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 寄神免禍

“謝將軍。”麋竺稱謝落座。

“我與別駕乃是初見。何以受如此重禮。”呂布笑問。

“卑下,雖初登門拜謁,然仰慕將軍久矣。”麋竺答曰。

呂布面露欣然之色:“別駕亦聞(呂)布之名乎?”

“徐州雖遠,將軍大名,無人不知。”麋竺笑贊。

“不知別駕此來,所爲何事。”呂布言歸正傳。

“卑下此來,別無所求。如前所言,心生仰慕,特來結交。”

“哦?”呂布微微一愣。攜重禮登門,竟無所求。麋竺此人,不可小覷也。

呂布畢竟武人,索性明言:“據我所知,謂‘無所求’,別有二意。”

麋竺笑問:“請將軍賜教。”

“今日無求,明日有求,乃其一。”呂布細觀麋竺表情。

麋竺儒雅依舊:“其二又如何?”

“小事不必求,大事無須求,乃其二也。”呂布又道。言下之意,二人結好,引爲知己,乃至相交莫逆。遇小事,可自行了結。逢生死大事,無需開口,必會傾力營救。

麋竺這便心領神會:“誠如將軍所言。事小不求,事大無求。”

呂布輕輕頷首:“既如此,呂布當以酒會友。”言下之意,願與麋竺結交。

麋竺再拜:“固所願也。”

呂布遂夜宴麋竺,推杯換盞,通宵達旦。

罷筵後,麋竺醉臥客舍。呂布自入後院安寢。

翌日,麋竺辭行。

呂布,依依惜別。

“東海麋子仲,有湖海之風。”呂布笑嘆回府。

麋竺所爲,亦是時人之日常。謂“意氣相投”,“慕名而來”。用後世話說,不爲其他,只爲“交個朋友”。然,比起後世狐朋狗友,酒肉之交。時下爲朋友者,非同小可。

《易·兌》:“君子以朋友講習。”疏曰:“同門曰朋,同志曰友。朋友聚居,講習道義。”

君子間,相交朋友,講習道義。

麋竺深諳交友之道。此來洛陽,奉命上計乃其一。說嚴佛調回鄉宣佛乃其二。趁機結交天下豪傑,亦是真性情使然。所爲,便是“事小不求,事大無求”。

畏董卓淫威。四方使節,多入住函園客堡。不去鴻臚寺國賓館。麋竺亦不例外。除結交呂布,亦登薊國邸,求見門下主記,九江蔣幹。

麋竺之所以出仕陶謙。乃受陳登所薦。果不其然。陶謙仰賴東海麋氏鉅富,拜爲別駕。先開徐州港禁,又與曹兗州合力討賊。通商薊國,一州大治。

四戰之地,富甲一方。爲人眼饞,可想而知。尤其先前七國大水,皆有災民流離。徐州刺史陶謙,內憂外患。甚至無力討境內下邳賊。不得已,外借兗州牧曹操之力。

後得麋竺爲首,境內豪商相助。陶謙這才足有餘力,招募丹陽勁勇。加之先前遣使貢獻,拜左將軍、徐州牧,封溧陽侯。遂封丹楊人曹豹、許耽爲中郎將,各領數千丹陽兵,守衛要津。震懾泰山羣賊。

內憂外患,稍得緩解。

奈何淮泗諸國並關東羣雄,多心向淮南,覬覦之心不減。尤其常有細作,散佈流言,蠱惑人心。陶謙爲收攏民心,遂納下邳相笮融之言,說嚴佛調回鄉宣佛。假佛門之力,籠絡人心。

不料卻被嚴佛調窺破,未能如願。笮融自是憤懣不平,心有不甘。然糜竺卻心平氣和,既來則安。尋親訪友,日程滿滿。

更加臨行前,陳登面授機宜。結好薊王門下,以備不時之需。糜竺如何能不心領神會。

一言蔽之。徐州終歸是四戰之地。非雄主不可以守備。

陶謙,非雄主也。

開立港津,引海市常駐。與薊國互通有無。便是深算遠謀。薊國因水而興,橫海艦隊所向披靡。縱遠隔千里。揚帆旦夕可至。

徐州百姓,當如南陽,得薊王庇護,亂世偷生。

二崤城官堡,薊國邸。

聞東海糜竺登門,門下主記蔣幹,親出相迎。

與呂布不同。蔣幹博聞廣記,尤其薊國豪商薈聚。糜竺之名,自有耳聞。

“莫非‘寄神免禍(注①)’糜子仲乎?”蔣幹名士自風流。

“糜竺見過主記。”糜竺亦溫文爾雅。

“且入邸一敘。”蔣幹下階相邀。

“主記請。”麋竺謙謙君子,彬彬有禮。

二人共入國邸。糜竺卻未先呈禮單。

蔣幹亦談笑自若,不以爲意。

少頃,糜竺先問:“主記不問糜竺失禮乎?”

“別駕何曾無禮。”蔣幹笑道。

“未呈禮單,如何不失?”糜竺反問。

蔣幹笑答:“韓詩曰:‘採葑採菲,無以下禮。’蓋詩人之旨,當節取一善,勿以其根之惡而棄其莖之美。(蔣)幹,竊以爲,毋使根莖倒置也。”

“根乃本也,莖乃梢也。本梢(本末)倒置,可乎?”糜竺反駁。

“然也。”蔣幹笑道:“故‘禮’爲本,‘單’爲末也。”言下之意,與人相交,在乎禮節,而非財物。

“麋竺受教。”麋竺心悅誠服。

“敢問別駕,所爲何來?”蔣幹見機一到,遂出言相問。

“麋竺此來,欲向王上,獻一大禮也。”麋竺果不失禮。

蔣幹眼中精光一閃:“願聞其詳。”

麋竺言道:“舉州託付。求王上納之。”

“俗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貞婦愛色,納之以禮’。”蔣幹不動聲色:“麋氏雖富,然徐州非別駕所有,豈能私獻。”

“麋竺此舉,別無私心。”麋竺離席下拜:“徐州羣狼環伺,四戰之地。合肥侯私據壽春,欲割江左。淮泗諸王,聚其羽翼;關東羣雄,添爲爪牙。戰亂四起,血流成河。徐州百萬黎庶,唯有避入薊王麾下,方能保全。”

“何不求洛陽天子。”蔣幹又問。

“主記何必言語相試。”麋竺慘淡一笑:“董卓雖託名漢相,實爲漢賊。且輕薄寡?,大逆無道。不出三載,必死於非命。董賊若亡,董侯必黜也。”

“何以知之。”蔣幹肅容相問。能有此遠見者,絕非麋竺其人。

“乃出典農校尉陳登也。”麋竺實言相告。

“可是湖海高士陳元龍。”蔣幹脫口而出。

1.236 溫水三登41 早去早回149 乘風而至105 直言不罪1.56 英雄末路140 天降流火1.70 奉詔和親184 是個難題1.32 潔身守道141 喬裝出兵188 舉火爲先1.98 白湖水榭114 百里之命1.87 富貴同享17 將府五校138 一席之地1.86 枕山跨海117 水淹三軍1.72 血染清溪1.82 飛虻流火181 未得其主192 共赴國難1.40 國之惡疾1.294 滅紀廢典168 天下治術1.50 神滅無鬼1.22 我記下了1.88 皆有所屬187 良平之奇1.65 洛陽邸報191 世衰道窮166 勝者爲王171 獨步天下1.66 甕中捉鱉1.86 摒除破綻193 西域使館1.206 饔飧不濟1.74 青虹下墜15 各有算計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144 攻堅克難107 無人可用146 漢宮女主41 雲開見日1.22 馬兒成名1.69 父子同升174 恰如其分1.270 養女齊聚167 王化之基182 兩全其美1.47 擊鞠建隊152 縱敵長寇51 以尹天下1.43 大軍圍城81 俱合法相145 無人接盤172 席珍待聘128 揮金僚朋1.264 又見連環1.92 僅此足已1.2 一夜動亂117 無人清白1.2 西邸驚變142 請立宗廟1.20 皇命加身132 千里送藥138 王親國戚187 貨幣戰爭1.72 涉海鑿河1.57 謀錄不盡41 不爲已甚61 衝風之末190 並驅中原1.56 靜觀其變1.64 輶軒之使1.53 望廬而還81 融爲一體107 自知之明197 笑林始祖1.87 鯤鵬之志1.79 當不至於91 心有滋蔓172 備思前後11 禍起宮牆174 生死交替126 價高者得1.79 當不至於第2088章 1.277 末席之爭142 萬物生輝148 宮前之變176 盜書續命1.42 兵行險着1.40 兵車夜行1.37 魚目混珠181 三日分曉1.82 遼東婢女第2079章 1.268 榆雁驚帆127 三面合圍142 陰風不止166 大材小用
1.236 溫水三登41 早去早回149 乘風而至105 直言不罪1.56 英雄末路140 天降流火1.70 奉詔和親184 是個難題1.32 潔身守道141 喬裝出兵188 舉火爲先1.98 白湖水榭114 百里之命1.87 富貴同享17 將府五校138 一席之地1.86 枕山跨海117 水淹三軍1.72 血染清溪1.82 飛虻流火181 未得其主192 共赴國難1.40 國之惡疾1.294 滅紀廢典168 天下治術1.50 神滅無鬼1.22 我記下了1.88 皆有所屬187 良平之奇1.65 洛陽邸報191 世衰道窮166 勝者爲王171 獨步天下1.66 甕中捉鱉1.86 摒除破綻193 西域使館1.206 饔飧不濟1.74 青虹下墜15 各有算計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144 攻堅克難107 無人可用146 漢宮女主41 雲開見日1.22 馬兒成名1.69 父子同升174 恰如其分1.270 養女齊聚167 王化之基182 兩全其美1.47 擊鞠建隊152 縱敵長寇51 以尹天下1.43 大軍圍城81 俱合法相145 無人接盤172 席珍待聘128 揮金僚朋1.264 又見連環1.92 僅此足已1.2 一夜動亂117 無人清白1.2 西邸驚變142 請立宗廟1.20 皇命加身132 千里送藥138 王親國戚187 貨幣戰爭1.72 涉海鑿河1.57 謀錄不盡41 不爲已甚61 衝風之末190 並驅中原1.56 靜觀其變1.64 輶軒之使1.53 望廬而還81 融爲一體107 自知之明197 笑林始祖1.87 鯤鵬之志1.79 當不至於91 心有滋蔓172 備思前後11 禍起宮牆174 生死交替126 價高者得1.79 當不至於第2088章 1.277 末席之爭142 萬物生輝148 宮前之變176 盜書續命1.42 兵行險着1.40 兵車夜行1.37 魚目混珠181 三日分曉1.82 遼東婢女第2079章 1.268 榆雁驚帆127 三面合圍142 陰風不止166 大材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