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三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

聽完二人的話,豪格心下,亦是十分不是滋味。

他暗暗想到,多爾袞這廝,硬的不來來軟的,竟派出這三條漢狗在遼南就地駐屯,這般做法,無非就是想堵住自已北上之路罷了。

恭順王孔有德,智順王尚可喜,懷順王耿仲明,這三條漢狗,每個人手下皆有將近兩萬的獨立兵力,他們分駐莊河、蓋州、岫巖,正好牢牢地扼住了遼南通往遼中的要地,倒是把自已的將來出路,給牢牢堵上了。

難道說,自已的宏偉計劃,就要被這三隻臭蟲給牢牢堵住,就地扼殺,再不得實現了麼?

想到這裡,豪格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憋悶。

他深吸一口氣,陰寒目光掃過階下的二人,哏聲道:“他孃的,咱們好歹都是先前的滿洲精銳,怎麼現在竟會被這三隻臭蟲給嚇住!哼!不亮刀子,不識皮匠,他們是不是覺得咱們只有兵馬三千,就可以不把咱們放在眼裡了?!老子倒要讓這三條漢狗好好看看,我軍馬之戰力何等強悍,此番定要給他們一個厲害瞧瞧!”

“肅親王說得對!奶奶的,什麼時候輪到這三條漢狗騎在咱們頭上作威作福了,真真羞煞個人!”鰲拜一臉猙獰地答道:“請肅親王下令,着奴才領兵出戰,無論是打哪一條漢狗,奴才皆願爲先鋒,爲肅親王滅其部衆,取其狗頭!”

“是啊,不給他們一定厲害看看,他們就不知道馬王爺有三隻眼!”楊善亦聲音凌厲地插話過來:“肅親王,咱位這三千兵馬,皆是滿洲精銳,雖已改漢發,着漢衣,但其本質,還是與先前一樣,乃是縱橫白山黑水驍勇善戰的八旗勇士!我軍兵馬雖少,卻是個個雖能戰,人人久歷沙場,豈不比那些只能打打下手的漢狗要強太多。哼,三千猛虎齊上陣,豈是那數萬條野狗所能擋!”

見二人這般踊躍請戰,豪格心下亦是昂奮,不過他猶豫了一下,便對二人說道:“二位將軍這般敢戰,本王心下甚慰!只不過,我等初來乍到此地,若立即要帶領全部兵馬,去與那三條漢狗廝殺,只怕上面會嫌我軍擅動,而多有不滿。故以本王看來,還是先令鰲拜帶領我部的五百騎兵,先行掠陣,試探一下那三條漢狗的真實戰力,再作決斷,亦不爲遲。現在這三條漢狗中,孔有德部駐在莊河,離我軍最近,其部兵馬亦是最多。以本王之見,就先拿他開刀,給這廝來個當頭一擊,狠狠地給他一個下馬威!”

聽到豪格之令,鰲拜一臉喜色,大聲應令道:“甚好!俺這就點集兵馬,前去掠陣交戰,一定要給孔有德那廝一個厲害瞧瞧,讓他知道我軍的厲害,好好嚐嚐滿州勇士的鐵拳是何滋味!”

豪格點點頭,又對一旁的楊善說道:“好,就這麼辦!另外,楊善你令一千步兵策應鰲拜行動,萬一行動有失,務必接應其順利回城。”

楊善拱手抱拳:“肅親王放心,本將一定竭盡全力,力保鰲拜順利迴歸!”

安排既定,一千五百兵馬,從復州城洶涌而出,這復州城中,只留有豪格一人率五百步兵守城。

鰲拜等人出得城來,倒似有如脫繮野馬一般,頂着刺骨寒風,踏着遍地殘雪,一路向東疾行。

鰲拜部的五百騎兵行動速度極快,迅速與後面楊善部的一千步兵拉開距離,消失在前面的地平線處。

見到鰲拜率着一衆騎兵脫伍疾行,後面統領步兵的楊善,心下雖暗恨不已,卻亦無可奈何,只能喝令手下兵將快速跟上。

鰲拜率領着一衆騎兵,策馬奔行了近兩個時辰,便見到前面那已然結冰,有如一條玉帶一般的碧流河。

見到這條河流,鰲拜的臉色,開始有些凝重。

因爲他知道,碧流河的東岸,便是莊河地界,自已若是一旦過河,便可能要與孔有德部交戰了。

他又下意識地看了看後面,天地之間,只有一片迷濛的灰白,那楊善部的步兵已被自已拋離不知多遠,這短時間內,只怕是趕不上來了。

就在這時,鰲拜影影綽綽地看到,那碧流河對岸,彷彿出現了零零碎碎的哨騎,正在遠遠地觀察自已的動靜。

見到敵軍哨騎,原本打算先休息下,就地等待楊善步兵的鰲拜,心頭頓是熱血激涌,他唰地拔出寶劍,大聲喝道:“兒郎們!跟俺上,去把這些漢狗的哨騎,統統宰了!”

說完,他率先猛磕馬肚,策馬衝過河去,那一衆滿洲騎兵,見到主將如此驍勇一馬當先,頓時亦是士氣大振,人人不頓一路疲憊,紛紛揮刀舞槍,一路吼叫着殺過河去。

見到這五百餘名滿洲騎兵這般急急衝來,對面的孔有德部哨騎立即遁走,迅速消失在遠處。

要跑,可沒那麼容易!

鰲拜率領一衆騎兵,愈發加快了前行的速度,他們紛紛策馬揚鞭,向東猛追。

說起來,算是鰲拜運氣好,由於他們一路銜尾猛追,讓那些逃走的哨騎一時間還來不及,去告訴向莊河行進的每支部隊,很快,在鰲拜等人又追了小半個時辰後,他們發現了前面有一支約七八百人,正押送着大批帳篷與糧草車子,一路緩緩東行的孔有德部後勤部隊。

見到這支行動遲緩,又缺乏防備的後勤部隊,鰲拜與一衆手下,頓時皆是兩眼放光,每個人的臉上,都滿是極爲貪婪的神情。

靠,老子們一路東行,奔跑了這麼久,終於可以拿這七八百人的後勤部隊開葷了。

“兒郎們!跟俺衝過去,把這些兔崽子都給老子殺光!今天就先拿他們打打牙祭!”鰲拜抹了一把凍得通紅的臉龐,扭頭衝着一衆騎兵大聲下令。

一陣野獸般的迴應,從他周圍齊齊響起。

這些有如圍獵野獸的滿洲騎兵,立即愈發加快了奔行的速度,向着那些亂成一團的孔有德部輜重部隊疾撲而去。

這是一場近乎毫無懸念的戰鬥。

五百名久經戰陣的滿洲騎兵,有如一陣旋風般衝入敵陣,立即對那些四下潰逃的孔有德部後勤兵員,毫無留情地大砍大殺。

那七八百人的後勤部隊,如何是這如狼似虎的滿洲騎兵對手,他們哀嚎着四下逃跑,迅速地被滿洲騎兵砍瓜切菜般地殺了個乾淨。

眼見得只有數十名命大的傢伙,匆匆逃遠不見蹤影,鰲拜一衆騎兵,不約而同地發出一陣齊聲的歡呼。

“全體騎兵就地待命,砍下那些漢狗的腦袋,回覆州城後再論功行賞。等楊善的步兵趕至,就令他們將這些輜重帶回!”望着那數十大車滿載錢糧輜重的車輛,鰲拜一臉喜色。

手下騎兵齊齊應諾,遂又分散開來,開始四下砍下那些孔有德部軍兵腦袋,一片忙碌自是不提。

就在他們剛剛將地上的敵軍腦袋砍畢,各人忽地聽到,從地平線處,遠遠地傳來一陣怪異的聲響。

鰲拜遠遠看去,只見到從東邊的地平線處,一彪人馬有如風馳電掣般地殺奔而來。

“將軍!是敵軍騎兵,怕有三千餘人呢!”眼見得這羣孔有德部騎兵快速奔近,鰲拜旁邊一名親隨護衛忍不住驚叫起來。

鰲拜亦是臉色大變。

他知道,自已的部隊長途奔行到此,又經歷了方纔這場戰鬥,士卒與馬匹多有疲憊,若要與這六倍之衆的敵軍騎兵對面邀戰,只怕一時間,還真難佔便宜。

他又用戀戀不捨的目光,看了許久那數十大車滿滿當當的輜重車輛,才從牙縫着擠出一句話:“敵軍勢大,我軍力氣已竭,若再繼續作戰,只恐吃虧,全軍將士聽我軍令,盡棄了繳獲,儘速回撤。”

鰲拜說完,率先喝了一聲駕,立即拔馬回撤。

鰲拜這道命令,算是這般突發情況下,最爲識時務之舉了。

見得主帥下令,他手下騎兵,亦是無可奈何,只得執行命令,紛紛隨他一道向西回撤。

而見到滿洲騎失緊急回撤,後面尾追而來的孔有德部漢軍騎兵,卻不肯錯過這般良機,他們愈發加快了前行的速度,一路向他們猛追而去。

一方逃,一方追,在快到碧流河東岸處,孔有德部的騎兵終於追上鰲拜部撤逃的兵馬。

鰲拜無奈,只得率軍回戰,雙方頓是一通好殺。

不過,滿洲騎兵雖是人馬俱疲,其戰力確實強悍,比追來的孔有德部騎兵強出許多,在付出了一百餘名滿洲騎兵死傷的代價後,總算掙脫突圍,一路狼狽西逃過結冰的碧流河。

當然,這番廝殺與撤逃,滿洲騎兵不但損失了了一百餘名精銳,更是把先前斬獲的人頭,給丟了個精光。

而在這場追擊戰中,孔有德部騎兵損失卻是更大,足有三百餘名騎兵非死即傷。他們本欲再度追擊,但方追數步,卻見到對面的地平線處,隱隱涌現了一支豪格部的來援部隊,只得匆匆作罷,簡單地打掃戰場後,便拔馬回行。

很快,楊善率名一千步兵匆匆趕來,正好接應那敗退回陣的鰲拜一衆騎兵。鰲拜神色大慚,卻也只能與楊善一道回行,去向豪格稟報請罪。

回到復州城中,豪格聽完二人稟報,不由得在心下唏噓感嘆。

他孃的,玩了一輩子鷹,倒被老鷹給啗了眼,這下倒,此戰一無所獲,反倒折損了一百餘名精銳騎兵,真真令人心疼。

他長嘆一聲,便沉聲道:“鰲拜此敗,雖有貪功折兵之過,但好歹也殺掉了孔部一千餘兵馬,就暫不究其罪了。以本王看來,可與這三條漢狗相爭,還真不能急於一時。以後行事,也還是要先行請示那唐王李嘯,聽其批覆,再作決定亦不爲遲。”

聽了豪格的話,鰲拜與楊善皆覺氣沮,卻又不便反對,只得齊齊拱手迴應道:“是!我等謹聽肅親王安排!”

於是,豪格立即寫信奏報,飛鴿傳書,向李嘯報告現在遼南的最新局勢。然後向李嘯請教,在多爾袞派出三順王入駐遼南後,自已卻該如何應對,方爲合適。

在豪格飛鴿傳信,向在南京的李嘯通稟消息之時,那三順王早已在各自營地安頓下來,而其中最爲忙碌的,便是孔有德部。

孔有德駐地是在莊河一帶,離復州到是最近,只不過,莊河這地,因爲豪格部已多來擄掠,百姓盡皆逃亡,此地現在已是地曠人稀,一片荒涼。而那莊河堡城,因爲長形沒人駐紮,更是年久失修,形容頹敗,幾成狐兔之所居。

故而孔有德部到來後,只得暫在野外紮營。那莊河堡城,則由其孔廷訓親自數百親兵,在那裡緊急清理,希望能讓父帥孔有德儘快入駐。

在全軍一片忙碌安頓之際,孔有德站在莊河堡外的英那河處,若有所思地向其西眺望。

那目光盡頭,該是豪格所在的復州之地吧。

可嘆啊,這位大清的前肅親王,先帝皇太極的長子,曾經與多爾袞分庭抗禮的梟雄,現在卻轉而爲唐軍效力,又領其原滿洲兵馬來攻打故國,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此人下手之狠,擄掠之酷,竟似對待萬惡仇敵一般,全無半點故舊之情。這樣的人生轉變,怎麼能不令人爲之感嘆!

孔有德剛感嘆完豪格,幾乎在瞬間,就又想到了自已的人生經歷。

崇禎五年,孔有德發動吳橋兵變,與耿仲明一起叛明投清,隨後又與從鹿兒島叛變過來的尚可喜三人一道,被滿清皇帝皇太極封爲三順王。這時間飛過,已是十餘年過去了。

可嘆啊,那豪格身爲大清親王,卻叛清投明,又爲唐軍賣力投效,實是可恥可鄙。而自已身爲明朝花費重金建立的新軍主將,卻又叛明投清,同樣對先前的明軍故舊下手無情,自已的所作所爲,與那豪格相比,其實又有什麼區別呢?

也許,人生在世,本就沒有什麼公理與正義可言,唯一打動人心驅人行動的,不過是權利與富貴罷了。

就在他猶在感嘆之際,孔有德忽地看到,有數名盔甲不整的哨騎,正從西邊方向,向自已快速奔行而來。

第五百零二章 沉着應對第六十五章 擴充第一百一十一章 敵至第六百七十一章 失意東南,得意西北第八百九十八章 衆臣勸進 黃袍加身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回回潰滅第四百二十五章 神機弩第二十六章 拉攏第三百四十六章 蝦夷島開發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嘯的四條大罪第四百九十一章 圖庫拉圍殲戰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克赫圖阿拉第四十五章 步兵第六百四十九章 關山如鐵第八百八十二章 爲了大清,忍辱求生第三百四十五章 東征蝦夷第二百六十五章 鐵模鑄炮第五百九十九章 兵臨鎮遠堡第三百五十二章 聯軍的勝利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城破,圍攻皇宮第五百七十二章 弒帝栽贓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湯城第二百八十九章 求親巧遇第二百六十二章 政治與愛情第七十三章 回堡第六百零三章 內外交困的多爾袞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義之辨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二百零三章 財源滾滾第九百零五章 危急關頭 援兵終至第三百五十章 清軍報復第八百七十二章 分兵作戰,往擊多鐸第七百六十九章 給滿清打個棺材釘第四十一章 凝聚第一百四十章 魯王之邀第一百零七章 憂思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九百零五章 危急關頭 援兵終至第三百九十章 混亂攻殺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嘯 必先誅心第一百六十一章 明軍之誘第九十四章 改造第六百八十七章 兩縣立定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二百九十四章 逆我者亡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襲第一百三十章 鹽鹼地也是寶第二百四十八章 家賊難防第四十章 祖寬第六十一章 交換第二百一十五章 震天雷之威第七十章 攻山第五百六十二章 貝勒全家自我了斷第六百零八章 擁立順治第二百二十三章 克房山,撤京師第四百四十六章 俄清聯盟第八百九十二章 西北定,攻東南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八百一十八章 搏命阻敵第二百六十七章 蟒袍玉帶第七百八十四章 面見緬王第八百九十九章 登極稱帝,建立大唐第五百九十六章 孤軍險境第九百四十八章 反目成仇,叛軍來攻第六百八十章 清順合兵金湯城第四百七十三章 狂暴火力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第三百一十二章 收復臺北第一百三十四章 牛刀殺雞第三百零一章 老子賣自已第九十一章 條件第七百六十二章 黑暗之門第一百二十一章 赤鳳衛指揮使第一百四十章 魯王之邀第三百七十八章 爭漁簍的螃蟹第一百七十六章 皮島談判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儀還是安祿山第四百八十八章 腆顏求存第八百二十五章 出其不意,合攻保寧第一百一十七章 長線第五百四十二章 謀勸祖大壽第八百七十六章 末日遼陽第六百一十四章 交鋒初挫第三百零七章 平南營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一百六十一章 明軍之誘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四百一十三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收濟州島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三十一章 訓練第三百三十章 傀儡肝付氏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線第四十八章 戰陣第七百五十二章 模式化屠殺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軍之威第八百六十一章 南北齊攻 全面開戰
第五百零二章 沉着應對第六十五章 擴充第一百一十一章 敵至第六百七十一章 失意東南,得意西北第八百九十八章 衆臣勸進 黃袍加身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回回潰滅第四百二十五章 神機弩第二十六章 拉攏第三百四十六章 蝦夷島開發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嘯的四條大罪第四百九十一章 圖庫拉圍殲戰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克赫圖阿拉第四十五章 步兵第六百四十九章 關山如鐵第八百八十二章 爲了大清,忍辱求生第三百四十五章 東征蝦夷第二百六十五章 鐵模鑄炮第五百九十九章 兵臨鎮遠堡第三百五十二章 聯軍的勝利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城破,圍攻皇宮第五百七十二章 弒帝栽贓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湯城第二百八十九章 求親巧遇第二百六十二章 政治與愛情第七十三章 回堡第六百零三章 內外交困的多爾袞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義之辨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二百零三章 財源滾滾第九百零五章 危急關頭 援兵終至第三百五十章 清軍報復第八百七十二章 分兵作戰,往擊多鐸第七百六十九章 給滿清打個棺材釘第四十一章 凝聚第一百四十章 魯王之邀第一百零七章 憂思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九百零五章 危急關頭 援兵終至第三百九十章 混亂攻殺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嘯 必先誅心第一百六十一章 明軍之誘第九十四章 改造第六百八十七章 兩縣立定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二百九十四章 逆我者亡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襲第一百三十章 鹽鹼地也是寶第二百四十八章 家賊難防第四十章 祖寬第六十一章 交換第二百一十五章 震天雷之威第七十章 攻山第五百六十二章 貝勒全家自我了斷第六百零八章 擁立順治第二百二十三章 克房山,撤京師第四百四十六章 俄清聯盟第八百九十二章 西北定,攻東南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八百一十八章 搏命阻敵第二百六十七章 蟒袍玉帶第七百八十四章 面見緬王第八百九十九章 登極稱帝,建立大唐第五百九十六章 孤軍險境第九百四十八章 反目成仇,叛軍來攻第六百八十章 清順合兵金湯城第四百七十三章 狂暴火力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第三百一十二章 收復臺北第一百三十四章 牛刀殺雞第三百零一章 老子賣自已第九十一章 條件第七百六十二章 黑暗之門第一百二十一章 赤鳳衛指揮使第一百四十章 魯王之邀第三百七十八章 爭漁簍的螃蟹第一百七十六章 皮島談判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儀還是安祿山第四百八十八章 腆顏求存第八百二十五章 出其不意,合攻保寧第一百一十七章 長線第五百四十二章 謀勸祖大壽第八百七十六章 末日遼陽第六百一十四章 交鋒初挫第三百零七章 平南營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一百六十一章 明軍之誘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四百一十三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收濟州島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三十一章 訓練第三百三十章 傀儡肝付氏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線第四十八章 戰陣第七百五十二章 模式化屠殺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軍之威第八百六十一章 南北齊攻 全面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