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4章 東籲滅國

bookmark

華夏每一日都在發生變化,國都所在的昆明城,變化最爲明顯,除了氣溫沒有明顯下降,昆明城的普通百姓,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昆明立都之後,與原先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昆明高學的圍牆早已完工,第一幢教學用樓業已竣工,兩層磚混小樓,潔白色牆壁,連窗戶上都安裝了明亮的“水晶”……

昆明建築隊正在修建第二幢教學用樓,此外,還有一幢教師住宿用房、一幢學生住宿用房、一幢教學輔助用房。

百姓們起初便是對昆明高學的圍牆指指點點,等到第一幢教學用房完成後,建築工地竟然成了城內一道最亮麗的風景,每日去工地觀看的人數,竟然超過去圓通山和翠湖的人數,百姓們尤其對教學樓窗戶上的“水晶”感興趣,問了建築工人,方纔知道,那不是水晶,而是玻璃,採光效果比水晶還好……

百姓的無序參觀,甚至影響了工程進度,官府不得不出動捕快,在圍牆外設立隔離點,禁止百姓參觀,後來拗不過百姓人數太多,只得部分開禁每日允許百人蔘觀,但需要服從管轄,時間不超過半個時辰!

於此同時,科技部和教育部聯合在城內招募學子,第一批只招募二百人,條件很苛刻熱愛華夏;在學堂中學習時間不少於四年;年齡在十四至十六歲。

湯若望並不擔心學習們招不滿,這次招募學子,並不限定在昆明,城外、昆明府轄縣、甚至外府,都有招募學子的報名點,學子們即便符合上述條件,將來集中至昆明後,還要進行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篩選,不合格的學子,將發放盤纏回歸本地。

與報名地點的萬頭攢動相比,李自成的內心更加不平靜。

雲南省最南部,孟艮已經立府,知府楊長知夜以繼日登記百姓,重新分發土地,並且根據當地的地形、交通、人口集中程度等,建立府屬各縣;

八百大甸宣慰司的戰爭業已結束,廢除宣慰司,在原先的治所設置景邁府,知府劉國是已經赴任,開始自南向北登記百姓、分發土地、建立屬縣。

劉宗敏與何小米正在趕回昆明的路上,但第四營的將士依然駐紮在景邁府,直到有人替換他們。

景邁府的南部,便是暹羅國,因爲八百大甸宣慰司長期依附暹羅以對抗東籲,兩者並沒有明確的邊界線。

李自成並不擔心與暹羅的邊界線,華夏崛起的時候,還能丟掉國土不成?讓他皺眉倒是高立功傳回的訊息東籲南部的戰事基本結束,但有數萬東籲軍隊突破封鎖,越過怒江,進入東籲與暹羅邊境的深山!

高立功向朝廷問計,第八營該不該繼續追剿東籲軍隊殘部?

放棄這股殘兵敗將,任由他們在深山生存下去,對未來的華夏,或許是一種隱患;繼續追剿東籲軍殘部,他們一定會逃入暹羅國境內,有可能引發華夏與暹羅國的矛盾……

李自成的嘴角露出一絲微笑,這個高立功,明明是主張追擊的,或許第八營正在追殺這些東籲潰兵吧?

他來到掛壁上的地圖前,尋找到東籲軍殘部的位置,不覺氣歪了鼻子,這哪是暹羅國邊界,明明是八百大甸宣慰司,也就是現在的雲南省景邁府!

難道高立功不識地理?

不過,高立功離開隴川進入緬甸的時候,朝廷並沒有征伐八百大甸的計劃,他應該不知道景邁府的事。

現在不同了,八百大甸已經迴歸華夏,立爲景邁府,景邁府駐紮着第四營一個團的將士,將士們全部列裝了華夏最先進的北京步槍!

李自成立即給高立功傳命登勞山、他念他翁山的東面,是華夏的景邁府,繼續追擊東籲潰兵,無需擔心暹羅國,駐紮景邁府的第四營,也會從東面攻擊東籲潰兵,協助第八營儘快剿滅這股潰兵!

訊息交給王廉後,李自成覺得登勞山、他念他翁山的名稱非常拗口,既然東西兩側都是華夏的國土,理應由華夏命名,取一個漢化的名稱。

李自成略一沉思,將登勞山更名景山,他念他翁山更名念山。

東籲潰兵涌入景山、念山,東籲的國土上,基本上沒有抵抗力量了,李自成督促人事部向西南方的戛裡、白古、大光、勃生四府派駐官員,規劃中的緬甸省,只剩下最東面的實兌府尚在進行戰鬥。

不過,實兌府並非東籲國的地盤,而是阿拉幹國的地盤。

東籲已經滅國。

李自成讓總理府會同監察院,組成由國防部、人事部、稅務部人員參加的清算小組,開始清算東籲國的資產,都是戰場繳獲,主要是金銀等財物,還有大量無主的不動產。

財物歸入國庫,但單獨列算,和各省貪墨銀兩一道,做爲雲南、緬甸兩省的建設資金。

不動產優先向緬甸省的富家商戶出售,只要歸化爲漢人,誰都可以購買,價格爲市價的六成,如果緬甸省無人購買,也可以對任何漢人出售。

出售不動產所得的銀兩,也會納入雲南、緬甸兩省的建設資金。

李自成最關心的還是又一批三萬餘人的戰俘,他們已經在押送昆明的路上,一旦抵達昆明,便做爲修築道路的勞工。

爲了加快修路的速度,李自成讓第四路橋公司派出部分技術工人來昆明,準備修築昆明通往南方的大道。

交通部長李琬似乎明知李自成的心思,他向李自成提交了一份昆明南方大道的規劃圖。

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府縣的設置與當地的交通有關,昆明與西南方向的玉溪、普洱、車裡三府,幾乎在一條直線上,並且有官道相通。

車裡府以南,尚不及勘測,不過,據當地的百姓說,從車裡向南,有兩條道路相通,數百年前,大明的官員、商賈、百姓就是沿着這兩條道路南下的西面的一條,經過孟艮府城,東面的一條,經過老撾宣慰司治城琅勃拉邦,兩道匯合於景邁府城……

李自成大喜,他不相信這是巧合,當年大明開闢南方的宣慰司的時候,所付出的金錢與精力,應該不次於現在的華夏,否則,昆明以南絕對不會有如此齊整的道路和宣慰司治所!

一條几乎筆直的大道,能夠將昆明西南的玉溪、普洱、車裡、孟艮、景邁五座府城連接起來,而且將來還有可能連接至老撾的琅勃拉邦,這樣的道路,無論花多少銀子,都值!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這條近似的直道繼續向南延伸,便是規劃中的孟棉府,也是雲南省唯一的出海口,只是不知道大道能否穿越景山和念山。

不過,景山和念山是兩座山脈,中間一定有斷裂的山口,便是用火藥爆破,也能從山口炸出一條路來。

昆明至實兌府的昆實大道,雲南省境內即將全部完工,大道除了經過昆明府,還經過昆明以西的楚雄、大理、保山、隴川府城;規劃中昆明至孟棉的昆孟大道,又將經過玉溪、普洱、車裡、孟艮、景邁、孟棉府城。

這樣一來,包括尚未立府的孟棉府在內,雲南十八府,將有十一座府城被水泥大道貫通,只剩下西北的麗江、六庫,東部和東南部的曲靖、紅河、文山,東北部的昭通,西南方向還有一個順寧。

不過順寧西面是保山府,東面是普洱府,北面是大理和楚雄府,雖然有無量山、哀牢山阻隔,但總有一個方向能修建道路。

李自成立即就批准了李琬修路報告,雲南、緬甸兩省,現在有專項建設資金,不差錢!

三萬餘東籲國的戰俘押赴昆明的時候,李自成恨不得立即讓他們開始修路,但還是讓國防部和人事部對這些戰俘進行爲期五日的歸化教育。

所有戰俘都被強制登記爲漢人,使用漢名,然後是洗腦,只要他們安心爲華夏修路,就能得到足夠的糧食和衣物,不會受凍、捱餓,道路正式完工的時候,他們將獲得自由,可以回鄉務農,與家人團聚,也可以選擇繼續爲華夏修築道路,領取相應的酬勞。

華夏不會追究他們的家人,還會給他們的家人分發足夠的耕地。

相反,如果任何人破壞修路大業,或者消極怠工、違反工地紀律,都會被嚴懲,直至被處決,還會累及家人!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華夏既可以對戰俘們懷柔,也應該向他們示威。

在五日的漢化教育時間內,每日午間、晚間休息的時候,都會有一名孜孜不倦的傳教士,向戰俘們宣傳天主,鼓勵他們向天主懺悔,只要天主原諒了他們的罪行,他們就可以獲得重生……

五日時間一到,戰俘們就開始了勞作,三萬餘戰俘分爲六個小隊,其中五個小隊去南方分段修築路基,第六個小隊則是留在昆明城南,先修築雲津市坊的四條主幹道,如果時間足夠,主幹道兩側,還要修建一些兩層的商鋪,不用全部修建,現在商戶不多,只要修建一小部分即可。

第793章 太意外了第471章 吃裡扒外第981章 最大的誠意第1206章 草原坊第1064章 不上朝第898章 水災旱災蝗災第221章 野外操訓第1250章 主動權第1136章 裝模作樣第969章 皇子的下落第1288章 富民就是富國第436章 量才、論功第380章 魂飛魄散第377章 打中了,打中了第281章 沙陀寺第299章 東征隴右(五)第485章 有序撤退第1262章 永明城第502章 明爭暗鬥第147章 千頭萬緒第472章 莫須有第8章 賣身爲奴第151章 模具第1048章 歸還濠鏡第122章 西寧府第1166章 鑲黃旗潰敗第1100章 五年之約第76章 請功文書第669章 十萬火急第504章 遺腹子第1225章 東北海疆第181章 蓮花山第518章 林丹汗的福晉們第972章 富得流油的內帑第1320章 哈密八衛第1361章 周坤的心思第175章 親戚第273章 不再 糾結第1338章 一母之兄弟第1358章 通航稅第453章 實名制票證第461章 隔壁的鼾聲第1174章 正黃旗索尼第607章 護城河第988章 阿濟格的心思第729章 幾分尷尬第441章 三大律法第467章 技術革新第247章 天命都督府第510章 第一個回家的人第1330章 自上而下,走過自己第439章 交出地契第436章 量才、論功第261章 同一種聲音第1319章 甘丹頗章第516章 八條軍律(上)第911章 初試鋒芒第1372章 北方的強敵第652章 皇權第983章 七千勇士第623章 秦良玉的疑惑第229章 啃了滿嘴黃泥第348章 計劃中的逃兵第1275章 交通網第1001章 召見羣臣第184章 一隻綿羊第893章 焚香敬酒第1135章 狹長的大營第208章 河西走廊第1101章 以戰養戰第196章 回家了第974章 崇禎的靈堂第1310章 願者上鉤第821章 孟家莊第483章 報效第1373章 以進爲退第646章 商業集團第267章 西寧軍示弱第1129章 我要回家第933章 滅了燈再上牀第1035章 金凱商行第1079章 曼殊希利庫倫城第151章 模具第196章 對死亡的漠視第260章 營地的選擇第411章 火燒大帳第991章 戰場反水第517章 八條軍律(下)第1209章 要個孩子第311章 東征隴右(十七)第1188章 物資匱乏第1301章 會安碼頭第1061章 軍事支出第799章 潰敗第819章 天命軍的秘密第366章 開國功臣第404章 兩女鬥豔第330章 大建設第976章 吳三桂的使者第1208章 右翼三旗
第793章 太意外了第471章 吃裡扒外第981章 最大的誠意第1206章 草原坊第1064章 不上朝第898章 水災旱災蝗災第221章 野外操訓第1250章 主動權第1136章 裝模作樣第969章 皇子的下落第1288章 富民就是富國第436章 量才、論功第380章 魂飛魄散第377章 打中了,打中了第281章 沙陀寺第299章 東征隴右(五)第485章 有序撤退第1262章 永明城第502章 明爭暗鬥第147章 千頭萬緒第472章 莫須有第8章 賣身爲奴第151章 模具第1048章 歸還濠鏡第122章 西寧府第1166章 鑲黃旗潰敗第1100章 五年之約第76章 請功文書第669章 十萬火急第504章 遺腹子第1225章 東北海疆第181章 蓮花山第518章 林丹汗的福晉們第972章 富得流油的內帑第1320章 哈密八衛第1361章 周坤的心思第175章 親戚第273章 不再 糾結第1338章 一母之兄弟第1358章 通航稅第453章 實名制票證第461章 隔壁的鼾聲第1174章 正黃旗索尼第607章 護城河第988章 阿濟格的心思第729章 幾分尷尬第441章 三大律法第467章 技術革新第247章 天命都督府第510章 第一個回家的人第1330章 自上而下,走過自己第439章 交出地契第436章 量才、論功第261章 同一種聲音第1319章 甘丹頗章第516章 八條軍律(上)第911章 初試鋒芒第1372章 北方的強敵第652章 皇權第983章 七千勇士第623章 秦良玉的疑惑第229章 啃了滿嘴黃泥第348章 計劃中的逃兵第1275章 交通網第1001章 召見羣臣第184章 一隻綿羊第893章 焚香敬酒第1135章 狹長的大營第208章 河西走廊第1101章 以戰養戰第196章 回家了第974章 崇禎的靈堂第1310章 願者上鉤第821章 孟家莊第483章 報效第1373章 以進爲退第646章 商業集團第267章 西寧軍示弱第1129章 我要回家第933章 滅了燈再上牀第1035章 金凱商行第1079章 曼殊希利庫倫城第151章 模具第196章 對死亡的漠視第260章 營地的選擇第411章 火燒大帳第991章 戰場反水第517章 八條軍律(下)第1209章 要個孩子第311章 東征隴右(十七)第1188章 物資匱乏第1301章 會安碼頭第1061章 軍事支出第799章 潰敗第819章 天命軍的秘密第366章 開國功臣第404章 兩女鬥豔第330章 大建設第976章 吳三桂的使者第1208章 右翼三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