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襲指揮使

年輕皇帝一時激動,嘴中說出要給李嘯封侯的話語,讓階下的張鳳翼嚇了一跳。

“陛下,朝廷名爵,乃是極其難得之物,豈可輕授於人。這李嘯誠然功高,然其不過是一名衛所指揮使,地位尚是低微,若要憑奪回皇陵珍寶之功,便封以侯爵之位,未免拔擢太高。況且李嘯這般年輕,便躍居高位,這消息一傳,各地的統兵大將聞之,又會作何感想?要知道萬曆年間,征戰一生立下大功的大將李成樑,也不過封爲伯爵而已啊。”張鳳翼小心翼翼地勸說道。

聽了張鳳翼的勸說,崇禎從方纔的興奮中回過神來,緩緩坐回龍椅,對張鳳翼淡淡說道:“九苞所言,亦是有理,倒是朕急切了些。那依你看來,這李嘯,該如何封賞,卻爲合適呢?”

張鳳翼眨了眨眼,壓低聲音對崇禎說道:“陛下,以在下之見,這李嘯雖有大功,但太過年輕,還是不宜讓其晉升太快爲好。不如重加金銀賞賜,再加其軍職,升其武勳散階,便是足矣。”

崇禎沉默了一陣,緩緩說道:“九苞所言甚是,只是現在朝廷金銀錢財甚缺,各地軍餉尚難支應,如何有餘錢對李嘯大加賞賜啊。以朕看來,經此一戰,單縣除鐵龍城外,包括縣城皆是一片殘破,不若就以這單縣一地,賜於李嘯,以爲嘉賞。再免其稅賦,以抵其軍兵薪餉。朕之安排,九苞以爲然否?”

張鳳翼點點頭,感慨地說道:“陛下此舉,讓李嘯得了這單縣一地,自此自供其軍,不再由朝廷拔於俸祿軍餉,這般嘗試,倒是頗有新意。”

只是他隨時沉吟了一下,又猶疑地對崇禎說道:“只是,臣怕這般模式推廣開來,自地軍將,據地自營,自此再不受朝廷羈絆,年深歲久,豈非覆成了唐代藩鎮之禍?況那李嘯,若日後再立新功,陛下又該如何以何處土地,來嘉賞於他呢?”

崇禎臉上頓時籠上一層灰色。

張鳳翼說的話,其實還是很有道理的。

現在各處的統兵將領中,尾大不掉,不聽指揮者比比皆是。諸如左良玉、劉澤清之類,便是其中典型。若這些人也強烈要求皇帝給自已賜地養兵,朝廷怕是真的對這些野心勃勃的傢伙,徹底失去控制了。

而在南明弘光朝時,由於朝廷錢餉窘迫,史可法無力支付江北四鎮的大把軍餉,遂默認他們可以就地徵集錢糧,結果,每個鎮的轄區,成了四個大軍頭名正言順的自留地,高傑、劉澤清、黃得功、劉良佐四人,愈發不把朝廷放在眼裡,在各自領域威福自操,朝廷根本無法插手,儼然是一名土皇帝。

崇禎皇帝臉色陰沉下來,張鳳翼提出的問題,其實相當複雜,他雖爲皇帝,卻也沒有能力回答。

現在朝廷錢餉緊缺,給李嘯大批實物賞賜,實是不能辦到。如果能想個辦法,把這已是殘破一片的單縣,合情合理地賞賜給李嘯,卻又不會引起其他軍頭的忌恨,就是最完美的做法了。

皇帝沉默地想了一陣,便低聲說道:“九苞你且下去,先派人往山東覈查情況,李嘯嘉賞之事,待你回來再說,總之,此事務要妥當,絕不可寒了忠臣志士之心。”

張鳳翼拱手致禮:“微臣謹遵聖諭。”

在張鳳翼派人前往山東後三天,崇禎皇帝收到了魯王朱壽鋐的一份奏章。

朱壽鋐同樣在奏章中,對李嘯此次成功守衛鐵龍城的功勞,大加褒揚,說正是李嘯成功擊敗了流寇,才讓山東之城得以保全,百姓也免遭流寇荼毒,實是大功一件。魯王對李嘯的稱讚,讓崇禎皇帝對李嘯更是極爲欣賞。

只是,朱壽鋐的奏章,重點不是這些,而是以下的一段話。

朱壽鋐在奏章中說,李嘯這樣的年輕才俊,乃是我大明中難得的將才,以他觀之,堪稱不世出之英雄豪傑。這樣的寶貴人才,需要刻意拉攏方好。

他在信中說,他已與泰興王朱壽鏞議好,欲將朱壽鏞之女朱徽佩,賜婚李嘯,以堅定其忠誠爲大明效力之心,成爲真正的國之柱石。

皇帝陷入了沉吟。

他思考了一陣,嘴角泛起了淡淡的微笑,隨即對一旁的小太監說道:“速着首輔溫長卿來殿中見朕。”

不多時,溫體仁快步來到殿中。

一番君臣禮節之後,皇帝讓溫體仁看了魯王朱壽鋐的奏章,隨後問道:“愛卿,你對此有何看法?”

溫體仁快速思索了一番,然後緩緩答道:“啓稟皇上,臣認爲,李嘯在我大明局勢如此困難,流寇如此肆虐之際,還能守住鐵龍城攻潰流寇,這般大功,縱是我朝開國之猛將,亦難爲之。這等不世出的英傑人物,陛下確需多加拉攏,以固其心,使其永爲我大明忠誠柱石,方是上善之策啊。”

崇禎笑了起來:“朕也確有此意。如何拉攏李嘯,愛卿有何建議,卻可詳細說下。”

溫體仁那尖銳的三角眼眨了幾下,便急急說道:“陛下,李嘯出生寒微,門戶低賤,以臣觀之,李嘯現在看爲看重之事,當是自身地位名爵。臣以爲,現在錢糧緊張,陛下不如效國初故事,授李嘯世襲指揮使一職,將這赤鳳衛賜於李嘯世代駐守,以爲其子孫萬世立業之基。”

崇禎沉吟了一下,點點頭道:“那赤鳳衛大小不過半個縣多一點,李嘯立此大功,授其赤鳳衛世襲,卻不爲過。”

溫體仁見皇帝同意,又急急說道:“陛下,在賜封李嘯世襲之際,亦可同意魯王的請求,將徽姵郡主賜婚李嘯,至此,君臣姻親,永爲親戚。那李嘯,乃是寒微之士,受皇上這般深仁厚澤,定當盡心竭力以求報效朝廷,斷不會再生有異心。”

崇禎點頭微笑,臉色歡喜。他想了想說道:“長卿,朕意以爲,除升其軍職散階外,可將單縣贈予李嘯,以嘉其擊敗流寇,奪回皇陵祖物之大功。且想以這般方式,讓李嘯善自經營,自供其軍兵,以解朝廷薪餉之不足。只不過,兵部張九苞卻說,恐這般贈予土地,他處軍將聞之,定會深爲忌恨,且有年深歲久,轉成藩鎮之憂,故朕頗爲猶豫,卻不知卿意如何?”

溫體仁略一沉吟,便拱手言道:“陛下,此事不難,臣有一策,可解陛下之憂。”

崇禎眼睛一亮:“愛卿速速講來。”

溫體仁輕咳兩下,低聲說道:“陛下,那單縣,本是山東南部偏僻小縣,又經戰火荼毒,已是一片殘破,非得數年不得恢復,若能以這般土地賞予李嘯,臣以爲,卻是虛名籠絡爲多,於朝廷無甚妨害矣。至於他處軍將嫉恨,皇上完全可以將單縣做爲媺姵郡主嫁妝,以這般名義,再賜於李嘯,這樣的話,其他各地軍將,自亦是無話可說。另外,兵部張尚書所言恐其日後成爲藩鎮,卻實爲危言聳聽。那李嘯,只不過得到了一個小小的殘破單縣,又不是什麼錢糧豐足之地方,供給自家軍兵尚是困難,如何還能起異心?況且,皇上現在只是錢數糧窘乏的應急之舉,皇上既已同意將赤鳳衛賜給李嘯子孫世襲,再加上一個殘破的小小單縣,實不足多慮。若萬一陛下還有擔心,將來李嘯若再立新功,再不賞他土地便是。總之,臣認爲,陛下現在將單縣以郡主嫁妝的名義賜予李嘯,既能堅其心志報效朝廷,又能絕他處軍將之口舌,也不必擔心其會成爲藩鎮,故臣以爲,這般舉措,當爲最佳之策。“

崇禎皇帝臉上泛起了滿意的笑容,他大笑道:“溫卿之意,甚合朕心,如卿之見擬旨,就待九苞覈實戰功後,封土賜婚,讓那李嘯,永爲我大明之忠誠良將!”

溫體仁伏跪於地:“吾皇聖明,微臣謹遵聖意。”

又過了五天,張鳳翼派出之人,從山東單縣返回,回稟皇帝李嘯戰功無誤,且帶回了那兩大箱皇陵被盜珍寶,崇禎皇帝龍顏大悅,將這些物品,放入太廟之中,並親自祭拜,以告慰列祖列宗。

隨後,皇帝着溫體仁擬旨,給李嘯下達封土賜婚的聖旨。

七天後,正在鐵龍城中,監督查看軍兵武器與盔甲生產進度的李嘯,收到了宣禮太監帶來的皇帝聖旨。

鐵龍城指揮官廳的大院中,早已灑掃完畢,並鋪了寬闊紅毯,李嘯率一衆幕僚將領,跪地聽太監宣旨。

www• ttκā n• C〇

“奉天承運,皇帝敕曰:朕惟時艱節現,板蕩識忠。自崇禎七年末,流寇狂逞,入寇東南,攻州克縣,塗炭生靈,更陷我中都,掘我皇陵,窮兇極惡,反悖之至,足讓天下軍民爲之切齒矣。幸有赤鳳衛指揮使李嘯,馳驅王事,扶危戡亂,擊滅流寇,牢護魯南,並救回皇陵被盜之珍物。朕聞奏報,不勝欣然之至矣。李嘯忠直大義,爲王先驅,實朝廷之砥柱,國家之干城也。此等大功,詎可泯其績而不嘉之以爲寵命乎?茲特封李嘯爲世鎮赤鳳衛指揮使之職,世代效忠,萬世不替。晉軍職爲參將,加授散階昭武將軍,賜武勳上輕車都尉,另賞黃金1000兩,紋銀3萬兩,綢緞2000匹,以慰其功。所部從徵將士,俱諭兵部從優敘議。朕再賜婚泰興王之女,郡主朱徽姵嫁於李嘯,賜單縣一地以爲郡主嫁妝,擇日成婚,永爲姻親,示以榮寵,自此君臣永洽,合爲一家。望李嘯戒驕毋矜,另加丕績,克盡職守,戮力中興。欽哉!。。。。。”

宣禮太監唸完這段長長的聖旨,口乾舌燥地嚥了口唾沫,然後笑着對李嘯說道:“李指揮使,還不速速接旨謝恩?”

“臣李嘯接旨,恭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嘯一臉恭敬之色地領旨謝恩,隨着將一盤300兩的雪花紋銀送於宣禮太監,太監頓時一臉笑得稀爛,略作推辭,便順勢收下了。

宣禮太監走後,李嘯立刻被歡呼的部下所包圍。

“哈哈,這下咱們李大人娶了郡主,成了皇親國戚了,那咱們豈不也是天子親軍啦。”赤鳳總總長田威一臉笑得燦爛如花。

“那可不,哼哼,若不李大人出了死力,擊敗流寇,守住了魯南,山東局勢早就不可收拾了,而且李嘯還給皇上奪回了皇陵珍寶,這般大功,封李大人世鎮衛所,俺還覺得不夠意思呢。”鐵龍總總長安和尚亦大聲笑道。

“俺只覺得,李大人立了這般大功,這皇上雖給了賜婚,只不過這賞賜卻是少了些,有些小氣呢。”鐵龍總副總長莫長榮輕嘆道。

“呵呵,長榮,皇上雖沒給多少銀錢,卻給了我軍整個單縣作爲郡主的嫁妝,這般手筆,亦是可以了。”軍前贊畫陳子龍在一旁微笑道。

“是啊,這殘破單縣,若在其他軍將手裡,不過荒地一塊,但學生卻深信,這單縣在李大人手裡,卻可發揮出最大的效益來。”鐵龍城總管吳亮也笑着插話道。

“李大人,俺對這些不感興趣,俺只知道,現在咱們成了皇親國戚,天子親軍,這下咱們在山東可就威風了,奶奶的,那劉澤清等向與我軍作對的小人,再借他一萬個膽,也不敢再對李大人暗作手腳了。”後勤隊長陳猴子也急急插言,臉上同樣滿臉喜色。

看到周圍一衆親密將領的歡喜模樣,心下最感慨的,還是表面故作平靜的李嘯。

他內心之中,其實激動得無可名狀。

從一個默默無聞的鄉下獵戶,經過了近兩年的艱難奮鬥,現在終於成了皇帝欽命的世襲衛指揮使,並且皇帝親自賜婚迎娶郡主,22歲的李嘯,在這個明末亂世,堪爲傳奇般的存在。

不過最讓李嘯開心的,還是自已在皇帝心中的份量。

現在皇帝又是封他世鎮赤鳳衛,又是親自賜婚將郡主朱徽姵嫁給他,無疑是在表明,皇帝極爲看重,並在全力拉攏他。這樣一來,李嘯將來的行事,處處受掣的情況會減少很多,很多事情,等自已實力到了,就可以甩開膀子去幹吧。

時來天地皆同力的感覺,真好。

只不過,心下喜悅的李嘯,突然想到一個人,臉上的笑容,頓時僵住了。

這個人,便是一直癡心相隨着自已,一直在等着自已來迎娶她的祖婉兒。

自已這樣做,對得起她麼?

(多謝曦翱鼲見月票,感謝支持)

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八百四十一章 夢破緬甸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城破,圍攻皇宮第五百七十一章 兄弟相殘第一百四十章 魯王之邀第二百二十三章 克房山,撤京師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驚魂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參崴堡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半留用,一半移民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襲成功第六百一十七章 搏命塹壕第八百八十六章 受九錫,滅大順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二十二章 總兵第七百三十九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圍擊 崩潰在即第八百二十六章 標準化屠殺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漢族第八百五十三章 木邦城破,殘軍歸降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西皇帝 殞命陣前第七百零四章 兵不血刃下南京第三百六十章 唐明議和第三百零三章 夜刺李嘯第二百一十八章 自投羅網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順結盟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八百八十九章 力克潼關第六百五十八章 清廷驚變第七百六十八章 公主出家,新皇即位第四百五十九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五十章 軍議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二十四章 報功第一百九十二章 迫降蠍子塊第八十八章 時局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鼠兩端第七百二十六章 送人頭的騎兵第二百二十二章 特來取爾狗命第九百五十章 北門失守,退守內城第三百四十四章 鐵模鑄炮成功第四百八十一章 毀滅者李嘯第三百五十六章 刀兵相向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六十二章 赤鳳堡第八十一章 處置第四百七十九章 術士的復仇第四十二章 分功第一百一十九章 首級交易(下)第四十章 祖寬第三百二十章 意外的收穫第五百八十三章 冒雪攻城第三百八十三章 濟南危急第一百二十八章 捕魚與曬鹽第五百七十二章 弒帝栽贓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回回潰滅第四十五章 步兵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四百二十六章 弩兵南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賊、奸臣、還是奴才?第十六章 暗謀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八百七十四章 多鐸敗死,雨攻遼陽第七百一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三百五十章 清軍報復第二百六十五章 鐵模鑄炮第六百八十四章 天坑地陷第三十二章 拜訪第九百四十八章 反目成仇,叛軍來攻第四百四十六章 新幾內亞平定第三百七十九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一百七十二章 後金之亂(二)第七百八十六章 桂王西逃,兵迫永昌第三章 女子第九百一十七章 弒父歸降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七百四十章 迫降黃陂,進逼武昌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三百一十二章 收復臺北第二百五十五章 片刻之歡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四百五十三章 收降哥薩克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談,大清危矣第二百四十章 司令被俘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賊、奸臣、還是奴才?第三百七十五章 老子是漢人第一百七十一章 後金之亂(一)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瓦城下的對決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七百二十章 隔江遠射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四十一章 凝聚第九百四十三章 重炮狂攻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藝術第三百五十九章 朝廷軟了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
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八百四十一章 夢破緬甸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城破,圍攻皇宮第五百七十一章 兄弟相殘第一百四十章 魯王之邀第二百二十三章 克房山,撤京師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驚魂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參崴堡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半留用,一半移民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襲成功第六百一十七章 搏命塹壕第八百八十六章 受九錫,滅大順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二十二章 總兵第七百三十九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圍擊 崩潰在即第八百二十六章 標準化屠殺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漢族第八百五十三章 木邦城破,殘軍歸降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西皇帝 殞命陣前第七百零四章 兵不血刃下南京第三百六十章 唐明議和第三百零三章 夜刺李嘯第二百一十八章 自投羅網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順結盟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八百八十九章 力克潼關第六百五十八章 清廷驚變第七百六十八章 公主出家,新皇即位第四百五十九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五十章 軍議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二十四章 報功第一百九十二章 迫降蠍子塊第八十八章 時局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鼠兩端第七百二十六章 送人頭的騎兵第二百二十二章 特來取爾狗命第九百五十章 北門失守,退守內城第三百四十四章 鐵模鑄炮成功第四百八十一章 毀滅者李嘯第三百五十六章 刀兵相向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六十二章 赤鳳堡第八十一章 處置第四百七十九章 術士的復仇第四十二章 分功第一百一十九章 首級交易(下)第四十章 祖寬第三百二十章 意外的收穫第五百八十三章 冒雪攻城第三百八十三章 濟南危急第一百二十八章 捕魚與曬鹽第五百七十二章 弒帝栽贓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回回潰滅第四十五章 步兵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四百二十六章 弩兵南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賊、奸臣、還是奴才?第十六章 暗謀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八百七十四章 多鐸敗死,雨攻遼陽第七百一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三百五十章 清軍報復第二百六十五章 鐵模鑄炮第六百八十四章 天坑地陷第三十二章 拜訪第九百四十八章 反目成仇,叛軍來攻第四百四十六章 新幾內亞平定第三百七十九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一百七十二章 後金之亂(二)第七百八十六章 桂王西逃,兵迫永昌第三章 女子第九百一十七章 弒父歸降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七百四十章 迫降黃陂,進逼武昌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三百一十二章 收復臺北第二百五十五章 片刻之歡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四百五十三章 收降哥薩克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談,大清危矣第二百四十章 司令被俘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賊、奸臣、還是奴才?第三百七十五章 老子是漢人第一百七十一章 後金之亂(一)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瓦城下的對決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七百二十章 隔江遠射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四十一章 凝聚第九百四十三章 重炮狂攻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藝術第三百五十九章 朝廷軟了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