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

所以,不難發現,反應過來的那些蒙古族,尤其是那些擁有不小實力的部落,對於後金的態度,也變得頗爲消極起來,隱隱有一些牴觸,也就有了皇太極西征林丹汗的功虧一簣。

衆人的腦海裡閃過這些念頭之時,這個時候,孫承宗那平靜到沒有絲毫波瀾的聲音再次響起,迴盪在安靜的大廳之內,打破了那種有一些壓抑的氣氛。

“袁崇煥,此次帶兵深入遼河套,陳兵於林丹汗的大本營的左翼,就由你統帥,本督派遼東前鋒總兵祖大壽、昌平總兵尤世威作爲你的副手。”

袁崇煥雙手抱拳,就要領命,做出迴應,然而,不等他說出話,這個時候,孫承宗似乎是想到了什麼,進而又補充道:“爲了穩妥起見,本督再將左良玉、曹文詔、趙率教等能征慣戰之將,調撥與你,暫時任由你差使。”

這一刻,衆人聽得心驚,聽得震顫,更是聽出了孫承宗對於這次行動的重視程度,這樣的陣容,幾乎囊括了遼東所有對建奴強勢將領,各個都是能征善戰之輩,幾乎是精銳盡出。

若無之前的交代,孫承宗的那番語重心長地講述,以這樣的陣容,在場之人,還會以爲,朝廷準備對整個遼河套的蒙古族開戰,準備將林丹汗徹底從遼東抹除了呢?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錯覺,因爲,這個陣容太過強悍,就連袁崇煥也是吃驚不小,一時忘記了回覆孫承宗,呆呆地站在那裡,愣愣地看着孫承宗,一副以爲自己聽錯的樣子。

“怎麼着?袁崇煥,你不滿意本督這樣的安排?難道,你還想再要一些人?”

“不不,大人,怎麼會呢?”

孫承宗那副故作生氣的樣子,還有那帶着幾分打趣的口吻,但在袁崇煥眼裡,卻是沒有一點開玩笑的感覺,立馬一本正經的予以否定,更是誠懇地補充道:“這樣的陣容,莫說只是震懾林丹汗,讓他不敢輕舉妄動,讓他們老老實實地待在遼河套,就是將其滅了,佔領整個遼河套,都是綽綽有餘,下官怎敢獅子大張口,還有其他的奢求?”

下午之時,錦州城....

遼東前鋒大將總兵府,書房之中,祖大壽陰沉的坐在那裡,而在他的對面,分別站着祖家在軍中之人,全都是大明在遼東的將領,祖大壽的兄弟祖大樂、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澤遠、祖澤沛、祖澤盛、祖澤法、祖可法等人,涵蓋上至總兵,下至副將、參將、遊擊等各級軍官,分守寧遠、錦州、大淩河諸城,可謂是滿門皆榮。

“大哥,朝廷這樣做,也太不公平了,要不是咱們祖家,要不是咱們遼東兵這些年的堅守,抵禦建奴的大軍,恐怕黃豬皮早就打到了山海關,哪還會有如今的大好局面?”

“現在好了,遼東的形勢一片大好,收復遼東失地,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輕易就能辦到。在這個時候,卻將遼東兵一腳踢開,將大部分的功勞分給孫元化與袁可立那些人,這與卸磨殺驢何異?”

“還有孫督師今天的安排,雖沒有偏心,但卻是很不合理,就那麼一點功勞,卻用了那麼多的主將,看似是爲了表達重視之意,足以震懾到林丹汗,穩住陣腳,實則卻是,將那麼一點的功勞無線化的細分,最後論功行賞之時,落到咱們祖家頭上的功勞,絕對是少之又少,可謂是寥寥。”

......

隨着衆人七嘴八舌的議論,亂哄哄的表達各自的不滿,祖大壽的臉色越來越陰晴不定,但更多的還是無奈,儘管心中也是氣憤不已,有着相當強烈的不滿情緒。

“好了,都不要嚷嚷了....”

最終,祖大壽還是按耐不住了,對着衆人咆哮了一句,進而甕聲甕氣的繼續說道:“現在再如何的埋怨,又能改變了什麼?朝廷制定的大的用兵方略,已經下來了,並且付諸於實際,已經不是你我,咱們祖家所能左右的了。”

“可是,大哥,不能就這樣算了啊~!”

祖大弼咋咋呼呼地來了這麼一句,滿臉的不甘之色,目光緩緩轉移,掃過自己的身後,祖澤遠等祖家年輕一輩,沉聲繼續說道:“如果沒有軍功加身,短期之內,澤遠他們根本不可能快速成長起來,得不到提升,成爲軍中的中上層將領。”

“如果錯過了這次的機會,數年之內,他們就沒有立軍功的機會,咱們又不能強制提拔,升他們到更高的職位?否則的話,莫說是朝廷,就是孫承宗和袁崇煥那裡,也通不過。”

“大弼,關於這件事情,莫說沒有軍功加身,就算是有,也不是你我能夠決定的,即便是孫承宗和袁崇煥,也要報備到朝廷,覈准之後,纔有可能升官,纔能有正式的任命。”

祖大壽漸漸冷靜了下來,就連語氣也變得緩和了不少,不等祖大弼再次開口,他自己就自顧自地解釋了起來。

“經過一年多的軍改,不管是咱們遼東兵,還是整個大明軍隊,尤其是在將領升遷方面,朝廷管的極嚴,凡是遊擊將軍以上的軍銜,都要通過兵部的考覈,加上軍功,方可得到正式任命。”

“所以,不管是咱們,還是孫承宗和袁崇煥,自遊擊將軍以上,任命的將領都是有着一個備註,暫代相應的職缺,而非正式。”

“大哥,這有何難?”

祖大成的神色頗爲的不以爲然,突兀的來了這一句,進而朗聲說道:“大不了多花一點錢,打通那些關係,通過考覈,那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只要有更多的祖家子弟,在軍中擔任要職,在以後的日子裡,朝廷不敢不正視咱們祖家?”

“所以,大哥,現在最重要的是,就是通過這次的收復遼東失地,想盡一切手段,將澤遠他們弄上去,提升他們在軍中的位置,如此一來,咱們祖家才能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像以往的那些將領和官員,來到遼東之後,職位雖高,權力雖大,或許能夠擁有一時的榮光,卻無法長久,幾乎沒有一個有好下場,最好的結局,也就是被削職爲民,保住一條命,能夠回家養老。之所以如此,不就是因爲,他們在遼東無根無源,缺少家族支持嗎?”

漸漸地,祖大成的臉上現出一層薄薄的怒色,一副義憤填膺的樣子,語氣更是如此,充滿感慨之意,好似在替古人擔憂。

c

第五百二十五章 將功補過第一百九十六章 令人振奮的消息第二百七十四章 改革驛站第四百九十八章 架空那些首領第二百四十九章 自信滿滿的洪先春第四百六十六章 郭懷一第六十二章 被消磨的文官骨氣第四百二十五章 爭吵第六十一章 敞開心扉第五百一十七章 升的太快第十章 改革二十四衙門(上)第二百四十五章 後續(上)第六百四十章 不好的預感第一百零三章 削藩的大概策略第四百五十四章 臺灣島的重要性第三百零二章 要求很簡單第三百零五章 最爲緊張的霍維華第一百二十八章 儲藏之處第三百一十五章 身心俱疲第一百三十二章 悽慘第二百九十四章 憂心忡忡的徐光啓第一百九十章 沒落的大明海軍第五百二十三章 多手準備第五百二十三章 多手準備第二百三十二章 熱門話題第七十七章 相同的特點第五百八十章 也有一個條件第四百一十三章 真實意圖第四百九十一章 反應不正常第三百八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二)第三百一十章 折中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六甲海峽第一百零五章 十五年的囚徒生活鍛造第七十八章 分化瓦解第三百八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一)第六百一十八章 考成法第四百八十一章 毛文龍的變化第四十二章 推遲第二十八章 一石二鳥第一百零五章 十五年的囚徒生活鍛造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之驕女的不幸第一百八十章 濃郁的尚武氣息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四百六十四章 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第二章 決定(求收藏求推薦)第五十二章 不甘與慶幸交織在一起第三百零六章 史上最會掙錢的皇帝第六百零一章 災難財第四百三十九章 賜姓第五百九十三章 雙喜第二百九十三章 馳道第二百八十四章 人選第五十一章 “爺”文化第二百九十九章 伴君如伴虎第五百三十三章 軍隊操練第五百七十七章 不對勁第三百零八章 最大污點第一百六十二章 互市第三百四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火箭第一百六十六章 開出條件第一百七十八章 憤怒的諸將第五十九章 楊景辰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七)第五百二十五章 將功補過第九十一章 宋獻策第三百零八章 最大污點第二百零一章 援軍到來第一百二十章 魔怔第四百一十二章 取消風聞奏報第三百一十五章 身心俱疲第二百四十五章 後續(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增一減第五百四十二章 皇太極的不安第一百六十三章 務實的帝王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六甲海峽第一百三十八章 據理反駁第十二章 崇禎時期的最大威脅第六百零三章 名利雙收第三百九十七章 臨別交代第六十章 喜訊第一百三十章 大搞建設第二百零五章 分析第二十三章 敲打(上)第三百八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六)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可以第一百二十六章 辣椒第一百九十五章 取巧手段第三百八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六)第六百五十五章 更遑論潞王府?第六百一十六章 天人交戰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多弊病第八十二章 遙遙跟隨第四百三十九章 賜姓第二百五十二章 東南形勢第三百零章 另一層打算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個開場白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六甲海峽
第五百二十五章 將功補過第一百九十六章 令人振奮的消息第二百七十四章 改革驛站第四百九十八章 架空那些首領第二百四十九章 自信滿滿的洪先春第四百六十六章 郭懷一第六十二章 被消磨的文官骨氣第四百二十五章 爭吵第六十一章 敞開心扉第五百一十七章 升的太快第十章 改革二十四衙門(上)第二百四十五章 後續(上)第六百四十章 不好的預感第一百零三章 削藩的大概策略第四百五十四章 臺灣島的重要性第三百零二章 要求很簡單第三百零五章 最爲緊張的霍維華第一百二十八章 儲藏之處第三百一十五章 身心俱疲第一百三十二章 悽慘第二百九十四章 憂心忡忡的徐光啓第一百九十章 沒落的大明海軍第五百二十三章 多手準備第五百二十三章 多手準備第二百三十二章 熱門話題第七十七章 相同的特點第五百八十章 也有一個條件第四百一十三章 真實意圖第四百九十一章 反應不正常第三百八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二)第三百一十章 折中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六甲海峽第一百零五章 十五年的囚徒生活鍛造第七十八章 分化瓦解第三百八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一)第六百一十八章 考成法第四百八十一章 毛文龍的變化第四十二章 推遲第二十八章 一石二鳥第一百零五章 十五年的囚徒生活鍛造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之驕女的不幸第一百八十章 濃郁的尚武氣息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四百六十四章 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第二章 決定(求收藏求推薦)第五十二章 不甘與慶幸交織在一起第三百零六章 史上最會掙錢的皇帝第六百零一章 災難財第四百三十九章 賜姓第五百九十三章 雙喜第二百九十三章 馳道第二百八十四章 人選第五十一章 “爺”文化第二百九十九章 伴君如伴虎第五百三十三章 軍隊操練第五百七十七章 不對勁第三百零八章 最大污點第一百六十二章 互市第三百四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火箭第一百六十六章 開出條件第一百七十八章 憤怒的諸將第五十九章 楊景辰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七)第五百二十五章 將功補過第九十一章 宋獻策第三百零八章 最大污點第二百零一章 援軍到來第一百二十章 魔怔第四百一十二章 取消風聞奏報第三百一十五章 身心俱疲第二百四十五章 後續(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增一減第五百四十二章 皇太極的不安第一百六十三章 務實的帝王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六甲海峽第一百三十八章 據理反駁第十二章 崇禎時期的最大威脅第六百零三章 名利雙收第三百九十七章 臨別交代第六十章 喜訊第一百三十章 大搞建設第二百零五章 分析第二十三章 敲打(上)第三百八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六)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可以第一百二十六章 辣椒第一百九十五章 取巧手段第三百八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六)第六百五十五章 更遑論潞王府?第六百一十六章 天人交戰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多弊病第八十二章 遙遙跟隨第四百三十九章 賜姓第二百五十二章 東南形勢第三百零章 另一層打算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個開場白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六甲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