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九令五尹

春臘二賜,歲末與歲首,相隔不足一月。時下四季分明。年十二月,爲何偏偏集中在歲末歲首,置二賜。

別人不知,劉備卻深有體會。

後世常有人領完“年終獎”,便辭職。然若歲首還能再領一筆“年初獎”。且問年後,來是不來?

除此之外。五日工作制,病假、婚假、喪假、節假、年假,諸如此類。不得不說,時人的某些制度,似比二千年後還要人性。

薊國官民魚水,一視同仁。不僅官吏享有諸多法定假期。便是客庸百工,皆享有“國假”。若國假期間有償勞動,僱主需付雙倍庸金。無論官方還是民間,所有薪金髮放,皆出貲庫。

換言之。只需簽訂劵書,一切資金往來,無需契約雙方操心,皆由貲庫代爲操辦。

於是。僱主與傭工之間,關係更加平等。

食君之祿,擔君之憂。叨(tāo)食漢祿,不思報國與禽獸何異。

如前所說。時下,領食誰人之俸,尤爲重要。從貲庫領俸,自是取食於薊王。

義理上的平權,對時下漢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初時。劉備亦未發覺。然隨封國不斷擴大,官吏、百工、南蠻、東胡、羌戶……治下民衆日益衆多。貲庫的無上威能,開始集中爆發。

貲庫令更是與上計令、國醫令、將作令、太倉令、大廄令、家馬令、都船令、都水令,同被薊王提升爲比二千石高俸,且多兼領薊王宮職,舍人、洗馬、門大夫,不一而足。得享“雙食君俸”。並稱“薊國九令”。

其後不久,薊國“九令五尹”,遂爲天下所知。

五尹,乃指薊國東、西、南、北,四尹,再加薊都尹。皆爲秩二千石官,兼領薊王宮職。亦“雙食君俸”。

薊國雙食俸,對天下士人的殺傷力,實在是太過巨大。

薊王起於微末。大家與自家,等量齊同。所謂能者多勞,多勞多得。國醫令華佗,不僅需時常入王宮治病,坐館問診萬民,且還開館收徒授業。與只服務於王宮及高官的六百石太醫令,只看工作量,便不可同日而語。

其他幾位令君,亦是一樣。太倉令劉文、貲庫令劉修、上計令陳奔(逸)、大廄令張和(張世平)、家馬令蘇雙、都船令李永、都水令鍾演,皆任重道遠,位高權重。當食高俸。

大震關首,雲霞殿。

四月初夏,薊王首開府議。於身後置垂簾。慧妃並鍾璦、當昔、當素“一妃三夫人”,簾後就坐,聆聽府事。

薊王之意,不言而喻。先參政再議政。以求待東歸時,四婦能與幕府羣臣商議決策。

“西部都尉宋建上書,麾下三千人馬已募滿。兵甲齊備,可堪一用。”左丞荀攸言道。

“甚好。”劉備輕輕點頭。

長史蓋勳起身奏報:“護羌校尉已領兵駐守歸義城。監護雜羌牢營。”

“護羌校尉熟知羌人習俗秉性,此去當不負衆望。”劉備又道。

右從事中郎傅燮又道:“隴西南部都尉人選,一直懸而未決。隴西太守李參上書求問。主公可有合適之選。”

隴西南部都尉,領護洮水流域羌人。如今隴西亦牢營遍地。爲防設在洮水河谷兩岸的牢營,羌人暴亂,隴西太守李參已多次上書,求設南部都尉。

劉備問道:“前任南部都尉是何人。”

“老都尉姓姜,乃漢陽上邽人氏。因傷致仕,隱居艾亭。平日教書授徒,傳授行軍佈陣,弓馬武藝。臨近郡縣多遣宗人前來學藝。在西州頗有聲譽。”左丞荀攸答道。

“今(漢)之漢陽,便是前(漢)之天水。”聽聞老都尉姓姜,劉備心中一動,遂看向門下督鄭泰:“公業。”

“臣在。”

“替孤走一趟艾亭。問候姜老都尉是其一,招募館中良纔是其二。”

“喏。”鄭泰這便領命。

“至於隴西南部都尉。”劉備已想起一人:“除居延屬國都尉馬翼任之。”

右從事中郎傅燮再問:“居延屬國都尉,又當授予何人。”

劉備言道:“除中軍假司馬張遼,爲新任居延屬國都尉。領本部兵馬,守護肩水金關,居延外道。”

“喏。”

待傅燮歸位,左從事中郎毛玠起身問道:“武庫令一職,懸而未決。請主公明示。”

劉備問計羣臣:“諸位可有良才舉薦?”

貲庫令司馬芝,起身奏報:“臣,舉薦一人。”

“何人?”劉備笑問。

“門下督之胞弟,鄭渾。”

“原是‘門下小子’。”劉備記得此人,這便轉問鄭泰:“公業,以爲如何?”

“臣弟年幼,尚不及十五。如何能出仕長吏。”鄭泰再拜。

司馬芝卻進言道:“薊國少年長吏何其多也。十五而仕,二千及冠,必爲世人稱道。”

劉備欣然點頭:“子華言之有理。如此,可令鄭渾暫領武庫令。”

說完又問道:“可有表字?”

“還未曾取字。”鄭泰再答。

劉備靈光一現:“如此,便取‘文公’如何?”

“謝主公賜字。”鄭泰肅容再拜。

“西海郡守,諸位可有合適之人舉薦。”此也是劉備心中所憂。

左丞荀攸言道:“西海初創,雜羌新降。百廢待興。郡守人選,當老成持重,素有威望。”

見衆人無語,前軍校尉,二弟關羽這便起身:“臣弟,想舉薦一人。”

“雲長且說來。”劉備喜道。

“乃臣弟麾下軍候,姓郝名昭,字伯道,太原人氏。爲人雄壯,少年從軍,屢立戰功。或可一用。”

“太原郝昭。”劉備焉能不知:“便依雲長之意,暫領西海太守。”

“喏。”

如此,隴右人事,皆各就各位。各級官吏,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只需政通人和,當後顧無憂。

其中青史留名,被劉備熟知者,當是郝昭。阻諸葛丞相於砦下之人,必有真才實學。今世亦與孤,化干戈爲玉帛。當長舒一口濁氣。

皆大歡喜。

洛陽,西邸精舍。

聽完執金吾所言。簾后王美人,略作停頓,這才言道:“如此說來。兄長此去,非但未曾將寶鈔歸還,反又新得一枚。”

“然也。”王斌苦笑:“賈丞,執意如此。臣百般推脫,終是功虧一簣。”

王美人噗嗤一笑:“兄長乃謙謙君子,自比不上賈詡心思深沉……罷了。右丞此次,又求何事?”

“乃求陛下賜婚。”王斌答道。

王美人心中一動:“賜婚何人?”

“乃故國竇氏之女,名瓊英。”王斌不明所以,脫口而出。

王美人眸生異彩:“右丞好計謀。”

110 因何馬貴144 首尾難顧128 堂議三問12 縑車載禍102 家國天下195 名門大姓1.248 毒蠍擺尾1.2 雞不下蛋125 賽馬效應1.45 何愁不嫁231 潛龍勿用1.8 神都洛陽151 便宜行事1.94 熨斗直衣1.63 仰吞北斗1.65 陰藏殺機1.39 分功之義1.83 以貲徵賦1.93 古羌懸棺1.32 明隱之爭1.29 浮屠佛祠16 山蠻甲冑159 威震西域110 熊羆入夢1.66 千里馳援187 奪舍續命1.260 爲虎作倀1.52 母子相見120 六縣爲國156 生死未卜112 泰山捧日1.3 摔杯居首107 太上皇權1.57 無雙再起126 甲騎具裝119 匡弼輔正1.84 蟾宮折桂1.40 兵車夜行1.67 窺其門徑133 首遭彈劾1.98 南港新城146 鑄軌直道1.30 陣前反水182 羣仙聚會1.65 洛陽邸報13 匹夫無罪1.26 敦煌六姓1.97 堪比高官12 戰意橫生162 統一貨幣143 雜羌兵諫190 迷途知返177 廣而無用105 足可稱道1.22 東西合璧1.66 麒麟騰空192 言行若一168 絕地天通1.77 學富百車122 養虎成患157 塵埃落定1.33 同舟共渡1.45 生死大敵165 片羽吉光178 爲戰而生173 合浦珠還1.65 如湯沃雪129 垂簾理政104 有生之年1.48 鬼神難誣1.42 善利其器1.8 環璧珠玉1.93 今冬尤寒1.45 再得貴子118 亂臣賊子13 民情得疏1.62 五陵少年1.36 一金知心18 士異出仕1.69 海賊聯盟1.58 睚眥必報126 價高者得138 戰爭紅利104 北上販馬1.75 一錢太守139 戶限爲穿1.73 何須殺人176 薊王東歸105 胡口奪食1.284 宜若登天105 禮樂刑政1.86 枕山跨海132 馬兒吃飽1.32 明隱之爭1.64 朝聞夕逝1.29 外合裡應164 成家立業第2092章 1.281 必有忠信138 戰爭紅利117 無人清白
110 因何馬貴144 首尾難顧128 堂議三問12 縑車載禍102 家國天下195 名門大姓1.248 毒蠍擺尾1.2 雞不下蛋125 賽馬效應1.45 何愁不嫁231 潛龍勿用1.8 神都洛陽151 便宜行事1.94 熨斗直衣1.63 仰吞北斗1.65 陰藏殺機1.39 分功之義1.83 以貲徵賦1.93 古羌懸棺1.32 明隱之爭1.29 浮屠佛祠16 山蠻甲冑159 威震西域110 熊羆入夢1.66 千里馳援187 奪舍續命1.260 爲虎作倀1.52 母子相見120 六縣爲國156 生死未卜112 泰山捧日1.3 摔杯居首107 太上皇權1.57 無雙再起126 甲騎具裝119 匡弼輔正1.84 蟾宮折桂1.40 兵車夜行1.67 窺其門徑133 首遭彈劾1.98 南港新城146 鑄軌直道1.30 陣前反水182 羣仙聚會1.65 洛陽邸報13 匹夫無罪1.26 敦煌六姓1.97 堪比高官12 戰意橫生162 統一貨幣143 雜羌兵諫190 迷途知返177 廣而無用105 足可稱道1.22 東西合璧1.66 麒麟騰空192 言行若一168 絕地天通1.77 學富百車122 養虎成患157 塵埃落定1.33 同舟共渡1.45 生死大敵165 片羽吉光178 爲戰而生173 合浦珠還1.65 如湯沃雪129 垂簾理政104 有生之年1.48 鬼神難誣1.42 善利其器1.8 環璧珠玉1.93 今冬尤寒1.45 再得貴子118 亂臣賊子13 民情得疏1.62 五陵少年1.36 一金知心18 士異出仕1.69 海賊聯盟1.58 睚眥必報126 價高者得138 戰爭紅利104 北上販馬1.75 一錢太守139 戶限爲穿1.73 何須殺人176 薊王東歸105 胡口奪食1.284 宜若登天105 禮樂刑政1.86 枕山跨海132 馬兒吃飽1.32 明隱之爭1.64 朝聞夕逝1.29 外合裡應164 成家立業第2092章 1.281 必有忠信138 戰爭紅利117 無人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