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寤寐思服

四月芳菲盡,長堤遍紫花。河堤兩岸,入冬前被牧人盡數割去的苜蓿,又已鬱鬱蔥蔥,紫花叢生。紫花苜蓿,根系發達。紮根河堤,培土固堤,卓見成效。

往來舫舟,皆改潛輪。航速倍增,平穩依舊。隨北上客船橫跨渤海,於泉州港換乘內河客船,入巨馬水路,逆進樓桑。諸葛玄一路行來,兩岸碧水紫堤,美不勝收。居高眺望,阡陌縱橫,支渠四通。嵌入其中的禾田,宛如冷玉,捧滿翠色。北地凜冬酷暑,四季分明。尤其田中水淺,隆冬時節,皆凍成厚冰。開春後,冰雪消融,滋養凍土。堅冰潛移默化,融成碧水,正如眼前這般。

故與荊南迥異。薊國絕有水瘟、蟲瘕等,水生寄生蟲病。再加水暖水洗水淋,雨污分流等良好的衛生習慣養成,杜絕病從口入。還有,便是海鹽大量產出。及時鹽漬、醃製,防腐殺菌,亦大有裨益。

造紙工坊,已全面使用染池沉澱、砂石過濾等先進技藝。大大降低了對水體的污染。

佐伯領坊中良匠,亦對造紙原料不斷升級。改進造紙工藝。多管齊下,產量大增。薊國已全面摒棄竹簡木牘,進入紙質時代。可想而知。在薊國,號“學富五車”,是何其殊爲不易,又是何等真才實學。

畫舫泊入白湖水砦。問清國醫館之所在。諸葛玄心憂兄長病情,無心遊覽,徑直前往。

國醫館,乃由樓桑醫館擴建。內設義舍、病院、醫校、診所、畜監、藥房、義倉、精舍等,諸多建築,鱗次櫛比,蔚爲壯觀。各巍峨樓宇,獨門獨院,又四門通達。問清病院之所在,諸葛玄這便趕去與兄長相會。

“院”內有前後二樓。樓高五重,內置病舍、診室、藥房、手術間、停屍房等,諸多功能區間。可乘天梯直升,亦可沿坡道車馬繞行。方便探視陪護及轉運重症病患。

少時爲造醫館,劉備立陰沉木於泥澤,架十字樑橋建樓。遂成樓桑八景之青池漾月。後沿清溪,不斷向兩側外擴。今已將陸城侯祠,三面合圍,足見規模之大。隨大溪地擴建,醫館周圍民宅悉數拆去,民衆皆遷往溪地新區安居。亦爲醫館騰出足量空地。

漾月青池前,最先督造的重樓,今已全改爲診樓。華大夫隔三差五,坐診於此。領麾下三大弟子,善本草之廣陵吳普,善鍼灸之彭城樊阿,精工於藥學、後有“藥王”之稱的李璫之。及幼與薊王爲伴,長大後常入義舍幫忙,後嫁洗馬蘇雙,幸被華大夫收入門牆,專攻婦科的族妹劉蔓,另有專攻外科之良醫吉本等,國醫館新一代名醫,漸成氣候,悉心爲國人診病。

薊國名醫,多食薪俸。吳普、樊阿、李璫之爲“薊太醫丞”,兼領王宮舍人,秩雙千石俸。劉蔓、吉本等,皆爲“薊太醫”,兼領王宮行人,秩雙六百石俸。及醫佐、輔醫,另有入學國醫校生,稱“醫生”。除官職外,還有與匠人類似的職業等級,與二十等爵匹配。醫學院生,或學而優則仕,或就職於各城醫館、診所。即便不領官職,亦可憑醫術,獲民爵,爲爵民。

“百工居肆,百醫居堂。”

許多良醫,學成歸鄉。在自家前堂,開辦醫館診所。爲民治病除疾。坐堂行醫,遂成慣例。醫館與商肆不同。治病救人與貨販東西,亦不可同日而語。右相耿雍,朝上求問:醫者當如何收稅。

劉備答曰:醫者免稅。推拿鍼灸、包紮正骨、藥石手術、出具藥方等,所收診金,皆無需交稅。只需售賣草藥、器械之商家,照章納稅即可。

醫學生,凡學醫有成,得入“醫籍”。即與太學生出仕,得獲“官籍”類似。得授一等公士爵。歲俸五十石,授田一頃半,授地一宅半。

民間醫生進爵,亦如薊國工匠晉升之路類似,分十級。與民爵相匹配:醫(校)生、行(遊)醫、(坐)堂醫、良醫、名醫、大醫、醫師、大醫師、醫宗、大醫宗。十級大醫宗,爲民爵九等“五大夫”。

大醫,授民爵五等之大夫。歲俸二百五十石,田五頃,地五宅。始尊“大夫”。

言歸正傳。

諸葛玄乘天梯,直升四樓重症病舍。沿廊道一路行來,終見“琅琊諸葛”病號。推門視之,見大兄正背倚病榻,捧書靜讀。眉宇間神態輕鬆,毫無病容。

“兄長。”諸葛玄頓覺安心,大喜而入:“已無恙否?”

“藥入病走,幸得華大夫妙手回春。”諸葛珪笑道:“速座。”

步入坐榻,諸葛玄又問:“瑾兒何在?”

“見過叔父。”諸葛瑾聞聲,自盥洗室走出。

病舍內置盥洗,外設平座。還有陪護居室,功能齊備。

“瑾兒‘替父簽押’,今已廣爲人知。我琅琊諸葛氏,一門興盛,指日可待。”諸葛玄笑道。

“叔父謬讚。”諸葛瑾神態自若,並不半分沾沾自喜。

“家中可穩妥。”諸葛珪心牽故園。

“兄長且安心休養。家中一切安好。”諸葛玄寬慰道:“即來則安。不瞞兄長,弟此來,除去侍奉左右,當往四方館一行,已求出仕薊國。”

“何人引薦?”諸葛珪忙問。

“乃海市令所薦。”諸葛玄答曰。

“原來如此。”諸葛珪輕輕頷首:“前日,蘇洗馬來訪。亦親寫薦書,舉我入四方館。”

“如此,待兄長病癒,同往四方館一行。”諸葛玄言道。

“蘇洗馬又舉瑾兒入太學壇。拜在鄭公門下。”諸葛珪笑道:“本來薊國救命,豈料因禍得福。”

“無論四方館還是太學壇,皆非比尋常。若無真才實學,又豈能如願。雖得入山門,然後事究竟如何,終需看自身。俗語謂‘真金不怕火煉’。海市令、蘇洗馬,皆舉入四方館,而非薊王當面。足見吏治,井然有序,涇渭分明。”諸葛玄言道:“有法可據,有章可循。春秋大義,王不亂法。正是我輩‘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日思夜想)’也。”

“言之有理。”諸葛珪欣然點頭。

153 來龍去脈1.263 羌煮貊炙197 生命禮讚1.48 不藥自愈102 王道在北113 對面而弈1.85 帝國拼圖1.88 立象林苑146 心中有愛119 作壁上觀1.85 多長爲宜117 知子莫母16 天下富貴193 應運而生187 九橫十縱1.60 羣羌之力18 千里圩田1.52 空空如也177 廣而無用1.274 有鳳來儀1.34 牽招賣馬150 萬石國老119 司金典農1.53 望廬而還210 破繭成蝶1.48 不藥自愈1.49 觀星定海103 鐵脊蛇矛104 北上販馬19 君前臣名143 疏河注海146 漢宮女主41 早去早回101 東走西顧1.87 性命相托61 變廢爲寶119 匡弼輔正1.39 驚弓之鳥41 黃驃產子190 並驅中原115 平生罕見1.60 故人夜來1.36 渾天大陣164 盡數滅口1.65 如湯沃雪1.285 共分天下116 各有所求183 放任自流188 二桃三士128 堂議三問174 恰如其分146 何須十年19 編戶分遷170 一拍即合1.97 玉色琉璃1.69 吾家麒麟109 素首雪女142 道破天機1.20 何足掛齒150 自證清白118 莫測人心116 如日之升1.48 鬼神難誣1.3 摔杯居首1.82 捷足先登1.98 尾大不掉130 民情如火1.72 欲壑難平1.34 旁門左道1.62 猜忌暗生1.84 早朝晏罷41 鑄山煮海120 三英齊發1.84 早朝晏罷1.44 豐取刻與177 拔毒食鮮143 七十二妃121 書生意氣1.22 馬兒成名104 我與爭鋒1.26 何以解憂1.35 西烏鐵騎1.23 真骨舍利157 與漢同休1.57 周不如漢120 滅頂之災137 和氣生財1.67 畫地爲牢176 盜書續命1.83 身世成謎196 神智夫人123 溫泉別館1.37 魚龍漫衍1.70 海瀕廣潟130 傭兵公會111 鳴蟬蛻殼1 羣雄上洛1.98 南港新城1.23 督亢城倉1.49 和則增壽
153 來龍去脈1.263 羌煮貊炙197 生命禮讚1.48 不藥自愈102 王道在北113 對面而弈1.85 帝國拼圖1.88 立象林苑146 心中有愛119 作壁上觀1.85 多長爲宜117 知子莫母16 天下富貴193 應運而生187 九橫十縱1.60 羣羌之力18 千里圩田1.52 空空如也177 廣而無用1.274 有鳳來儀1.34 牽招賣馬150 萬石國老119 司金典農1.53 望廬而還210 破繭成蝶1.48 不藥自愈1.49 觀星定海103 鐵脊蛇矛104 北上販馬19 君前臣名143 疏河注海146 漢宮女主41 早去早回101 東走西顧1.87 性命相托61 變廢爲寶119 匡弼輔正1.39 驚弓之鳥41 黃驃產子190 並驅中原115 平生罕見1.60 故人夜來1.36 渾天大陣164 盡數滅口1.65 如湯沃雪1.285 共分天下116 各有所求183 放任自流188 二桃三士128 堂議三問174 恰如其分146 何須十年19 編戶分遷170 一拍即合1.97 玉色琉璃1.69 吾家麒麟109 素首雪女142 道破天機1.20 何足掛齒150 自證清白118 莫測人心116 如日之升1.48 鬼神難誣1.3 摔杯居首1.82 捷足先登1.98 尾大不掉130 民情如火1.72 欲壑難平1.34 旁門左道1.62 猜忌暗生1.84 早朝晏罷41 鑄山煮海120 三英齊發1.84 早朝晏罷1.44 豐取刻與177 拔毒食鮮143 七十二妃121 書生意氣1.22 馬兒成名104 我與爭鋒1.26 何以解憂1.35 西烏鐵騎1.23 真骨舍利157 與漢同休1.57 周不如漢120 滅頂之災137 和氣生財1.67 畫地爲牢176 盜書續命1.83 身世成謎196 神智夫人123 溫泉別館1.37 魚龍漫衍1.70 海瀕廣潟130 傭兵公會111 鳴蟬蛻殼1 羣雄上洛1.98 南港新城1.23 督亢城倉1.49 和則增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