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上公九命

董卓捋須大笑:“子遠此來,必有見教。”

許攸諂笑作答:“知我者,明公也。”

“有何良策,子遠但說無妨。”董卓大馬金刀,頤指氣使。

“明公一戰滅南陽,匡扶漢室,勞苦而功高。今雖位列三公,然卑下竊以爲,仍不足以彰其功。聞薊國立三孤重臣,輔佐諸王子。明公何不進位‘上公’,威赫朝野乎?”

“哦?”董卓果然中計,詢問左右道:“何爲上公?”

話音落地,可想而知。左右皆草莽匹夫,粗通文字,如何能答此問。

“我等,實不知也。”牛輔抱拳答曰。

許攸眼中鄙夷一閃而逝。然表情越發恭敬謙卑。

待董卓看來,這才躬身答曰:“上古時,以太師、太傅、太保爲“三師”,亦稱“三公”。周制,三公八命,出封時,加一命,稱‘上公’。故《周禮》曰:‘上公九命(注①)爲伯,其國家、宮室、車旗、衣服、禮儀皆以九爲節。’前漢哀、平間,尊爲“上公”。位在“三公”上,故稱之。今漢上公,僅有太傅一人,且不常置。”

“原來如此。”董卓這便醒悟:“太傅楊彪,位在三公上,便是當朝上公。”

“然也。”許攸笑答。

見左右皆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董卓遂求問道:“依子遠之見,某當位列上公何職?”

“當爲上公之首,太師是也。”許攸擲地有聲:“太師,始於商,掌邦治,爲六卿之首。殷紂之時,箕子爲太師,周武王時,太公爲太師。前漢初不置,平帝始復置,孔光居焉。”

“哦……”衆人紛紛附和。總之位高權重,便是了。

見董卓心隨意動,目中貪色盡顯。許攸再接再厲:“今明公手握十萬精兵,八關鎖固。挾天子而令諸侯之勢成矣。然不過位居後將軍。前有車騎將軍何苗,驃騎將軍董重,更有輔漢大將軍,薊王劉備。位卑言輕,服衆尚且不能。如何號令羣雄?”

“許長史,言之有理!”牛輔等人紛紛抱拳請命:“當進位上公之首!”

待衆將叫囂落地,董卓居高下問:“子遠大才,若真心爲某所用,當以國士待之。然。”

董卓話鋒一轉:“某有一事不明,還望子遠實言相告。”

“煩請明公,不吝賜教。”許攸早有準備。

“天下名士,皆投薊國,子遠因何滯留京師,屈就於何苗府中。”董卓問道。

“唉……”聞此言,許攸仰天長嘆,再低首已有淚流:“求屏退左右。”

“退下。”董卓有恃無恐。

待牛輔等人怏怏退下。許攸這才以密語相告:“回稟明公,許攸乃王使君之同謀也。”

“八廚王芬。”董卓幡然醒悟。無怪不去投奔薊王。許攸竟與王芬,謀逆先帝。試想,依薊王之明,如何能容忍大逆不道之臣。

“正是。”許攸再拜。

“子遠之心,某已盡知也。”薊王不用,當可爲某所用。董卓渙然冰釋:“待事成,必有重賞。”

“卑下,遵命!”許攸大喜而拜。

“當如何施爲,子遠且細細說來。”董卓求教。

“明公只需如此如此……”許攸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妙哉,妙哉!”董卓慨嘆。許子遠,果足智之士也!

少頃。載董卓厚賜,許攸車駕重返金水小市。稍後,秘邀陳琳,爲董卓進位上公造勢。

西園,長秋殿。

長樂太僕趙忠,趨步簾下,細聲奏報。

“進位上公?”何後一聲冷笑:“西涼匹夫,不知進退。”

趙忠進言道:“董卓矯殺四方將軍,並十萬部衆。今洛陽八關,皆爲其所據。近郊天子苑囿,亦立滿董卓兵營。其中一萬秦胡鐵騎,人馬具裝,呼嘯如風。京師百里之地,瞬息可至也。”

“聞,出征前,天子授予密詔。董卓殺四方將軍,乃奉詔行事。不知然否。”何後忽問。

“老奴聽聞,天子密詔,並未言取三人性命。乃董卓濫殺也。”趙忠又言道。

“料想,我兒亦不會如此不智。然一着不慎,養虎成患。”何後恨聲道:“今求三公,明日又當謀求何位?”

“西涼莽夫,貪殘放濫,狼子野心。如何能知足。”以己度人,趙忠知之甚深。

“速傳何車騎。”何後斷不可坐視不理。

“喏。”

自二宮太皇北巡薊國,何車騎便留居西園,統御西園衛。與西園諸校,頗爲親近。園中廣廈千間,樂得逍遙。更有先帝宮妃,暗通曲款。何車騎食髓知味也。

聞太后召喚,這便披甲來見。

“臣,何苗,叩見太后。”歷經宦海沉浮,何苗已頗知進退。

“何車騎免禮。”何後自簾後言道:“董卓之事,知否?”

“未知也。”何苗足不出西園,如何能知。

“董卓位列三公,猶不知足。竟覬覦上公之位。”何後長話短說。

何苗斟酌言道:“挾匡扶漢室之威,又手握十萬精兵。據擁八關之固。若我是董卓,恐亦不甘人下。”

“車騎之言,不無道理。”將心比心,何後亦如此想:“然此風不可長。若任其予取予求,漢室顏面無存。必爲天下所輕。且關東亂賊,尚未肅清。亦不宜大肆封賞。”

何苗遂問道:“太后意欲何爲?”

“斷不可,令其如願。”太后言道。

“西州武夫,向來粗鄙。若怒而發難,恐傷及天家顏面。”何苗心有顧忌。言下之意,當暫避鋒芒。

“薊王雖未臨朝,然以尚父之尊,焉能坐視不理。”何後言道。

“臣,遵命。”提及薊王,何苗遂咬牙應下。然總覺何後似,另有所圖。又不敢當面質問,遂三緘其口,自行拜退不提。

“若加上公,必行廢立之事。”待殿中無人,何後一語中的。

薊王宮,瑞麟閣。

“殺君馬者乃路人。”細看門下主記蔣幹密報。薊王一針見血:“此乃許子遠,捧殺之計也。”

“典出《風俗通義》。‘長吏馬肥,觀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馳驅不已,至於死’之句。”士貴人言道。

1.70 海瀕廣潟1.204 猶樂思沛1.43 切莫辜負11 恨意叢生114 難兄難弟1.82 遼東婢女1.85 遼東之煮1.25 兄弟鬩牆15 生財有術218 贈刀之義129 琉璃易碎156 偷樑換柱1.244 薊國民貴188 二桃三士158 鐵壁鏵嘴189 天下信奉71 頓遜海渠107 九河之地1.64 連贏三局1.82 年末大賞1.239 神泉秀水196 神智夫人121 一騎破萬173 絲路流金1.54 正中下懷1.42 變置社稷116 如日之升161 狐假虎威125 除舊迎新1.62 兵不厭詐156 偷樑換柱1.20 何足掛齒1.43 薊國鋤奸1.2 雞不下蛋111 神國之謀1.96 不幸之幸1.87 性命相托1.48 立冬兵發1.69 洛陽紙貴177 四海雄心129 欺君太甚1.233 一步之先170 乞伏來投120 隨行就市1.23 孤軍誘敵1.83 尚書來訪121 怒海潮升194 焉知非福1 龍血玄黃1.67 黑夜女王1.57 周不如漢183 放任自流1.42 唯有我等113 對面而弈1.49 世平赴約1.70 公主智囊146 心中有愛1.38 誰人稱雄166 心生毒計1.237 生死立判175 兵荒馬亂172 備思前後1.66 麒麟騰空1.94 不虛此行157 耕雲播雨161 孤燕折翅1.75 大漢一藩157 澤被後世127 賊臣當道1 全在水裡1.255 非淬不銛113 翻雲覆雨100 大象無形146 黨人認主1.3 風潮不減102 避易就難124 成王敗寇1.53 人生百戲1 分兵入關1.90 多錢善賈111 計程馬車1.64 天下大酺1.232 繡衣追魂1.227 單騎救主179 三人爲衆1.3 亂世梟雄113 七國聯盟133 如有神助1.68 西林大建1.4 陰陽連環51 以命填河1.83 身世成謎1.93 少年長吏15 生財有術116 迴天無術1.77 兼濟天下1.32 織蓆販履1.48 百善孝先1.2 平羌之策101 三日之義
1.70 海瀕廣潟1.204 猶樂思沛1.43 切莫辜負11 恨意叢生114 難兄難弟1.82 遼東婢女1.85 遼東之煮1.25 兄弟鬩牆15 生財有術218 贈刀之義129 琉璃易碎156 偷樑換柱1.244 薊國民貴188 二桃三士158 鐵壁鏵嘴189 天下信奉71 頓遜海渠107 九河之地1.64 連贏三局1.82 年末大賞1.239 神泉秀水196 神智夫人121 一騎破萬173 絲路流金1.54 正中下懷1.42 變置社稷116 如日之升161 狐假虎威125 除舊迎新1.62 兵不厭詐156 偷樑換柱1.20 何足掛齒1.43 薊國鋤奸1.2 雞不下蛋111 神國之謀1.96 不幸之幸1.87 性命相托1.48 立冬兵發1.69 洛陽紙貴177 四海雄心129 欺君太甚1.233 一步之先170 乞伏來投120 隨行就市1.23 孤軍誘敵1.83 尚書來訪121 怒海潮升194 焉知非福1 龍血玄黃1.67 黑夜女王1.57 周不如漢183 放任自流1.42 唯有我等113 對面而弈1.49 世平赴約1.70 公主智囊146 心中有愛1.38 誰人稱雄166 心生毒計1.237 生死立判175 兵荒馬亂172 備思前後1.66 麒麟騰空1.94 不虛此行157 耕雲播雨161 孤燕折翅1.75 大漢一藩157 澤被後世127 賊臣當道1 全在水裡1.255 非淬不銛113 翻雲覆雨100 大象無形146 黨人認主1.3 風潮不減102 避易就難124 成王敗寇1.53 人生百戲1 分兵入關1.90 多錢善賈111 計程馬車1.64 天下大酺1.232 繡衣追魂1.227 單騎救主179 三人爲衆1.3 亂世梟雄113 七國聯盟133 如有神助1.68 西林大建1.4 陰陽連環51 以命填河1.83 身世成謎1.93 少年長吏15 生財有術116 迴天無術1.77 兼濟天下1.32 織蓆販履1.48 百善孝先1.2 平羌之策101 三日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