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4章 荷蘭戰俘

bookmark

李自成是天黑之後才收到來自東番島的訊息,這還是周坤在戰鬥結束之後,立即着快船送過來的。

雖然來得遲了點,但結果卻是李自成最想要的——南海艦隊的已經順利佔領了熱蘭遮城,以及西面的港口。

俘獲了四百餘荷蘭人,包括荷蘭駐福摩薩的長官麥爾,還有十餘艘大小戰艦和運輸船、近千支火#槍、數不清的彈藥……

這次的斬獲,不可能沒有銀錢,但周坤沒來得及清點,暫時不知道數目。

同樣來不及清點的,還有熱蘭遮城內的漢人數目、地位,以及土著的概況,不過,周坤倒是將這次偷襲東番島的戰略,說得非常詳細,或許是戰鬥之前預備好了,等到戰鬥結束,只要將結果填去行。

南海艦隊並非從荷蘭人控制的港口登陸,而是從北面的荒灘登陸的,登陸之後,兵分兩路,第一營攻打熱蘭遮城,第二營圍點打援,伏擊港口的荷蘭士兵。

等到第二營將港口的荷蘭人消耗得差不多了,天色已經快要亮了,主力戰艦從海發起攻擊,用開花彈摧毀了港口的殘敵,老式戰船載着士兵搶佔了港口,徹底殲滅了港口的殘敵……

整個戰鬥過程,像是教科書,未來或許能載入史冊……

李自成看着周坤傳過來的訊息,馬想到,華夏或許缺少一所海軍學校,不,也缺少一所陸軍學校!

這次戰鬥雖然是偷襲,但荷蘭人手的火#槍也不是吃素的,南海艦隊肯定有不少的傷亡,不過,周坤沒有彙報,或許尚未統計出來……

既然有戰爭,會有傷亡,面對西洋的海軍,華夏並沒有多少技術的優勢,“零傷亡”的戰爭,是不會存在的,只能做爲軍方的最高理想。

關鍵是結果。

華夏是一個國家,與荷蘭人的海商性質不同,無論多大的傷亡,華夏承受得起。

李自成立即讓親兵去傳召張肯堂、李長祥,讓他們明晨來見,然後收起訊息,獨自沉思了很久,方纔擁着周清柔沉沉睡去。

翌日天明,李自成在操訓場小跑了一會,剛剛在用膳,張肯堂、李長祥二人便來求見。

李自成不慌不忙用過早膳,思索片刻,便召見了二人,其實也不用多說,次在泉州的時候,已經召見過他們,讓他們做好準備,將來去東番島任職。

“小人等叩見皇!”張肯堂、李長祥都給李自成行了參拜大禮。

“免禮平身!”李自成沒有浪費時間,非常直接道:“兩位收拾收拾,今日便要任。”

“任?”張肯堂一愣,但瞬息反應過來,“皇是說,去東番島任?東番島不是有紅毛荷蘭人……”

“錯,”李自成斷然道:“已經沒有東番島了,朕次已經告訴你們,是臺灣島,寶島臺灣!”

“小人死罪……”

李自成沒有責罰,而是道:“臺灣島,已經沒有紅毛人了,紅毛荷蘭人,已經向華夏投降,歸還了臺灣島!”

“歸還?”張肯堂道:“這麼快?荷蘭人是如何歸還的東……不,歸還的臺灣島……”

“這個,自然是依賴南海艦隊,”李自成不想在這個問題多說,便道:“朕次已經說過,臺灣島,朕是要立省的,臺灣的第一任省長,便是張大人了。”

“臣多謝皇!”

李自成讓張肯堂起身,目視李長祥,道:“朕打算將荷蘭人的熱蘭遮城更名爲安平府,這知府一職,非李大人莫屬!”

“臣謝過皇!”李長祥也是叩拜謝恩,知府一職,他並不意外,次皇已經和他說了,只是沒想到來得這麼快。

“張愛卿、李愛卿,臺灣省之事,朕次已經說了很多,”李自成頓了一頓,方道:“臺灣省新立之地,你們知道該做些什麼?”

張肯堂道:“皇次說過,臺灣新立,島有不少土著,臣等自然要行歸化之事……”

“張愛卿如此來看,其實也沒什麼錯,不過,”李自成道:“歸化之事當然重要,但也不能強求,愛卿等去了臺灣,只要關心百姓、土著,讓他們過好日子,土著自然歸心……”

“臣等銘記於心!”

李自成點點頭,道:“臺灣乃海貿轉之地,貿易可以富商,也可以富民;此外,朕聽說,臺灣島,適合種植甘蔗,以後可以提煉砂糖,如果訊息屬實,愛卿可以在島斟酌,多予百姓土地,擴大甘蔗種植面積……”

“臣受教!”

李自成又交代了幾句,然後讓二人前去準備,儘快搭乘小船前去安化城,將臺灣省地方官府搭建起來,安化府應該不是臺灣的首府,但張肯堂暫時只能去安化府任職,等到拿下臺灣島北部之後,首府應該在北方。

如果論起現在的發達程度,荷蘭人在南部經營得更久,南部應該更加發達,但李自成將臺灣的首府放在北方,自然是盯着北面的那些島嶼。

張肯堂、李長祥二人走後,李自成也沒閒着,他立即讓親兵前去傳訊,讓泉州知府夏雨金、漳州知府賴繼瑾,安排移民的事。

李自成從鄭芝龍的口得知,現在的臺灣島,土著約有十萬人,而漢人已經達到三萬。

無論土著是什麼民族,只要沒有字,同化起來難度不大,而且臺灣做爲貿易轉站,經濟的發展速度會很快,土著如果能跟着收益,事情越發簡單。

雖然鄭芝龍尚未傳回訊息,但李自成並不着急,南海艦隊的第一營、第二營已經在臺灣南部站穩腳跟,即便鄭芝龍未能拿下北部的聖多明哥城和聖薩爾瓦多城,接下來的戰鬥,也是陸地戰鬥,南海艦隊完全可以沿着海岸線北進,將荷蘭人徹底驅逐出去。

對華夏來說,臺灣島的土地並不算太大,但地位卻是極其重要,尤其是未來的海外貿易和南海艦隊,臺灣島是前出太平洋最重要的支點。

“李自成”來自後世,自然不會放過收回臺灣的機會。

午後,鄭芝龍着人傳來訊息。

鷺島基本在臺灣南部的安平府正西,距離臺灣島北部更遠,計算時間,這批傳令兵差不多在大海航行了一夜。

鄭芝龍沒有讓李自成失望。

他對臺灣附近水域,甚至臺灣島更爲熟悉,這次偷襲,不僅拿下了淡水河口的聖多明哥城,還派出一支分艦隊拿下了東北部雞籠河口的聖薩爾瓦多城,聖薩爾瓦多城乃是西班牙人所建,荷蘭人驅逐了西班牙人,將聖薩爾瓦多城更命“北荷蘭”。

這兩座城池迴歸華夏,自然要抹去荷蘭人的痕跡,聖多明哥城位於淡水河口,更名爲淡水,倒是合適;聖薩爾瓦多城也要更名,既然在雞籠河口,按理說更名雞籠,也算合適。

不過,李自成嫌棄“雞籠”這個名稱太土,想到了後世,乾脆更命爲“基隆”,既與“雞籠”同音,又有“基地昌隆”的意思,連“雞籠河”,也一併更命爲“基隆河”。

李自成不知道淡水、基隆兩城的大小,究竟是立縣,還是立府。

鄭芝龍雖然留下了一份東番島的地圖,不過,地圖太過簡略,除了最北部和最南部,連山川河流都不太清楚。

臺灣島的北部,將做爲臺灣省的首府,姑且不論淡水、基隆兩城的大小,至少這個省域的心,應該有一定的縱深。

李自成對着鄭芝龍送來的訊息,獨自思索了很久,還是沒有頭緒,如果不是華夏國內千頭萬緒,他真想去臺灣島實地看看。

暫時沒時間去臺灣,李自成只能對着地圖。

從淡水河口逆流而,倒有一大片低窪的土地,因爲遠離河口,貿易不如淡水、基隆便利,但縱深卻是淡水、基隆大了很多。

他想起了後世的“臺北”,對,叫臺北府,從地圖,臺北府處於心位置,西面是淡水城,北面是基隆城,恰好是臺北府下屬的兩縣。

臺灣島是狹長的地形,僅有北部的臺北府、南部的安化府還是不夠的,至少部也要立府,將澎湖諸島圈進去。

李自成想了很久,並沒有進一步的想法,關鍵是不知道臺灣的地形、人口分佈,他只是知道,因爲部的高山和東部颱風的影響,整個臺灣的東海岸,暫時很難開發,早期的臺灣,無論是西班牙、荷蘭,還是後來的鄭成功,都只能在西海岸發展。

他真想親自規劃臺灣的發展路線圖,可惜,現在最重要的,已經不是臺灣的發展,而是南海艦隊在臺灣的斬獲。

荷蘭人的戰艦、火#槍、土地、城池、金銀、財物,肯定是要沒收的,除了戰艦、火#槍需要帶回去研究之外,李自成並不打算將財物帶回京師,“取之於臺灣,用之於臺灣”,這些財物,做爲發展臺灣的第一批資金吧。

然而,有些燙手的是,周坤和鄭芝龍,俘獲了近千荷蘭戰俘。

這些荷蘭人怎麼辦?

是白白放了他們,還是向荷蘭的東印度公司索取贖金?荷蘭東印度公司這次在臺灣島損失巨大,會不會派出戰艦前來複仇?

第371章 融入大家庭第1121章 一點星火第1015章 絕不後悔第1357章 華夏海軍第596章 川北門戶第1246章 護國公第1225章 東北海疆第825章 特殊的糧食第270章 零死亡第1060章 同工同酬第250章 遊牧部落第605章 大殿一座第10章 過堂第808章 羅汝才北上第318章 東征隴右(二十四)第1358章 通航稅第1043章 一鍋粥第761章 虛驚一場第109章 夢寐以求第1339章 虛張聲勢第173章 山下來客第784章 魚水之情第1218章 規劃東北第886章 兩軍混戰第123章 不要錢第1094章 村鎮制度第382章 或戰或降第351章 兵臨城下第1354章 堅決殲滅第424章 毀約第49章 戰前動員第367章 自信滿滿第422章 衝刺的距離不夠對近來更新的一點說明第826章 突圍而去第322章 東征隴右(二十八)第341章 近水得月第914章 東出潼關第823章 萌生去意第888章 革左五營第814章 很多女人第63章 三角古城第257章 推進至卡當山第1331章 無梭織布機第1121章 一點星火第258章 話語權第1180章 鴨綠江畔第1159章 只有漢人第382章 或戰或降第465章 關心還是欺負第783章 兩個畜生第687章 責罰第1225章 東北海疆第880章 兩顆首級第515章 慶功宴第462章 朝廷的人第826章 突圍而去第30章 滴血的雪夜第1383章 每個時辰第1039章 移民第399章 密談(中)第792章 恐懼感第1章 寧夏驛站第366章 開國功臣第669章 十萬火急第83章 殺戮第1183章 布木布泰第466章 拜師第371章 融入大家庭第1271章 華夏心第410章 夢魘第291章 西寧軍與甘州軍的不同第1334章 高山小國第606章 佈局四川第394章 秘密協議第1059章 《友好通商條約》第1章 寧夏驛站第982章 誰誤會了第557章 爭執第1374章 大潰敗第1175章 韃子女人第691章 攀枝花第144章 同吃同住第1285章 唐努烏梁海第1199章 又是大敗第985章 漢軍旗第1181章 三大草原騎兵第378章 孤注一擲第981章 最大的誠意第770章 主動要求合作第1264章 東籲滅國第130章 磨刀與砍柴第356章 名將第224章 江南商道第492章 財物清單第138章 知府做媒第173章 山下來客第1050章 兩個選擇第21章 失手第356章 名將
第371章 融入大家庭第1121章 一點星火第1015章 絕不後悔第1357章 華夏海軍第596章 川北門戶第1246章 護國公第1225章 東北海疆第825章 特殊的糧食第270章 零死亡第1060章 同工同酬第250章 遊牧部落第605章 大殿一座第10章 過堂第808章 羅汝才北上第318章 東征隴右(二十四)第1358章 通航稅第1043章 一鍋粥第761章 虛驚一場第109章 夢寐以求第1339章 虛張聲勢第173章 山下來客第784章 魚水之情第1218章 規劃東北第886章 兩軍混戰第123章 不要錢第1094章 村鎮制度第382章 或戰或降第351章 兵臨城下第1354章 堅決殲滅第424章 毀約第49章 戰前動員第367章 自信滿滿第422章 衝刺的距離不夠對近來更新的一點說明第826章 突圍而去第322章 東征隴右(二十八)第341章 近水得月第914章 東出潼關第823章 萌生去意第888章 革左五營第814章 很多女人第63章 三角古城第257章 推進至卡當山第1331章 無梭織布機第1121章 一點星火第258章 話語權第1180章 鴨綠江畔第1159章 只有漢人第382章 或戰或降第465章 關心還是欺負第783章 兩個畜生第687章 責罰第1225章 東北海疆第880章 兩顆首級第515章 慶功宴第462章 朝廷的人第826章 突圍而去第30章 滴血的雪夜第1383章 每個時辰第1039章 移民第399章 密談(中)第792章 恐懼感第1章 寧夏驛站第366章 開國功臣第669章 十萬火急第83章 殺戮第1183章 布木布泰第466章 拜師第371章 融入大家庭第1271章 華夏心第410章 夢魘第291章 西寧軍與甘州軍的不同第1334章 高山小國第606章 佈局四川第394章 秘密協議第1059章 《友好通商條約》第1章 寧夏驛站第982章 誰誤會了第557章 爭執第1374章 大潰敗第1175章 韃子女人第691章 攀枝花第144章 同吃同住第1285章 唐努烏梁海第1199章 又是大敗第985章 漢軍旗第1181章 三大草原騎兵第378章 孤注一擲第981章 最大的誠意第770章 主動要求合作第1264章 東籲滅國第130章 磨刀與砍柴第356章 名將第224章 江南商道第492章 財物清單第138章 知府做媒第173章 山下來客第1050章 兩個選擇第21章 失手第356章 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