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三日得仙

隴右大震關,四海館。

張魯並張玉蘭,日夜兼程,登山來見。

細聽襄楷言行,左慈一聲長嘆:“青領(清領)高士輩出。心似明鏡,身不蒙塵。爲人處世,從不苟且。徒令人嗟嘆。”

張魯遂將襄楷臨終所贈玉匣奉上:“襄師,命在下將此物,轉呈先生。”

一眼掃過,左慈輕輕頷首:“襄楷之事,老朽已盡知。”

張玉蘭忍不住問道:“此中何物?”

“乃你派‘九轉金丹’。”左慈答曰:“謂‘煉丹’者,有一至九轉之別,以九轉爲貴。‘其一轉至九轉,遲速各有日數多少,以此知之耳。其轉數少,其藥力不足,故服之用日多得仙遲也;其轉數多藥力成,故服之用日少而提仙速也。’”

“聞‘九(轉)之,三日得仙’。莫非便是此丹。”張魯大驚。

“正是此物。”左慈言道:“傳聞,令祖張道陵,便是服下此丹,羽化昇仙。”換言之,服用吃藥後,意識化爲碎羽,脫離軀體,位列仙班,永登極樂(腦死亡)。再不受濁世之苦。

張魯眼中貪色,一閃而逝。急忙屏氣凝神,再擡頭,已恢復如初。

將張魯表情盡收眼底,左慈笑道:“血氣方剛,紅塵難捨。榮華富貴,享之不盡。又有誰願早升。所謂成仙,不過是死期將至,另覓出路罷了。”

“慚愧。”可謂一語中的,張魯無從反駁。覬覦漢中,自立之心,昭然若揭。大業未成,焉能離世飛昇。

“爲今之計,又當如何。”張玉蘭問道。

“你二人且自回,好生防備,切莫令賊人有機可乘。”左慈言道:“襄楷臨終讖言,老朽已猜出七八分。若果真如此,我主無憂矣。”

“喏。”高手過招,凡人辟易。張魯並張玉蘭,這便告辭不提。

書報三足踆烏船宮。

知襄楷已死,劉備稍稍鬆了口氣。然左慈字裡行間,諱莫如深,似有未盡之言。或是心憂餘黨。仙門之事,本就玄而又玄。左慈既不願明言,必有難言之隱。劉備亦不勉強。然襄楷出身清領道,已確認無疑。至於雲臺地宮,暗藏丹爐。饒是前天師夫人,美人盧暒亦毫不知情。

襄楷又是從何處得知。

天師道,果有大神通。

東郭馬市,胡姬酒肆。

後將軍麾下,騎都尉李肅,眉頭緊蹙,自斟自飲。

少頃。便有一童子,掀簾入內:“敢問,可是李都尉當面。”

“正是。”半大童子,李肅不疑有他。

童子近前施禮,再取竹筒:“告辭。”

“且慢。”見竹筒封泥完好,李肅忙問:“何人託你送信。”

“乃是……”童子稚聲稚氣,如何能說全。

見問不出所以然,李肅唯有放其離去。臨窗窺探,並無異樣。急忙返回客舍。關門閉窗,燈下視之:“三日後,平樂觀見。”

“何人約我相見。”白絹無頭無尾,李肅卻不敢怠慢。

十里函園,蘭林裡,河東太守袁紹別館。

“報。”便有家將,堂前來報:“昨夜有人投書府前。”

“何人投書。”袁紹竟仍滯留京畿。

“卑下不知。”

“呈上堂來。”

“喏。”

歲末將至。百蠻貢職,衆郡奉計。四方使節,陸續進京。

開年第一大事,便數正月旦會。自少帝繼位,薊王抵京。各方勢力,偃旗息鼓,不敢相爭。選賢任能,高薪養廉。朝野內外,氣象一新。三公九卿與幕府二丞,共理國事。百里洛陽,皆大有裨益。至於八關之外,稍有遲緩。亦情有可原。

正臘前,臘賜分批發放。世人皆傳,薊國富甲天下,大漢一藩。待領食薊王臘賜,薊國之富足,百官終是感同身受。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不等來年開朝,便有議郎、侍御史,聯名上疏,請開漠北都護府。少帝從諫如流。專開朝議。

“當以何職,都護漠北。”少帝居高下問。

便有司徒崔烈,滿面紅光,穩穩起身:“回稟陛下,當仿效西域,擇將軍都護。”

“先帝封薊王爲輔漢將軍都護西域。”少帝言道:“依崔公之言,當擇與‘輔漢將軍’品秩相同之將軍,都護漠北。”

“陛下明見。”崔烈就位。

少帝又道:“然,我朝常設將軍,大營皆有屬地。如度遼將軍、虎牙將軍等,戍守一方,身兼要務。不可輕離。”

“尚有前後左右,四將軍可用。”簾後董太皇,小聲提醒。

少帝輕輕頷首:“前後左右,四將軍何在?”

太尉張溫起身奏曰:“前將軍戍長安,右將軍戍南陽。左將軍今在泰山。後將軍守壺關。四方皆有賊亂未平。”

少帝又道:“朝中還有何人可用。”

搶在董驃騎前。車騎將軍何苗,朗聲言道:“稟陛下。可設四徵。四方之後有四徵,亦是我朝舊制。”

“四徵將軍。”少帝不置可否:“西域乃輔漢將軍都護,漠北當與之比同,若設四徵,似有不妥。”

搶在竇太皇之前。董太皇循循善誘:“無妨。先時,薊王本是輔漢將軍。後稱輔漢‘大’將軍。自大將軍何進,兵敗身死。又‘同’大將軍。大將軍內秉國政,外鉞專征,其權遠出三公之右。不宜再偏戍一隅。西域,宜當改由徵西將軍都護。”

少帝心中一動,又急忙遮掩:“西域乃大漢藩屏,尤其權重。(薊王)如何能…假他人之手。”

“此亦無妨。”簾後竇太皇終於出聲:“幕府五校中,前軍校尉關羽,乃薊王義弟。當可爲徵西將軍。”

少帝如何還不醒悟:“太皇之意,四徵將軍,當出幕府五校。”

“陛下明見。”二宮太皇,異口同聲。

略作思量,少帝已窺破一切:“薊王攘外,朕安內。”

“如陛下所言。”竇太皇字字珠璣:“唯有如此,方能保國祚綿延,社稷長存。”

“朕,實無言(顏)。”箇中滋味,唯少帝自知。

董太皇張了張嘴,竟也無話可說。

少帝年少氣盛,心有不甘。然,平心而論,薊王若不外顧,必然內視。若覬覦大漢帝位,已今時今日之薊王人望,只需一杯鴆酒,三尺白綾,便可滅盡三宮。而後萬衆期盼,登基爲帝。

朝堂一時,落針可聞。

忽聽少帝,展顏一笑:“四徵將軍,當由薊王,慎加甄選。”

“陛下明見。”羣臣下拜。

1.46 鷹擊長空1.83 誅心之謀10 入九龍門129 心腹大害1.45 生死大敵1.57 無雙再起1.2 亂世苟活141 喬裝出兵1.54 五齊之甘13 敲山震虎1.226 全民參與171 北薊南宛91 熱度未消1.5 千家萬戶19 求之不得271 自有取捨194 先聲奪人152 傳檄天下19 同胞兄弟127 無詔不離31 經緯之道17 甄選女官174 生死交替1.69 東西交會139 不爭正妻1.52 洛陽金市159 蟬蛻龍變139 治國有術112 泰山捧日179 瑞輪蓂莢18 四面楚歌1.33 同舟共渡18 張家小胖1.209 轅門射戟132 七海雄心170 樹大招風1.84 盡入彀中112 不辱君命51 故國在望1.69 海賊聯盟1.242 繞樑餘聲112 分戶析產1.65 洛陽邸報1.53 人生百戲100 取之有道第2088章 1.277 末席之爭1.75 蔡邕來了1.48 後宮爭鬥1.70 虎嘯山林190 半載之期143 孤城剿匪133 首遭彈劾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第2081章 1.270 王儀鹵簿1.262 認賊作父1.74 星辰少女1.225 斜趨漢津1.246 假有天下11 豔后無忌1.35 多事之秋219 西林少年1.44 輕卒銳兵1.35 傳火天下15 蔣幹遺書1.200 兼顧利弊1.87 富貴同享175 京兆三休61 衝風之末124 上公九命128 廢史立牧128 孤很欣慰1.200 永安上壽1.36 天地干支138 故技重施1.53 馳名中外110 攻略河西1.46 陣前示威16 另當別論1.96 魂不守舍1.22 天下殘局153 志存高遠168 天下治術51 以命填河21 赤心如故1.24 一如舊典1.96 不幸之幸187 貨幣戰爭1.25 黃龍見譙1.83 一網打盡164 盡數滅口13 大賢良師41 黃驃產子141 唯利機關103 兵發西進1.75 愁雲散盡1.24 君前披香1.3 夜宿烏林1.75 蔡邕來了1.208 殺出重圍185 董卓無文
1.46 鷹擊長空1.83 誅心之謀10 入九龍門129 心腹大害1.45 生死大敵1.57 無雙再起1.2 亂世苟活141 喬裝出兵1.54 五齊之甘13 敲山震虎1.226 全民參與171 北薊南宛91 熱度未消1.5 千家萬戶19 求之不得271 自有取捨194 先聲奪人152 傳檄天下19 同胞兄弟127 無詔不離31 經緯之道17 甄選女官174 生死交替1.69 東西交會139 不爭正妻1.52 洛陽金市159 蟬蛻龍變139 治國有術112 泰山捧日179 瑞輪蓂莢18 四面楚歌1.33 同舟共渡18 張家小胖1.209 轅門射戟132 七海雄心170 樹大招風1.84 盡入彀中112 不辱君命51 故國在望1.69 海賊聯盟1.242 繞樑餘聲112 分戶析產1.65 洛陽邸報1.53 人生百戲100 取之有道第2088章 1.277 末席之爭1.75 蔡邕來了1.48 後宮爭鬥1.70 虎嘯山林190 半載之期143 孤城剿匪133 首遭彈劾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第2081章 1.270 王儀鹵簿1.262 認賊作父1.74 星辰少女1.225 斜趨漢津1.246 假有天下11 豔后無忌1.35 多事之秋219 西林少年1.44 輕卒銳兵1.35 傳火天下15 蔣幹遺書1.200 兼顧利弊1.87 富貴同享175 京兆三休61 衝風之末124 上公九命128 廢史立牧128 孤很欣慰1.200 永安上壽1.36 天地干支138 故技重施1.53 馳名中外110 攻略河西1.46 陣前示威16 另當別論1.96 魂不守舍1.22 天下殘局153 志存高遠168 天下治術51 以命填河21 赤心如故1.24 一如舊典1.96 不幸之幸187 貨幣戰爭1.25 黃龍見譙1.83 一網打盡164 盡數滅口13 大賢良師41 黃驃產子141 唯利機關103 兵發西進1.75 愁雲散盡1.24 君前披香1.3 夜宿烏林1.75 蔡邕來了1.208 殺出重圍185 董卓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