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無主之地

又看馬背少年。

劍眉朗目,表情淡然。

少年城下勒馬,見吊橋損毀,城門洞開;城頭遍插羽箭,殘血未乾。又見三兩賊兵,提盾捉刀,奔出城外。心中已有計較。

“來者何人,報上名來。”賊酋色厲內荏,遠遠叫喊。

“問人姓名者,先自報家門。”少年驅馬上前:“你等又是何人。”

“我等。”話將出口,守關賊酋,猛然醒悟:“休呈口舌之快。速下馬就擒!”

城頭張弓搭箭,城下揮刀示威。賊人紛紛叫嚷:速速下馬,速速下馬。

說時遲,那時快。

少年輕夾馬腹,神駒電射而出。

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一閃寒芒。

環刀崩折,虎口崩裂。人馬騰空,如泰山壓頂。四蹄砸落似隕鐵流星,賊酋猛然縮頸。不料馬背少年探身撈月,賊酋駕霧騰雲,眼冒金星。竟被裹挾而去。

“哇——”餘賊驚呼倒地。不知頭領已被人掠去。

噗噗噗!

城頭亂箭,這才姍姍來遲。

“好漢饒命!”賊酋趴伏鞍前,尖叫求饒。

少年言道:“如實作答,便饒你性命。”

“定、定、定,知無不言。”言如飄絮,隨風逝去。

新野鄧氏,源於鄧禹。鄧禹,字仲華,位列雲臺二十八將之首。爲光武中興,立下大功,因而滿門顯貴。“自鄧氏中興後累世寵貴,凡侯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將軍以下十三人,中二千擔十四人,列校二十二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餘侍中、將、大夫、郎、謁者不可勝數。”

尤其和熹皇后鄧綏,臨朝稱制十六載。鄧氏權勢,攀至頂峰。永寧二年,鄧太后病逝,安帝親政。鄧氏一族,盛極而衰,慘遭滅頂之災。新野鄧氏,爲避殺身之禍,紛紛外遷。家族由此衰落。

新野鄧氏與陰氏,世代聯姻。車內槨中鄧氏女,便爲陰氏婦。

何後送其歸葬陰氏祖陵。

三舉鄉黨之酈城令陰修,便出新野陰氏一族。另有族中青年才俊,陰瑜。數年前,有海內大儒,爲其登門說媒。欲聘荀採爲妻。被慈明無雙婉拒。稍後荀採出仕薊國,拜中書僕射。世人方知,名花有主。

陰氏,自興於光烈皇后陰麗華,頹於和帝陰皇后。時下,已淪爲當地名門,鮮有上洛。

新野,位於南陽與襄陽二郡之間。“淯水枝津分派,陂水所溉,鹹成良沃,又有豫章、鄧氏等陂,蓋地爲良沃,故以新野爲名”。扼夏路,乃順下襄陽,兵家必爭之地。

換言之。何後一行,需繞穿宛城,方能抵達新野。

宛城乃帝鄉。二百年繁華,一朝盡毀。城中一切,皆毀於大水。尤其境內豪強塢堡,官寺工坊林立。洪峰過後,兵器積銅,深埋淤泥。又遭烈陽曝曬,遂成鐵板一塊。

城中泥厚數丈,樓閣皆成屋宇。城內城外,遍地土丘坑洞,皆爲盜掘泥下積財。

八方齊聚。魚龍混雜,無主之地。

或以豪強塢堡爲據,或以鄉邑亭舍爲界。抱團結社,派系林立。

彼此井水無犯,斷不可挖過界。

最近又有豪強大姓,傭兵返回。攻打佔巢盜賊,收復自家塢堡。盜賊於是奔走串聯,共御強敵。

爭鬥不斷,更添其亂。

唯有例外,便是遊商。往來過境,毫髮無傷。

所謂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無遊商銷贓,不義之財如何能變現。自斷財路,智者不爲。

這日清晨,便有一支洛陽遊商車隊,入宛城市中。

南陽賊酋,攜珍寶齊聚。

洛陽遊商,笑臉相迎,來者不拒。見其出手闊綽,賊酋各自暗中結交。已備廣開財路。

遊商趁機,道明心意。私言道,有“甘夫人”者,自洛陽夫家,出逃南陽。若能尋回,必有重謝。又取甘夫人畫像,暗授賊酋。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賊酋遂領命而去。

於是乎,何後車駕初入宛城地界,便被賊人暗中盯梢。

只因匹馬單車,太過顯眼。

尤其車廂,多被棺槨所佔。何後並何苗,臨窗側坐。窗簾顛簸起伏,遂被窺得真容。賊酋得報,暗中尾隨,伺機而動。

“夫人,恐大事不好。”青牛師隔窗言道。

“可是被賊人窺破。”何苗忙問。

“正是。”青牛師等人,雲遊四方,行走江湖。凡有風吹草動,自會心生警醒。

“如此,當速行。”何苗急道。

“賊人以爲我等不察,故未曾發難。若此時輕舉妄動,賊人必傾巢而出。”青牛師言道。

何後輕輕頷首:“依上師之見,賊人當何時發難。”

“必是更深夜靜,趁我等夜宿不備之時,一舉拿下。”青牛師答曰。

“如此,可先行。”何後又道:“待天地昏暗時,再做計較。”

“喏。”青牛師遂安心駕車。

宛城市中。

得賊人通風報信,洛陽遊商大喜。

遂命麾下死士,前往截擊。

洛陽遊商不是旁人,正是董卓之弟,董旻假扮。先前奉命駐守廣成苑屯田。收董卓密令,星夜南下。趕在何後之前,車入宛城。籠絡賊寇,截擊何後。

不敢告知實情,遂託言“甘夫人”名。

博望坡上,博望城。

見城門大開,掩旗息鼓。知賊人已有所備。華雄遂引五百王騎,城下列隊。

周倉並裴繼,領兵卒十人,出城相見。

“見過華都尉。”周倉馬背行禮。

觀其相貌神色,華雄抱拳回禮:“足下何人也?”

“某乃周倉,本是南陽黃巾。據守博望,亂世苟活。”周倉如實作答。

“某此來,不爲剿滅黃巾,只爲尋人。”華雄問道:“敢問渠帥。可有洛陽車駕入城。”

“遊商往來,不絕於道,自有京師來客。”周倉答曰。

“可有車馬出城。”華雄又問。

“有。”裴繼如何能忘:“便有洛陽貴公子,重金求購殤婦。恐日久身腐,故連夜出城。”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華雄追問:“貴公子是何相貌,身旁隨從若何?”

裴繼答曰:“貴公子美姿儀,面白如傅粉。身旁有方士三人相隨。”

華雄眼露精光:“車往何處。”

“自是南陽。”

130 海內狂徒241 楚河漢界81 投石問路133 勝負之期17 同軌畢至1.7 披喪送親1.56 人馬如龍1.98 斯人已去170 乞伏來投1.82 倉樓藏秘198 封侯廟食1.35 三高三服135 各有奇謀1.55 鬥戰決勝170 血矛之約221 大秦魚麗1.39 名臣歸京1.58 歲不我與182 共握權柄1.98 斯人已去108 禮不可廢125 此事拿手117 水淹三軍186 鬼火焚街1.28 奇貨可居1.74 樓桑重器1.54 七日血戰1.4 酈督二溝1.68 燕人來也1.9 策封爲王1.73 何須殺人1.54 君臣有道1.95 黃巾屯田140 祓禊之會1.39 驚弓之鳥1.224 碧血丹心125 息事寧人1.89 文昭武興1.52 明珠有價157 類同相召187 得道不易157 塵埃落定1 分兵入關123 同憂相救271 自有取捨81 荒島求生1.8 配享太廟133 強者之姿1.239 雪落無聲157 耕雲播雨14 公孫劍器142 各有心機91 英雄同契31 莊園我有1.39 王庭行蹤103 鐵脊蛇矛130 傭兵公會31 綬帶密詔71 命運時然136 天下共主1.2 奉國守孝1.73 西林馬場173 合浦珠還178 萇孝仁皇1.263 羌煮貊炙1.95 閉門謝客135 喜得千金261 寄神免禍1.224 碧血丹心1.44 非同尋常115 木軌直道144 遷都壽春129 垂簾理政1.62 一日破膽104 靡麗妖風179 中舨共約190 並驅中原135 爲主捉刀1.3 香消玉損31 莊園我有133 奪母之恨104 我與爭鋒162 繩之以法123 文無第一163 戾氣摧城144 迎刃而解1.32 銅錢雨落1.92 南有喬木261 寄神免禍1.93 少年長吏81 俱合法相173 畝鍾之田140 不可思議179 中舨共約176 左膀右臂1.24 犁種宿野1.37 人主之風1.44 白檀守備198 東歸洛陽21 臉怎麼黑
130 海內狂徒241 楚河漢界81 投石問路133 勝負之期17 同軌畢至1.7 披喪送親1.56 人馬如龍1.98 斯人已去170 乞伏來投1.82 倉樓藏秘198 封侯廟食1.35 三高三服135 各有奇謀1.55 鬥戰決勝170 血矛之約221 大秦魚麗1.39 名臣歸京1.58 歲不我與182 共握權柄1.98 斯人已去108 禮不可廢125 此事拿手117 水淹三軍186 鬼火焚街1.28 奇貨可居1.74 樓桑重器1.54 七日血戰1.4 酈督二溝1.68 燕人來也1.9 策封爲王1.73 何須殺人1.54 君臣有道1.95 黃巾屯田140 祓禊之會1.39 驚弓之鳥1.224 碧血丹心125 息事寧人1.89 文昭武興1.52 明珠有價157 類同相召187 得道不易157 塵埃落定1 分兵入關123 同憂相救271 自有取捨81 荒島求生1.8 配享太廟133 強者之姿1.239 雪落無聲157 耕雲播雨14 公孫劍器142 各有心機91 英雄同契31 莊園我有1.39 王庭行蹤103 鐵脊蛇矛130 傭兵公會31 綬帶密詔71 命運時然136 天下共主1.2 奉國守孝1.73 西林馬場173 合浦珠還178 萇孝仁皇1.263 羌煮貊炙1.95 閉門謝客135 喜得千金261 寄神免禍1.224 碧血丹心1.44 非同尋常115 木軌直道144 遷都壽春129 垂簾理政1.62 一日破膽104 靡麗妖風179 中舨共約190 並驅中原135 爲主捉刀1.3 香消玉損31 莊園我有133 奪母之恨104 我與爭鋒162 繩之以法123 文無第一163 戾氣摧城144 迎刃而解1.32 銅錢雨落1.92 南有喬木261 寄神免禍1.93 少年長吏81 俱合法相173 畝鍾之田140 不可思議179 中舨共約176 左膀右臂1.24 犁種宿野1.37 人主之風1.44 白檀守備198 東歸洛陽21 臉怎麼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