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遊牧部落

銅礦位於達板山西北麓的紅石崖,對李自成來說,這真是意外之喜,他原本幾乎是放棄了對銅礦鐵礦的尋找,也許西寧地區本缺少金屬資源,或者金屬資源屬於深層礦,以現在的勘測手段,根本發現不了,留下兩名工匠繼續尋找,也是死馬當活馬醫,反正在西寧也是閒着。品書網

但讓人頭疼的是,紅石崖位於大通山與達板山的斷裂處,此處並非西寧衛的傳統拱衛區,實際,紅石崖還在大明青海邊牆之外,有明一朝,始終是蒙古人的遊牧區,現在更是蒙古麥力幹部的勢力範圍。

李自成北伐甘州、穿越達板山口時,還是趁着天寒的時候,牧草完全枯敗,麥力幹部的牧民遷回至大通河遊的空檔期,即便如此,爲了護衛大軍北伐,他還是派出西寧最強的騎兵劉雲水部,護衛在大軍出行路線的西側,待大軍完全通過後,劉雲水部做爲北伐軍的一部分,方纔隨後趕來。

現在的西寧軍,對銅、鐵的需求極爲旺盛,好不容易勘測到這樣一座銅礦,李自成當然不會輕易放棄,但紅石崖在麥力幹部牧場的口邊,麥力幹豈會善罷甘休?

以麥力幹部現在的遊牧狀況,自然不會掌握銅礦的開採、冶煉技術,紅石崖附近的牧場纔是他們的命#根子。

如果雙方能夠和睦相處,蒙古人放牧,漢人採礦,隨着人口不斷聚集,衣食住行隨後都要跟,蒙古人、漢人的生活方式不同,物產也是大相徑庭,這裡完全有可能發展爲一處繁榮的貿易口岸。

如果雙方的年輕人有一定的吸引力,在通婚的基礎,還可能傳出一段民族友好合作、團結互助的佳話。

李自成苦笑了一下,很快放棄了白日夢。

由於生活方式的粗放性,決定了遊牧民族一輩子都在爲生存而搏鬥,如果說漢人的“飽暖思淫#欲”是一種墮落,那遊牧民族連這種墮落的資格都沒有,無論是普通的牧民,還是他們當的首領、貴族,白天都要爲牧場、擠奶、可能的白災和黑災犯愁,只有到了晚,脫衣炕纔是他們唯一的娛樂。

一旦接觸到農耕民族的富庶,讓遊牧民族放棄侵略、掠奪的本性,對遊牧民族來說,本身是一種殘忍,這需要超出人類掌控的自制力。

同一位絕色美女,在缺乏保護的情形下,身着露臍裝,沿着阿三的恆河岸走五十里,如果還能完好如初回到她的出發地,同樣是不可想象的。

如何才能讓麥力幹部放棄紅石崖地區的牧場?

答案只有一個:戰爭!只有戰爭的手段,將遊牧民族打怕了,他們纔會讓步,甚至會遷移到新的牧區,以躲避強者。

當年盤踞在河西走廊的大月氏,因爲被匈奴打怕了,被迫遠徙至吐火奴,而匈奴在漢武大帝不斷遠征漠北的軍事打擊和政治威懾下,也是一蹶不振,內部出現了分裂,北匈奴郅支單于被迫出阿爾金山以北西遷康居,以避漢軍鋒芒,不過,悲劇的是,即便如此,漢軍還是沒有寬恕曾經給漢民族帶來巨大災難的匈奴人。

像毛子大帝所說的那樣:寬恕是帝的事,我們只負責送他們去見帝!

盛漢時代,漢人雖然沒有說,但已經這樣做了:即便北匈奴郅支單于西遷了千里,駐守西域的副校尉陳湯將軍還是沒有放過他,“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郅支單于被殺,匈奴民族湮滅在歷史長河,再也尋不着蹤跡。

如果有足夠的實力,李自成也希望這樣征服麥力幹。

但他盤算了一下,即便將所有的騎兵集起來,西寧軍亦不過六七百,而大量的步兵,在遊牧民族面前,基本只能壯壯膽,無論是戰鬥,還是追敵,都發揮不出應有的戰鬥力,萬一兵敗,逃跑又沒有速度,只能白白地淪爲遊牧民族騎兵的戰功,積累他們的戰場自信心。

而且麥力幹部遊牧於大通山一帶,地域廣寬,地勢落差很大,西寧軍很難將他們徹底根除。

怎麼辦?明知道紅石崖有銅礦,難道只能看,不能吃?

李自成忽地想到巴雅爾,西寧軍兩次打敗他,主要運用各種戰術,包括最後使用了絕對優勢數量的騎兵,很重要的一點,是用火器重傷了他的騎兵。

能不能用火器再一次重傷麥力幹部?即便不能完全消滅,至少也要將他打趴下,讓他離開達板山,重新選擇自己的牧場!

西寧軍現在有了步槍,而且已經成軍,馬有水部配發了五個百戶的槍手,次在甘州城外已經初步彰顯了戰鬥力。

但馬有水部守護在黃河渡口,干係重大,暫時無法調回。

如果說紅石崖的銅礦關係着西寧軍的發展大計,在三川府一帶駐紮的馬有水部,則是關係到西寧軍能否在黃河以西生存下去,實力只能增強,萬不可削弱。

能與麥力幹部作戰的,只有周賓部了,周賓部的士兵已經有五個百戶完成了射擊訓練,接下來要進行戰術訓練了,可惜,步槍的數量遠遠不夠,只能讓工匠們加班加點了。

李自成原本準備讓宋部早早接觸步槍,看來計劃要改變了,還是讓周賓部儘快形成戰鬥力。

此外,劉雲水部也要加強訓練,對付蒙古麥力幹部,絕對少不了騎兵,否則一旦蒙古騎兵戰事不利,馬退回去,騎兵來去如風,西寧步兵只有乾瞪眼的份。

現在還是霜凍器,牧草尚未萌發,麥力幹部暫時不會來到紅石崖,必須讓匠作坊加班加點,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儘快將大鐵車鑄造成步槍,如果匠作坊需要,完全可以增加人手,這一刻,銀子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李自成拍拍腦袋,如果換一個角度,或者說,站在一個更高的層面,麥力幹部的蒙古人,能不能爲西寧軍所用?

西寧軍可以爲麥力幹部的牧民,提供更好的房子,更好的衣物,品種更多的糧食,除了牛羊肉。

甚至只要麥力幹願意,李自成也可以爲他們提供各種養眼的女人,不過,這一條恐怕很難實現,蒙古人與漢人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審美方式完全不一樣,纖手纖足、細腰窄臀的女人,並不是他們眼的美女,因爲要照顧牲畜,他們眼的美女,都是粗手大腳,腰身可以抵得一個半水桶。

其實,所有的這些條件,都難以滿足蒙古人的胃口。

既然漢人能提供這麼好的條件,那蒙古人爲何自己不去搶,像成吉思汗那樣去征服?而是要受制於漢人?除了長生天,蒙古人從來只相信自己手的彎刀。

說到底,還是武力說話,如果沒有一支強大到令人膽寒的軍隊,在遊牧民族面前,農耕民族只有挨宰的份,不僅財物,連人都會被搶,男人爲奴女人爲婢,將來生下的孩子,即便自小接受的是遊牧方式的教育,也會低人一等。

看來,唯一的辦法,是建立強大的西寧軍。

李自成原本以爲,只要拿下甘肅,西寧的戰略空間會得到極大的改觀,想到麥力幹部的存在,他這才發現,西寧的生存環境,並沒有改善多少,只是從明軍換成蒙古騎兵,自己一刻也不能鬆懈。

不過,麥力幹部的存在,對西寧軍也不全是壞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與麥力幹部經常的小規模戰爭,正好達到實戰練兵的目的。

沒有一支軍隊的戰鬥力是訓練出來的,戰爭,纔是提高戰鬥力的唯一方式。

後世的央之國,在立國之初,百廢待興,軍事、經濟更是一窮二白,卻依靠近百年的戰鬥經驗,硬是在鴨綠江的東面,斬落了星條旗。

所謂的戰鬥力,是在戰場積累起來的戰鬥經驗,可以適當傳授,但最終還是要依靠戰場的體驗。

漢民族早早進入農耕時代,逐漸喪失了原先好戰的本性,但在北方遊牧民族的嚴重威脅下,逐漸修復了自己的戰鬥基因,從而得以數千年不滅,成爲這個星球生存最持久、最有韌性的戰鬥民族。

尤其是邊疆之地,因爲遭受侵略的次數多了,每一名百姓都可能成爲優勢的戰士,而相對弱的漢人,多是集在富庶的土地,這裡歌舞昇平久了,戰爭並不會發生在自己的身邊,百姓的戰鬥性會持續衰弱。

麥力幹部雖有騎兵,但不似察哈爾部、土默特部、科爾沁部那麼強大,因爲壯丁的人數有限,只能在大通河沿岸這種體量不大的牧場爲生。

這樣的部落,正適合給西寧軍練兵。

問題是,西寧軍要有掌控戰爭的能力,而步槍,是西寧軍最爲重要的籌碼。

李自成將思路重新整理一遍,方纔出了書房,他吩咐何小米去一趟匠作坊,與工匠們商討一下加快步槍生產的法子,現在可以說,步槍的生產速度,成了西寧軍最爲急迫的任務。

第367章 自信滿滿第80章 築城第1309章 再次出使第76章 請功文書第894章 大明顯陵第43章 西寧衛第321章 東征隴右(二十七)第1337章 斬了羅剎使者第477章 四險之地第1214章 國家利益第89章 生路第567章 再要一個孩子第679章 公審第903章 懷恨在心第1365章 歷史傳承第333章 天命軍的饅頭第455章 瞧一瞧看一看第218章 禮送出境第437章 山地炮第1374章 大潰敗第638章 婢子不怕第523章 華夏銀行第1394章 騎兵步兵,各有優劣第228章 奇特的地形第806章 逐鹿之人第751章 隔河點射第25章 了斷第718章 鼎龍寨第447章 淪落第120章 倒淌河第991章 戰場反水第921章 決戰汝州第825章 特殊的糧食第1263章 造船工業第880章 兩顆首級第613章 攻守兼備第1232章 七部主官第966章 第一次服侍第410章 夢魘第984章 炮戰第97章 幕後主使第190章 妻與妾第889章 合兵爲營第677章 要挾第552章 速戰速決第364章 兩女爭夫第625章 白桿兵第400章 密談(下)第5章 大哥第240章 喃喃自語第316章 東征隴右(二十二)第123章 不要錢第768章 心病第350章 自投羅網第279章 歷史還會重演嗎第1213章 領議政第1388章 英荷海戰第271章 負荊請罪第1319章 甘丹頗章第157章 鹹魚羊肉湯的誘惑第1311章 柬埔寨主教第890章 白得一座樊城第1115章 家的溫暖第116章 花花腸子第403章 肅王的歸宿第540章 新城新貌第1220章 爲了華夏第1379章 錫蘭島第166章 纔不是小孩子第947章 殲滅第1201章 一步到位第1024章 奉獻天主,服務華夏第241章 騎兵的影子都看不到第924章 潼關下第1349章 戰書第1189章 科爾沁人第428章 不平等協議(中)第594章 湛藍色的焰火第997章 無影戰隊第1017章 第九營第1376章 停止在甘肅募兵第1378章 孤軍深入第914章 東出潼關第1079章 曼殊希利庫倫城第944章 兵伐京師第89章 生路第1204章 華夏二爵第520章 海北府第1085章 多羅卓哩克圖郡王第1346章 帶頭立功第1355章 落荒而逃第371章 融入大家庭第315章 東征隴右(二十一)第811章 百足之蟲第454章 銀錢和技術第145章 穆氏的女兒第1044章 荷蘭戰俘第1164章 應聲如雷第1274章 年終盤點第538章 緣分
第367章 自信滿滿第80章 築城第1309章 再次出使第76章 請功文書第894章 大明顯陵第43章 西寧衛第321章 東征隴右(二十七)第1337章 斬了羅剎使者第477章 四險之地第1214章 國家利益第89章 生路第567章 再要一個孩子第679章 公審第903章 懷恨在心第1365章 歷史傳承第333章 天命軍的饅頭第455章 瞧一瞧看一看第218章 禮送出境第437章 山地炮第1374章 大潰敗第638章 婢子不怕第523章 華夏銀行第1394章 騎兵步兵,各有優劣第228章 奇特的地形第806章 逐鹿之人第751章 隔河點射第25章 了斷第718章 鼎龍寨第447章 淪落第120章 倒淌河第991章 戰場反水第921章 決戰汝州第825章 特殊的糧食第1263章 造船工業第880章 兩顆首級第613章 攻守兼備第1232章 七部主官第966章 第一次服侍第410章 夢魘第984章 炮戰第97章 幕後主使第190章 妻與妾第889章 合兵爲營第677章 要挾第552章 速戰速決第364章 兩女爭夫第625章 白桿兵第400章 密談(下)第5章 大哥第240章 喃喃自語第316章 東征隴右(二十二)第123章 不要錢第768章 心病第350章 自投羅網第279章 歷史還會重演嗎第1213章 領議政第1388章 英荷海戰第271章 負荊請罪第1319章 甘丹頗章第157章 鹹魚羊肉湯的誘惑第1311章 柬埔寨主教第890章 白得一座樊城第1115章 家的溫暖第116章 花花腸子第403章 肅王的歸宿第540章 新城新貌第1220章 爲了華夏第1379章 錫蘭島第166章 纔不是小孩子第947章 殲滅第1201章 一步到位第1024章 奉獻天主,服務華夏第241章 騎兵的影子都看不到第924章 潼關下第1349章 戰書第1189章 科爾沁人第428章 不平等協議(中)第594章 湛藍色的焰火第997章 無影戰隊第1017章 第九營第1376章 停止在甘肅募兵第1378章 孤軍深入第914章 東出潼關第1079章 曼殊希利庫倫城第944章 兵伐京師第89章 生路第1204章 華夏二爵第520章 海北府第1085章 多羅卓哩克圖郡王第1346章 帶頭立功第1355章 落荒而逃第371章 融入大家庭第315章 東征隴右(二十一)第811章 百足之蟲第454章 銀錢和技術第145章 穆氏的女兒第1044章 荷蘭戰俘第1164章 應聲如雷第1274章 年終盤點第538章 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