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白馬銀槍

“暗授金絲玉衣,便也罷了。董太皇爲何,盜桓帝馮貴人屍,與孝仁皇人配食。”何後似有所悟:“莫非,時永樂董太后,不欲與孝仁皇合葬。”

“太后慎言。”甘始臨窗勸道:“此事不過道聽途說。並無真憑實據。”

“何時有此傳聞。”何後又問。

略作思量,甘始答曰:“許是黃巾亂前。何年何月,已無從可考。”

“黃巾亂前……”何後喃喃自語,似有所思。

博望城中,前博望侯府。

裴繼星夜疾馳,趕來相見。

周倉果然傳言。“黑麪長身,兩臂有千斤之力,板肋虯髯,形容甚偉”。

相由心生。能有此貌,多爲義賊。

“賢弟何爲深夜至此。”周倉問道。

裴繼遂將白日之日,和盤托出。

聞雄關洞開,二路騎兵正奔衝而來,周倉大驚:“三千秦胡騎兵,製備竹筏。因而未至。爲何五百王騎先行,亦不知所蹤。”

裴繼一路奔逃,驚魂初定。得周倉盤問,忽然醒悟:“大事不好!”

周倉亦知:“必伏於暗處,欲乘夜攻城。”

裴繼又道:“敢問兄長,今日可有商隊入城。”

“商隊往來,不絕於道。賢弟何必多此一問。”周倉答曰。

“放我歸時,那西涼騎將言,遇‘甘夫人’需善待。莫非此時,甘夫人正在城中。故五百王騎,心生忌憚。不敢強攻。”裴繼似有所悟。

“此‘甘夫人’,是何人也?”周倉又問。

“某,實不知也。”裴繼搖頭道。

“薊王麾下,不可阻擋。”周倉已有定計:“何不令四門洞開,夜不閉戶。任憑取之。”

“不可。”裴繼大驚:“甘夫人若爲薊王所得,西涼騎將奉命董卓,焉能甘心。若如此行事,你我兄弟,三日之內,必身首異處矣。”

“依你之見,該當如何。”周倉反問。

“何不暗中尋得甘夫人,以爲進身之階。”裴繼已有定計。

“進身何人之階。”周倉又問。

“待價而沽,價高者得。”裴繼得意笑道。

言罷,卻見周倉不置可否。這便勸道:“潁川、汝南黃巾,皆歸降漢庭。屢次遣人來說,兄長閉門不見。今薊王、漢帝,皆遣兵馬至此。乃天賜之機也。爲長遠計,兄長斷不可,錯失良機。”

“某欲投薊王。不知賢弟,意下如何。”周倉道破心意。

“薊國自是好去處。先前葛陂黃巾,便北投薊王。”裴繼順其言:“諸如黑山白波,亦受重用。你我兄弟,若能立下大功,必受重要。”言下之意,尋得甘夫人,護其北上。必然功成身退。

“未聞薊王后宮,有‘甘夫人’。”周倉又道。薊王后妃,絕色仙容。三百子嗣,耳熟能詳。尤其多行賜婚。廣而告之,天下皆知。

“(薊)王宮多絕色,合歡(殿)竟天香。”裴繼脫口而出:“豈是你我能知。”

“賢弟言之有理。”周倉欣然點頭:“如此,速遣人入市,暗查甘夫人下落。”

“得令!”裴繼領命自去。

黃昏時,便有遊商,趕來報信。

言,城中黃巾,正暗查甘夫人下落。

“必是董卓買通賊酋,欲獻我等於當面。”何苗切齒言道。自身受凌辱,何苗噩夢連連。日漸消瘦,孫壽折腰。啼妝愁眉,我見猶憐。

“勿慌。”何後寬慰道:“董卓既來,薊王必至。之所以暗中收買賊寇,便爲掩人耳目。不敢與薊王明爭。”

“城內數千賊寇,不可硬闖。”趙忠進言道。

何苗早有死志:“太后暫避,臣願代之。”言下之意,待賊兵至,便由其假冒“甘夫人”。行魚目混珠之計。

“區區賊寇,何至於此?”不料太后已有定計。

“當如何行事?”趙忠求問。

“只需如此如此……”

“妙計!”趙忠歎服。

待打點妥當,不等日落,何後一行,便拔營啓程。

出城時,欲賊人盤問。

趙忠假扮遊商,上前答話:“殤婦出土,久必生腐。故連夜出城,遲恐不及也。”

“原來如此。”市中販賣殤婦,賊人亦知。笑納薊鈔入袖,賊人這便揮手放行。

“且慢。”遙見單車出城,裴繼急忙領兵前來:“夜路難行,何其急也?”

守城頭目遂代爲進言:“回稟裴渠帥,車內所盛,乃殤婦也。恐日久生腐,故連夜出城。”

“哦?”裴繼焉能不疑:“可否開棺一看。”

“高價販得,物稀爲貴。”趙忠面露慍怒:“將軍何必,強人所難。”

見趙忠不卑不亢,全無怯意。裴繼便信了三分:“尊駕毋惱。某奉命行事,不得不爲。多有得罪!”

言罷,遂命兵士合圍。

“將軍一人便可,且掩住口鼻。”已換回男裝之何苗,自有一身貴公子氣。

裴繼便又信了三分:“謝公子成全。”

車門開啓,果見棺槨,充填其中。蒙面開棺,果見貴婦栩栩如生,宛如小憩。

先探鼻息,再撫胸前。稍後,裴繼又趁衆人不備,伸手入裙內。

玉琀、珪塞,九竅寶玉皆在。且肉冷無溫,必是屍身無疑。

謂“金玉在九竅,則死人爲之不朽”。

九竅玉葬,非富即貴。

忽覺背後光不善。裴繼這便收手。

放車駕出城不提。

待車駕遠離城下,止於道旁。車廂後門開啓。先移除棺槨。再搬動機關,放何後出暗格。

“將此婦厚葬。”何後言道。

“喏。”趙忠遂領三師,擇地掘土。雖說趕路要緊,然終歸入土爲安。

忽聽何苗嘆道:“聞此婦,乃新野鄧氏女。無故遭此難,何其不幸也。”

“何以知之?”何後問道。

“乃遊商告知。”何苗言道。嫁殤必有出處。故殤婦家世來歷,生辰忌日,皆一清二楚。

何後遂有定計:“如此,且去新野。”

“喏。”知何後心意。何苗遂喚回四人。攜棺槨,奔赴新野。

此次此刻,繒關城下。

便有一人一馬,僕僕風塵,遠行而至。

城上城下,將將沖洗乾淨。守城餘賊,有善相馬者,遠遠得見。不由賊眼生光:“好一匹千里駒。”

156 生死未卜1.2 西邸驚變167 忠孝兩難1.67 窺其門徑41 波橘雲詭152 烏蓮白卓114 支渠四通188 二日並天107 忍辱偷生1.247 櫟陽雨金11 檀口溫湯17 甄選女官1.7 酈城大建113 冰釋前嫌1.58 萬般皆好1.56 雨夜血染192 猛虎羣狼1.66 象軍初立1.66 象軍初立129 化戈爲帛123 反目成仇1.78 河北豪傑1.47 難覓仙蹤1.90 蒼天已死15 正視己心179 瑞輪蓂莢138 盡如人意1.45 生死大敵185 有神無鬼119 時局崩壞第2095章 1.284 捨近謀遠13 藥入病走1.27 身後之謀103 兵發西進1.96 海賊圍城171 獨步天下1.200 窮兇奇虣119 時局崩壞136 甘心如薺145 夢寐以求1.65 西羌兵諫126 後繼有人1.79 河間奼女141 文昌武盛1.200 兼顧利弊122 見我如是120 不忘初心147 輕身入城91 龍有逆鱗107 九河之地136 和親之禮192 兵進隴關1.272 董卓赴宴137 各自圈地103 玉石俱焚1.43 白馬楊氏1.33 同舟共渡1.79 撤村並邑132 馬兒吃飽1.27 託妻寄子1.22 其道大美41 波橘雲詭1.65 形勢急轉131 胡雜騎兵145 督亢秋成112 分戶析產241 錐處囊中1.53 驚濤暗涌1.82 膂臂當車21 真龍之子154 以享司寒1.9 三危既宅1.76 以國爲家191 明燈指路91 龍有逆鱗129 仁義之基145 督亢秋成188 舉火爲先148 大義滅親1.29 得失參半132 一脈相承125 偶露崢嶸142 陰風不止158 攻城拔寨1.70 虎嘯山林1.240 聽風即雨122 刀槍莫及1.44 螽斯衍慶1.97 固辭不就149 鳳燃九天164 首尾呼應111 神國之謀118 陳寔遺盜1.220 和合天生1.7 殺機畢露100 大象無形1.36 寒光耀雪170 血矛之約61 語破天機182 共握權柄
156 生死未卜1.2 西邸驚變167 忠孝兩難1.67 窺其門徑41 波橘雲詭152 烏蓮白卓114 支渠四通188 二日並天107 忍辱偷生1.247 櫟陽雨金11 檀口溫湯17 甄選女官1.7 酈城大建113 冰釋前嫌1.58 萬般皆好1.56 雨夜血染192 猛虎羣狼1.66 象軍初立1.66 象軍初立129 化戈爲帛123 反目成仇1.78 河北豪傑1.47 難覓仙蹤1.90 蒼天已死15 正視己心179 瑞輪蓂莢138 盡如人意1.45 生死大敵185 有神無鬼119 時局崩壞第2095章 1.284 捨近謀遠13 藥入病走1.27 身後之謀103 兵發西進1.96 海賊圍城171 獨步天下1.200 窮兇奇虣119 時局崩壞136 甘心如薺145 夢寐以求1.65 西羌兵諫126 後繼有人1.79 河間奼女141 文昌武盛1.200 兼顧利弊122 見我如是120 不忘初心147 輕身入城91 龍有逆鱗107 九河之地136 和親之禮192 兵進隴關1.272 董卓赴宴137 各自圈地103 玉石俱焚1.43 白馬楊氏1.33 同舟共渡1.79 撤村並邑132 馬兒吃飽1.27 託妻寄子1.22 其道大美41 波橘雲詭1.65 形勢急轉131 胡雜騎兵145 督亢秋成112 分戶析產241 錐處囊中1.53 驚濤暗涌1.82 膂臂當車21 真龍之子154 以享司寒1.9 三危既宅1.76 以國爲家191 明燈指路91 龍有逆鱗129 仁義之基145 督亢秋成188 舉火爲先148 大義滅親1.29 得失參半132 一脈相承125 偶露崢嶸142 陰風不止158 攻城拔寨1.70 虎嘯山林1.240 聽風即雨122 刀槍莫及1.44 螽斯衍慶1.97 固辭不就149 鳳燃九天164 首尾呼應111 神國之謀118 陳寔遺盜1.220 和合天生1.7 殺機畢露100 大象無形1.36 寒光耀雪170 血矛之約61 語破天機182 共握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