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 夾縫偷生

韋端所謂“舉火爲先”,便是讓伊蠡王,先行寇邊。正因百三十餘年,漢匈戰爭,餘威猶存。世人皆知,北匈奴戰敗西遁。竊據奄蔡東境,自立北烏伊列國。本欲夾縫偷生。亂世苟活。不料薊王,除惡必盡。傳檄天下,聲討北匈奴殘部。

薊王南征北戰,威震天下。北匈奴不敢相爭。如喪家之犬,倉皇西竄。亂入安息國境。抄掠充飢,亦是遊牧習俗使然。

北匈奴與漢朝勢不兩立乃其一。薊王傳檄在先乃其二。北匈奴不敢相爭,唯再向西遁乃其三。

如此一來,安息必不會想到,北匈奴西遷,乃是薊王所驅。行緩兵之計。

遊牧行國,國界本就難以界定。安息發兵來攻,北匈奴必然潰敗。你追我趕,深入康居國境。康居大軍傾巢而出,禦敵於國門。安息乃絲路強國,國力尤勝貴霜。康居本是貴霜羈縻,安息大軍必不肯輕易退讓。斥責康居國主,交出北匈奴亂軍,賠款割地,云云。康居不得已,唯向大、小烏孫求援。

大、小(烏孫)昆莫,有求必應,即刻興兵。於是乎,三家對壘,互不相讓。大戰一觸即發。

趁安息大軍,無暇他顧。貴霜揮師,攻入身毒。與薊王大軍,四面合圍,滅身毒佛國。

待大局已定。再由西域都護府出面,爲安息、康居、大小烏孫,三家說和。一場大戰,隨之消弭於無形。北匈奴,賠禮道歉。安息,自當心事寧人。三家,各自罷兵,握手言和。彼此皆鬆一口氣。

其中有幾處關鍵。尤其都護府,何時出場,時機需恰到好處。且就時局而言,安息與羅馬,亦是一世宿敵。安息西境兵馬,爲防備羅馬入侵,當不敢輕舉妄動。

謂“強弩之末,矢不能穿魯縞”。

數月出徵,人困馬乏。即便明知貴霜,守備空虛。安息疲憊之師,亦無力東征。

或有人言。安息曾爲薊王,營救羅馬皇后魯琪拉。又因奴隸貿易,而相處融洽。何不向安息王明言。料想,安息必不會出兵,攻掠貴霜。

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兩國相交,利益至上。安息王,若知貴霜舉國東進,攻掠身毒。如何能錯失天賜良機。必陽奉陰違,與薊王虛與委蛇。暗中調遣精兵良將,蟄伏東境。待貴霜起兵,傾國來攻。試想,滅貴霜之利,薊王如何能補償。更何況東西絲路,從此一家獨大。滅貴霜,安息成大漢與大秦,兩家之間,唯一紐帶。雙方商貿往來,皆需經安息中轉。長久暴利,又如何能輕棄。

故薊王所謀,斷不能讓安息,提前知曉。待事成之後,又當如何。皆在薊王一念之間。

總而言之。利益主導,一手掌握。斷不可假手於人,而痛失先機。

薊王高瞻遠矚,戰略既定。

幕府上下,相向而動。此時,亦見幕府封國,二權分立,薊王先見之明。而幕府、封國,各自職能,亦漸凸顯。

幕府攘外,封國安內。周典並進,無分先後。

大雪如期而至,北國千里冰封。

山川皆白。唯剩千里薊國渠,碧水向東。四季分明,薊人深諳其中。千里水田,漸結厚冰。城中稻香猶未散盡。薊國冬季採暖足備。卻不知爲何,寒氣似一年勝過一年。

石炭用量激增。薊國四百城港,存量足夠。此亦是上計署之功效所在。各項支出,年年統計彙總。並與人口增長相比照。重要民生物資儲量,皆提前一年,層層下發。各城邑,於次年八月案比時,如實呈報庫存,查漏補缺,以備年度所需。正因年年,計斷八月。及“三年大比”:“大比,謂使天下更簡閱民數及其財物也”。

分門別類,統計詳盡。助薊國吏治,日趨完善。

且統計與庫存並稅收,緊密相連。商人庫存幾何,是否足用是其一。足額納稅爲其二。所以,統計的另一個重要作用,便是調節供需平衡。譬如石炭。參考某城,年度、季度、月度、日度用量。市場存量是否足備,一清二楚。市場缺口,國庫補全。再加各處礦山,產量、存量,亦在上計署掌控之中。及時調撥,補足所需。乃民生重要一環。又如薊太倉,爲平抑糧價,居功至偉;貲庫爲維持薊鈔購買力,屢立奇功。甚至薊國亭郵置驛、關塞亭障,分配多少牛馬,儲存多少草料,日烹多少傳食,皆有估算。

窺一斑而知全豹。漢時,竟已實現全國性的統計。論治國。普天之下,難望項背。

論數字背後的意義。非上計署一衆屬吏,不可盡知也。

比如,今季稻作尚未開鐮,上計署已預估產量八億石。並斷言,三年之內,薊國人口當破二千萬。正因,凡有所出,必有所指。故朝中百官,無人驚訝。

薊王所言“趨勢”,漸被國人所知。

八月案比,十月分戶。待稻收畢,雛鳥離巢,青壯離家。

上計署統計,薊國十年平均出生率,約爲千分之十二(12‰)。今薊國人口爲千六百萬。今季有十九萬餘,青壯長成。參考男女比例,再據國人十年姻婚嫁娶中,涉外婚姻佔比。可知,今季增戶當超十萬戶。

薊王已有先言。三年分戶,皆入大通郡。

如此一來,三年之中,大通郡可得新戶三十萬。足見規模之巨。

或有人言,薊國和合之風,遍吹巨馬兩岸。涉外婚姻佔比,必然極高,何以十九萬餘青壯男女,只有十萬戶。只因娶妻與納妾,不可等量齊觀。且正如胡姬皆入樂籍。若再嫁娶,皆是薊人。不算外人。

筆筆可證,上計之效。

155 果然民貴186 董君一念187 良平之奇100 大象無形1.202 白馬銀槍1.22 東西合璧41 細數家珍61 穩紮穩打1.232 繡衣追魂1.69 塞向堇戶1.36 兵亂在即160 孕大含深132 人心難琢1.93 古羌懸棺103 鐵脊蛇矛135 豐年多禾1.88 高手雲集124 上公九命1.276 命喪宮門145 狡兔三窟16 乾坤倒懸1.74 唐突佳人1.36 寒光耀雪185 諸王稱臣1.33 劍器大宗155 寤寐思服151 便宜行事1.92 首鼠兩端1.56 人馬如龍第2074章 1.263 偶有失蹄113 七國聯盟1.65 東界牧馬175 兵荒馬亂154 無從科舉1.76 舉世無雙1.90 蒼天已死1.50 宮廷之變41 河洛羣英196 三方推演107 鑄造新幣130 抗颺虓虎181 生死兩命61 語破天機1.30 旱極而蝗137 如左右手1.65 西羌兵諫1.55 負陰抱陽1.83 一網打盡1.5 空穴來風1 分兵入關116 引藥歸經197 試兒之禮169 白玉之精1.36 計中之計172 喜訊頻傳105 未來可期1.54 漢風不滅187 西運東輸1.35 多事之秋121 怒海潮升1.96 挾私報怨163 百夷來朝119 濮陽之戰114 太平劫案1.29 迴光返照1.33 代父上疏1.82 膂臂當車1.33 同舟共渡1.74 樓桑重器170 黃泉相見1.75 坐問因果141 唯利機關158 攻城拔寨1.255 非淬不銛1.48 立冬兵發1.248 毒蠍擺尾134 天下初平104 靡麗妖風1.85 興兵討賊1.42 鑿路先鋒191 另立門戶1.84 蟾宮折桂第2093章 1.282 將神駒威173 王取幾何1 全在水裡1.32 銅錢雨落110 逐鹿之利173 能者多勞1.63 犬牙相錯1.20 言稱必效127 先入爲主166 大材小用1.58 割發代首1.83 誅心之謀1.98 遊兵散卒61 怒其不爭153 以身擋箭1.57 意欲何爲1.39 名臣歸京1.35 南州士首
155 果然民貴186 董君一念187 良平之奇100 大象無形1.202 白馬銀槍1.22 東西合璧41 細數家珍61 穩紮穩打1.232 繡衣追魂1.69 塞向堇戶1.36 兵亂在即160 孕大含深132 人心難琢1.93 古羌懸棺103 鐵脊蛇矛135 豐年多禾1.88 高手雲集124 上公九命1.276 命喪宮門145 狡兔三窟16 乾坤倒懸1.74 唐突佳人1.36 寒光耀雪185 諸王稱臣1.33 劍器大宗155 寤寐思服151 便宜行事1.92 首鼠兩端1.56 人馬如龍第2074章 1.263 偶有失蹄113 七國聯盟1.65 東界牧馬175 兵荒馬亂154 無從科舉1.76 舉世無雙1.90 蒼天已死1.50 宮廷之變41 河洛羣英196 三方推演107 鑄造新幣130 抗颺虓虎181 生死兩命61 語破天機1.30 旱極而蝗137 如左右手1.65 西羌兵諫1.55 負陰抱陽1.83 一網打盡1.5 空穴來風1 分兵入關116 引藥歸經197 試兒之禮169 白玉之精1.36 計中之計172 喜訊頻傳105 未來可期1.54 漢風不滅187 西運東輸1.35 多事之秋121 怒海潮升1.96 挾私報怨163 百夷來朝119 濮陽之戰114 太平劫案1.29 迴光返照1.33 代父上疏1.82 膂臂當車1.33 同舟共渡1.74 樓桑重器170 黃泉相見1.75 坐問因果141 唯利機關158 攻城拔寨1.255 非淬不銛1.48 立冬兵發1.248 毒蠍擺尾134 天下初平104 靡麗妖風1.85 興兵討賊1.42 鑿路先鋒191 另立門戶1.84 蟾宮折桂第2093章 1.282 將神駒威173 王取幾何1 全在水裡1.32 銅錢雨落110 逐鹿之利173 能者多勞1.63 犬牙相錯1.20 言稱必效127 先入爲主166 大材小用1.58 割發代首1.83 誅心之謀1.98 遊兵散卒61 怒其不爭153 以身擋箭1.57 意欲何爲1.39 名臣歸京1.35 南州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