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9章 移民

鷺島周圍的海面,南海艦隊的士兵已經歸隊,午飯之後,他們並沒有像往常一樣,繼續出海操訓,而是全部集結在戰艦待命。請百度搜索()

周坤立在營帳外,擡頭看了看天,紅日正在頭頂,正是一日之最溫暖的時刻。

碼頭的戰艦,九州軍旗正迎風招展,巨大的四桅白帆,已經被海風漲成河馬肚,操帆手早已爬桅杆,坐在橫杆等待着最後的命令。

“出發!”周坤的聲音不大,卻是異常威嚴,傳令兵趕緊用三角旗傳出軍令。

碼頭的戰艦立刻起錨,緩緩轉過艦首,向着東面未知的大海駛去,不一會兒,戰艦在鷺島東面排出陣型,五艘“重慶級”戰艦,排出“二——三”陣型,“重慶號”、“奉節號”在前面並行,後面的“順慶號”、“龍安號”、“建昌號”緊隨在後。

周坤乘坐的旗艦“成都號”,與另一艘同級的“太原號”則是壓陣,在這兩艘戰艦後面,纔是數百艘大小不一的運輸船。

運輸船的數量太多,又要與前面的戰艦保持一定的距離,直到“重慶號”與“奉節號”已經駛過金門島,最後面的運輸船纔剛剛離開碼頭!

李自成原本要隨行,想要親眼看看南海艦隊進入大海之後的第一仗。

但周坤認爲,這一戰未知的因素太多,風險遠遠超出他的想象,不僅戰鬥,便是航行,他都沒有絕對的把握,這次航行,他所依仗的,除了羅盤,是鄭芝龍送來的最簡易的海航圖和四名熟悉海域的士兵。

他可以冒險,但皇絕對不能冒險。

因爲無法勸阻李自成,他被迫率領層軍官給李自成下跪,請求李自成收回聖命,在鷺島等待他們勝利返航。

李自成唯恐自己的執著,影響了將士們的士氣,讓將士們爲了保護他而分心,只得留在鷺島。

他雖然沒有爲南海艦隊送行,卻一直在關注着周坤他們,等到運輸船全部離開碼頭之後,他帶着親兵,來到碼頭,向出征的南海艦隊行注目禮。

直到海面的黑點漸漸消失,他才長出了一口氣。

李自成沒有摘下腰間的望遠鏡,望遠鏡能縮短距離,卻不能縮短南海艦隊要走的路!

紅日已經偏西,霞光灑在海面,點點金光隨風閃爍。

曾櫻悄無聲息地來到李自成的身後,“皇,艦隊已經去得遠了……”

“是呀,去得遠了!”李自成轉過身,衝着曾櫻微微一笑,“曾愛卿,走,咱們回城!”

“微臣遵旨!”

李自成來到曾櫻簡易的官衙,曾櫻親手奉茶水,“皇,南海艦隊全部出海,是不是要戰鬥了……”

李自成接過茶水,笑道:“曾愛卿在廈門隱居,可知道東面的東番島?”

“東番島?”曾櫻愣了一會,方道:“據說東番島住着紅毛荷蘭人……”

“應該說,是荷蘭人霸佔了華夏的東番島,”李自成將茶水杯放到面前方桌,因爲用力過猛,茶水都濺出來了,“愛卿可知道東番島的歷史?”

“微臣不知!”

“其實,朕只知道大略,但朕知道,三國時代,東番島屬於東吳的管轄之地,”李自成道:“不僅是歷史的緣故,更重要的是,東番島是華夏在東南方向的屏障,如果東番島迴歸華夏,華夏在東番島駐軍,能將西洋的戰艦阻擋在國門之外;相反,荷蘭人盤踞在東番島,他們的戰艦,一日的時間,便可闖到華夏的陸地,華夏的海軍再多,也無法在每個碼頭都駐防軍士!”

曾櫻微微點頭,從防守的角度來看,李自成的策略不錯,將西洋人的戰艦,阻擋在國門之外,西洋人便無法禍害華夏的百姓,但東番島屬於華夏嗎?萬一戰鬥不利,會不會將紅毛荷蘭人吸引過來,反而弄巧成拙?

“皇……”

李自成雖然心緊張,但面卻是不變色,“曾愛卿有什麼擔心嗎?”

“關於東番島的歸屬……微臣在福建爲官的時候,似乎聽說過,是大明主動放棄了東番島……”

“那又如何,放棄東番島的是大明,不是華夏!”李自成還想說,國家與國家之間,同樣適用叢林法則,弱肉強食,但唯恐嚇着曾櫻,便改口道:“東番島距離鷺島不過一日路程,但西洋荷蘭距離東番島數萬裡,難道任由荷蘭人霸佔了東番島,將屠刀架在華夏百姓的頭頂?”

對於東番島的歸屬,曾櫻實在說不清,他擔心的是戰鬥,以及戰鬥之後的後果,“皇,萬一南海艦隊搶佔了東番島,荷蘭人會善罷甘休嗎?”

“荷蘭人遠離東番島,長途航行,補給必然苦難,不善罷甘休,又能如何?”李自成淡然笑道:“朕倒是擔心,南海艦隊能否一舉拿下東番島。”

曾櫻思索片刻,道:“依微臣看,拿下東番島,本身不是問題,即便這次不成功,還有下次機會,東番島又搬不走……”

是呀,這麼淺顯的道理,朕爲何沒想到?東番島的確搬不走!

李自成用力拍拍腦袋,道:“愛卿如此說來,朕放心了,別管東番島了,廈門縣怎麼樣了,軍士的家眷遷移過來了?”

“微臣失職……士兵的家眷,尚在遷移的過程,恐怕還要三五日時間,”曾櫻拱手道:“不過,微臣已經給這些士兵和城內的百姓分發了土地……”

“這好,土地早些分發下去,不會影響耕種,”李自成道:“依愛卿看,島還要遷來多少百姓?”

“以島土地的承受能力,至少還能遷移一千戶,”曾櫻道:“等士兵們的家眷到達之後,微臣便着手下一批的百姓,將來他們要安置在周圍的村落,微臣已經尋了地址……”

李自成點點頭,鷺島畢竟是海島,常年有海風,遷移的事,只能穩步推進,至少要讓百姓有抵禦寒冷和海風的房屋,遷移工作急不得!

“曾愛卿,附近的百姓願意來海島生活嗎?”

“只要賦稅適合,應該有不少百姓願意來鷺島定居,”曾櫻道:“不瞞皇,福建的百姓,很多都難以吃飽肚子……”

“爲何?”李自成皺起眉頭,道:“朕不是重新分發了土地,所有的土地,都是無償分發給耕種的百姓……”

“皇有所不知,”曾櫻嘆道:“福建南部,多是丘陵山地,耕地極少,即便平均分發給百姓,百姓也難以吃飽肚子。”

“曾愛卿是說,福建的土地,養不活本地的人口?”

“皇聖明!”

李自成想起來了,後世的歷史,有許多福建的百姓移民南洋,當時還以爲福建靠海,百姓的觀念更開放,原來是福建的耕地不足,百姓迫於生計,被迫離開家園!

如果是耕地不夠,那麻煩了。

要想養活本地的人口,讓百姓安定下來,只有發展工商業,讓百姓用手的餘錢購買糧食,可是,華夏的工業心,並不在福建,換句話說,還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輻射至福建。

怎麼辦?

華夏新朝已經建立,難道任由百姓捱餓?

曾櫻不知道處於什麼目的,慢悠悠地道:“微臣在福建出仕的時間很長,知道福建的大致狀況,爲了糧食的事,百姓沒少暴亂……”

李自成並不覺得曾櫻是在聳人聽聞,衣食住行是百姓的權利,如果百姓連飯都吃不飽,這是官府逼着他們暴動,是地方官府,乃至朝廷的無能……

他的大腦在高速運轉,忽地想到,剛纔正說到向鷺島移民的事,倒是不錯的思路。

既然福建的土地養不活福建的人口,唯一的法子,便是移民。

僅僅向鷺島移民,是遠遠不夠的,鷺島能養活多少百姓?數千人而已,對於整個福建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

李自成馬想到關外,不過,福建是南方沿海的氣候,不知道百姓是否適應關外的嚴寒、乾冷?

最好是向南方移民……

東番島!

鄭芝龍說過,以前曾向東番島移民,而且東番島幾乎與福建在同一緯度,又是海洋型潮溼氣候。

小小的東番島,能容納福建多餘的人口嗎?

看來,只能向南洋移民了……

南洋是個不錯的選擇,可惜,華夏暫時無力向南洋擴張,都是北方滿清韃子惹的禍!

李自成在心將韃子罵了一遍,但謾罵從來都不能解決問題,只能顯示自己的無能而已,他的眉頭舒展開來,“朕想出兩個法子,曾愛卿看看,是否可行?”

“請皇明示!”

“其一,移民,將福建多餘的百姓遷往他地,剩餘的人口,以足夠的土地爲宜。”

“皇是說,重新登記人口、核發土地?”

“既然平均土地不能解決百姓的溫飽,只有改變法子,讓留下的人口獲得足夠的耕地,多餘的人口,將遷往他地。”

曾櫻思索片刻,道:“不知道皇將多餘的人口,遷往何處?”

“東番島!”李自成道:“曾愛卿可知,福建何處耕地最爲緊張?”

“南部,像泉州、漳州……”

“朕從泉州、漳州開始,”李自成道:“只要南海艦隊傳回訊息,朕立即知會泉州知府夏雨金、漳州知府賴繼瑾,讓他們按要求向東番島移民。”

曾櫻明白,如果大規模移民,會有許多工作要做,不過,與解救百姓相,任何事情都是值得的!他實在沒想到,南海艦隊攻擊東番島,原本是禦敵於國門之外,沒想到還能移民,想不到,實在是想不到……

“其二是商業,”李自成道:“華夏很快便會打開海禁,海商們要發展貿易,必須招攬僱工,這部分百姓,有了酬勞,可以用銀子購買糧食。”

“只是……只是,這部分的百姓,恐怕人數不會太多!”

“開始的時候,的確不會太多,但海貿易發展起來了,這部分百姓的人數會大大增加。”他的心,已經將未來發展工業所需要的人口,已經算進去了。

“皇英明!”曾櫻起身,向李自成長身一揖,他沒想到,困擾福建百年的問題,被皇三言兩語解決了,或許這些法子都不會徹底,但至少不是像大明的官員們那樣,完全是束手無策,只能聽之任之。

第456章 意外的收穫第1176章 拓北團第1279章 形勢危急第248章 小規模,高標準第993章 手雷立威第475章 故人相見第670章 四路大軍第699章 入漢籍第181章 蓮花山第138章 知府做媒第242章 梅之煥的建議第940章 三院八部第1274章 年終盤點第1288章 富民就是富國第1362章 軍人不管會談第1164章 應聲如雷第162章 岳父大人第142章 合作第574章 要挾第959章 秘密會談第868章 田園風光第1384章 熟悉的身影第2章 城南古廟第462章 朝廷的人第259章 飲馬去病河第1076章 殺戮與血性第1113章 在商言商第114章 久旱的沙漠第1123章 紅衣大炮第92章 指揮僉事第831章 敢搶女人第59章 失蹤的士兵第610章 蜀王府第639章 蹭腥第707章 心急如焚第1168章 甕中捉鱉第1134章 旗倒人亡第327章 東征隴右(三十三)第294章 等你長大一點點第589章 年少白頭第718章 鼎龍寨第285章 我已是醉了第381章 上陣殺敵第860章 沙河斷流第818章 人在,城也在第761章 虛驚一場第407章 攻勢如潮第322章 東征隴右(二十八)第755章 一斗谷第1035章 金凱商行第314章 東征隴右(二十)第1113章 在商言商第53章 百匹戰馬第209章 軍歌嘹亮第857章 一樣的套路第897章 四川模式第1385章 美洲和亞洲如此接近第192章 關寧騎兵第61章 幹票大的第942章 龍牀定計第200章 望眼欲穿第92章 指揮僉事第131章 科學精神第200章 望眼欲穿第1296章 十三宣撫司第83章 殺戮第544章 女真使者第950章 高臺炮擊第611章 富庶第584章 大批流民第632章 夜襲第284章 龍骨木第423章 這就結束了?第897章 四川模式第985章 漢軍旗第847章 決意殉城第333章 天命軍的饅頭第689章 後套第447章 淪落第369章 東街市坊第547章 交替撤退第24章 舊人新婚第1136章 裝模作樣第958章 泥菩薩首輔第219章 黑衣人第1086章 風燭殘年第1023章 速速去請第780章 舉火爲號第32章 紅杏出牆第383章 用自己的箭矢,射自己的盾牌第825章 特殊的糧食第433章 城外的宴席第771章 十萬部屬第745章 暗房牢獄第741章 深夜娶親第672章 攪局的韃子第1345章 除惡務盡第728章 願意爲妾第1127章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1358章 通航稅
第456章 意外的收穫第1176章 拓北團第1279章 形勢危急第248章 小規模,高標準第993章 手雷立威第475章 故人相見第670章 四路大軍第699章 入漢籍第181章 蓮花山第138章 知府做媒第242章 梅之煥的建議第940章 三院八部第1274章 年終盤點第1288章 富民就是富國第1362章 軍人不管會談第1164章 應聲如雷第162章 岳父大人第142章 合作第574章 要挾第959章 秘密會談第868章 田園風光第1384章 熟悉的身影第2章 城南古廟第462章 朝廷的人第259章 飲馬去病河第1076章 殺戮與血性第1113章 在商言商第114章 久旱的沙漠第1123章 紅衣大炮第92章 指揮僉事第831章 敢搶女人第59章 失蹤的士兵第610章 蜀王府第639章 蹭腥第707章 心急如焚第1168章 甕中捉鱉第1134章 旗倒人亡第327章 東征隴右(三十三)第294章 等你長大一點點第589章 年少白頭第718章 鼎龍寨第285章 我已是醉了第381章 上陣殺敵第860章 沙河斷流第818章 人在,城也在第761章 虛驚一場第407章 攻勢如潮第322章 東征隴右(二十八)第755章 一斗谷第1035章 金凱商行第314章 東征隴右(二十)第1113章 在商言商第53章 百匹戰馬第209章 軍歌嘹亮第857章 一樣的套路第897章 四川模式第1385章 美洲和亞洲如此接近第192章 關寧騎兵第61章 幹票大的第942章 龍牀定計第200章 望眼欲穿第92章 指揮僉事第131章 科學精神第200章 望眼欲穿第1296章 十三宣撫司第83章 殺戮第544章 女真使者第950章 高臺炮擊第611章 富庶第584章 大批流民第632章 夜襲第284章 龍骨木第423章 這就結束了?第897章 四川模式第985章 漢軍旗第847章 決意殉城第333章 天命軍的饅頭第689章 後套第447章 淪落第369章 東街市坊第547章 交替撤退第24章 舊人新婚第1136章 裝模作樣第958章 泥菩薩首輔第219章 黑衣人第1086章 風燭殘年第1023章 速速去請第780章 舉火爲號第32章 紅杏出牆第383章 用自己的箭矢,射自己的盾牌第825章 特殊的糧食第433章 城外的宴席第771章 十萬部屬第745章 暗房牢獄第741章 深夜娶親第672章 攪局的韃子第1345章 除惡務盡第728章 願意爲妾第1127章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1358章 通航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