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 狐虎之威

穀雨過後,桃花水盛(注①)。

大河一夜水滿。董侯詔命,改別都甄城,爲“甄都”。一字之差,其意大不同。背倚大河,撫慰河北。固守兗州,挾四方將軍,與合肥侯爭奪關東。再尋機西進,攻陷漢中。如此天下歸一,繼承大統。

唯一所患,兗州近八十萬戶,四百萬口。多被豪右豢養於塢堡之中,隱身高牆之後。或淪爲佃戶,或自賣爲奴。天災人禍,顆粒無收。寒門單家,難以自養。去年案比,十不存一。

換言之,四百萬衆,能爲曹操所用,寥寥無幾。

可想而知,州中良田,皆被豪右瓜分。曹操效仿薊王,圩田雷澤、菏澤,乃至鉅野大澤。亦是不得已而爲之。更加朝廷東遷,洛陽宗室公卿伴駕,豈無田宅傍身。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朝廷由王太師主政,然諸事皆需曹孟德親力親爲。換作旁人,多半以爲自討苦吃。然曹孟德卻應接不暇,樂此不疲。

平心而論。此時曹孟德,一心奉主,實無二心。

朝野上下,交口稱讚。

甄都,大將軍董重府。

聞曹孟德來訪,董重中門大開,親出相迎。話說,自董卓身死族滅,王允總朝政。更加董重裹挾涼州兵亂,一朝兵散,頹勢盡顯。後隨王允等,東遷闢禍。奈何空有大將軍之高位,卻無半分實權。爲百官所輕,更爲董侯疏離。

索性稱病不朝,閉門謝客。

話說。順下大河,自漳水入千里薊國渠,一日可達南港。卻又心有不甘,難捨大將軍之位。遂滯留至今。

聞曹孟德來訪,董重焉能不喜。

賓主落座,備至殷勤。不等曹操開口,董重已先問:“聞孟德公事繁多,奔走詣闕。‘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卻不知今日,因何得閒?”

曹操落杯言道:“如大將軍所言,朝廷東遷,諸事繁多。曹某不才,唯盡力而爲。”

言罷,偷看董重面色,曹操斟酌言道:“奈何左支右絀,仍捉襟見肘,不足爲用。今日登門,求大將軍仗義相助。”

“哦?”董重稍作思量,這便醒悟:“莫非,孟德乃爲求永樂積銅乎?”

“然也。”曹操實言相告。

“原來如此。”憶先前種種,董重恍然大悟。之所以留己一命,又密告上巳東遷,皆因垂涎永樂積銅也。

俗謂性命事小,錢財事大。董重一命,如何能抵永樂太皇,畢生積蓄。

心念至此,董重渙然冰釋。曹孟德,必是奉命而來。而背後之人,已呼之欲出。

董重斟酌言道:“孟德當知,永樂積銅,乃太皇所持。便親近如我,亦不敢擅動。”

“大將軍所言極是。”曹操已想好託辭:“然甄都不比洛陽,八關鎖固。關東羣雄,虎視眈眈,揮師北上,旦夕可至。爲防腹背受敵,王太師欲割幽、冀、並、涼,河北四郡於薊王。河北雖定,然青、徐、豫,關東諸王,仍心向壽春。爲籠絡諸王,收歸己用。永樂積銅,正當大用。”

俗謂財能通神。同出漢室一脈。論親疏,叔侄三人,並無差異。心向何處,且看得利多寡。若董侯許以重利,關東諸王改弦更張,心嚮往之,亦是稀鬆平常。畢竟肉爛在鍋裡。

聞曹孟德一席話,董重方知,已成奇貨可居。

“既大利於朝,董某自不吝嗇。奈何,積銅乃出永樂。唯六百里上報,請太皇定奪。”董重答曰。

“理應如此。”曹操已有所料。二人閒談片刻,曹操起身告辭。

董重送出門外。

如董重所想。曹操此來,乃不其侯伏完,暗中授意。伏完今爲太僕,爲王允所倚重。說是心腹死黨,亦不爲過。薊王十億獻費雖多。然自遷都以來,花錢如流水。尤其大肆營造宮殿府第,增擴城池,置辦禁中用度。天下三分,各有其主。州郡稅賦,多歸州郡所用。便如陶謙、劉表,遣使奉獻,不過杯水車薪。唯有獻費,直輸中署。州郡不得截留,更無從挪作他用。

人歲六十三錢,以國中人口爲準。黃巾亂後,徙民歸鄉,流民北上,四裔內附。時天下十三州,約莫三千萬衆。單薊王一家,便足有千五百萬口。餘下諸國,滿打滿算,遠不足千萬。

獻費,薊王一家獨大,無有其右者。

如此說來。朝廷開銷,乃系薊王一家。

薊王年年遣使上計,從未缺席。正因恪守臣節,故被天下所敬。

嗚呼哀哉,無關痛癢。真金白銀,豈能有假。

洛陽早有流言。永樂積銅,除董太皇賣官求貨,自納金錢,盈滿堂室。更暗使洛陽子錢家,貰貸封君列候,以錢生錢,謀奪巨利。

一言蔽之,永樂積銅,皆是不義之財。既來之不義,我等取之安心。

奈何董重懷揣巨資,卻未窺破時局。

誠然,其稱病不朝,閉門謝客。於外人看來,乃學姜太公穩坐釣魚臺,但求願者上鉤矣。

眼看“巧婦難爲無米之炊”。不得已。王允命伏完,傳語曹孟德。纔有今日登門。

待送走曹孟德。董重信步回府。終得安枕。

知曹孟德無功而返,王允不置可否。

太僕伏完試言道:“賣官可乎?”

“不可。”尚書令桓典斷然搖頭。

“未嘗不可。”王允語出驚人。

“請太師明示。”若非深知王允秉性,桓典豈有此問。早勃然大怒,拍案而起。

“叔侄逆亂,人心思變。”王允環視羣僚:“天下宗王,秣馬厲兵,久必成亂。當遣傅相治國。宗王諸侯,得其食租便可。”

“此計兇險。”王允反客爲主之計,恆典焉能不知:“若天下諸侯,羣起來攻,我等俱危矣。”

“薊王在北,何人言反。”王允老謀深算。

“狐虎之威!”不其侯伏完脫口而出:“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爲不信,吾爲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爲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爲畏狐也。”

話已至此,桓典焉能不知:“今薊王轄地萬里,披甲百萬,宗王畏薊王之甲兵,猶百獸之畏虎也!”

145 貴麟二子1.223 陌路相逢1.20 五供九賓1.63 懸樓列肆1.96 防患未燃109 黑山飛燕1.39 妾無異議104 太平賊反1.84 盡入彀中138 豐收在望251 英雄輩出1.85 佩韋佩弦1.22 馬兒成名122 誰與爭鋒51 以尹天下106 偷天換日1.59 大興土木1.35 傳火天下101 問鼎中原1.50 大河之子11 洛陽安家1.79 別開生面1.5 何方神聖129 明日功成124 絕境弄險1.86 枕山跨海144 遷都壽春194 利令智昏137 共飲此杯21 三人成虎108 天下名騎141 以一濟全12 料事於先127 先入爲主1.9 修繕祖宅1.95 黃巾屯田1.7 披喪送親1.238 一里之回1.90 麥積冬狩183 悉聽君便118 義重於生177 人神不擾1.44 降集氐羌106 勿以爲念1.228 石來運轉1.24 舉不避親1.6 沐猴冠帶1.27 託妻寄子1.67 勝券在握179 三人爲衆1.2 圈地爲邑186 氾濫成災1.50 神滅無鬼1.63 焉能見疑1.75 大漢一藩199 半天一夜192 猛虎羣狼135 爲主捉刀51 樑冀金山1.5 黃門侍郎121 功在不捨1.8 馬桶廁籌151 王者之心158 兵貴神速1.34 先禮後兵137 各自圈地1.59 飽虎飢鷹1.82 捷足先登1.5 空穴來風1.52 空空如也18 士異出仕1.286 在所難免108 積重難返1.265 大有玄機1.42 撐犁孤塗1.69 貨比三家1.232 繡衣追魂165 政均法平1.295 求仁得仁122 養虎成患1.6 沐猴冠帶119 濮陽之戰1.73 大雅無傷1.246 弄劍踏杯192 夫子之牆12 半城煙火1.90 海島傳聲1.3 風潮不減137 和親典禮190 半載之期183 欲取姑予1.86 義舍病院188 二桃三士1.20 互不相識1.20 五供九賓1.90 沉月女校1.29 負荊請罪1.47 再增三縣1.95 西園八校1.26 有勇無謀
145 貴麟二子1.223 陌路相逢1.20 五供九賓1.63 懸樓列肆1.96 防患未燃109 黑山飛燕1.39 妾無異議104 太平賊反1.84 盡入彀中138 豐收在望251 英雄輩出1.85 佩韋佩弦1.22 馬兒成名122 誰與爭鋒51 以尹天下106 偷天換日1.59 大興土木1.35 傳火天下101 問鼎中原1.50 大河之子11 洛陽安家1.79 別開生面1.5 何方神聖129 明日功成124 絕境弄險1.86 枕山跨海144 遷都壽春194 利令智昏137 共飲此杯21 三人成虎108 天下名騎141 以一濟全12 料事於先127 先入爲主1.9 修繕祖宅1.95 黃巾屯田1.7 披喪送親1.238 一里之回1.90 麥積冬狩183 悉聽君便118 義重於生177 人神不擾1.44 降集氐羌106 勿以爲念1.228 石來運轉1.24 舉不避親1.6 沐猴冠帶1.27 託妻寄子1.67 勝券在握179 三人爲衆1.2 圈地爲邑186 氾濫成災1.50 神滅無鬼1.63 焉能見疑1.75 大漢一藩199 半天一夜192 猛虎羣狼135 爲主捉刀51 樑冀金山1.5 黃門侍郎121 功在不捨1.8 馬桶廁籌151 王者之心158 兵貴神速1.34 先禮後兵137 各自圈地1.59 飽虎飢鷹1.82 捷足先登1.5 空穴來風1.52 空空如也18 士異出仕1.286 在所難免108 積重難返1.265 大有玄機1.42 撐犁孤塗1.69 貨比三家1.232 繡衣追魂165 政均法平1.295 求仁得仁122 養虎成患1.6 沐猴冠帶119 濮陽之戰1.73 大雅無傷1.246 弄劍踏杯192 夫子之牆12 半城煙火1.90 海島傳聲1.3 風潮不減137 和親典禮190 半載之期183 欲取姑予1.86 義舍病院188 二桃三士1.20 互不相識1.20 五供九賓1.90 沉月女校1.29 負荊請罪1.47 再增三縣1.95 西園八校1.26 有勇無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