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1章 無梭織布機

bookmark

金鍊帶着冊封文書和華夏的傳教士,沿着原路心滿意足地返回朝#鮮。

李自成並不擔心李濬、金自點陰奉陽違,金自點是四朝元老,政治謀略不低,他應該能看得清當前的形勢。

李淏暗中反對華夏,對於推廣漢語漢話、推廣天主教,明顯是陰奉陽違,結果落得被刺殺的命運,丟下孤兒寡母去黃泉會見他的父王去了。

朝#鮮國內,不僅有華夏的常駐使節蘇清河,還隱藏着大量漢清部的人,朝#鮮的一舉一動,都在華夏的眼皮底下,甚至李濬晚上臨幸哪個妃子,自己都會知道,隨着金鍊回朝#鮮的傳教士,大部分都是漢清部的人。

只要華夏自身不出現問題,朝#鮮根本無法違背華夏的意志。

如果朝#鮮違背了華夏的意志,或是退出《亞盟》,華夏就會以“朝#鮮背信棄義”爲藉口,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即便動用軍隊,朝#鮮君臣也是咎由自取!

金自點是聰明人,他可能在等待機會,等待華夏衰弱的機會。

如果朝#鮮方面一直秉承華夏的旨意辦事,華夏還真不好對朝#鮮用兵,不過,軍士並不是唯一的手段。

在請川江上修建大橋,華夏開放江北的博川,朝#鮮開放江南的安州,這是對雙方都有利的事。

對朝#鮮來說,可以購買華夏的各種奇珍異物,災荒年代可以購買糧食,也可以將國內剩餘的農副產品出售給華夏,這是華夏所有鄰國都夢寐以求的事。

華夏並不是沒有好處,工商業領先於周邊小國,華夏既可以出售富餘的農副業物產,也可以出售工業產品,搶佔當地市場。

小國市場狹窄,購買力有限,但工業產品一旦輸出朝#鮮,可以提高華夏的威望,讓朝#鮮國內,尤其是邊界的朝#鮮百姓,對華夏生出嚮往,甚至以做爲華夏人爲榮……

時間久了,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估計與朝#鮮的協議不會出現大的波折,李自成將後續的事情交給南居益,他只是告訴南居益:第二路橋公司爲朝#鮮修橋修路,價格上比國內提高三成!

李自成的心思,又回到正在進行的戰爭上,不過,戰爭距離結束的時間還早,第七營尚未抵達格爾木,這樣的小小戰爭,他是不需要親征的。

人事部長宋獻策已經將烏思藏改爲南原省,省長是剛剛從緬甸省新臺府離任的史可法,不過,規劃中的南原省,首府是拉薩,史可法暫時無法就任,只得隨第四營緩緩向西推進。

第四營擊潰當雄八旗的尼池鎮,已經被立爲尼池府,這是南原省的第一個府。隨後,留守在芒康的第三師賀錦部,在向北方出擊的時候,將瀾滄江源頭的昌都城拿下了,臨時立了昌都府,但昌都府北面,和玉樹交界的地方,尚未征服。

第七營也在推進,速度比第四營快得多,因爲大部分都是無人區,或者說,他們很難找到有份量敵手,因爲無人區太多,暫時無法建立府縣。

李自成遠在昆明,

無法親自指揮前方的戰鬥,便是飛鴿傳書,也需要不少時間。

既然無法改變南原省的戰爭,還是暫且放下吧,李自成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批閱奏章上,各地送來的奏章,比以前批閱得仔細了,接近一半的奏章,都是親手批閱,並指出處置的法子……

整整一個月,李自成幾乎沒有走出乾清宮。

直到這一日,有一份來自南京的奏章。

奏章上的事,對大部分官員來說,只是一件雞毛蒜皮的事情,甚至不值得寫到奏章上,浪費大臣們時間,更浪費皇上的時間。

但李自成卻是如獲至寶。

奏章上的內容很簡單:南京周氏的織布廠,有一名叫做裴一鳴的技工,在飛梭織布機的基礎上,發明了不用梭子的織布機,織布的速度比飛梭織布機快一倍!

無梭織布機!

李自成不知道,織布機的發展過程中,有沒有經過無梭織布機這個階段,但速度提高一倍,總是實實在在的事實。

工廠進行技術革新,自然是一件好事,這才五六年的時間,當初爲了推動江南地區紡織業發展的措施,已經看到曙光了,儘管這個曙光模模糊糊的,大部分人根本看不清。

但願無梭織布機的出現,不是個案,而是一種開始。

織布機的效率提高了,會不會倒逼紡紗機革新?

這段時間,李自成主要是關注西南,特別是昆明,昆明地區工商業得到了發展,倒是忘記了最重要的南京-杭州工業板塊,如果華夏進入工業革#命,始發地最有可能就是南京、杭州這些地方。

他捧着奏章,仔仔細細又看了一遍,方纔輕輕放在御案上,生怕摔壞了似的。

靠在椅背上,李自成微微閉上雙目,心中在思索,裴一鳴發明無梭織布機的事,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作用?

將無梭織布機奉獻出來,周氏織布廠肯定不願意,裴一鳴也不會願意,畢竟是人家的勞動果實。便是讓他們申請專利,對外出售技術,恐怕也不太可能,得了這樣的寶貝,將是周氏織布廠的鎮廠之寶,除非動用行政手段,周氏一定不會將技術拿出來。

怎麼辦?

李自成一向倡導法治,絕對不會採取非法的手段,哪怕他非常希望推廣無梭織布機。

不過,無梭織布機的出現,本身倒是比推廣更有意義,畢竟這是自然發展所致,並不是他生生帶過來的……

王廉見李自成靠在椅背上睡着了,便小心地道:“皇上如果困了,可以去市室的牀上休息一會……”

李自成擺擺手,表示自己沒有睡覺,只是在想事情,後來乾脆讓王廉出去,獨自靠在椅背上思索。

思索了好久,李自成方纔理清思路:

第一,通過報刊、官府告示等,廣泛宣傳無梭織布機的出現,特別是在南京-杭州地區,最好造成轟動效應,激發當地的科技熱情,百姓的科技熱情上去了,官府再順勢利導,在當地增加科技類型的高等學校,不出十年,

南京-杭州地區的科技水平,必定會有質的飛躍;

科技的發展,可能集中於紡織行業,亦有可能促進其它行業的進步。

第二,組織成立南京-杭州地區的紡紗、織布協會,鼓勵當地的紡紗廠、織布廠進行科技合作,充分發揮集團效應、規模效應,共同研發、改進新的紡紗機、織布機。

以織布機的進步,逼迫紡紗廠進行技術革新。

以松江紡織學院爲龍頭,在南京大學、杭州大學等增加紡織專業,促進高學聯合,發揮集體的力量,推動科技向前發展。

第三,探討提高生產效率的方法,除了改進紡紗機、織布機,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效率?鼓勵大型紡織企業形成自己的企業文化、管理模式等。

第四,以無梭織布機的出現爲契機,大書特書,再一次在全國宣傳,大力發展工商業,大力推進“工商興國”、“工商富民”等等……

奏章是南京知府左懋第上達的,但李自成爲了擴大無梭織布機的影響,親手給江南省長馬士英、浙江省長張稟貞各寫了一封回書,讓他們在全省範圍內宣傳無梭織布機,宣傳國家大力發展工商業的國策。

讓王廉將兩封書信發出去,李自成獨自靠在龍椅上,他在思索下一步的行動方案。

工商部,甚至總理府都要行動起來,引領、參與到這次行動之中,各類報刊也要大力宣傳無梭織布機,宣傳華夏國策。

不過,科技發展至一定的程度,很難再進行改良,需要真正意義上的創新,紡織行業下一步的發展,是不是需要蒸汽機了?

不僅紡織行業,軍事上也需要蒸汽機,這個時代,能研究出蒸汽機嗎?

李自成自然希望儘快研發出蒸汽機,但蘭州科技高等學校的王徵、王永春父子搞了這麼久,一點訊息都沒有……

如果能研製出蒸汽機,首先要用在交通工具上,華夏修築了許多水泥大道,但運輸工具並沒有得到發展,還是原先的四輪馬車,只不過將木製輪胎換成鐵製輪胎,雖然耐磨,延長了使用壽命,可是增加了成本和重量,自行車的速度更快,但載重量不夠,無法做爲主要的運載工具……

想到這兒,李自成心中忽地一動,要想提高車輛的運行速度,除了蒸汽機,還可以使用充氣的橡膠車胎!

這個時代,不可能提煉出合成橡膠,只有橡膠樹纔出產天然橡膠。

如何從橡膠樹上收割橡膠,李自成並不確切瞭解,但他知道,橡膠樹只會出現在熱帶,華夏地處溫帶,並不出產橡膠樹,但南海周圍的大小海島都處在熱帶,可能有橡膠樹,南海艦隊已經常駐南海,爲何至今沒有傳回橡膠的有關訊息?

或許南海艦隊的將士們不認識橡膠樹吧?甚至連南海周邊的土著們,也不知道橡膠的用處,這個時代,橡膠已經開發成功了嗎?

論起工業的發展,歐羅巴人應該走在時代的最前列,不知道歐羅巴大陸上,有沒有橡膠製作的車胎?

第93章 兵血第1116章 不安、不能安第289章 想岔了第548章 神龍不見尾的漢人第1298章 計時開始第22章 兩情相悅第446章 一句話引發的爭議第349章 盜賊與難民第527章 蘭州新城第69章 立威治軍第1067章 保駕護航第335章 學生出道第1187章 戰場不是商場第274章 盡釋前嫌第1139章 騎兵混戰第1118章 三順王第750章 崇禎,你看到了嗎第684章 聞所未聞第364章 兩女爭夫第1111章 血統第13章 我的蛋,我的蛋呀第537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317章 東征隴右 (二十三)第934章 舊仇新恨第600章 無一漏網第859章 避戰、怯戰第590章 自然死亡第196章 對死亡的漠視第1050章 兩個選擇第422章 衝刺的距離不夠第272章 考察第280章 龍駒島第1000章 征伐江南第478章 小旗官第614章 臨時變陣第673章 只要女人第212章 體香第94章 官復原職第604章 第八個遊擊將軍第474章 一觸即發第172章 開刀第739章 戰鬥在一線第1078章 報應到了第185章 王傑與呂布第1193章 草原騎兵第1246章 護國公第517章 八條軍律(下)第880章 兩顆首級第623章 秦良玉的疑惑第384章 增兵第390章 明軍被吊打第672章 攪局的韃子第887章 柿園之役第374章 教皇第1053章 砂糖工廠第1119章 琉球使者第1052章 華葡貿易公司第219章 黑衣人第371章 融入大家庭第377章 打中了,打中了第856章 鋪天蓋地第1360章 順塔故國第332章 改造戰俘第715章 千戶官第944章 兵伐京師第1302章 偷襲第145章 穆氏的女兒第291章 西寧軍與甘州軍的不同第1377章 華夏的胸懷第93章 兵血第364章 兩女爭夫第638章 婢子不怕第1297章 勞軍之計第711章 不走運第561章 官兵與盜賊之間第1175章 韃子女人第180章 罪惡和血腥第515章 慶功宴第566章 用殺戮和劫掠維持血性第341章 近水得月第1373章 以進爲退第285章 我已是醉了第334章 白夫人第1173章 兩個選擇第1311章 柬埔寨主教第1081章 北嶺軍鎮第959章 秘密會談第676章 遵義知府第600章 無一漏網第950章 高臺炮擊第541章 買漲不買跌第517章 八條軍律(下)第1266章 棄土保國第53章 百匹戰馬第1379章 錫蘭島第281章 沙陀寺第675章 改土歸流第338章 陌生的女子第571章 一擊即潰第480章 爲誰擔心
第93章 兵血第1116章 不安、不能安第289章 想岔了第548章 神龍不見尾的漢人第1298章 計時開始第22章 兩情相悅第446章 一句話引發的爭議第349章 盜賊與難民第527章 蘭州新城第69章 立威治軍第1067章 保駕護航第335章 學生出道第1187章 戰場不是商場第274章 盡釋前嫌第1139章 騎兵混戰第1118章 三順王第750章 崇禎,你看到了嗎第684章 聞所未聞第364章 兩女爭夫第1111章 血統第13章 我的蛋,我的蛋呀第537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317章 東征隴右 (二十三)第934章 舊仇新恨第600章 無一漏網第859章 避戰、怯戰第590章 自然死亡第196章 對死亡的漠視第1050章 兩個選擇第422章 衝刺的距離不夠第272章 考察第280章 龍駒島第1000章 征伐江南第478章 小旗官第614章 臨時變陣第673章 只要女人第212章 體香第94章 官復原職第604章 第八個遊擊將軍第474章 一觸即發第172章 開刀第739章 戰鬥在一線第1078章 報應到了第185章 王傑與呂布第1193章 草原騎兵第1246章 護國公第517章 八條軍律(下)第880章 兩顆首級第623章 秦良玉的疑惑第384章 增兵第390章 明軍被吊打第672章 攪局的韃子第887章 柿園之役第374章 教皇第1053章 砂糖工廠第1119章 琉球使者第1052章 華葡貿易公司第219章 黑衣人第371章 融入大家庭第377章 打中了,打中了第856章 鋪天蓋地第1360章 順塔故國第332章 改造戰俘第715章 千戶官第944章 兵伐京師第1302章 偷襲第145章 穆氏的女兒第291章 西寧軍與甘州軍的不同第1377章 華夏的胸懷第93章 兵血第364章 兩女爭夫第638章 婢子不怕第1297章 勞軍之計第711章 不走運第561章 官兵與盜賊之間第1175章 韃子女人第180章 罪惡和血腥第515章 慶功宴第566章 用殺戮和劫掠維持血性第341章 近水得月第1373章 以進爲退第285章 我已是醉了第334章 白夫人第1173章 兩個選擇第1311章 柬埔寨主教第1081章 北嶺軍鎮第959章 秘密會談第676章 遵義知府第600章 無一漏網第950章 高臺炮擊第541章 買漲不買跌第517章 八條軍律(下)第1266章 棄土保國第53章 百匹戰馬第1379章 錫蘭島第281章 沙陀寺第675章 改土歸流第338章 陌生的女子第571章 一擊即潰第480章 爲誰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