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大漢風骨

衆大儒紛紛看向劉備。

劉備正與南匈奴王暢談。蔡邕這便感嘆:“夏育北伐,我亦上疏勸諫。不料少君侯一戰功成。且將大功讓與三人,自己甘居次席。禁中皆以爲是三將之功。只有我等方知乃是少君侯一手策劃。今見少君侯與南匈奴王言談甚歡,方纔醒悟,比起胸懷天下的少君侯,邕心中的格局,還是小氣了。”

能知道北伐諸事的人,寥寥。恩師顯然是其中之一。恩師又告知三位大儒,如此一來,蔡邕自然也就知道了。

學壇三位大儒,皆從邸報中得知蔡邕上疏。其中便有:“上天設置山河,秦朝修築長城,漢朝建立關塞亭障,用意就在於隔離中原和邊疆,使不同風俗習慣的民族遠遠分開。只要國內沒有緊迫和憂患的事就可以了,豈能和那種昆蟲、螞蟻一樣的野蠻人計較長短?”的勸諫。

而我大漢,從建立之初,便行歸依漢化之國策。諸蠻內遷,匈奴烏桓入關。皆爲我所用。便是西羌,雖時有反叛亦漸行漢化。若再有兩百年國祚,大漢又該是何等氣象。

大漢朝,自有一股痞氣。

何謂痞氣?

便是指骨子裡正義善良,有情有意,自信滿滿。但語言行動上,卻不時流露出的那種旁若無人、目空一切的特質。

不服就幹。

幹不過認慫。好,你牛逼。要錢給錢,要糧給糧,要女人給女人。便是要烹我老爹,亦幸分一杯羹。看似低頭認輸,卻百折不撓,暗中蓄力。一戰功成。

汝還牛逼嗎?

敢說大話。到處吹牛逼。然後,吹過的牛逼都實現了還不算最牛逼。自己吹的牛逼,別人都以爲是真的,再不敢當成是牛逼。才叫真牛逼。

這就叫痞氣。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自炎漢而後,泱泱中華,再無人敢吹此牛逼。便是明證。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東漢內憂外患,無力掌控西域,遂罷都護府。百餘年後,待魏晉重開西域。諸國紛紛來投,所持漢節如新。這才真牛逼。

大漢之所以是大漢。從少君侯身上便可見一斑。

路遇劉備,只聞‘要讓天下皆如樓桑這般’一句,趙雲便要盡其所能,待長成必來相助。見蔡邕磊落大義,史渙不避刀劍,一路相隨。這樣的大漢風骨,着實令人着迷。

臨鄉賽馬會初建。一切規則皆無跡可尋。唯有先行而後定。馬匹該如何裝扮,賽程又該如何規劃。皆是少君侯所想所創。究竟能不能適用,且走着看。

東西兩排車樓。一層馬廄門先後拉開。牧民養育的十餘匹鮮卑良馬,隨之展露出來。

比起草原上的居無定所,靠天吃飯。西林邑中的牧民,衣食無憂。大把的空閒皆用來養馬。且萬餘鮮卑良馬,分給千餘戶,每家不過十餘匹。比起以前在草原上照顧遍地牛羊的辛勞,實在不值一提。皆知馬匹金貴,又是少君侯所分,故而將馬匹照顧的十分周全。

頓頓飽食草料,日日擦拭梳理。各個神采飛揚,神駿異常。

車樓計三層。高五丈,廣兩丈,長十丈。十丈馬廄,卻只養馬十餘匹,該有多空閒。

賽馬不僅比馬,也要比騎手。西林邑民,來源有三。馬賊婦孺、騎奴是其一。烏蓮部族是其二。南下胡人是其三。

先時隨馬賊家眷而來的幼童,皆以長成半大少年。漢人騎奴亦漸長大,此次預賽,騎手也多是這些少年。南下胡人多是鮮卑王騎親族。王騎已被烏蓮招募,剩下家眷中並無適齡騎手。便是有鮮卑少女想要報名參賽,亦被家中勸阻。

於是,第一個賽馬日,報名參賽的便是這些劉姓和閻姓少年。

草地和泥地賽道,皆是圓角矩形。近似環形。利於馬匹轉彎。直道長約一里,入彎後,再行七百步,又要入彎。矩形跑道四角彎道的長度,各有百步。故而對騎手來說,直道固然重要,彎道卻更加關鍵。若馬速過快,很容易被甩出賽道。

如何既快又穩的過彎,纔是對騎手和賽馬最大的考驗。

爲防意外,劉備已命人在彎道外鋪設防護草墊,防止摔傷。

賽馬無細分賽道。只在初始位置,用白堊畫一條橫線。鳴鏑出發,馳騁競技。

關於騎手的着裝,劉備亦有規定。皆是用皮革和藤條編織成類似後世劍道服的簡易防具。尤其是改良自磚瓦匠的防護頭盔。是防止墜馬重傷的關鍵。

東西各有一百八十輛車樓,列隊排開。每樓出一名騎手,參與草地或泥地賽。

預賽一輪各有十二位騎手參加。共計十五輪。位列三甲者,進入複賽。複賽兩輪,再取前三。進入決賽。

見第一組騎手已準備就緒。場內萬餘觀衆皆屏氣凝神,翹首以盼。

劉備這便示意。

身旁虎賁開三石角端弓,一箭射出。

鳴鏑疾響,賽馬奔騰。如離弦之箭,呼嘯奔出。竟把萬餘觀衆的驚呼甩在身後。

數息之後,頭馬已拉出半個身位的優勢。數百步,轉瞬即過。‘下彎’就在眼前,只見背上騎士,外腳往後,內腳稍稍用力將馬體壓向外側,內側繮順勢牽引,駿馬完美過彎!

“哦——”人羣發出陣陣驚歎。三百步的南北直道,騎手並未全力加速,而是放鬆繮繩,任馬馳騁。入‘上彎’時,騎手卻開始提速過彎。剛剛過彎,馬速已提起。七百步的東西直道,纔是衝刺的關鍵。

駿馬風馳電掣,一馬當先。

甩出重騎手數個身位。

場中蹄聲如雷,場外觀衆無比看得血脈噴張,寒毛直立!

競速賽馬的魅力,便在於此。

場中賽馬你追我趕,奮勇當先。眨眼間,已跑完九圈。鳴鏑剛逝,鳴金再起。

追着一聲疾過一聲的鉦鳴,駿馬呼嘯衝過終點。

一路心跳加速,只顧鼓掌叫喊的各色看官,卻忘了究竟是誰得了前三。

一直雙拳緊握的南匈奴王,這才鬆了口氣。

平座上的四位大儒,亦紛紛嘆息。

“何人第一?”蔡邕忍不住發問。草地和泥地賽道,並駕齊驅,最後誰得了第一,確難分辨。

目光掃過,劉備指着摘下頭盔,正衝衆人揮手致意的少年說道:“草地第一便是他。”

又見他身形頗爲眼熟。再看坐下駿馬。正是駜駽鐵青馬。不禁笑道:“乃是吾家千里駒,太史慈是也!”

1.6 長轡遠馭1.34 大難不死179 瑞輪蓂莢162 舉棋不定166 猛獸鬥場142 投石問路148 宮前之變1.204 猶樂思沛197 生命禮讚164 四海承風1.47 以儆猢猻51 提頭之難180 一罪足矣183 放任自流183 長史女衛15 生財有術1.53 青色火焰154 一念之間144 田貴如馬178 洞鑑古今155 果然民貴1.97 以自爲方1.48 八方旅人1.47 爲朕所用1.48 後宮爭鬥1.22 勿爲禍先1.85 帝國拼圖182 何患無嗣71 戲送大禮177 青鳥傳信1.69 父子同升153 來龍去脈103 水路遊擊14 步步生蓮135 佳偶天成1.97 以自爲方1.47 帝國時代150 待我長成1.55 馬踏聯營1.205 長安小聚107 克堅平難114 貪婪無饜140 天降流火102 風雪載途1.50 人中呂布1.63 仰吞北斗1.26 再無歸期121 書生意氣1.80 關羽得子1.77 雄長一州11 反客爲主163 顧此失彼148 附內而生136 悲秋盡露174 生死交替117 再爲羣雄1.89 無銅身輕145 貴麟二子1.83 一網打盡138 故技重施1.32 上下求索128 魚遊燋釜1.55 馬踏聯營1.8 木公金母1.233 一步之先17 廢長立賢100 通明達照170 黃泉相見1.50 大河之子127 朝堂半壁31 經緯之道144 迎刃而解1.47 再增三縣184 亂之道也12 爲君之道1.268 十日未卜167 麒麟可乎153 巧施連環119 單刀直入1.240 聽風即雨18 張家小胖1.73 死無對證153 來龍去脈1.250 天下之始116 東部鮮卑196 遠古迴響184 如約而娶1.28 地陷神術1.45 生死大敵17 忽左忽右1.26 何以解憂1.59 班師凱旋21 兵符將令1.70 公主智囊139 龜茲諸情144 迎刃而解113 另有所圖103 寡情薄義1.52 借刀殺人155 羊大爲美
1.6 長轡遠馭1.34 大難不死179 瑞輪蓂莢162 舉棋不定166 猛獸鬥場142 投石問路148 宮前之變1.204 猶樂思沛197 生命禮讚164 四海承風1.47 以儆猢猻51 提頭之難180 一罪足矣183 放任自流183 長史女衛15 生財有術1.53 青色火焰154 一念之間144 田貴如馬178 洞鑑古今155 果然民貴1.97 以自爲方1.48 八方旅人1.47 爲朕所用1.48 後宮爭鬥1.22 勿爲禍先1.85 帝國拼圖182 何患無嗣71 戲送大禮177 青鳥傳信1.69 父子同升153 來龍去脈103 水路遊擊14 步步生蓮135 佳偶天成1.97 以自爲方1.47 帝國時代150 待我長成1.55 馬踏聯營1.205 長安小聚107 克堅平難114 貪婪無饜140 天降流火102 風雪載途1.50 人中呂布1.63 仰吞北斗1.26 再無歸期121 書生意氣1.80 關羽得子1.77 雄長一州11 反客爲主163 顧此失彼148 附內而生136 悲秋盡露174 生死交替117 再爲羣雄1.89 無銅身輕145 貴麟二子1.83 一網打盡138 故技重施1.32 上下求索128 魚遊燋釜1.55 馬踏聯營1.8 木公金母1.233 一步之先17 廢長立賢100 通明達照170 黃泉相見1.50 大河之子127 朝堂半壁31 經緯之道144 迎刃而解1.47 再增三縣184 亂之道也12 爲君之道1.268 十日未卜167 麒麟可乎153 巧施連環119 單刀直入1.240 聽風即雨18 張家小胖1.73 死無對證153 來龍去脈1.250 天下之始116 東部鮮卑196 遠古迴響184 如約而娶1.28 地陷神術1.45 生死大敵17 忽左忽右1.26 何以解憂1.59 班師凱旋21 兵符將令1.70 公主智囊139 龜茲諸情144 迎刃而解113 另有所圖103 寡情薄義1.52 借刀殺人155 羊大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