”

足見一斑。

新增“四海弄潮手”,自是真對扶余、沃沮、三韓半島,倭國列島所言。

話說,自“牽招劉備”始,劉備大名便在四海之內,廣爲流傳。又經東西遊商,播撒絲路沿線。海內人盡皆知。除去洛陽貴胄,故步自封,坐井觀天,夜郎自大。自以爲宅茲中國,一切盡在掌握。殊不知,江河湖海,皆已流傳“麒麟降,國祚盡”之童謠。

劉備本想坐觀風雲,隨遇而安。然天下人,卻皆已等之不及。

改朝換代,民心所向。

便是歸義王亦如此着想。不惜設下身後之謀,倒逼劉備出面,一統塞外草原。

此行,必不可少。

然後世有民諺:“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雖說高車王庭,與沒鹿回部,皆以劉備馬首是瞻。然此去北海,劉備還是帶足人馬。

除去錦帆校尉甘寧、樓船校尉郭祖,正攻略倭島。黑山、白波三校,安置流氓,守備太行八徑。劉備將薊國:蕩寇、討虜,揚武,鷹揚、折衝五校,並護軍左校許褚,領麾下白毦精卒五千爲中壘。共計精兵三萬,浩浩蕩蕩,奔赴北疆。

髮妻公孫氏與高車妃副伏羅氏,先後產子。烏蓮、七位小姐姐,及安氏姐妹,亦臨盆在即。奈何軍情緊急,大戰一觸即發。眼看帝國將亂,爲長久計,劉備須迅速穩定大後方。

形勢所迫,縱有千般不願,劉備亦需此行。除去薊國六校,門下屬吏,劉備唯將小師弟周瑜,帶在身側。暫命其爲參軍。臨行前,門下祭酒司馬徽,又舉爲其僦車少年,寒門子弟,姓徐名福爲參軍,與周瑜相伴。

得少年徐福。

薊王欣然笑曰:“孤此去,無憂矣。”

1.29 浮屠佛祠1.7 雌雄莫辨1.7 披喪送親第2086章 1.275 怒馬揚鬃139 治國有術1.40 火雲如燒1.30 大醫治世101 東走西顧160 巧不如拙1.92 萬世太平149 厲兵秣馬1.22 我記下了31 莊園我有1.72 百害不侵132 馬兒吃飽61 時不我待71 以鹿爲幟13 改造閭里127 無詔不離149 白馬非馬186 董君一念1.29 扶搖直上1.207 以退爲進151 終破鄴城1.63 泰山賊衆104 靡麗妖風115 亡胡千家185 定國奇謀1.88 母行子效1.99 謹慎擇友183 放任自流175 茱萸託思1.30 鐵臂神弓1.34 望文生義1.33 同舟共渡1.87 扶危濟困1.30 火燒雲臺1.45 再得貴子212 德不配位1.68 拯焚救溺126 壯士八百1.5 何方神聖109 多管齊下131 胡雜騎兵1.77 雄長一州13 紅顏薄命121 各取所需1.53 望廬而還112 北國之春1.200 永安上壽180 烏程白虎1.72 百害不侵1.92 多子多福1.97 堪比高官157 澤被後世1.66 以稀爲貴199 千里追兇189 天下宗王1.260 爲虎作倀1.247 愛屋及烏12 再見恩師1.74 星辰少女131 衣錦榮歸148 七色婢女105 未來可期211 入主小沛1.20 言稱必效1.93 花開七朵190 封賞羣臣108 命續二載1.75 大漢一藩1.3 亂世梟雄192 共赴國難15 督亢新城1.3 全身而返1.200 得而誅之17 廢長立賢219 西林少年145 機關殺陣215 班姑蔡女1.290 春王正月160 兵威將膽121 十里長筵1.50 人中呂布151 王者之心11 反客爲主15 五毒之冠1.28 火燒長社116 各有所求1.46 盡釋前嫌1.4 越俎代庖1.2 燕燕于歸1.34 恩同再造112 幣行天下102 家國天下1.45 何愁不嫁157 麥穗兩岐162 舉棋不定91 車騎填巷
1.29 浮屠佛祠1.7 雌雄莫辨1.7 披喪送親第2086章 1.275 怒馬揚鬃139 治國有術1.40 火雲如燒1.30 大醫治世101 東走西顧160 巧不如拙1.92 萬世太平149 厲兵秣馬1.22 我記下了31 莊園我有1.72 百害不侵132 馬兒吃飽61 時不我待71 以鹿爲幟13 改造閭里127 無詔不離149 白馬非馬186 董君一念1.29 扶搖直上1.207 以退爲進151 終破鄴城1.63 泰山賊衆104 靡麗妖風115 亡胡千家185 定國奇謀1.88 母行子效1.99 謹慎擇友183 放任自流175 茱萸託思1.30 鐵臂神弓1.34 望文生義1.33 同舟共渡1.87 扶危濟困1.30 火燒雲臺1.45 再得貴子212 德不配位1.68 拯焚救溺126 壯士八百1.5 何方神聖109 多管齊下131 胡雜騎兵1.77 雄長一州13 紅顏薄命121 各取所需1.53 望廬而還112 北國之春1.200 永安上壽180 烏程白虎1.72 百害不侵1.92 多子多福1.97 堪比高官157 澤被後世1.66 以稀爲貴199 千里追兇189 天下宗王1.260 爲虎作倀1.247 愛屋及烏12 再見恩師1.74 星辰少女131 衣錦榮歸148 七色婢女105 未來可期211 入主小沛1.20 言稱必效1.93 花開七朵190 封賞羣臣108 命續二載1.75 大漢一藩1.3 亂世梟雄192 共赴國難15 督亢新城1.3 全身而返1.200 得而誅之17 廢長立賢219 西林少年145 機關殺陣215 班姑蔡女1.290 春王正月160 兵威將膽121 十里長筵1.50 人中呂布151 王者之心11 反客爲主15 五毒之冠1.28 火燒長社116 各有所求1.46 盡釋前嫌1.4 越俎代庖1.2 燕燕于歸1.34 恩同再造112 幣行天下102 家國天下1.45 何愁不嫁157 麥穗兩岐162 舉棋不定91 車騎填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