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機會

胡萬里闖下什麼大禍了?周志偉三人不由面面相覷,狐疑的看着趙文華,見他酒杯空了,魏一恭連忙給他斟了滿杯,這才道:“胡長青雖說膽大,但行事素來頗有分寸,並非恣意妄爲之輩,他會闖下什麼大禍?”

“這回是真闖下大禍了。”趙文華輕嘆了口氣,從懷中取出一張紙條來,這才道:“在刑部遇上剛從六科廊房出來的抄報書手,這是一塊銀元買來的抄件——胡長青所上的奏疏,皇上已有旨意,明發天下。”

胡萬里的摺子,難道也是攻訐張璁的?這不可能!魏一恭急忙接過紙條,一目十行的快速看了一遍,看完之後,臉色立時一片煞白,不言聲的將紙條遞給周志偉,見這情形,陳節之迫不及待的湊了過來與他一起看。

看完之後,陳節之才緩緩落座,見三人皆是默然不語,他不由長嘆一聲,道:“胡長青這次確實是闖下了潑天大禍,這份奏疏一旦明發天下,他必然是千夫所指,不獨官場,整個士林都將對他嗤之以鼻,支持武勳也就罷了,那些個閹人都是十足的小人,焉能掌監督之權?”

聽的這話,周志偉才放下手中的紙條,小飲了半杯,又掃了三人一眼,才道:“宦官掌監督之權,這是建立在三權分立的基礎之上的,就事論事,文官、武勳、宦官,也只有宦官適宜掌監督之權,這不僅有例可循,也唯有宦官掌監督之權,皇權纔會安穩。”

陳節之有些詫然的望向他,道:“本中兄亦支持三權分立?”

“身爲文官,有幾人會贊成三權分立?這無異於是自套枷鎖。”周志偉苦笑着道:”不過。胡長青說的有道理,大明要想長治久安,就必須平衡權利,並對權利進行有效的監督,這幾年,各地鎮守中官陸續撤回。地方文武已是處於毫無監督的狀態,別看眼前還好,時日一久,必然滋生貪腐。

再說了,雖說現在文官獨大,可誰敢保證日後武勳和宦官的勢力不會超越文官?真若能乘着眼前這機會確立三權分立,從長遠來看,亦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本中這話不無道理。”魏一恭點頭道:“武勳且不說,宦官的勢力確實是說不清楚。一旦取得皇上的信任,勢力便會急劇膨脹,反壓文官也不是沒有可能。”說到這裡,他聲音一低,“皇上不僅年輕,而且還崇信道教,時常不見大臣,誰敢保證他日後不會寵信宦官?況且武勳也並非就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一旦遭遇戰事,武勳的勢力同樣會快速增長。”

見周志偉、魏一恭兩人皆是向着胡萬里。陳節之不由一笑,道:“二位年兄不愧是當年跟着胡長青一同前往京郊爲恩師送行的,倒如此護着他。”

調侃了一句,他才接着道:“二位與胡長青關係不同,能心平氣和,公允的看待三權分立。但其他官員包括士紳會如何看待這個三權分立?閹黨在朝野上下名聲尤爲惡劣,勳臣子弟聲色犬馬,安於享樂亦是名聲在外。

長青身爲二甲出身的文官,公然上疏支持閹黨和勳臣,這是公然背叛文官階層。士林階層,勢必會招來更爲猛烈的攻訐,護禮派一衆官員豈會放過這等良機,必然會藉機大肆攻訐,肆意攀咬,恩師雖然致仕亦會跟着被牽連被攻訐,胡長青聰明一世,這次何以如此糊塗?”

趙文華一直沒吭聲,靜靜的聽着幾人爭辯,聽到這裡,他微微一揚眉頭,輕笑道:“我看未必,胡長青不是糊塗之人,如此大事,豈會輕率?他行事素來出人意料,此番不惜冒着身敗名裂之險公然上疏支持武勳、宦官,必然是所謀甚大,諸位如何就不想想他圖的是什麼?”

聽的這話,三人不由一愣,方纔忙着爭論三權分立,還真是忽略了這點,胡萬里如此行事,圖的是什麼?魏一恭飲殷勤的給趙文華斟了一杯酒,道:“符質兄一路行來,定然有所猜想,不妨說出來聽聽。”

趙文華一路上亦是在爲胡萬里擔心,進屋之後纔想到這點,小飲了半杯酒,他才含笑道:“胡長青這道奏疏一旦明發天下,必然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僅會引發朝野上下對朝廷格局的討論,亦會激發武勳和宦官的信心、野心,對於現在的文武之爭而言,不啻於是火上澆油,甚至連宦官也可能會捲進來,如此一來,護禮派的官員必然會齊心攘外,全力應付文武之爭,

無暇內訌,諸位想想,這種情形下,恩師會否有起復的機會?

一衆同年中,恩師最爲青睞的便是胡長青,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恩師若是起復,胡長青自然是最爲受益,餘以爲,胡長青此舉,應是意在爲恩師起復製造機會。”

“不止如此。”周志偉接過話頭道:“三權分立,不僅利於朝中三股勢力相互制衡,亦利於鞏固皇權,利於澄清吏治,胡長青上此疏,必然倍受皇上賞識。”微微一頓,他才沉聲道:“若是所料不差,胡長青此舉,應是想效仿恩師的青雲之路。”

聽的這話,魏一恭、趙文華、陳節之三人皆是心中一動,他們都是初入仕途,才初略品嚐權利的滋味,誰不想升官?誰不想象禮儀張璁那樣平步青雲,數年間就入閣爲相,一展胸中抱負?胡萬里拋出的這個三權分立,與當年的大禮儀之爭何其相似?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當然,風險亦是極大,事若不成,不僅身敗名裂,仕途前程亦會斷送一盡。

當下幾人皆是默然不語,悶頭喝酒,見這情形,周志偉不由一笑,道:“恩師能否起復,尚是未知之數,三權分立能否推行,亦是難以預料,文武之爭是何結局,同樣難以預料,不過,正因爲如此,纔是難得的機會,諸位敢不敢再跟胡長青豪賭一把?”(未完待續……)

第151章 爲那般第483章 登基第153章 買賣第293章 被坑第429章 考績第73章 窺破第 99章 錢法第430章 出兵理由第75章 有野心第324章 萬衆矚目第53章 南京(九)第52章 南京(八)第309章 堅守待援第160章入夥東興港第268章 缺乏信仰第34章 再見張璁第299章 廠衛陰影第282章 情敵第449章 偷天換日(十)第158章禮物第45章 南京(一)第264章 寒心第128章家難當第413章 前景第207章 被逼第416章 嚴嵩入閣第59章 釜底抽薪第97章 鑄私錢第69章 逛街第491章 斬草除根第338章 招安條件第391章 擴兵第229章 紛爭起第224章 一門兩公第140章 二爺第212章 失控第262章 分水貢芽茶第117章如意算盤第187章府尹柴奇第322章 月港生變第138章各方反應第322章 月港生變第242章 月犯進賢第109章 上官巡察第402章 月港撤退第167章試探第163章彩票圈錢第444章 偷天換日(五)第58章 談生意第469章 偷天換日(三十)第143章火器大家第六章 買僕第141章婚事第342章 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二)第489章 金融帝國第61章 出海第300章 不樂觀第381章 缺錢了第241章 勳臣入閣第348章 金印第440章 偷天換日(一)第119章異想天開第254章 物色第111章 比較第370章 淘金潮第66章 琉球第470章 雄辯第35章 建言第47章 南京(三)第350章 拒絕招安第176章指婚第330章 招安第357章 反過來想第355章 立足於打第463 偷天換日(二十四)第101章 錢弊第144章引狼入室第110章 離衙第391章 擴兵第207章 被逼第474章 決戰大同第241章 勳臣入閣第130章 東興匠人第36章 三字真經第382章 依仗第302章 下馬威第82章 豁出去第310章 攻心第348章 金印第102章 臺東第196章 彩票發行第402章 月港撤退第273章 造船廠第141章婚事第 63章 弄巧成拙第93章 根本第454章 偷天換日(十五)第352章 不安第151章 爲那般第 401章 動手
第151章 爲那般第483章 登基第153章 買賣第293章 被坑第429章 考績第73章 窺破第 99章 錢法第430章 出兵理由第75章 有野心第324章 萬衆矚目第53章 南京(九)第52章 南京(八)第309章 堅守待援第160章入夥東興港第268章 缺乏信仰第34章 再見張璁第299章 廠衛陰影第282章 情敵第449章 偷天換日(十)第158章禮物第45章 南京(一)第264章 寒心第128章家難當第413章 前景第207章 被逼第416章 嚴嵩入閣第59章 釜底抽薪第97章 鑄私錢第69章 逛街第491章 斬草除根第338章 招安條件第391章 擴兵第229章 紛爭起第224章 一門兩公第140章 二爺第212章 失控第262章 分水貢芽茶第117章如意算盤第187章府尹柴奇第322章 月港生變第138章各方反應第322章 月港生變第242章 月犯進賢第109章 上官巡察第402章 月港撤退第167章試探第163章彩票圈錢第444章 偷天換日(五)第58章 談生意第469章 偷天換日(三十)第143章火器大家第六章 買僕第141章婚事第342章 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二)第489章 金融帝國第61章 出海第300章 不樂觀第381章 缺錢了第241章 勳臣入閣第348章 金印第440章 偷天換日(一)第119章異想天開第254章 物色第111章 比較第370章 淘金潮第66章 琉球第470章 雄辯第35章 建言第47章 南京(三)第350章 拒絕招安第176章指婚第330章 招安第357章 反過來想第355章 立足於打第463 偷天換日(二十四)第101章 錢弊第144章引狼入室第110章 離衙第391章 擴兵第207章 被逼第474章 決戰大同第241章 勳臣入閣第130章 東興匠人第36章 三字真經第382章 依仗第302章 下馬威第82章 豁出去第310章 攻心第348章 金印第102章 臺東第196章 彩票發行第402章 月港撤退第273章 造船廠第141章婚事第 63章 弄巧成拙第93章 根本第454章 偷天換日(十五)第352章 不安第151章 爲那般第 401章 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