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第一百六十五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朱祁鎮看着曹鼐一身單薄白色裡衣。

甚至這裡衣的白色也不是那種正常的白色,而是微微泛黃的白色,一看就支撐穿了很久了。

朱祁鎮也知道,曹鼐品行還是信得過的。

雖然貴爲首輔,雖然沒有楊溥那麼極端,但也以身作則,沒有半點灰色收入,都是靠俸祿生活的。

朱祁鎮一揮手。立即有大漢將軍將曹鼐給拖了下來。

朱祁鎮說道:“王直,高谷,身爲內閣大學士不能匡扶朝政,反而從曹鼐和親之議,免去大學士之職。周忱就任戶部以來,功勞卓著,天下有目共睹。”

“周忱接任首輔之職。”

這一句話說出來。

滿朝文武一時間有騷動之意。

今天的事情,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他們很多人固然知道今天有一出大戲要演。但是萬萬沒有想到,這一場大戲這麼大。

要知道,自從朱祁鎮登基以來,太皇太后倚重內閣,內閣逐漸成爲大明的權力中樞。十幾天年來,每一次內閣進退人選,都是一等一的大事。

從來沒有這樣一下子斥退三人,幾乎換了半個內閣。

對很多人來說,這已經不是看戲了,是關係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了。

大明內閣之中,幾乎每一個人身後都有一批人,即便如同透明人一般的高谷,也是如此。每一個內閣大員的變動,都會引起下面的大變動。

就好像楊榮一死,王驥好好的兵部尚書就變成雲貴總督了。

三個人一起下臺,朝中六部百官之中,定然會有一批變動。

“陛下,臣以爲曹鼐等人固然有過,但是而今正是用人之際,請陛下網開一面。”劉球大步上前,奏道。

朱祁鎮說道:“之前先生可不是這樣的說的。”

劉球說道:“臣以爲即便陛下不留曹鼐等人,但是周忱平行有缺,不足以擔任內閣首輔。周忱在江南巡撫任上,交接百官,賄賂王振,其身不正,何以正天下?”

周忱聽了,眼睛之中閃過一絲恨意。

周忱如果知道,他有現在這個前程,當初萬萬不會留下把柄的。但是當初爲了整頓江南錢糧,震懾地方大族,他還有意將他與王振的關係宣揚開來。

當初的王振可是能讓小兒止啼。

宮內有王振做靠山,宮外有三楊的支持,他才完成了江南糧稅的整理,讓江南的糧稅不再一拖欠就是幾百萬石之多。

也正因爲他做下這些事情,才被朱祁鎮賞識。纔有了今日。

這也是很矛盾的。

當初不做這樣的事情,就做不成事,做不成事,就上不了位,上不了位,就不會有今天。但是今天卻很可能因爲當年的事情,與內閣首輔之位擦肩而過。

一時間周忱不知道該去恨誰。

朱祁鎮說道:“劉卿,可以人證物證?”

劉球說道:“此事沒有,但是陛下許臣徹查,不過三五日之內,定見分曉。”

周忱當年的屁股沒有擦乾淨。之前不過是沒有人盯着而已,而今要當內閣首輔,他入仕以來做過的事情,恐怕就被從頭到尾的捋順一遍。

劉球想要查,定然是能查的到。

朱祁鎮說道:“不必了,朕只問劉卿一句話,當時爲什麼不說?”

劉球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說。

王振案其中內情之複雜,鬥爭之兇險,誰敢輕易插嘴,宮內宮外都一致想將這一件事情儘快平息下來。

所以,在宮內朱祁鎮沒有徹查,株連了事。在宮外,楊溥處罰官員,也從來沒有用攀附行賄王振的罪名處置。

當時劉球又怎麼會節外生枝。再加上劉球身爲國家大臣,還是有一些大局觀的,周忱此人行事上雖然有些瑕疵。但是在辦事上卻是一等一的好手,是幹臣。

這樣的大臣,放眼天下也沒有幾個。

朝廷正在用人之際,自然不能吹毛求疵。

但是,當戶部尚書,內閣大學士,與內閣首輔不同。

從楊士奇開始,內閣首輔身上擔負着不僅僅是大明文官之首,還是大明士林領袖。作爲士林領袖,在個人品德上,要能服人。

楊士奇資歷深厚,爲政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即便有逆子不肖,但也能服人。而楊溥清廉強幹,眼睛裡面不容沙子,在道德上雖然不是一個完人,但是差不多了。曹鼐雖然比前兩者差了許多。

但是曹鼐有楊士奇楊溥之遺澤,又深知百姓民情。又有狀元光環加身,士林之中也是高看一眼。

而周忱就不一樣了。

他在江南做的事情,當地百姓自然感恩,稱之爲周青天,恨不得爲周忱立生祠堂。百姓怎麼說,周公秉政,歲不知道有飢,行不知道有役。似乎大家都快樂的生活在一個,帝力與我何加哉的世界之中。

即便百餘年之後,江南父老都在懷念周忱,痛斥貪官污吏盡廢周公法度,歷代江南官員改革錢糧的時候,都是效法周忱。

但是有人得利,就有人失去利益,如果不是敵對力量足夠強大,強大到周忱抱住三楊大腿,還覺得不夠,非要搭上王振這一條線才覺得的安全。周忱也不會向王振行賄。

真以爲周忱一點不在乎士林聲望了。

但是百姓的呼聲到朝廷之間,還是差了一層。那些當地士紳的聲音卻是朝廷可以聽見的民心。

所以,周忱在朝廷之上的名聲,從來不好,甚至隱隱約約要往酷吏方面飄的樣子。

朱祁鎮冷笑說道:“劉球執掌都察院,當時不能言,而今卻言之,卻是何道理?”

劉球倒不是一定要狙擊周忱,畢竟這個時代的江南士紳的力量,還不如後世。劉球只是身爲左都御史的本能勸諫而已。

此刻聽朱祁鎮說到這個份上,知道自己再不退讓,恐怕朱祁鎮今日連他一切罷免了。

劉球行禮說道:“老臣知罪。”

朱祁鎮心中暗道:“這老倌還挺知進退的。”朱祁鎮今日這個任命,是不會因爲任何人的阻擋而改變的。

不管是誰阻擋,朱祁鎮都會神擋殺神,佛擋殺佛。不客氣的說,三楊去後,朱祁鎮在朝廷上的權威,已經無人能擋了。

朱祁鎮之所以不用,不過是學習君王南面之術,持而不用。不過該用的時候,他是不會手軟的。

今日朝廷變動已經夠大了,再加上一個左都御史也不算多。

不過,朱祁鎮見劉球識趣,也就不多說了,淡淡的說道:“劉卿既然知錯了,就退下吧。”

劉球緩緩的退入隊列之中。

朱祁鎮說道:“周忱,爲朕擬詔。”

周忱滿眼通紅,說道:“是。”隨即上前,坐在一邊商輅的位置上,鋪上聖旨專用的黃絹,凝神提筆,準備書寫。

周忱也是庶吉士出身,文字工作乃是看家本事。

朱祁鎮說道:“重申太祖之訓,不和親,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凡敢與瓦刺言和者,誅之。”

“絕瓦刺朝貢,奪瓦刺各部封號,送還瓦刺使者,傳令延邊各部,瓦刺再有靠近邊牆者,無須稟告,盡殺之。”

朱祁鎮目光掃過所有人,猛地起身,渾身鐵甲鏗鏘,說道:“英國公,成國公,保定侯,已經諸位勳臣,入武英殿議事。”

朱祁鎮隨即轉身離開,居然將百官,晾在這裡了。

“臣等遵旨。”英國公爲首的勳貴集團齊齊行禮,隨即向西邊而且,與朱祁鎮走的不是一條路,但是終點都是武英殿。

等人都走了,安靜的氛圍頓時被打亂,所有就好像是鴨子一般,議論紛紛。

不是他們坐不住,是他知道。這一段時間出京的人,決計不僅僅是曹鼐,王直,高谷三個人。

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五章 太后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八十章 經筵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
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五章 太后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八十章 經筵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