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 千里馳援

“夫君。”便有亞馬遜宮姬,披堅執銳,推門入內。

“切莫揭面。”劉備屏氣凝神,揮手驅散煙氣:“速搜寢宮,尋找發煙之物。”

“喏!”今夜御衛長,乃函園十二美人之迪麗婭。領一什函陵宮姬,守衛寢宮。

船宮上下,乃由函園貴人,女王希雷婭負責統御。三足踆烏號,則由史渙領麾下繡衣吏拱衛。頂樓還有觀天閣女仙駐守。內中外,三層防禦。便有宵小,心懷叵測,亦插翅難飛。饒是如此,仍中西王母派仙術。薊王焉能不怒從心起。

“已尋到。”案上玉匣,被迪麗婭套入鹿皮囊中縛緊。隔絕煙氣。

“可是西王母瑤池仙丹。”待門窗側開,引清風入室,滌盪餘煙。劉備已想通一切。

“正是此物。”迪麗婭答曰。

“速喚田聖。”見侍寢美人,皆沉睡不醒,劉備又道。

“喏。”迪麗婭這便領命。

須臾。值守頂閣的巫山神女門徒,奉命入寢宮。

“夫君!”

“無妨。”劉備寬慰道:“且看榻上美人無恙否。”

“喏。”見劉備無礙,田聖遂安心入塌,察看衆人。

“中毒未深,喚醒不難。”田聖施以獨門醒藥。榻上女仙,悠悠轉醒。

“夫……君!”麻姑又急又恨。一時不備,大意輕敵,險遭滅頂之危。

“西王母派,處心積慮。三番五次,欲請爲夫赴瑤池蟠桃盛會。”劉備笑問:“美人可知何故。”

“未知也。”衆皆搖頭。

“事無不可對人言。常聞‘隔牆有耳’,又說‘舉頭三尺有神明’。莫非,西王母有難言之隱,不可入三人之耳。”劉備言道:“料想,上元夫人,並無惡意。若有心加害,美人與孤,斷難喚醒。”

“夫君所言極是。”麻姑仙,也已想通前後諸情:“所施仙藥,非爲散魂,只爲入幻。故未致命。”

“命史渙,遍搜樓船。切莫放過一處可疑。”劉備言道。

“喏。”迪麗婭自領女衛離去,閉合宮門。

見鄒氏、杜氏,仍在酣睡。劉備又問:“爲何二人仍未清醒。”

田聖對曰:“二人非仙門出身,驟然吸入,故而晚醒。”

劉備這便了然,二人沒有耐藥性。麻姑等人,聞藥先醒,只因久入仙門,對幻藥的抗性極高。鄒氏、杜氏,尋常女子,聞所未聞,對幻藥全無抵抗。故而深眠。因幻藥不足以致命,稍加片刻,當可悠悠轉醒。

只是……劉備亦非仙門中人。如何能抵抗西王母派瑤池仙術。

恩師曾言劉備,“胸有猛虎,惡極噬人”。卻不知,是否與此相關。又或者,另有機緣。

陽渠水砦。

身着“避水革衣”的上元夫人,徐徐出水。見四下無人,翻身上岸,飛掠而去。

當劉備高喝:“來人”時,伏在寢宮廊下的上元夫人,便知事不可爲。於是撲出舷窗,飛身落水,潛游上岸。

通常而言。無論幻境,多縹緲虛幻,『幻術皆須近身施展』。除非通曉“千里傳音術”,否則施術者,斷不可遠離。

顯然,上元夫人並不此神通。尚不能隔空攝物,千里傳音。

後半夜,鄒、杜二美人,果然悠悠轉醒。確認無礙,劉備終是安心。

“西王母派,斷不會善罷甘休。”麻姑仙恨聲道。

比起西王母派,欲與佛門針鋒相對。中夏女仙門,紛紛投靠薊王,迂迴救亡。然久侍薊王左右,伴寢牀笫內外。日久生情,長相廝守,亦是人之常情。無有例外,無可免俗。尤其諸如麻姑仙這般絕世高手,被薊王強勢征服。淪陷更爲徹底。劉備好言相贈,上元夫人仍不知進退。焉能不犯衆怒。

於家於國,於己於派,觀天閣女仙,同氣連枝,共衛夫君。不料今夜險功虧一簣。又如何能不切齒生恨。

“無妨。”劉備已有計較:“六百里傳訊國中,命安娜塔西婭,千里馳援。”

“喏!”衆皆心領神會。命大秦聖祭馳援,夫君用意,不言自明。

一夜安枕到天明。

待天光大亮。劉備洗漱更衣。入正殿,與四大謀主,並幕府將校,共進早膳。

三足烏船宮,安全便利。劉備不居國邸,正是此因。

右丞賈詡掌管京師全局,兼領馬市、南市、粟市,金水小市及金市子錢家。左丞荀攸,專管十里函園,及陽港雙市。軍司空田豐、軍正沮授,則分掌幕府兵馬。

園內守陵人,計一萬三千戶,三十餘萬口。規模堪比郡城。言左丞荀攸,日理萬機,亦不爲過。自門下祭酒司馬徽,上疏:王家無秩比。薊王再改品秩。於是,幕府四大謀主,皆秩真二千石俸,又身兼薊王宮“庶子”。品秩與五尹比同。待歸國,當常入王子館,教導諸王子。故秩雙“真二千石”俸。月得谷百五十斛,一歲凡得千八百石。民爵十六等之“大良造”,歲俸八百石。授田八十六頃,授地八十六宅。

再加春臘二賜。可想而知,俸祿是何等之豐厚。

遠在西域的都護府二丞,李儒、戲賢,亦秩雙“真二千石”俸。授民爵十六等之“大良造”。都護府以下,皆各有擢升。

王傅、四少師,左右國相,皆食“中二千石俸”。四少師各爲民爵十七等之駟車庶長,太傅並左右國相,勞苦功高。薊王曾表爲民爵十九等之關內侯。

薊國五尹並六大謀主,秩雙“真二千石”。加民爵十六等之大良造。

各郡太守及各館寺長令,秩雙“二千石”。加民爵十五等之少上造。

以此類推。二千及冠,亦非頂俸。二千之上,還有真、中,二千石。及萬石。萬石之上,還有列候。以今日之薊國,民間早有傳聞。二位國相,並王傅,及四少師,或可食萬石。

郡國並行,列候次減。

薊王若有餘財,自可酌情加薪。只需上表朝堂,由少帝代行頒佈敕令即可。然郡國屬臣,得享萬石者,兩漢四百年,少有先例。薊王若首開先河,亦無不可。

話說,明帝永平元年,東平王劉蒼,爲驃騎將軍,入朝輔政,七年歸國。輔政時所徵闢官吏,亦悉數去官,相伴歸國。其中不乏三公九卿,得享萬石者。

劉備已上表少帝。當效東平王,輔政五年。滿五年歸藩。

自先帝封劉備爲輔漢大將軍起,在朝滿打滿算,已近三年。

換言之,不出二載,薊王便將交出輔政大全。

1.65 西羌兵諫1.63 擊鞠大賽141 唯利機關1.44 非同尋常17 尊王攘夷105 烈女龐娥128 魚遊燋釜191 另立門戶1.299 烏合之衆1.38 誰人稱雄1.42 變置社稷113 另有所圖183 悉聽君便116 孟嘗遺風1.202 白馬銀槍1.77 酎金補齊119 衆星拱鬥1.250 與君年少1.65 洛陽邸報197 仙人指路1.44 輕卒銳兵1.50 神滅無鬼1.66 以稀爲貴1.76 智機千變16 嫁禍江東1.50 試釘馬掌186 董君一念1.36 再見太后178 四氏雲霞192 共赴巫山175 菩薩女蠻179 中舨共約135 逆流而進136 後果前因71 如同吹灰1.249 幸有一子140 不可思議19 君前臣名1.52 臥虎藏龍1.49 三路大捷105 直言不罪10 寡義廉恥1.2 西邸驚變1.9 決裂諸侯1.89 秉燭夜話1.86 好生思量1.54 正中下懷118 元服之禮1.235 貌合心離第2096章 1.285 與史同行1.26 塢堡治所1.47 倉樓覆道122 溫室藥圃197 崢嶸已露1.54 一字之師1.295 求仁得仁196 三方推演13 大賢良師129 化戈爲帛163 佛道先後1.26 敦煌六姓112 北國之春192 言行若一132 七海雄心1.50 無中生有1.252 花期正盛1.82 年末大賞163 戾氣摧城1.245 更始決裂1.99 冠軍履鋒1.64 連贏三局1.8 神都洛陽145 有軌騾車148 宮前之變1.9 車輪舫舟120 尚未割席123 文無第一188 風聞奏事1.96 不幸之幸114 百里之命1.269 負重而行1.267 老謀深算1.65 如湯沃雪199 失之交臂140 祓禊之會1.85 女海賊王第2102章 1.291 帝國雄心1.24 犁種宿野109 原形畢露125 除舊迎新159 衆星拱辰135 爲主捉刀1.200 推賢讓能1.299 烏合之衆1.26 敦煌六姓1.208 殺出重圍1.7 殺機畢露147 昏夜奔襲102 王道在北158 攻城拔寨
1.65 西羌兵諫1.63 擊鞠大賽141 唯利機關1.44 非同尋常17 尊王攘夷105 烈女龐娥128 魚遊燋釜191 另立門戶1.299 烏合之衆1.38 誰人稱雄1.42 變置社稷113 另有所圖183 悉聽君便116 孟嘗遺風1.202 白馬銀槍1.77 酎金補齊119 衆星拱鬥1.250 與君年少1.65 洛陽邸報197 仙人指路1.44 輕卒銳兵1.50 神滅無鬼1.66 以稀爲貴1.76 智機千變16 嫁禍江東1.50 試釘馬掌186 董君一念1.36 再見太后178 四氏雲霞192 共赴巫山175 菩薩女蠻179 中舨共約135 逆流而進136 後果前因71 如同吹灰1.249 幸有一子140 不可思議19 君前臣名1.52 臥虎藏龍1.49 三路大捷105 直言不罪10 寡義廉恥1.2 西邸驚變1.9 決裂諸侯1.89 秉燭夜話1.86 好生思量1.54 正中下懷118 元服之禮1.235 貌合心離第2096章 1.285 與史同行1.26 塢堡治所1.47 倉樓覆道122 溫室藥圃197 崢嶸已露1.54 一字之師1.295 求仁得仁196 三方推演13 大賢良師129 化戈爲帛163 佛道先後1.26 敦煌六姓112 北國之春192 言行若一132 七海雄心1.50 無中生有1.252 花期正盛1.82 年末大賞163 戾氣摧城1.245 更始決裂1.99 冠軍履鋒1.64 連贏三局1.8 神都洛陽145 有軌騾車148 宮前之變1.9 車輪舫舟120 尚未割席123 文無第一188 風聞奏事1.96 不幸之幸114 百里之命1.269 負重而行1.267 老謀深算1.65 如湯沃雪199 失之交臂140 祓禊之會1.85 女海賊王第2102章 1.291 帝國雄心1.24 犁種宿野109 原形畢露125 除舊迎新159 衆星拱辰135 爲主捉刀1.200 推賢讓能1.299 烏合之衆1.26 敦煌六姓1.208 殺出重圍1.7 殺機畢露147 昏夜奔襲102 王道在北158 攻城拔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