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機會

胡萬里闖下什麼大禍了?周志偉三人不由面面相覷,狐疑的看着趙文華,見他酒杯空了,魏一恭連忙給他斟了滿杯,這才道:“胡長青雖說膽大,但行事素來頗有分寸,並非恣意妄爲之輩,他會闖下什麼大禍?”

“這回是真闖下大禍了。”趙文華輕嘆了口氣,從懷中取出一張紙條來,這才道:“在刑部遇上剛從六科廊房出來的抄報書手,這是一塊銀元買來的抄件——胡長青所上的奏疏,皇上已有旨意,明發天下。”

胡萬里的摺子,難道也是攻訐張璁的?這不可能!魏一恭急忙接過紙條,一目十行的快速看了一遍,看完之後,臉色立時一片煞白,不言聲的將紙條遞給周志偉,見這情形,陳節之迫不及待的湊了過來與他一起看。

看完之後,陳節之才緩緩落座,見三人皆是默然不語,他不由長嘆一聲,道:“胡長青這次確實是闖下了潑天大禍,這份奏疏一旦明發天下,他必然是千夫所指,不獨官場,整個士林都將對他嗤之以鼻,支持武勳也就罷了,那些個閹人都是十足的小人,焉能掌監督之權?”

聽的這話,周志偉才放下手中的紙條,小飲了半杯,又掃了三人一眼,才道:“宦官掌監督之權,這是建立在三權分立的基礎之上的,就事論事,文官、武勳、宦官,也只有宦官適宜掌監督之權,這不僅有例可循,也唯有宦官掌監督之權,皇權纔會安穩。”

陳節之有些詫然的望向他,道:“本中兄亦支持三權分立?”

“身爲文官,有幾人會贊成三權分立?這無異於是自套枷鎖。”周志偉苦笑着道:”不過。胡長青說的有道理,大明要想長治久安,就必須平衡權利,並對權利進行有效的監督,這幾年,各地鎮守中官陸續撤回。地方文武已是處於毫無監督的狀態,別看眼前還好,時日一久,必然滋生貪腐。

再說了,雖說現在文官獨大,可誰敢保證日後武勳和宦官的勢力不會超越文官?真若能乘着眼前這機會確立三權分立,從長遠來看,亦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本中這話不無道理。”魏一恭點頭道:“武勳且不說,宦官的勢力確實是說不清楚。一旦取得皇上的信任,勢力便會急劇膨脹,反壓文官也不是沒有可能。”說到這裡,他聲音一低,“皇上不僅年輕,而且還崇信道教,時常不見大臣,誰敢保證他日後不會寵信宦官?況且武勳也並非就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一旦遭遇戰事,武勳的勢力同樣會快速增長。”

見周志偉、魏一恭兩人皆是向着胡萬里。陳節之不由一笑,道:“二位年兄不愧是當年跟着胡長青一同前往京郊爲恩師送行的,倒如此護着他。”

調侃了一句,他才接着道:“二位與胡長青關係不同,能心平氣和,公允的看待三權分立。但其他官員包括士紳會如何看待這個三權分立?閹黨在朝野上下名聲尤爲惡劣,勳臣子弟聲色犬馬,安於享樂亦是名聲在外。

長青身爲二甲出身的文官,公然上疏支持閹黨和勳臣,這是公然背叛文官階層。士林階層,勢必會招來更爲猛烈的攻訐,護禮派一衆官員豈會放過這等良機,必然會藉機大肆攻訐,肆意攀咬,恩師雖然致仕亦會跟着被牽連被攻訐,胡長青聰明一世,這次何以如此糊塗?”

趙文華一直沒吭聲,靜靜的聽着幾人爭辯,聽到這裡,他微微一揚眉頭,輕笑道:“我看未必,胡長青不是糊塗之人,如此大事,豈會輕率?他行事素來出人意料,此番不惜冒着身敗名裂之險公然上疏支持武勳、宦官,必然是所謀甚大,諸位如何就不想想他圖的是什麼?”

聽的這話,三人不由一愣,方纔忙着爭論三權分立,還真是忽略了這點,胡萬里如此行事,圖的是什麼?魏一恭飲殷勤的給趙文華斟了一杯酒,道:“符質兄一路行來,定然有所猜想,不妨說出來聽聽。”

趙文華一路上亦是在爲胡萬里擔心,進屋之後纔想到這點,小飲了半杯酒,他才含笑道:“胡長青這道奏疏一旦明發天下,必然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僅會引發朝野上下對朝廷格局的討論,亦會激發武勳和宦官的信心、野心,對於現在的文武之爭而言,不啻於是火上澆油,甚至連宦官也可能會捲進來,如此一來,護禮派的官員必然會齊心攘外,全力應付文武之爭,

無暇內訌,諸位想想,這種情形下,恩師會否有起復的機會?

一衆同年中,恩師最爲青睞的便是胡長青,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恩師若是起復,胡長青自然是最爲受益,餘以爲,胡長青此舉,應是意在爲恩師起復製造機會。”

“不止如此。”周志偉接過話頭道:“三權分立,不僅利於朝中三股勢力相互制衡,亦利於鞏固皇權,利於澄清吏治,胡長青上此疏,必然倍受皇上賞識。”微微一頓,他才沉聲道:“若是所料不差,胡長青此舉,應是想效仿恩師的青雲之路。”

聽的這話,魏一恭、趙文華、陳節之三人皆是心中一動,他們都是初入仕途,才初略品嚐權利的滋味,誰不想升官?誰不想象禮儀張璁那樣平步青雲,數年間就入閣爲相,一展胸中抱負?胡萬里拋出的這個三權分立,與當年的大禮儀之爭何其相似?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當然,風險亦是極大,事若不成,不僅身敗名裂,仕途前程亦會斷送一盡。

當下幾人皆是默然不語,悶頭喝酒,見這情形,周志偉不由一笑,道:“恩師能否起復,尚是未知之數,三權分立能否推行,亦是難以預料,文武之爭是何結局,同樣難以預料,不過,正因爲如此,纔是難得的機會,諸位敢不敢再跟胡長青豪賭一把?”(未完待續……)

第11章 踏青賞美第317章 再回南京第106章 內閣急遞第271章 觀察第214章 鬧大了第八章 試探第12章 跋扈僕從第409章 強攻第207章 被逼第49章 南京(五)第174章發軍餉第361章 特區第411章 城下之盟第374章 野心第226章 化解第331章 大同兵變第189章不歡第316章 故人重逢第373章 生意經第229章 紛爭起第 63章 弄巧成拙第110章 離衙第58章 談生意第58章 談生意第228章 賑濟第486章 受益第391章 擴兵第287章 障眼法第410章 城破第27章 中山狼第66章 琉球第357章 反過來想第54章 南京(十)第358章 跳出三界外第65章 明朝火器第325章 再出豪言第472章 各有算盤第319章 大變在即第421章 贏家第443章 偷天換日(四)第271章 觀察第47章 南京(三)第31章 赴任第32章 驛站第469章 偷天換日(三十)第26章 明朝海禁第411章 城下之盟第79章 船隊第327章 永寧衛的算盤第238章 下套第390章 大捷第429章 考績第175章紅夷大炮第133章 引子第7章 出題買僕第90章 一把火第321章 強勢第338章 招安條件第40章 首輔張璁第175章紅夷大炮第224章 一門兩公第470章 雄辯第77章 邸報第47章 南京(三)第41章 徐州第443章 偷天換日(四)第445章 偷天換日(六)第102章 臺東第125章姑妄言之第156章 誘惑第26章 明朝海禁第403章 火燒月港第76章 漳州第291章 張璁回京第466章 偷天換日(二十七)第399章 佳人來第392章 跋扈第114章 籠絡第427章 形勢第286章 萬順合第477章 求盟第202章 嚴嵩意第467章 偷天換日(二十八)第72章 試探第153章 買賣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126章瞞天過海第177章安排第9章 女兒節第93章 根本第122章募捐第152章 軍火商第356章 嘉靖失落第442章 偷天換日(三)第112章 齋醮第306章 硬骨頭第242章 月犯進賢第426章 飛剪第485章 無奈第16章 風雲變幻
第11章 踏青賞美第317章 再回南京第106章 內閣急遞第271章 觀察第214章 鬧大了第八章 試探第12章 跋扈僕從第409章 強攻第207章 被逼第49章 南京(五)第174章發軍餉第361章 特區第411章 城下之盟第374章 野心第226章 化解第331章 大同兵變第189章不歡第316章 故人重逢第373章 生意經第229章 紛爭起第 63章 弄巧成拙第110章 離衙第58章 談生意第58章 談生意第228章 賑濟第486章 受益第391章 擴兵第287章 障眼法第410章 城破第27章 中山狼第66章 琉球第357章 反過來想第54章 南京(十)第358章 跳出三界外第65章 明朝火器第325章 再出豪言第472章 各有算盤第319章 大變在即第421章 贏家第443章 偷天換日(四)第271章 觀察第47章 南京(三)第31章 赴任第32章 驛站第469章 偷天換日(三十)第26章 明朝海禁第411章 城下之盟第79章 船隊第327章 永寧衛的算盤第238章 下套第390章 大捷第429章 考績第175章紅夷大炮第133章 引子第7章 出題買僕第90章 一把火第321章 強勢第338章 招安條件第40章 首輔張璁第175章紅夷大炮第224章 一門兩公第470章 雄辯第77章 邸報第47章 南京(三)第41章 徐州第443章 偷天換日(四)第445章 偷天換日(六)第102章 臺東第125章姑妄言之第156章 誘惑第26章 明朝海禁第403章 火燒月港第76章 漳州第291章 張璁回京第466章 偷天換日(二十七)第399章 佳人來第392章 跋扈第114章 籠絡第427章 形勢第286章 萬順合第477章 求盟第202章 嚴嵩意第467章 偷天換日(二十八)第72章 試探第153章 買賣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126章瞞天過海第177章安排第9章 女兒節第93章 根本第122章募捐第152章 軍火商第356章 嘉靖失落第442章 偷天換日(三)第112章 齋醮第306章 硬骨頭第242章 月犯進賢第426章 飛剪第485章 無奈第16章 風雲變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