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 真相大白

從胡姬酒肆返回府邸。劉備便讓史渙遣人去宮門外,捎話黃門令左豐。

讓黃門令找個時間,帶他去親眼見一見那株傳說中的女珊瑚,究竟是何方神聖。

話說。從主簿賈詡處得知此次西行的全部戰略後,主簿李儒亦漸漸忙碌起來。三樓書房。他與賈詡互爲對手,連日推演。假設各種西域諸情,聯手尋找破敵良機。兩個智多近妖的人,一門心思的綁在一起。稱天作之合亦不過分。收穫自然不菲。

謠言四起,刻不容緩。

翌日,早朝剛過。左豐便遣親隨小黃門趕來府中。領劉備前往南宮卻非殿。

卻非殿在卻非門內。東漢立朝之初便是南宮正殿。明帝永平年間,造崇德殿取代卻非殿爲正殿,直至漢末。

南宮前漢時便已督造。漢朝實行兩京制,或叫陪都制。西漢時長安爲首都,洛陽爲陪都。今漢以洛陽爲都。又以故都長安爲西京。再把光武帝故鄉南陽立爲南都。三國時曹魏有五都。分別是首都洛陽,以及譙、長安、鄴城、許昌四個陪都,洛陽稱中都,其餘以各自方位定京號。

有都,必有宮。

故而這株通體碧綠的女珊瑚,才得以種在洛陽南宮卻非殿前。

進宮門,穿宮殿。劉備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女珊瑚。

和許多奇花異草,沿御道一字排開。安置在殿前廣場,一座鎏金青銅缶內的,大型缶景。

шωш¸ ttκan¸ C○

“臨鄉侯可近前一觀。”就在劉備愣神時,黃門令左豐的聲音忽從身後響起。

回頭卻見剛剛散朝的陛下。這便跪地行禮:“臣,劉備,叩見陛下。”

“起來吧。”陛下微微一笑:“臨鄉侯靈秀天成,與這些同爲靈秀的奇花異草一樣,集天地之靈,食日月之精。方成一時人傑。”

“臣,亦是阿母十月懷胎,一朝分娩。與常人無異。”劉備躬身答道。

“終歸不同。”陛下笑道:“且近前一觀。”

“喏。”劉備躬身後退,轉身向缶景走去。

待劉備見到所謂的“珊瑚婦人”時,不禁會心一笑。細細察看後,又伸手從枝杈下取出鹽粒大小的一塊凝冰。心中已有計較。

不過如此。

後世只聞其名,不知所以然。若非今日親眼所見,劉備又豈能知曉,被口口相傳,神乎其神的女珊瑚,不過是後世尋常之物。

“臨鄉侯可有所獲?”陛下笑問。

“陛下。臣或有線索。然慎重起見,最好讓白馬寺的高僧,及那位仙姑也來一觀。”劉備朗聲答道。

“好。”陛下便衝黃門令言道:“速去把高僧和仙姑請來。”

“喏。”黃門令左豐,領命退下。

劉備卻心中一顫。莫非陛下已知曉,竇氏女道此時便藏在自己府中?

不應該啊……

莫非采女中有人窺知隱情,密報宮中。

心中忐忑不安,面上卻頗多淡然。陛下信步走下御階。與劉備並肩而立:“臨鄉侯可有破敵良策?”

陛下所問,乃是西進通路。

劉備這便小心答道:“苦思數日,略有心得。正所謂事在人爲。行不行,做了再說。”

“好一個事在人爲。”陛下笑道:“臨鄉侯但去無妨。我已命老書令(曹節),遍傳沿途州縣。足量供應西行一路所需,不得有絲毫怠慢。朕,等着你凱旋而歸。”

“謝陛下。”劉備心中一暖。

陛下忽又問道:“有幾分把握?”

“五五之數。”劉備答道。

“好,好,好。”陛下欣然點頭。輸贏各半。

劉備卻在心底嘆氣。那一億錢,陛下您怕是拿不到了啊……

不久。白馬寺高僧便被車駕送到殿門外。

緊隨其後的女道雖素紗遮面,劉備卻一眼認出乃是甯姐姐其人。這便在心底鬆了口氣。卻又徒然升起一絲嘆息。功虧一簣。沒能將竇氏女道引入宮中。

轉而一想,既然陛下在此,來不來其實都一樣。來了也沒有機會面見太后。

藩僧先向陛下見禮,又向劉備行禮:“老僧見過檀那。”

劉備這便回禮:“多日不見,高僧可好?”

“老僧整日打坐誦經,別無不同。倒是聽聞檀那要遠行西域,一路保重。”

“劉備謝過。”

白衣飄飄,仙風道骨的甯姐姐亦近前行禮。

陛下笑問:“臨鄉侯可識得太平道仙姑?”

劉備答道:“臣,識得。”

劉備進出馬市客舍,陛下豈能不知。與其遮遮掩掩,不如大方承認。

太平道如野火燎原,席捲天下。洛陽城內不乏信衆。便是禁中,信奉太平道者,亦不在少數。陛下自當知曉。然而。對於太平道的真面目,以及即將到來的,荼毒大半中國的黃巾之亂。陛下和所有人一樣,無從知曉。

劉備卻心知肚明。

“女珊瑚之症,臨鄉侯已看過。有勞二位也近前一觀。”陛下笑道。

“遵命。”高僧和仙姑,這便一前一後,近前觀瞻。

環繞一圈,兩人這便返回。

陛下問道:“二位可有所得?”

“一切皆如臨鄉侯所料。”仙姑先開口。

“哦?”陛下一愣:“莫非仙姑已知臨鄉侯心中所想?”

“然也。”仙姑輕輕點頭。

“何時得知?”陛下環顧左右,兩手一攤。

“從女珊瑚處得知。”仙姑此話,甚是高深。

“……”劉備不禁在心底翻了個白眼。

陛下卻信以爲真:“仙姑……乃是從女珊瑚…口中得知?”

“然也。”回答的卻是藩僧。

“……”劉備徹底無語。佛道一家。果不其然。果不其然!

“臨鄉侯?”陛下有些‘敬鬼神而遠之’的乾笑道:“朕,拭目以待。且看你妙手回春。”

“臣,遵命。”劉備還能說什麼。

恭送陛下回北宮。仙姑和劉備同車而返。

剛出南宮門,太平道仙姑便小聲問道:“此是何物?”

劉備笑着打趣:“仙姑難道忘了問女珊瑚姓甚名誰,仙鄉何處?”

仙姑不禁嗔道:“小弟既先到,莫非也忘了問?”

不敢言語相戲,劉備這便道出謎底:“此樹名叫‘人蔘榕’。長與江南溼潤溫暖之地。不耐嚴寒。過去洛陽暖冬,故而無妨。今年忽遇幾場倒春寒,乃至生病。只需溫度適宜,或可治癒。”

“經你一說,此樹確實很像黨蔘。”仙姑恍然大悟。

《範子計然》:“人蔘出上黨,狀如人者善。”故時下人蔘又叫黨蔘。

人蔘榕,細葉榕之變種。基部膨大如人形的塊根,乃是種子發芽時,胚根和下胚軸發生變異,突變而成。其根如人蔘,枝幹酷似一個正在守望的人形,因此得名“人蔘榕”。

歷史的細節,往往就藏在想象的夾縫中。

只看你,想不想得到。

151 天作之合121 各取所需113 冰釋前嫌1.76 麒麟續命157 江淮上甲16 破敵爲先170 自斷股肱51 樑冀金山159 舉國之力1.265 大有玄機133 勝負之期1.80 十萬樓臺155 拳拳之心1.36 懷真抱素179 中舨共約1.64 百練清剛139 八日之幸125 此事拿手121 避實擊虛164 盡數滅口1.90 兄弟之邦1 全在水裡192 火燒西園1.32 無心插柳160 解甲歸田112 不辱君命132 爲君取食1.37 菟園遊獵194 輕車南下1.282 不擇手段187 得道不易1.26 有勇無謀51 誰言廢立61 董卓獻車198 千帆競發118 求死不易1.68 拯焚救溺104 太平賊反1.200 兼顧利弊1.300 出頭之機145 督亢秋成188 封大將軍141 曲水流觴51 誰言廢立1.85 興兵討賊1.243 十有八九1.44 豐取刻與197 試兒之禮1.200 永安上壽1.255 突施冷箭1.92 南有喬木174 恰如其分175 萬事齊備61 董卓獻車163 佛道先後1.5 唯利是圖185 少不知味1.90 蒼天已死1.97 堪比高官1.63 懸樓列肆1.2 圈地爲邑170 一拍即合120 尚未割席1.97 鐘鳴漏盡13 民情得疏1.86 炎船之主1.227 主客之爭1.24 君前披香1.83 以綏四方115 與虎謀皮1.53 望廬而還1.55 鬥戰決勝1.45 初次遠行157 類同相召185 諸王稱臣137 如左右手144 計斷九月141 父子十祿1.99 生死相托123 溫泉別館185 有神無鬼135 逆流而進116 一進一出149 半壁江山150 勢如水火159 無當飛軍1.90 麥積冬狩91 熱度未消18 世道居奇1.68 萬乘巡海131 濯纓濯足1.56 拱手相送1.68 淮南大捷1.24 麒麟之子1.86 鼓角齊鳴118 舉國哀慟1.264 又見連環1.50 宮廷之變1.99 進身之階1.27 出宮闢禍
151 天作之合121 各取所需113 冰釋前嫌1.76 麒麟續命157 江淮上甲16 破敵爲先170 自斷股肱51 樑冀金山159 舉國之力1.265 大有玄機133 勝負之期1.80 十萬樓臺155 拳拳之心1.36 懷真抱素179 中舨共約1.64 百練清剛139 八日之幸125 此事拿手121 避實擊虛164 盡數滅口1.90 兄弟之邦1 全在水裡192 火燒西園1.32 無心插柳160 解甲歸田112 不辱君命132 爲君取食1.37 菟園遊獵194 輕車南下1.282 不擇手段187 得道不易1.26 有勇無謀51 誰言廢立61 董卓獻車198 千帆競發118 求死不易1.68 拯焚救溺104 太平賊反1.200 兼顧利弊1.300 出頭之機145 督亢秋成188 封大將軍141 曲水流觴51 誰言廢立1.85 興兵討賊1.243 十有八九1.44 豐取刻與197 試兒之禮1.200 永安上壽1.255 突施冷箭1.92 南有喬木174 恰如其分175 萬事齊備61 董卓獻車163 佛道先後1.5 唯利是圖185 少不知味1.90 蒼天已死1.97 堪比高官1.63 懸樓列肆1.2 圈地爲邑170 一拍即合120 尚未割席1.97 鐘鳴漏盡13 民情得疏1.86 炎船之主1.227 主客之爭1.24 君前披香1.83 以綏四方115 與虎謀皮1.53 望廬而還1.55 鬥戰決勝1.45 初次遠行157 類同相召185 諸王稱臣137 如左右手144 計斷九月141 父子十祿1.99 生死相托123 溫泉別館185 有神無鬼135 逆流而進116 一進一出149 半壁江山150 勢如水火159 無當飛軍1.90 麥積冬狩91 熱度未消18 世道居奇1.68 萬乘巡海131 濯纓濯足1.56 拱手相送1.68 淮南大捷1.24 麒麟之子1.86 鼓角齊鳴118 舉國哀慟1.264 又見連環1.50 宮廷之變1.99 進身之階1.27 出宮闢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