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發現金礦

張四器憨笑着遞上一根短鐵條,道:“小的備的有,但小的們不知是什麼用途。”

接過那截短鐵條,胡萬里才發覺槍托前端沒留下插孔,當即便比劃着讓衆人看,隨後才道:“具體怎麼固定,你們回去好好琢磨一下,刺刀裝卸必須方便,裝上必須牢固,還有刺刀的尺寸長短,槍托的大小,木料材質,整槍的輕重,這些方面都要考慮周祥,找士兵來嘗試,讓他們揹着槍十里拉練,互相格鬥,他們最有發言權,不要急着定型。”

聽的這話,張四器忙躬身應道:“小的記住了,大東家可真是體貼護衛隊。”

胡萬里微微笑了笑,掃了衆工匠一眼,才道:“火槍是給士兵用的,當然要廣泛的聽取他們的意見,諸位要想改良火槍,不僅要熟悉火槍的性能,還要學會跟士兵,特別是實戰經驗豐富的士兵多交流。

各位家中都有子弟在護衛隊,交流起來不難,你們現在應該知道,爲什麼要工匠子弟入護衛隊了吧?不僅僅是要讓你們保證火槍的質量,也是爲了便於更好的促進對火槍的改良,哪怕是一個細小的改動,對士兵來說,都受益匪淺,大家不要因爲改動小,而不屑一顧,再小的改良,只要有益,都有獎賞。”

聽的這話,一衆工匠都是大爲興奮,眼睛都齊刷刷的看向胡萬里手中的那支火槍,恨不得馬上能夠指出一點缺陷來,胡萬里將火槍遞給了唐金寶,略一沉吟,他纔看向張四器道:“刺刀的重要性不亞於火槍。對於刺刀的鍛造,不能盡數交給倭人工匠,對刺刀、火槍的管理也要規範,嚴禁流出作坊。”

張四器登時心領神會,看來大東家對倭人還是挺戒備的。他忙躬身道:“小的明白。”

微微點了點頭,胡萬里才走到那臺人力曲軸機械錘前,搖動手柄,鐵錘便上下起落擊打在空空的砧座上,清脆的“噹噹”聲立刻在工棚裡迴盪,範小七反應最快。見這情形,脫口便道:“大東家想以水力帶動鐵錘?”

“不錯。”胡萬里沉聲道:“這只是簡單的水力鍛錘,別看它小,如果有足夠的水力,帶動幾千斤的鍛錘都可以,當然。結構也會更復雜。”

幾千斤重的鍛錘?一衆工匠都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氣,那是什麼情形?一錘子下來得有多大的力,又該要多大的水流才能夠帶動?他們也無暇考慮那麼多,至少鍛打槍管是用不了多大的鍛錘的,以白河的水流完全可以帶動適宜鍛打槍管的鍛錘,想到不用天天掄錘子,一個個心裡就一陣陣興奮。

見的衆人都是一臉興奮之色。胡萬里含笑道:“對水力的利用,至少已經上千年了,知道造水碾房,水碓、水排和水磨,也知道水力鼓風,爲什麼你們就沒想過用水力鍛錘?”

說着,他來到人力銀幣衝壓機前,轉動輪柄,通過滑輪連接的鍛錘就被輕鬆的提了起來,手一鬆。鍛錘便落了下來,“這是直接衝壓銀幣的裝置,如今的實用價值並不大,做出來,是讓你們琢磨。有哪些物件是可以衝壓成形的。”

略微想了想,張四器才道:“大東家,這白銀是軟的,衝壓問題不大。”

“纔出爐的鐵也是軟的。”範小七輕聲道:“只要有足夠大的力,應該也可以衝壓。”

胡萬里微微一笑,道:“我不是工匠,這些東西你們以後慢慢摸索。”說到這裡,他略微一頓,掃了衆人一眼,才緩聲說道:“東興港能夠站穩腳跟,靠的是火器,東興港要發展,仍然要靠火器,大家這種豐衣足食的日子也要靠火器來維持。

東興港不僅要不斷的改良火器,對火器不斷的更新換代,還必須要能夠大量的生產火器,東興港不產瓷器絲綢棉布之類的,對外海貿,賣什麼?就賣火器!不能夠大量生產,不能夠縮短工期,不能夠提高火器質量,咱們這種好日子就不能長久的維持下去。

別看現在咱們生產的火器性能要遠遠的優於朝廷,但這都是沒有技術含量的,一旦賣出去,別人馬上就能仿製,那咱們靠什麼生存?靠質量,靠價錢!比方說,大明生產一杆火槍要四兩銀子,東興港只要二兩,我們賣三兩一杆,仍然有的賺,而且質量還比他們的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生存。

因此,大家不僅要集思廣益,不斷的改良火器,改進火器的鍛造工藝,縮短鍛造的工期,還要注意保密,不論是工藝流程還是研製的火器,都要保密,這是咱們的飯碗是咱們的生計。”

“小的們明白。”一衆工匠稀稀拉拉的應道。

胡萬里笑着的點了點頭,道:“不過,在東興港內部,我不希望大家藏私,經驗、技巧平日裡要多交流,不管是從誰手裡生產的火器,賣到外面,都只有一個名字——東興港!只有東興港火器的整體質量產量提升了,大家的日子纔會越來越紅火!好了,都散了!”

一衆工匠三三兩兩的離開,張四器卻沒走,而是稟報道:“少爺,火槍的鍛造規模越來越大,很多東西都跟不上,特別是用做鑽頭的墮子鋼,還有油,都是急需的,以前是趙總管負責採買,如今找誰?”

油?什麼油?胡萬里微微一愣,轉念便反應過來,是潤滑油,不僅是鑽槍管要,以後隨着大量金屬齒輪應用,也需要大量的潤滑油,而且槍管的日常護理也離不開,不過,他一直就沒留意過,這年頭的潤滑油是什麼油?

當下他便問道:“作坊用的是什麼油?”

“蓖麻油。”張四器隨口道。

蓖麻油!胡萬里心裡一跳,這玩意是個萬金油,做洗頭皁、肥皂、油墨、潤滑油,還能夠催產,引產。潤腸通便,治療脫髮、瘡疥燒傷都有極好的效果,他從小就對這玩意印象深刻,記的小時候後院裡都種有幾顆這玩意,一身都是寶。他當即便問道:“蓖麻油好買不好買?”

“小量沒問題,大量收購怕是有些難。”張四器沉吟着道:“一般都是田前屋後隨便種幾顆,多是做藥用。”

胡萬里微微點了點頭,看來的大量推廣種植蓖麻了,這玩意他要派上大用,隨着火器和機械的大量使用。也必須大量種植蓖麻,微微沉吟,他才道:“材料採買找薛良輔,叫他列計劃。”

微微一頓,他才接着道:“你那日說,鑽頭速度不能太快。是什麼意思?鑽頭轉的越快,不更能節省工時?”

“大東家,理是不錯。”張四器苦笑着道:“不過,一根槍管兩尺有餘,耗時一個月,鑽頭速度快的話,稍有不慎。就會破壞槍管。”

“那是固定的問題。”胡萬里白了他一眼,道:“槍管和鑽頭都固定好,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微微一頓,他才接着道:“鍛造火槍的工期必須大爲縮短,一則是提高鑽頭速度,一則是加槍鑽頭的硬度,鑽頭用的墮子鋼並不硬,鑽槍膛之所以慢,跟鑽頭不硬有很大的關係,既然採買不到更堅硬的鋼。東興港只能自己動手鍊鋼。”

自己鍊鋼?張四器張口結舌的看着他,鍊鋼跟鍊鐵可不是一碼事,胡萬里早幾日就叫他組建鍊鐵作坊,他也不是很驚訝,會鍊鐵的工匠多。會練鋼的,而且能煉出好鋼的,那是真心不多,當下,他就結結巴巴的道:“大東家,墮子鋼已經足夠硬了,再說,鍊鋼可不是輕鬆活兒。”

“也不是什麼難活。”胡萬里不以爲意的道。

張四器驚訝的道:“大東家還懂鍊鋼?”

“只有你不知道的,沒有我不懂的。”胡萬里微微一笑,道:“別忘了,我可是二甲進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應奇巧淫技也都爛熟於心,我不懂的東西還真不多。”頓了一頓,他才接着道:“東興港鑄造、鍛造工匠幾近千人,不會沒有知道鍊鋼的工匠吧?”

稍一遲疑,張四器纔回道:“大東家,會鍊鐵的多,會鍊鋼的,尤其是能煉出好鋼的,怕是沒有。”說到這裡,他微微頓了一下,才快速的說道:“大東家,倭刀的材質不錯,他們是否有好鋼?”

玉鋼?胡萬里腦子裡立即就冒出這個被日本人吹的神乎其神的玉鋼,微微沉吟,他才道:“叫人來問問,讓他們比較一下,看看是否比墮子鋼好?”

張四器連忙轉身吩咐工匠去叫倭人工匠,拿墮子鋼、倭刀,隨後才折了回來,含笑道:“若是倭國有比墮子鋼更硬的好鋼,就省事多了。”

“省什麼事?”胡萬里瞥了他一眼,道:“鍊鋼是東興港的大事,東興港靠火器立身,在鋼鐵的冶煉方面豈能輕慢?即便倭國有好鋼,僅僅只是不耽擱火槍的鑽膛罷了。”

不多長時間,十幾個倭人工匠便魚貫而入,另外還有工匠拿着幾把好倭刀和兩塊墮子鋼,簡單的說明了來意之後,一衆倭匠便圍了過去,直接就拿倭刀在墮子鋼上砍,來回幾次,便返身稟報,玉鋼的硬度確實要比墮子鋼強。

這讓胡萬里有些鬱悶了,倭國的鋼是如何來的?微微沉吟,他才問道:“倭國的鋼是怎麼煉出來的?”

半晌,一個年紀稍大的工匠才嘰嘰咕咕的說了一大串,聽的翻譯,胡萬里不由哭笑不得。

倭國的鍊鋼法叫踏鞴鍊鋼法,他們不是用鐵鍊鋼,而且是用鐵礦石和木炭一起放入鍊鋼爐冶煉,因爲倭國沒有發掘出煤礦,他們一直用木炭鍊鐵,木炭溫度不夠高,煉製的時間也變得相當長,常常需要三天三夜甚至七天的不間斷熔鍊。

而最終煉出來的還是‘海綿鐵’——也就我國古代最早煉製出來的塊鍊鐵,更讓衆人咋舌的是,這種鍊鋼法的成本高的嚇人,原材料和鋼產量是三十比一,而且得出的鋼並不是成品,是將‘海綿鐵’用大錘子砸碎以後,然後將碎塊挑揀出來分門別類得來的。

而倭刀之所以好。完全是低溫鍛造技術的原因,可謂是因禍得福,當然,這也得益於倭人執着和追求完美的古怪性子,說去說來。都是資源匱乏惹的禍,而胡萬里也是第一次知道,日本刀弧度的形成,絕大部分原因是因爲使用不同成分材料合成的刀身,其各部位張力不一樣、在淬火時收縮比也不一樣而自然形成的,並非全是直接打造出來的。

將一衆倭人工匠打發走之後。張四器便迫不及待的問道:“大東家,倭人鍊鋼技術如此落後,怎的煉出的鋼比墮子鋼還硬?”

“炭!”胡萬里沉聲道:“關鍵在炭上面。”微微一頓,他才接着道:“用煤鍊鋼,雖然溫度高,但對鐵有害。你們知不知道?熟鐵、生鐵、鋼,是以什麼爲標準來劃分的?就是炭,是以含炭量的高低來劃分的。

而鋼又以炭的含量分爲低炭鋼、中炭鋼、高炭鋼,炭的含量越高,就越堅硬,墮子鋼應該只是低炭鋼,這些東西在鍊鋼的時候再慢慢的教你們。”

幾個工匠都聽的一愣一愣的。都瞪大着眼睛巴巴的望着他,這些東西,就是師傅也未必會傳授,大東家居然隨口就說了出來,想不到大東家還是鍊鋼的行家!

胡萬里卻沒留意衆人,半晌才自言自語,道:“難道倭國有富鐵礦?”

回過神來,胡萬里掃了幾個工匠一眼,才叮囑道:“這段時間,我要忙着築壩開挖引水溝。還要忙着傳授鍊鋼的經驗,火槍作坊估計抽不出空來,你們考慮一下,利用水力鍛錘,能否將整支槍管同時成形。焊接的地方畢竟不牢靠,而且也費工時。”

“小的們琢磨一下。”張四器含笑道:“大東家這幾日的想法和要求一個接着一個,小的們還真有些忙不過來。”

“有壓力纔有動力。”胡萬里笑着起身,吩咐兩個木工道:“將那個吊鉤起重機的模型搬到碼頭去,多叫幾個工匠按照比例擴大,要比帆船甲板高六尺。”

胡萬里在軍用碼頭將架設吊鉤起重機的位置確定下來之後,纔回到東春園,暮春時節,東興港的天氣已經漸漸的熱了起來,在日頭下騎馬來回跑兩趟,他一身都是汗,進的後院,兩個丫鬟便迎了上來,他一頭走,一頭吩咐道:“準備浴室,我要沐浴。”說着又問道:“幾位姨娘都在做什麼?”

丫鬟忙蹲身道:“回老爺,三個姨娘在學堂還沒回來,五姨娘在哄公子和小姐午睡,四姨娘在正廳。”

話音才落,就聽的一個丫鬟道:“老爺,門房李風烈來了。”

又有事?胡萬里轉過身來,見李風烈站在後院門口,便招了招手,李風烈連忙一溜小跑上前,道:“老爺,薛先生在外求見。”

“帶他去書房候着,我洗漱一番就去。”胡萬里說着便快步進了正廳,春兒含笑迎上來,略微打量了一下,便嗔道:“好不容易在家呆幾日,也是一天見不着老爺人影,瞧瞧,後背都汗溼了。”說着便一迭聲的吩咐:“快給老爺放水。”邊說邊送上一杯涼白開。

“生就的勞碌命。”胡萬里笑着將水喝了,才道:“最近還有的忙。”

“老爺可的愛惜點身子。”春兒說着附耳道:“秋蝶姐姐好像有了。”

秋蝶有了?胡萬里一喜,道:“怎的沒動靜?”

春兒輕聲道:“還沒請郎中把脈,她擔心是空喜歡一場,心上心下的,不準奴婢聲張。”

幾年沒懷上,也難怪她忐忑,胡萬里滿臉帶笑的道:“怕什麼,真的假不了,趕緊請郎中來把脈,真要懷上了,就該在家中安胎。”

“奴婢這就讓人去請郎中。”春兒歡喜的道。

胡萬里點了點頭,才道:“先別讓佘芳、小娥知道,等確定懷上了,再告訴她倆,她們這心結也該解開了。”

“奴婢明白。”

胡萬里洗浴更衣之後,這才趕到書房,見他進來,薛良輔滿臉欣喜的起身一揖,道:“恭喜少爺。”

恭喜?胡萬里想了想,應該沒什麼喜事啊?不可能又升官,當即他便道:“朝廷允准咱們在廣西招募兵丁?”

“那哪能吶?”薛良輔含笑道:“大喜訊,趙長福帶民工修路,幾個民工在摸金河洗碗,發現了沙金!”

“摸金河”胡萬里一愣。

薛良輔笑道:“那河沒名字,因爲發現了沙金,就叫摸金河。”

“洗個碗都能夠發現沙金,說明金礦的規模不小!”胡萬里笑道:“馬上派人沿着河流而上,尋找金礦。”

“少爺。”

見他欲言又止,胡萬里一笑,道:“有什麼想法,儘管直言。”

“少爺,東興港如今並不缺錢,缺的是人。”薛良輔沉聲道。

胡萬里微微點了點頭,道:“佐卿的意思,是將這個消息散佈出去?吸引更多的人來淘金?是個好主意!現在萬里港人多,消息不封鎖,閩浙粵三省馬上就會傳開。”

第314章 沒意思的海戰第436章 入侵倭國第139章求人不如求己第393章 致仕第274章 激勵第439章 封侯第380章 奴隸貿易第115章 衝突第183章再提開海第264章 寒心第54章 南京(十)第238章 下套第267章 回家第400章 親王造反第225章 劍走偏鋒第476章 反困第364章 下旨第164章月港內訌第19章 落寞張璁第396章 遷界禁海第205章 籠絡第135章霸道第128章家難當第110章 離衙第133章 引子第124章 分功第320章 南鎮撫司第257章 出行第125章姑妄言之第242章 月犯進賢第222章 聯手第237章 沒白來第26章 明朝海禁第450章 偷天換日(十一)第171章擢升第68章 抵達月港第175章紅夷大炮第203章 嚴世藩第177章安排第316章 故人重逢第297章 開張不順第262章 分水貢芽茶第127章無聊嘉靖第399章 佳人來第429章 考績第343章 火燒大阪灣(三)第148章 殺手鐗第43章 白送第316章 故人重逢第367章 遷大本營第182章 離任第394章 爭權第373章 生意經第295章 杭州掛牌第217章 彈劾第231章 不解第242章 月犯進賢第206章 好色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一)第251章 復召張璁第436章 入侵倭國第102章 臺東第339章 京都近畿第87章 恩威並施第133章 引子第96章 無事生非第209章 反應不一第218章 踢皮球第47章 南京(三)第190章取而代之第418章 來客第11章 踏青賞美第108章 錢法九條第415章 舉國震驚第84章 弱點第251章 復召張璁第124章 分功第71章 盯梢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一)第377章 三宣六慰第123章管閒事第61章 出海第109章 上官巡察第86章 發狠第422章 捐款第344章 火燒大阪灣(四)第397章 過河拆橋第79章 船隊第405章 兵臨廣州第330章 招安第194章 禍不單行第486章 受益第285章 掛冠而去第171章擢升第56章 科舉革新第78章 作秀第 168章考驗第402章 月港撤退第13章 書生罵人第310章 攻心
第314章 沒意思的海戰第436章 入侵倭國第139章求人不如求己第393章 致仕第274章 激勵第439章 封侯第380章 奴隸貿易第115章 衝突第183章再提開海第264章 寒心第54章 南京(十)第238章 下套第267章 回家第400章 親王造反第225章 劍走偏鋒第476章 反困第364章 下旨第164章月港內訌第19章 落寞張璁第396章 遷界禁海第205章 籠絡第135章霸道第128章家難當第110章 離衙第133章 引子第124章 分功第320章 南鎮撫司第257章 出行第125章姑妄言之第242章 月犯進賢第222章 聯手第237章 沒白來第26章 明朝海禁第450章 偷天換日(十一)第171章擢升第68章 抵達月港第175章紅夷大炮第203章 嚴世藩第177章安排第316章 故人重逢第297章 開張不順第262章 分水貢芽茶第127章無聊嘉靖第399章 佳人來第429章 考績第343章 火燒大阪灣(三)第148章 殺手鐗第43章 白送第316章 故人重逢第367章 遷大本營第182章 離任第394章 爭權第373章 生意經第295章 杭州掛牌第217章 彈劾第231章 不解第242章 月犯進賢第206章 好色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一)第251章 復召張璁第436章 入侵倭國第102章 臺東第339章 京都近畿第87章 恩威並施第133章 引子第96章 無事生非第209章 反應不一第218章 踢皮球第47章 南京(三)第190章取而代之第418章 來客第11章 踏青賞美第108章 錢法九條第415章 舉國震驚第84章 弱點第251章 復召張璁第124章 分功第71章 盯梢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一)第377章 三宣六慰第123章管閒事第61章 出海第109章 上官巡察第86章 發狠第422章 捐款第344章 火燒大阪灣(四)第397章 過河拆橋第79章 船隊第405章 兵臨廣州第330章 招安第194章 禍不單行第486章 受益第285章 掛冠而去第171章擢升第56章 科舉革新第78章 作秀第 168章考驗第402章 月港撤退第13章 書生罵人第310章 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