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薊國雙壁

與黃蓋在海上匯合。薊國水軍星夜北上。駛往渤海灣。

秋末冬初,北部沿海風平浪靜。劉備一直擔心的巨浪滔天,乃至海船傾覆,並未發生。二十餘萬家眷,平安抵達渤海上灣區,泊在雍奴藪外。海賊三部中的胡玉部,皆被送往泉州。接納五千戶新民,泉州戶數亦破萬,有民十萬餘。安次、泉州、雍奴三縣,勞力充足,通渠圩田,築城造樓,進度日益加快。

雍奴藪徑三百里。從地利上說,可比三百里臨鄉。二十餘萬民衆,都是少的。單此一地,足可活民百萬。

貪吃嚼不爛。

自打薊王回國,五路賊兵先後剿滅。得民五十餘萬,牛羊百萬,大小船隻數千,糧草輜重無數。不愧是王妃口中的持家能手。

雍奴城中雜亂無章的高腳樓,無法容納二十萬民衆。鍾繇已提前改造千餘艘船樓。將船艙隔成館舍,供新民暫居。劉備又將俘獲的中小船隻,亦改造成船樓。機關船源源不斷運來馬槎、石竹籠築堤。只需將數條亂入藪中的暗河,與白澤分離。再行築壩圩田,事半而功倍。

因有溫泉注入,雍奴藪寒冬亦不結冰。正適合冬季施工。

與一般版築夯土牆不同。雍奴皆是磚石城牆。先用“船木”製成的樁柱夯入地面,搭建起木質框架,再覆碎石夯實,上砌方磚。直至完成。故能絕水患,亦經淹泡。

隨着城內水道,深挖清淤完工。縱橫水路,可行五百石船。挖出的淤泥堆積上岸。曬乾後再行夯實,墊土砌牆。拆除高腳重樓,排建水榭重樓。城內規整高聳的建築羣落,漸有大國氣象。

世人皆知,落籍薊國,戶戶可得良宅一座,美田一頃。二十萬民衆皆翹首以盼。

薊國名產雖多,礦產卻少。唯一拿得出手,便是多到氾濫的河灘碎石子。用來築堤、墊基,實在是極好。純白石子,更是供不應求。乃是鋪陳庭院的上上之選。薊國富足,由劉備樓桑老宅爲始,日益形成的“深宅高閣,玄樓白院”之風。時下已風靡薊國。

“深宅高閣”無需多言。所謂“玄樓白院”。玄樓,便是指包滿黑釉搪瓷甲片的重樓。白院,乃是指白堊塗牆,鋪滿白石的庭院。因供不應求,白石價格一路走高。

爲篩選白石。巨馬水兩岸,採石場林立。無人問津的雜色碎石、石塊,堆積如山。不但有礙觀瞻,亦是安全隱患。劉備低價買來,選其中較大者,製成塊石、石串、裝石竹籠等,用機關船源源不斷運入雍奴藪中,用於擋水截流。碎石則拿來墊高城內地基。

物盡其用,人盡其才。話說,薊國確適合築城種田啊。

此等繁雜又細微的工作,自有薊國各級官吏完成。無需劉備操心。馬不停蹄,返回南港。正趕上逢十日一次的大朝會。

論功行賞。

“擢升黃蓋爲中郎將,號:橫海。秩二千石,‘銀印青綬’。另賜黃金千兩,銅錢十萬,蜀錦百匹,翠玉瓊漿十甕。”

“臣,領命。”黃蓋拜謝。

宮女捧來席位,置在二千石列,排在王傅黃忠之左。

“擢升潘鴻、朱蓋,爲橫海左、右校尉。秩比二千石,‘銀印青綬’。各賜黃金五百兩,銅錢五萬,蜀錦五十匹,翠玉瓊漿五甕。”

“臣等,領命。”潘鴻、朱蓋大喜拜謝。

“擢升輔漢將軍幕府後軍司馬凌操爲薊國校尉,號:破賊。秩比二千石,‘銀印青綬’。另賜黃金五百兩,銅錢五萬,蜀錦五十匹。翠玉瓊漿五甕。”

“臣,領命。”凌操肅容拜謝。

“封甘寧爲校尉,號:戈船。秩比兩千石,‘銀印青綬’。另賜黃金千兩,兵甲一套、戰袍十件、四季朝服及西極寶馬索驖。”驖(tiě),赤黑色馬。

“臣,領命。”甘寧大喜拜謝。

“擢升成律歸爲輔漢將軍幕府後軍司馬,秩比千石,‘銅印黑綬’。另賜銅錢五萬,兵甲一套、戰袍五件、四季朝服及西極良馬一匹。”

“臣,領命。”

“擢升蘇飛爲戈船司馬,秩比千石,‘銅印黑綬’。另賜銅錢五萬,兵甲一套、戰袍五件、四季朝服及西極良馬一匹。”

“臣,領命。”

薊王言出必行。蘇飛含淚拜謝。

待武將入座。劉備言道:“水軍連勝強敵,孤甚是欣慰。公覆千里來投,今已有十載,乃薊國上將。當與王傅並肩攜手,保國安民。”

“臣,定不負王上重託。”黃蓋再拜。

黃忠與黃蓋,一(漢)升,一(公)覆。

“一升一降,運於道,所以天地長久。”

並稱:薊國雙壁。

環顧大殿。文臣武將,人才濟濟。亂世便至,又有何懼。等到四大府丞齊聚,掃平天下指日可待。

武臣之後,便是文官。劉備又道:“左國令,且宣詔。”

“喏。”

“封李歷爲武遂長,秩三百石,‘銅印黑綬’。銅錢五萬,蜀錦十匹,四季朝服及匹馬軺車一輛。”

“臣,領命,謝恩。”

“匹馬軺車”,便是指一匹馬拉的車,三百石文官可乘。

六百石文官乘“駢馬公車”。駢(pián),二馬並行,“駢,並也。”

一千石文官乘“驂馬安車”。驂(cān),“駕三馬也”。

兩千石高官乘“駟馬安車”。駟,“四馬一乘也”。

中二千石、兩千石,皁蓋,朱兩轓、右騑;千石、六百石,朱左轓,千石以上皁繒覆蓋;三百石,皁布蓋;二百石,白布蓋。諸如此類,時下皆有明確規定。

所以,時人只需看衣着、車駕,便知其身居何位,俸祿幾何。

那日,李歷緊隨田豐之後,登臨三層。面見二位國相後,授予三百石武遂長。至此,李歷、閔純、耿彧,“冀州三良”齊聚。黃金臺成效斐然。

諸如安次、泉州、雍奴三縣,齊民雖滿萬戶,可良田卻不足萬頃。無法擢升爲城令。不過以三人之能,得食千石俸,亦非難事。或不出數年,便唾手可得。

雍奴長鍾繇上疏,欲在“延芳澱”、“夏澤”、“佩謙澤”附近高地,另築三城。便於就近圩田。兩位國相認爲可行。劉備這便應允。

王傅黃忠亦與幕府左丞荀攸、軍司空田豐,商定軍隊駐防。

顏良字公擇,率麾下兵馬屯駐敵城。文丑,字元俊。與樓桑令樂隱,樂仲顯,名字互爲反義類似。相貌堂堂,爲人方正。亦是良將之才,駐防安次北境。甘寧駐泉州港水軍大營。凌操守易水大營。餘下各營皆不變。

劉備亦點頭稱善。

166 猛獸鬥場119 作壁上觀195 名門大姓113 對面而弈137 如左右手1.27 以身舉債10 坐井觀天150 天地人和1.94 與王雷同1.83 身世成謎10 耿氏製陶114 一州之地1.253 軍法從事166 勝者爲王183 欲取姑予1.28 奇貨可居1.47 帝國時代106 巡視南境1.94 與王雷同1.73 大雅無傷106 甘之如飴1.4 砥礪同行1.76 智機千變127 先入爲主251 英雄輩出1.7 殺機畢露12 爲君之道100 取之有道1.277 賊臣授首155 果然民貴1.2 圈地爲邑1.70 封侯拜相1.54 一國之主1.86 義舍病院1.80 十萬樓臺1.87 性命相托1.86 炎船之主169 麋家小妹61 肉袒牽羊103 寡情薄義1.72 血染清溪177 困龍之地159 無當飛軍1.46 菟園解驂123 上林冬狩1.98 千金之軀169 以日易月1.8 木公金母1.99 黃雀伺蟬188 二桃三士1.200 推賢讓能144 迎刃而解160 能者居之1.237 生死立判14 死而不僵1.80 漢羌聯盟1.69 父子同升1.35 九流學派133 兵鋒四起1.42 撐犁孤塗179 清白無鬼132 謹遵醫囑1.3 亂世梟雄1.60 接風洗塵110 因何馬貴1.73 衆口難調160 兵威將膽1.90 蒼天已死1.2 西邸驚變113 翻雲覆雨1.82 狹路相逢1.42 椎心泣血140 孤家寡人1.77 半島鎖鏈140 情理之中104 掃榻以待31 垂綏琬琰174 去蕪存菁1.35 多事之秋1.38 兼督四州18 如芒在背169 以日易月173 能者多勞1.22 我記下了217 背水一戰1.200 兼顧利弊1.58 萬般皆好1.76 獻圖明志1.233 一步之先1.20 繡衣直指1.8 拍案驚奇187 西運東輸1.72 羚羊掛角1.47 丹陽勁卒105 禮樂刑政16 嫁禍江東1.74 畫地作餅196 遠古迴響102 避易就難1.8 北面而事
166 猛獸鬥場119 作壁上觀195 名門大姓113 對面而弈137 如左右手1.27 以身舉債10 坐井觀天150 天地人和1.94 與王雷同1.83 身世成謎10 耿氏製陶114 一州之地1.253 軍法從事166 勝者爲王183 欲取姑予1.28 奇貨可居1.47 帝國時代106 巡視南境1.94 與王雷同1.73 大雅無傷106 甘之如飴1.4 砥礪同行1.76 智機千變127 先入爲主251 英雄輩出1.7 殺機畢露12 爲君之道100 取之有道1.277 賊臣授首155 果然民貴1.2 圈地爲邑1.70 封侯拜相1.54 一國之主1.86 義舍病院1.80 十萬樓臺1.87 性命相托1.86 炎船之主169 麋家小妹61 肉袒牽羊103 寡情薄義1.72 血染清溪177 困龍之地159 無當飛軍1.46 菟園解驂123 上林冬狩1.98 千金之軀169 以日易月1.8 木公金母1.99 黃雀伺蟬188 二桃三士1.200 推賢讓能144 迎刃而解160 能者居之1.237 生死立判14 死而不僵1.80 漢羌聯盟1.69 父子同升1.35 九流學派133 兵鋒四起1.42 撐犁孤塗179 清白無鬼132 謹遵醫囑1.3 亂世梟雄1.60 接風洗塵110 因何馬貴1.73 衆口難調160 兵威將膽1.90 蒼天已死1.2 西邸驚變113 翻雲覆雨1.82 狹路相逢1.42 椎心泣血140 孤家寡人1.77 半島鎖鏈140 情理之中104 掃榻以待31 垂綏琬琰174 去蕪存菁1.35 多事之秋1.38 兼督四州18 如芒在背169 以日易月173 能者多勞1.22 我記下了217 背水一戰1.200 兼顧利弊1.58 萬般皆好1.76 獻圖明志1.233 一步之先1.20 繡衣直指1.8 拍案驚奇187 西運東輸1.72 羚羊掛角1.47 丹陽勁卒105 禮樂刑政16 嫁禍江東1.74 畫地作餅196 遠古迴響102 避易就難1.8 北面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