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 皇帝復原

就在李嘯調兵遣將,積極安排手下兵馬,準備從三處方向同時向清朝發動進攻之時,那統率東征大軍回返的主帥多爾袞,一路西返,終於來到了盛京東面的撫順。

因爲天色已晚,多爾袞隨即下令,令全軍暫駐撫順休息,等待明天天亮後,再出發返回幾百裡外的盛京城。

多爾袞不是沒想過豪格可能已提前返回了盛京,只不過,他的心中,卻總有一絲僥倖,認爲豪格部的兵馬,未必能搶在多鐸的騎兵前面趕回盛京。多爾袞知道,只要豪格沒有能夠據佔盛京城,那麼無論他去了哪裡,自已在返回盛京後,都能象拍蒼蠅一樣,輕易地拍死他。

令多爾袞沒想到的是,全軍剛剛駐紮完畢,便見到有數百名騎兵,從西邊正沉沉而下的夕陽下,有如旋風般急急回返。

“稟睿親王,是豫親王他們回來了。”

一名眼尖的護衛,手指夕陽下那奔騰而至的騎兵,向多爾袞稟報道。

多爾袞哦了一聲,頓時立刻皺起眉頭,臉上露出沉重而憂鬱的神色。

因爲,在多爾袞原先所定的計劃中,如果多鐸能成功據佔盛京城,那麼,他只需要留在盛京駐守,以控制當地局勢,然後,再立刻派出信使來向自已通報便可,從而迎接東征大軍西返盛京。

而現在,多鐸部的數百名騎兵已全部盡返,那就說明,盛京城中已大有變,應該是豪格部已提前返回,並且控制了盛京城,多鐸部的騎兵方會無功而返。

多爾袞心下暗歎,這樣一來,自已想奪佔盛京,從而逼得豪格等人無路可走最終被自已全部消滅的計劃,就此徹底落空了。

很快,這數百名騎兵,已然飛馳而至,爲首者,正是豫親王多鐸。

多鐸馳得近了,也看清了在自已前面不遠處的,正是面目陰沉的兄長多爾袞,他的心頭,亦是忍不住一聲長長地嘆息。

在離多爾袞十步開外,多鐸勒住馬蹄,翻身下馬,隨即下拜,卻被多爾袞急急上前幾步,將他一把攙扶住。

“二哥,我們晚至一步,那盛京城已經……”

多鐸臉色陰沉,後面的話他正想說,卻被多爾袞擺手止住。

“此處不是說話之地,你且隨我入城,再去房中說話。”多爾袞面無表情地說道。

很快,多爾袞與多鐸二人,一同入得撫順城中,隨後來到撫順官署中的一間秘室內,兄弟二人閉門詳談。

多鐸在房間中,向多爾袞詳細稟報了自已一路率領騎兵西返盛京,卻沒能趕在豪格之前返回,反回被堵在東門外,被豪格好一頓數落與嘲笑,自已纔不得不率領全部騎兵東歸,以求回見多爾袞,再商議接下來到底該如何行事。

多鐸最後憤怒地說道:“可恨那豪格這廝,在據佔了都城盛京後,已是下定決心要與我們爲敵了。小弟在城外還曾勸其反正,接納回返的大軍,再與二哥共商國事,卻被這小人罵了個狗血淋頭。由起可見,豪格反意已決,我們再想勸說他回心轉意,卻是定無可能了。“

多鐸說到這裡,又恨恨道:“二哥,那豪格初據盛京,其勢必然不穩。小弟肯請二哥下令,着西返大軍立刻開往盛京,將盛京城團團圍住,把豪格部圍成甕中之鱉,然後再打造攻城器械,小弟願爲先鋒,定能將盛京一舉而克,把豪格等人捉拿正法。“

多鐸說完,用一臉期盼的神色望向多爾袞,但令他失望的是,多爾袞聽完他的話語,只是不停地捋着鬍鬚,卻並沒有立刻做出任何表態。

“二哥……“

多爾袞擺了擺手,示意他不必再往下說了。

多鐸用一種疑惑的眼神看着一臉陰沉的多爾袞,不知道他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多爾袞低頭沉思了許久,才長嘆一聲擡起頭,然後對多鐸沉聲問道:“多鐸,二哥且問你,你可知道,爲什麼豪格絲毫不曾考慮他的兵馬與勢力皆不足與爲兄抗衡,卻突然這般翻臉無情,擺出一幅與我們對抗到底的模樣?”

“咳,定是豪格這廝以爲,在據佔了都城後,有了足夠的錢糧庫存,有了這號稱大清第一堅城的盛京城爲依託,他足以與咱們垂期對抗下去了唄。只是,這盛京城再堅固,憑他這點兵馬,我們真要發大軍去攻打,只怕他也是難於堅守吧。更何況,哪怕我們不攻城,只要天長地久地圍下去,這盛京城中糧盡,豪格部也會最終分崩離析吧,那此人……”

多鐸喃喃地說到這裡,彷彿突然明白了什麼,他猛地擡起頭,對多爾袞顫聲問道:“二哥,莫非這豪格這般有底氣與我們對抗下去,是因爲這傢伙找到了外援了麼?”

多爾袞臉色陰沉得幾乎能滴下水來,他冷冷地直視着多鐸驚訝的臉孔,然後重重地點了點頭。

“這,這怎麼可能……”多鐸猶是一臉不可置信之色,他皺着眉頭道:“那豪格不過才返回盛京幾天時間,怎麼可能就這麼快與外界取得聯繫?”

多爾袞冷笑道:“多鐸,這個問題,二哥先不回答你。我且問你,你認爲,如果豪格尋得了外援,那麼,最有可能成了他盟友的,卻是哪一部勢力?”

多鐸撓了撓剃得發青的頭皮,眉頭愈發皺緊,他喃喃道:“以小弟看來,現在豪格能找到的外部勢力,無非是明朝與俄羅斯了。只是,俄羅斯帝國遠在漠北之外,能夠派往遠東的兵力實在有限,前段時間,又因爲我們不肯幫他們攻打雅庫茨克城一事,兩國關係鬧得很僵。故小弟認爲,豪格絕難與俄羅斯結盟共抗我們。”

多鐸頓了下,又道:“再來說說明朝,明朝自上次鬆錦大戰慘敗後,十三萬精銳兵馬被我們全殲,已是大傷元氣,心驚膽裂,連北面的防備兵力都是不足了,如何還有能力還有膽氣來與豪格結盟再來共抗我軍,以小弟估計,現在的明朝,應該是巴不得我大清內鬥不休,好讓他們能繼續苟延殘喘,這纔是那庸碌無能的崇禎皇帝,所最想要的呢。”

多鐸說到這裡,臉上的疑惑之色頓是更爲明顯,他忍不住問道:“二哥,你別繞彎子了,你且說說,那豪格究竟是得到了誰的助力,纔敢這般囂張妄爲的。小弟我實在猜不出來。”

多爾袞又是一聲冷笑,然後從嘴裡迸出兩個字:“李嘯。”

聽到這兩個字,多鐸不由得又是一驚,他的雙眼瞪得溜圓,充分了不可思議的神色。

“啥?二哥你說啥?那豪格,竟然與我大清的生死仇敵李嘯談和結盟,這,這怎麼可能?!”

多鐸一臉震驚至極的神色,他急急說道:“更何況,我軍纔剛剛在海參崴與唐軍拼死血戰,彼此皆是損失慘重,而我大清皇帝都身受重傷形同癡呆,這種種新仇舊恨添在一起,說是萬世難解亦不過份,怎麼那豪格身爲皇太極長子,不思爲父報仇,反而腆顏無恥地與仇人和好結盟,反過來對付同爲大清宗室的我們,這,這怎麼可能……“

“怎麼不可能!“多爾袞冷冷地打斷他的話:”多鐸,我告訴你,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唯一存在的,只有永遠的利益。豪格做出這個選擇,在爲兄看來,卻是再正常不過,甚至可以稱之爲十分聰明之舉措。“

“二哥,你,你怎麼這麼說?“

多鐸用一種驚訝至極的眼神呆望着對面的多爾袞,完全不明白多爾袞爲什麼會這般說話。

多爾袞眼神十分複雜,他扭過頭去,望向已然昏黑一片的夜空,然後兀自長長地一聲嘆息。

“多鐸,你要站在豪格的立場上來考慮問題,那你很快就會明白了。“多爾袞沉聲說道:“豪格自當日脫離大軍本陣,率領本部兵馬提前返回時,他就知道,他已選擇了一條與爲兄對抗到底再難回頭的道路了。爲兄甚至在想,早在當時,他就存了在返回盛京後,立刻去與唐軍和解,與李嘯結盟來對抗爲兄的想法。從這一點來說,倒是爲兄當時疏忽了,沒有想到這個向無主見的豪格,竟也能有這般決絕與狠厲的舉措。現在想來,爲兄不勝後悔啊。”

多爾袞深吸一口氣,繼續說道:“在豪格看來,現在對他威脅最大的,也最想把他至於死地的,不是李嘯的唐軍,而是同爲愛新覺羅宗室的爲兄。所以,他爲了保命,也爲了爭權,不惜至國仇家恨於不顧,不惜放着皇太極被炸成重傷的大仇不報,轉而以委曲求全的姿態,與唐軍簽下結盟合作協議,以此方式來抵抗爲兄接下來會對他進行的討伐。而且,我在想,豪格如果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與唐軍達成協議,結盟合作,所籤的條約一定嚴重出賣了我大清的利益,一定是一個極爲屈辱的合作條款。只不過,現在的豪格有如溺水之人,能抓住一條救命的稻草,便已是十分不易,哪裡還有半點與唐軍討價還價的條件。”

多爾袞說到這裡,臉上浮起一絲苦笑,他轉過身來,對多鐸說道:“多鐸,你一定是想問,那豪格人在盛京城,就算儘快派出使者,一時未會也到不了明境,如何會與李嘯簽下協議。爲兄告訴你,唐軍早在盛京城中安插了許多探子與細作,豪格一定是與他們取得了聯絡,才能這般儘快地與唐軍取得聯繫。也許,到了現在,豪格正在盛京城中整軍備戰,而那野心勃勃的李嘯,爲得獲得條約中的各項利益,一定也在積極地調派兵馬,準備向我大清發動進攻了。”

多鐸聽完多爾袞的話語,臉色亦是十分凝重,他緊皺雙眉,亦是長長地一聲嘆息。

多爾袞臉色沉痛地繼續說道:“可嘆哪,可嘆我們同爲愛新覺羅宗室,同爲老汗的子孫,現在卻是同室操戈,互爲仇敵,弄到幾乎水火不容的地步。更可恨的是,竟然連我大清的死敵,都能明正名順的插手我大清內部事務,把整個局面攪得更加混亂,可嘆我大清方歷二世,國勢正如朝日初升般蒸蒸日上,卻要突遭這般重大打擊,整個國家將要陷入內亂紛爭,整個國運也會就此中斷,爲兄一念至此,心下之痛,何以言之!”

多鐸一臉焦躁,他沉聲問道:“二哥,現在事已至此,再後悔再感嘆亦是無用。那豪格如此反悖猖獗,如此勾引外敵,不重重懲治他,那大清之亂如何可定。那依你看來,我們卻要如何應對,方是最爲妥當呢?”

多爾袞捋着鬍鬚,目光中寒芒閃過,他咬了咬牙,回道:“哼,那豪格以爲,他勾結了唐軍爲外援,我便奈何不了他了麼?要知道,現在我手下有近乎全體的的回返大軍,再加了遼陽的大哥阿濟格部兵馬,以至肯定會來的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兵馬,兵力上可謂佔據了絕對優勢。要消滅豪格,並不是什麼太過困難的事情。我們完全可以在唐軍尚在籌備入援的時間裡,加緊時間調派兵馬,以雷霆之力一齊進攻,爭取一舉奪下盛京城,一舉消滅豪格那廝。”

多爾袞頓了下,複道:“只不過,現在東征大軍一路返程至此,已然十分疲憊,故以我之見,我們接下來,便率領全軍,儘速趕回東京遼陽,去與大哥阿濟格部下兵馬匯合。然後好生休整幾天,便挑選精銳,整治軍械,由我親統大軍從遼陽出兵,爭取一舉拿下盛京城。”

多鐸聽了多爾袞的安排,連連點頭道:“二哥安排甚好,小弟便憑二哥差遣,絕無二話。“

二人剛剛說完,忽然房門外有腳步聲緊急傳來。原來,是那名給皇太極看病的醫官,要緊急求見多爾袞。

多爾袞未及多想,便讓其入門稟事。

這名醫官方一進門,便一臉喜色地向多爾袞和多鐸拱手稟報道:“睿親王,豫親王,好事,好事啊!皇上方纔忽然醒了,目光清明,神智清楚,竟似已完全恢復過來了一般呢。“

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八百六十章 清順合攻 三方對決第二十三章 診治第六百八十章 清順合兵金湯城第七十章 攻山第二百五十五章 片刻之歡第八百七十四章 多鐸敗死,雨攻遼陽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獄之騎第四百二十八章 巴印血戰第八百九十九章 登極稱帝,建立大唐第四百一十二章 驚險奪城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爲輔,穴攻爲主第八十四章 巡撫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賊、奸臣、還是奴才?第二百二十六章 御花園召對(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新幾內亞平定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籠將心第六百四十五章 吳三桂投清第八百一十章 驚天一炸,烈焰焚城第八百零八章 不殺豪格,難解我恨第八百三十六章 橫掃西南,進逼成都第八百七十一章 攻破遼陽 援兵突至第三百九十章 混亂攻殺第二十四章 報功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十二章 搶馬第四百七十八章 龍脈傳說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第七百六十九章 給滿清打個棺材釘第三百四十二章 擴軍五營第二百七十七章 到達瀋陽第七百六十八章 公主出家,新皇即位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五百零七章 敵我皆殺第六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決斷第八百四十五章 僥倖回國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第一百五十一章 鐵龍城之戰(五)第五百二十章 關鍵決心第九百二十九章 身死名滅,不亦宜乎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四百九十八章 王之潛伏第一百零四章 韃子第四百二十章 殺父篡位第七百五十一章 擲殺阿巴泰第七百零三章 遷都之變第七百零七章 江南改革之憂思第七百一十七章 斬使獻頭,以促合盟第一章 穿越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三百一十二章 收復臺北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三百二十五章 標誌性工程第十七章 職爭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五百零八章 退守內城第五十一章 鬥將第六百四十二章 強擄陳圓圓第一百六十章 北援錦州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六十九章 故人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二百三十二章 鋼材與制炮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無過李嘯第八百章 迫取升龍,割劃安南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七百九十一章 安南借兵,合攻唐軍第四百六十七章 公主的秘事第二十六章 拉攏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六百一十五章 活埋聚殲第十章 門第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二百三十六章 親往臺灣第一百四十一章 郡主朱媺姵第九百零六章 合圍擊潰,一路追殺第三百七十九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嘯大婚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第九十一章 條件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收濟州島第四百三十九章 夫人不在買賣在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第六百二十一章 和談背後的博弈第四百八十四章 兵圍興京第六十章 劫持第九百一十四章 橫行西域,兩國震怖第六百一十章 和談爲上第六章 選擇第二百七十三章 勳章制度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二百三十二章 鋼材與制炮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湯城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賊、奸臣、還是奴才?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極之夢
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八百六十章 清順合攻 三方對決第二十三章 診治第六百八十章 清順合兵金湯城第七十章 攻山第二百五十五章 片刻之歡第八百七十四章 多鐸敗死,雨攻遼陽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獄之騎第四百二十八章 巴印血戰第八百九十九章 登極稱帝,建立大唐第四百一十二章 驚險奪城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爲輔,穴攻爲主第八十四章 巡撫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賊、奸臣、還是奴才?第二百二十六章 御花園召對(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新幾內亞平定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籠將心第六百四十五章 吳三桂投清第八百一十章 驚天一炸,烈焰焚城第八百零八章 不殺豪格,難解我恨第八百三十六章 橫掃西南,進逼成都第八百七十一章 攻破遼陽 援兵突至第三百九十章 混亂攻殺第二十四章 報功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十二章 搶馬第四百七十八章 龍脈傳說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第七百六十九章 給滿清打個棺材釘第三百四十二章 擴軍五營第二百七十七章 到達瀋陽第七百六十八章 公主出家,新皇即位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五百零七章 敵我皆殺第六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決斷第八百四十五章 僥倖回國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第一百五十一章 鐵龍城之戰(五)第五百二十章 關鍵決心第九百二十九章 身死名滅,不亦宜乎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四百九十八章 王之潛伏第一百零四章 韃子第四百二十章 殺父篡位第七百五十一章 擲殺阿巴泰第七百零三章 遷都之變第七百零七章 江南改革之憂思第七百一十七章 斬使獻頭,以促合盟第一章 穿越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三百一十二章 收復臺北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三百二十五章 標誌性工程第十七章 職爭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五百零八章 退守內城第五十一章 鬥將第六百四十二章 強擄陳圓圓第一百六十章 北援錦州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六十九章 故人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二百三十二章 鋼材與制炮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無過李嘯第八百章 迫取升龍,割劃安南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七百九十一章 安南借兵,合攻唐軍第四百六十七章 公主的秘事第二十六章 拉攏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六百一十五章 活埋聚殲第十章 門第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二百三十六章 親往臺灣第一百四十一章 郡主朱媺姵第九百零六章 合圍擊潰,一路追殺第三百七十九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嘯大婚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第九十一章 條件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收濟州島第四百三十九章 夫人不在買賣在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第六百二十一章 和談背後的博弈第四百八十四章 兵圍興京第六十章 劫持第九百一十四章 橫行西域,兩國震怖第六百一十章 和談爲上第六章 選擇第二百七十三章 勳章制度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二百三十二章 鋼材與制炮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湯城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賊、奸臣、還是奴才?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極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