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縱敵長寇

成也機關,敗也機關。

收到鄴城光復的六百里加急,薊王劉備不禁一聲嘆息。

機關術雖權重,卻並非左右勝負的主因。

別國如何,暫且不論。單就這片霸王的大陸而言。單憑技術優勢,遠不足以一統天下。

想着在某個與世隔絕,不爲人知的山谷、海島,閉門造車,拼命攀升科技線。然後幻想摧枯拉朽,席捲天下。就劉備所處的這個世界而言,幾乎不可能。

如前所說,即便是低等文明,亦具有學習能力。便是如後世滿清,如此盲目自大,閉關鎖國。幾場敗仗吃下來,也知痛定思痛,興起洋務運動,“師夷長處以制夷”。更何況兼容幷蓄,海納百川,開明如兩漢?

高等文明的技術優勢,會被逐漸稀釋。後世日本明治維新,全面西化。早早完成工業化革新。然而即便如此,面對軍閥混戰,貧困落後的民國大陸,亦無法一戰而勝。究其原因,便是隨着佔領區不斷擴大,高技術的優勢,被更加廣大的地域和人口,所稀釋。

落後一方,不斷學習。先進一方,不斷稀釋。此消彼長。當技術的鴻溝,被逐漸填補。“早早完成民族融合,文化一統”的“大陸優勢”,開始顯現。

舉全國之力的小國,如何能經得起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

所以妄圖憑藉技術優勢碾壓“霸王大陸”的日不落帝國、大日本帝國,米帝,都未能成功。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早早完成民族融合,文化一統”。

如果說,自兩漢以後,華夏文明一路下行,直墜深淵。這其中還有什麼可取之處的話。那便是:完成了自炎黃二帝以降,萬千部落,數百王國的終極融合一統。其中當然有反覆,亦有新人不斷加入。然此等壯舉,歐洲兩次世界大戰,都未能完成;米帝輕裝上陣,亦未能完成。米帝甚至未能將種族,融合成民族。

所以。

漢人,從來不是一個種族,而是一個民族。

只論傳承,毋論血統。

言歸正傳。

墜下樞機龍首,蘇越這便趕去與皇甫嵩相見。

奈何雙方激戰正酣。便只能避入甕城。五日後,方得以見面。此時,鄴城已光復。黃巾賊衆,盡數伏誅。各式機關器被團團圍住。人皆困在器中,再無黃巾兵士乘夜送來吃食,如何能久持。第三日,便有人餓極出降。五日後,機關器內黃巾力士、兵卒,紛紛向漢軍投降。還有不少黃巾死忠,見事不可爲。遂舉火與機關器一同燒爲灰燼。

對於投降的黃巾賊衆,捕虜將軍田晏和左中郎將皇甫嵩商議之後,決定暫行關押,以待朝廷批覆。

至於隱蔽在城內的鄴城及臨近州縣民衆,則好言安慰,移居港口難民營地,並未爲難。

城內一片狼藉。漢軍清掃戰場,搬運屍骸。尤其是許多喪命於機關器之下的同袍屍身之慘狀,讓兵士怒髮衝冠。

怒氣必須宣泄。

局勢惡化到殺良冒功前,殺敵泄憤者已屢禁不止。

常有兵丁入戰俘營,揮刀砍殺。雖身受棍棒軍法,卻從者日衆。

兩位主帥,整日領軍法官入各營巡視,不敢有片刻鬆懈。

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前來與蘇越見上一面,已實屬難得。

賓主落座。

蘇越這便將心中所憂和盤托出:“城內降衆,不知將軍作何打斷?”

“我等已稟明聖聽。陛下及朝廷,當有決斷。”皇甫嵩答道。

“鄴城機關陣,雖出黃巾,卻多有仿製鄙國機關術。蘇越想替主公徹查一二,希望將軍能許我審問之權。”

“可也。”皇甫嵩嘆了口氣:“黃巾賊將鄴城打造成機關大陣,其中之險惡,我豈能不知!若非明庭破陣,那日我等皆葬身機關之下也。”

“蘇越拜謝。”

“不敢言謝。”皇甫嵩肅容回禮:“軍情緊急,不敢耽擱。這便告辭。”

“送將軍。”

“留步。”

待皇甫嵩遠去,蘇越這才緩緩直身。

“來人。”

“在。”便有繡衣吏入內。

“將我口訊,速傳回國。”

“喏!”

皇甫嵩剛剛返回大營,便有軍士來報:捕虜將軍田晏有請。

直入大帳。見田晏面色有異,皇甫嵩連忙詢問。

捕虜將軍田晏衝桌案一指:“義真且看。”

案上乃是一封朝廷邸報。鄴城光復,六百里加緊報送車騎將軍盧植。盧植又上書朝廷。陛下立開朝議。

論功行賞是其一,商討如何善後是其二。

有功必賞。我朝從未虧待有功之臣。然膽敢率衆謀反者,我朝亦從未姑息。

朝中大臣,各持己見。

右中郎將朱儁奏曰:“兵有形同而勢異者。昔秦、項之際,民無定主,故賞附以勸來耳。今海內一統,唯黃巾造寇,納降無以勸善,討之足以懲惡。今若受之,更開逆意,賊利則進戰,鈍則乞降,縱敵長寇,非良計也。”

朱儁意義是說,亂世需用重典。如接受黃巾投降,便會滋長他們造反的意念。生成一種:有利則戰,不利則降的錯誤想法,放縱敵人長久爲寇。

陛下依其議。

見皇甫嵩放下邸報,田晏言道:“盧車騎遣人通報。言,陛下將不日下詔,盡誅餘賊從衆。”

“餘賊當誅,可從衆又該如何界定?”皇甫嵩問道。

田晏逐字逐句:“無需界定,盡數屠滅。”

“這……”皇甫嵩大驚:“城內民衆不下十餘萬……”

田晏的表情已說明一切:“皇命難違,亦不可逆。不日天使將至,義真速去準備吧。”

“喏。”皇甫嵩面色凝重,抱拳出帳。

又過十日。

洛陽使者輕車入營。當夜,漢軍大營舉火如晝,將安置戰俘的南甕城,及設在西北漳水港口的難民營,團團圍住。

見城牆排列弓弩手,甕城內的俘虜各個面如死灰。跪地求饒者,哭聲震天。

譙樓之上。忽覺身後洛陽使節,目光遊弋,後頸生寒。田晏暗自咬牙,重重揮手。

嗡——

箭如雨落,聲似雷吼。

戰俘無從躲避,紛紛中箭慘死。

渾身血崩,身中數箭而亡者,比比皆是。

三輪箭罷,伏屍一地。亂箭密如荊棘。前門大開,一身重甲的漢軍精銳,劍盾入城。斬殺殘敵。

待箭聲落地,不復迴響。

左中郎將皇甫嵩,抽刀一指。

早將難民大營團團圍住的三河騎士,這便催動戰馬,徐徐逼近。

第2085章 1.274 飛絲雲禪1.95 罪有應得158 鐵壁鏵嘴152 涓滴成海122 見我如是112 莫如勤王135 各有奇謀1.9 麻姑獻壽167 綠洲公社132 馬兒吃飽152 烏蓮白卓183 天佑吾王1.48 微觀天下171 北薊南宛31 便衣出行15 退居其次第2103章 1.292 忠義無缺179 清白無鬼188 二日並天130 瑌石武夫135 爲主捉刀1.45 江淮雙生183 包藏禍心1.6 驚天動地177 坐等期滿1.85 興兵討賊1.248 火煉真金154 東孝西直179 瑞輪蓂莢1.25 張家謝禮1.70 虎嘯山林1.27 出宮闢禍261 寄神免禍1.82 年末大賞128 勢不兩立126 甲騎具裝119 時局崩壞1.64 輶軒之使1.36 培肥改土160 改造它乾1.40 重整旗鼓150 天地人和187 奪舍續命165 義而不罪181 呂布入陳1.77 始料未及1.66 象軍初立165 義而不罪165 往昔之約159 舉國之力103 入幕之賓166 大材小用125 急流勇退1.87 長樂未央198 千帆競發151 金石爲開1.26 再無歸期177 拔毒食鮮103 薊國雙壁177 青鳥傳信158 常山之蛇108 命續二載150 天地人和103 入幕之賓1.35 九流學派1.258 激勵三軍1.76 智機千變1.98 南港新城179 百廢初興1.99 八賢共治51 樑冀金山1.204 猶樂思沛120 不忘初心1.47 以儆猢猻41 不爲已甚11 珠聯璧合150 爲國秉筆108 外徵內討31 綬帶密詔1.99 生死相托135 借兵剿匪19 編戶分遷1.69 義立而王142 東海壽麋194 開館典禮108 與王共治1.25 百鳥朝凰141 唯利機關184 是個難題1.37 鰲頭獨佔1.5 黃門侍郎146 心安吾鄉111 撤塔並港182 何患無嗣142 投石問路1.70 價低者得1.79 當不至於122 刀槍莫及139 開枝散葉1.67 大明輪船
第2085章 1.274 飛絲雲禪1.95 罪有應得158 鐵壁鏵嘴152 涓滴成海122 見我如是112 莫如勤王135 各有奇謀1.9 麻姑獻壽167 綠洲公社132 馬兒吃飽152 烏蓮白卓183 天佑吾王1.48 微觀天下171 北薊南宛31 便衣出行15 退居其次第2103章 1.292 忠義無缺179 清白無鬼188 二日並天130 瑌石武夫135 爲主捉刀1.45 江淮雙生183 包藏禍心1.6 驚天動地177 坐等期滿1.85 興兵討賊1.248 火煉真金154 東孝西直179 瑞輪蓂莢1.25 張家謝禮1.70 虎嘯山林1.27 出宮闢禍261 寄神免禍1.82 年末大賞128 勢不兩立126 甲騎具裝119 時局崩壞1.64 輶軒之使1.36 培肥改土160 改造它乾1.40 重整旗鼓150 天地人和187 奪舍續命165 義而不罪181 呂布入陳1.77 始料未及1.66 象軍初立165 義而不罪165 往昔之約159 舉國之力103 入幕之賓166 大材小用125 急流勇退1.87 長樂未央198 千帆競發151 金石爲開1.26 再無歸期177 拔毒食鮮103 薊國雙壁177 青鳥傳信158 常山之蛇108 命續二載150 天地人和103 入幕之賓1.35 九流學派1.258 激勵三軍1.76 智機千變1.98 南港新城179 百廢初興1.99 八賢共治51 樑冀金山1.204 猶樂思沛120 不忘初心1.47 以儆猢猻41 不爲已甚11 珠聯璧合150 爲國秉筆108 外徵內討31 綬帶密詔1.99 生死相托135 借兵剿匪19 編戶分遷1.69 義立而王142 東海壽麋194 開館典禮108 與王共治1.25 百鳥朝凰141 唯利機關184 是個難題1.37 鰲頭獨佔1.5 黃門侍郎146 心安吾鄉111 撤塔並港182 何患無嗣142 投石問路1.70 價低者得1.79 當不至於122 刀槍莫及139 開枝散葉1.67 大明輪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