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唐王勸降

見到城下叫喚,城頭的守軍頓是大驚,急急前去通報。

此時,因爲昨晚巡城到深夜,現在黃得功尚未起身,正在城中官署半寐而眠,這時砰的一聲,官廳大堂的大門,被猛地推開了。

黃得功猛地睜眼,只見一個氣喘吁吁滿頭是汗的報信小兵,蹬蹬地跑了進來。

連日熬夜的黃得功,難得休息一下。此番這軍兵闖入,攪了清夢,心頭不由得怒火騰起,他瞪着血紅的眼睛,怒喝道:“你這廝爲何這般無禮,竟敢不加稟報就擅闖入官堂,可是要討打麼?!”

“稟將軍,大事,大事不好了!”小兵見他惱怒,也顧不得許多,他一臉驚恐地大叫起來。

“何事不好,可是唐軍要開始攻城了麼?”黃得功心下一凜,急急下牀,立即開始穿衣着甲。

“主子,城外有唐王前來,說,說要與靖國公當面詳談。”小兵抹着臉上的汗珠,急急稟道。

聽到這名小兵這般話語,黃得功頓是變了臉色。

不是吧,那唐王李嘯,不是遠在山東濟南嗎?他,他怎麼會突然來到了揚州城下?難道是,他這幾天,從山東疾馳而來,一路南行到這揚州城處麼?

黃得功迅速想到,唐軍之所以這些天一直對揚州城圍而不攻,難道,僅僅是在等到唐王李嘯的到來?

情況變化太快,黃得功一時感覺,自已的頭腦有些運轉不過來,他想了想,便對小兵立即下令道:“你,速去通稟史大人,讓他與本公一道上城與唐王敘談。”

“得令!”

很快,穿衣着甲完畢的黃得功,帶着一衆護衛,匆匆向揚州西門通濟門走去。

黃得功才走上城牆馬道,就聽到身後有紛雜的腳步聲傳來,看到衣衫都不甚整齊的兵部尚書史可法,亦快步向西門大步奔來。

“靖國公,可是那李嘯來了麼?”已得到消息的史可法,遙遙地看到黃得功,便立即大聲喝問。

黃得功停下腳步,待他稍稍走近,便嘆氣回道:“正是。現在唐王就在城外,要與本公對話,卻不知道,他要……”

“哼,這還要多問麼,李嘯此來,必是爲了勸降。”史可法一臉陰鬱,又急急說道:“李嘯利嘴伶牙能說會道,靖國公此番上去與其談話,可需要好生應對,切不可輕易着了他的道啊。”

聽史可法這樣一說,黃得功心下頓覺不快,他冷冷地回道:“尚書大人,黃某雖讀書不多,智識淺薄,但如何與人談話,卻是不消吩咐。尚書大人若是信不過,但可與本公一道上去,一齊與唐王面談便是。”

被黃得功這番搶白,史可法臉上頗有些掛不住,他訕訕地站在原地,一時間,竟不知道要如何回話,方爲合適。

見史可法這般尷尬,黃得功亦不多言,掉頭徑往城牆上走去。而史可法見他徑自上城牆,他略一猶豫,牙關一咬,亦跟着黃得功後面,快步上得城牆而去。

上得城牆,黃得功一眼就看到,西門外一箭之地處,那身材雄健,面目英俊,一身鋼製冷鍛瘊子甲華貴明亮,風中飄蕩的披風如血般鮮紅,被一衆全副武裝盔鎧明亮的護衛簇擁着的人,不是唐王李嘯,又還能是誰呢?

這一瞬間,見到威震天下的唐王李嘯真容,黃得功忽然感覺,自已呼吸都有些急促了。

沒想到啊,這位重興朝的大明唐王,太子太師,天下兵馬大元帥,竟然,就這樣出現在了自已面前……

而在他旁邊,史可法見到唐王英姿颯爽,氣派非凡,心下亦是又敬又畏。

他暗歎道,唐王李嘯這般氣度風範,這整個大明朝中,只怕再難找出第二個了。哪怕光看外表,就與那個在南京城中,肥胖如豬,只知道令百姓捉蛤蟆煉春藥的弘光監國朱由崧,都不知道要強到哪裡去了,說是天壤之別,亦不爲過。

這時,黃得功按捺住內心的激動,顫聲喊道:“在下黃得功,來者可是唐王麼?”

望着城頭向自已高喊的黃得功,李嘯一聲冷笑,仰頭大聲回了一句:“正是本王。本王久聞黃闖子大名,今番得見,本王亦甚是欣慰。有道是無事不登三寶殿,本王今天得來揚州,卻是有一番衷心之語,要對將軍你說來。”

黃得功在城牆上拱手抱拳:“在下何德何能,安敢勞唐王千里遠來鄙地相教。卻不知道,唐王此來,卻是有何話語相教在下?”

李嘯見他言語謙恭,又由得會心一笑,他朗聲回道:“闖子,本王知道你是個直爽人,故本王今天所來,也不想與你多繞彎子,就是想跟你說,望將軍你識時務者爲俊傑,能認清大勢,早作打算,歸附我軍。不要再這般危局之下,還爲那弘光僞朝愚忠效力了。將軍乃是忠勇善戰之輩,乃是本朝難得之良將,萬不可再明珠暗投,自誤前程啊。”

聽到李嘯說得這般直接,黃得功一臉尷尬,他下意識地望了旁邊的史可法一眼,卻見史可法一臉怒色,一張老臉都氣得通紅。

未等黃得功回答,史可法上前一步,搶先對李嘯說道:“李嘯!你身爲唐王,不思爲國效力,反而引兵南下,自起內亂,還要在這裡,說出這般大逆不道之語麼?!”

李嘯斜眼一見,只見一花白頭髮的老者,正一臉怒容地看着自已。他心下不覺暗忖,此人這般言語,應該是弘光朝裡派來的官員吧,卻不知道,此人是誰。

黃得功見史可法搶先回答,又對李嘯這般無禮,內心甚是惱火。他見李嘯不語,以爲其已生氣,故忙勸道:“唐王,這位乃是朝廷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史可法大人是也。史大人一時言語激憤,口不擇言,還望唐王寬大爲懷,勿予計較。”

李嘯哈哈一笑,回道:“原來是史閣部啊,聽說,弘光僞朝派你爲江北督鎮,前來監督江北諸鎮軍事,卻沒想到,能在這揚州城處得見汝等,倒亦是機緣巧合呢。”

他略頓了下,未等史可法回話,便神情一變,厲聲回道:“史可法!本王擁立太子登基,成立重興新朝,爾等不思爲新朝效力,反助那福王朱由崧沗位監國,成立僞朝,割據地盤,對抗朝廷,潛謀作亂!這般無恥罪孽,你還有臉來說本王!”

“你,你……”史可法本不擅言辭,被李嘯突然一反激,頓時急得說不出話來,他手指顫顫地指着李嘯,一臉急怒相交的模樣。

李嘯冷冷地睥視着他,複道:“史可法,本王擁立先帝太子,登其爲帝,乃是大明無可非議之正統。這新朝初立,爾等不思爲國效力,反而竊據南方,擁立那朱由崧成立弘光僞朝,公然與朝廷對抗,這般反逆之舉,難道不應該加以討伐嗎?難道還要再放縱爾等下去嗎?想來國朝初立,萬事維艱,之所以一直未對爾等加以討伐,實是本王念及同胞之誼,不忍輕加刀钁,只望爾等能明悟前非,幡然歸順,孰知這大半年過去,爾等在南方我行我素,擅立官府,盤剝百姓,對朝廷號今置若罔聞,將這南方經營得有如獨立王國一般,這般反逆行徑,這般悖亂之舉,安可不加討伐,安可再放任下去麼?!”

李嘯這番話,說得黃得功沉默無言,史可法雖依然怒容滿面,卻已隱隱可見尷尬之色。

他們不得不承認,李嘯這般話語,其實說得還是甚有道理的。

要知道,李嘯擁立的,乃是崇禎皇帝的太子朱慈烺,這位人物,無論是在血統還在繼承關係上,都遠甚那福王一系的弘光監國朱由崧,李嘯抓住這一點來對自已大加痛撻,其實正好擊中了弘光僞朝最大的軟肋。

史可法迅速地思考了一番,便沉聲回道:“唐王,你這般說辭,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我等擁立福王,成爲監國,其實亦有不得已這苦衷。唐王肯聽老臣一言乎?”

“哦,有何苦衷,你且說來。”李嘯面無表情。

“唐王,這話其實不該老臣來講,但現在這般局面,老臣若不直說,也沒甚意義了。”史可法一聲輕嘆,便道:“唐王,你可知道,你雖擁立了太子登基,但在南京之處,各們大臣卻依然是閒言甚多,羣臣大多不服……”

“爲何不服?!”李嘯冷冷地插問了一句。

“因爲,因爲……”史可法猶豫了一下,便咬牙說道:“因爲唐王先前反逆朝廷,還與朝廷兵馬,在宣府北路狠狠打了一仗,乃是崇禎皇上欽定的反賊,雖然後面君臣和解,但唐王這般反逆之舉,乃是最大污點,故你依舊被羣臣視爲犯上作亂,居心叵測的亂臣賊子。甚至還有人說,唐王去京城之中,雖救下太子,扶其登基,非是爲了大明的江山社稷,而是野心勃勃,想如當年曹操控制漢獻帝一般,挾天子以令諸侯。故爲了保全大明的江山與宗脈,我等南都守臣,最終決定,扶立弘光監國,以正朝本,以安天下……”

шωш¤t t k a n¤C ○

“哈哈……”聽到這裡,李嘯忽然縱聲大笑起來。

史可法被他笑得發愣,不知道自已說錯了什麼,他訕訕地站着,不知道接下來到底要如何說話。

而見史可法愣神之際,李嘯斂起笑容,神情頓是變得十分凌厲,他大喝道:“史可法!本王一心扶助社稷,一心救亡圖存,卻沒想到,被你們這幫腐儒說得如此不堪,真真可惡之極!”

李嘯一動怒,史可法與黃得功二人,俱是心下大畏,二人皆愣在原地,一臉不安地聽李嘯繼續往下說。

“史可法!本王告訴你,當日本王與朝廷之戰,乃是先帝受小人挑拔,一時不明事理,非欲奪本王這基業,本王萬般無奈,方與先帝有此過節。但隨後,君臣和解,兩無猜疑,本王爲報陛下之恩,隨即發兵北上,往攻清廷,打得清虜連戰連敗,就連其祖宗發家之地赫圖阿拉,都被本王一把火燒了個精光,爲我大明君臣百姓,長出了一口積鬱數十年的惡氣。後來,本王復將韃酋皇太極炸斃於海參崴堡,讓清廷內鬥不休,隨後又趁清廷內亂之機,攻下遼中營口到海城的廣大地域,這般赫赫功業,非我李嘯,何人復能做到!非是本王自誇,休說這國家危難之時,就是在本朝開國之初,又有何人能與本王比肩!本王這般偉業,如此功績,難道南都諸臣的眼睛,都是瞎了看不到的麼?”

李嘯說到這裡,臉上愈發滿是不平之氣,他怒喝道:“過去諸事,本王可以先揭過不提。但在流寇猖獗,橫掃北境,直逼京都之際,除了本王率其精騎護衛,從遼東千里迢迢趕回援救之外,可還有一兵一將,前來救援京師麼?京師這般危急,先帝如此危難,那袞袞朝中諸臣,那各地的邊鎮軍將,難道皆是草木泥偶,還是皆已坐化成仙,所以不能前來救援麼?若非本王不顧生死前來,拼死入城搭救,則非但先帝遭難,那太子與公主,也必將統統死於流寇刀劍之下,安可有一人得以保全乎?可嘆本王赤膽忠心,蒼天可鑑,拼卻一死救下太子、永王以及昭仁公主等人,卻沒想到,竟有恁般小人,半點力氣未使,半點功業未建,反而一口咬定本王對大明有異心,何其可笑,何其可悲,又何其可恨!”

李嘯說到這裡,雙目之中精光一閃,復對史可法大聲說道:“史可法,告訴你,本王之所以在擁立太子登基爲帝后,沒有來立即討伐你們,並不是對你們縱容不管,而是出與先攘外再安內之策,以免我大明百姓,復受流寇與韃虜荼毒也。現在,本王已在山海關處,在宣府北路,連挫流寇與韃虜的聯合進攻,徹底打掉了他們的囂張氣焰,這纔有時間騰出手來,南下消滅這弘光僞朝,再來收遲南都的諸個宵小。你且聽好了,爾等反逆之輩,一個個都逃出不本王的掌心!”

第七百一十六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四百三十二章 唐軍急援第二百九十五章 規劃 娶親第三百五十六章 刀兵相向第八百七十九章 清廷求和第五章 夜遇第五十二章 破局第九百零四章 外城陷落,死守內城第六百五十六章 此人竟敢自稱監國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援京師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軍之威第十三章 中屯所第七章 攢典第七百四十九章 午夜決戰第三百三十四章 島津氏覆滅第五百三十章 鐵騎突出刀槍鳴第五百六十章 李嘯的三項條件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五百八十九章 北攻海城第八百五十六章 押桂王一家上城頭第四百七十九章 術士的復仇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陷和樂城第一百七十四章 後金之亂(四)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三百七十一章 剝皮揎草第七百五十七章 如何收拾第八百五十九章 納緬甸爲國土第六十三章 火器論談第五百八十七章 俘虜處置第七百一十四章 京師廷辨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八百二十九章 御駕親征,以援孤軍第八百一十章 驚天一炸,烈焰焚城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戰(三)第五百一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三百九十章 混亂攻殺第七十二章 終勝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六十四章 築城規劃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五百八十七章 俘虜處置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一百四十九章 鐵龍城之戰(三)第一百零四章 韃子第三十章 規劃第七百六十章 說動鄭芝龍第四百零七章 反抗者,盡屠之第八百二十五章 出其不意,合攻保寧第五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炸第二百九十七章 拿錢買人第二百七十五章 楊嗣昌來訪第四百七十三章 狂暴火力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難 我當親救第七百一十八章 敘州爭奪戰第三百零八章 復仇西班牙人第二百四十四章 沈志祥降清第七百一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七百六十七章 明悼宗第十五章 反目第六百七十五章 陣殺劉芳亮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襲第四百七十一章 炮打活人第六百九十八章 唐王勸降第三百八十九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三百二十八章 天兵壓島第六百二十三章 割讓旅順,爲見面禮第二百八十二章 明清結姻第三百一十章 明人來襲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持左良玉第六百六十七章 暗夜之狼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八百六十章 清順合攻 三方對決第五百五十四章 豪格返京第七百四十八章 夜襲出城,集束燒營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宮自盡第一百二十八章 捕魚與曬鹽第七百一十四章 京師廷辨第八百一十六章 岫巖城破,正面對決第八百零九章 炸藥包上的城池第二百二十三章 克房山,撤京師第三百八十章 吳三桂來訪第七百六十二章 黑暗之門第四十九章 千戶第三百八十七章 剃髮表忠第九十五章 徵調第一百六十二章 殺戮機器第四百九十四章 皇帝的迷茫第七百五十三章 覆軍投降第四十七章 崇禎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六百六十八章 仇人相見
第七百一十六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四百三十二章 唐軍急援第二百九十五章 規劃 娶親第三百五十六章 刀兵相向第八百七十九章 清廷求和第五章 夜遇第五十二章 破局第九百零四章 外城陷落,死守內城第六百五十六章 此人竟敢自稱監國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援京師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軍之威第十三章 中屯所第七章 攢典第七百四十九章 午夜決戰第三百三十四章 島津氏覆滅第五百三十章 鐵騎突出刀槍鳴第五百六十章 李嘯的三項條件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五百八十九章 北攻海城第八百五十六章 押桂王一家上城頭第四百七十九章 術士的復仇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陷和樂城第一百七十四章 後金之亂(四)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三百七十一章 剝皮揎草第七百五十七章 如何收拾第八百五十九章 納緬甸爲國土第六十三章 火器論談第五百八十七章 俘虜處置第七百一十四章 京師廷辨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八百二十九章 御駕親征,以援孤軍第八百一十章 驚天一炸,烈焰焚城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戰(三)第五百一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三百九十章 混亂攻殺第七十二章 終勝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六十四章 築城規劃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五百八十七章 俘虜處置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一百四十九章 鐵龍城之戰(三)第一百零四章 韃子第三十章 規劃第七百六十章 說動鄭芝龍第四百零七章 反抗者,盡屠之第八百二十五章 出其不意,合攻保寧第五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炸第二百九十七章 拿錢買人第二百七十五章 楊嗣昌來訪第四百七十三章 狂暴火力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難 我當親救第七百一十八章 敘州爭奪戰第三百零八章 復仇西班牙人第二百四十四章 沈志祥降清第七百一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七百六十七章 明悼宗第十五章 反目第六百七十五章 陣殺劉芳亮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襲第四百七十一章 炮打活人第六百九十八章 唐王勸降第三百八十九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三百二十八章 天兵壓島第六百二十三章 割讓旅順,爲見面禮第二百八十二章 明清結姻第三百一十章 明人來襲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持左良玉第六百六十七章 暗夜之狼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八百六十章 清順合攻 三方對決第五百五十四章 豪格返京第七百四十八章 夜襲出城,集束燒營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宮自盡第一百二十八章 捕魚與曬鹽第七百一十四章 京師廷辨第八百一十六章 岫巖城破,正面對決第八百零九章 炸藥包上的城池第二百二十三章 克房山,撤京師第三百八十章 吳三桂來訪第七百六十二章 黑暗之門第四十九章 千戶第三百八十七章 剃髮表忠第九十五章 徵調第一百六十二章 殺戮機器第四百九十四章 皇帝的迷茫第七百五十三章 覆軍投降第四十七章 崇禎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六百六十八章 仇人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