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

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

經過幾個月的來回拉鋸,四位內閣成員終於出爐了。

這也不出乎所有的預料。

這一次內閣成員都是清一色的變法派。

首先,劉定之,郭登,王永和三個人就不用說了。

劉定之被朱祁鎮一手提拔,很多事情上他是絕對不敢違逆朱祁鎮的,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劉定之並非變法派的。

而是帝黨。

郭登也是如此,以之前的慣例,軍方在這樣大政之上,發言權並不多。每一任在內閣的國公,做到就是一個悶嘴葫蘆,除非關係到了打仗的事情,否則根本沒有他們說話的份。

郭登所有能做的不過是表態支持而已。

王永和一生功業與馳道和水利已經緊緊的聯繫在一起了,他爲這些事情付出了太多太多,多到完全不能下船的地步,而這兩件事情,又是朱祁鎮所主導的。王永和自然也只能站隊朱祁鎮這邊了。

剩下的四個人,分別是徐有貞,陳文,韓雍,和李實。

徐有貞就不用說了。

在孔府案之中,辦得十分果決,但也因此名聲狼藉。

朱祁鎮也知道,徐有貞乃是功名中人,功利之心太盛,估計也不是什麼忠貞之士。他現在投靠朱祁鎮,是因爲大明士林之中的輿論,決計不會讓這個心狠手辣的人物進入內閣的,而這些只有朱祁鎮能給他。

當然了,將來徐有貞遇見更大的利益,出賣朱祁鎮的時候,大抵也不會有什麼心結。

不過,朱祁鎮並不在乎這一點。

如果朱祁鎮坐了三十年的皇帝,還能讓徐有貞跳出手心,朱祁鎮就白吃飯了,而且徐有貞這樣的心性,變法的時候,遇見了什麼困難,自然讓徐有貞出手。

這是一把好刀。

至於徐有貞想不想?就由不得他了。

是一個人都知道酷吏大多都沒有什麼好下場,但是仍然前仆後繼爲之,不是沒有原因的。

至於陳文。

既是對陳文在辟雍之會上的報答,也是對李賢遺留下來的勢力的分裂。

畢竟,李賢當了這麼多年的首輔,朝廷之上雖然不能說滿是李賢的人,但是李賢的勢力一點也不小,甚至是朝廷之中的主流,遍佈六部九卿之中。

沒有這個能力,李賢也做不到被人稱爲賢相。

李賢離開之後,李賢留下的舊部,還勉強抱團,但是陳文所做所爲,卻將這個勢力撕裂開來。

有一些人跟隨陳文,又另外一部分人,覺得陳文所做所爲根本是諂媚陛下。導陛下入邪途,雙方決裂之後。

李賢的舊部也就四分五裂了。

如此一來,就是李賢復相,想要收拾局面,也要大半年的時間。

這或許是人走茶涼的另外一種詮釋。

至於韓雍,一來是酬功。二來也是看中了韓雍的才能。

歷數韓雍的履歷,不管是江西賑濟數百萬人的水旱之災,不管是爲平大藤峽做的種種準備,還是到了交趾戰場之上,迅速的打開局面,這數年來,將交趾的局面鞏固下來。

無不顯示出韓雍的才能,有一代名臣的胚子。

更讓韓雍加分的,韓雍還是北京人。

朱祁鎮第一個政策就是河北根本策。一直以來,朱祁鎮一直注意河北人在大明中樞的比例。

雖然河北人還沒有做到滿朝半江西,但是河北人在大明高層的人數一點點的增加。

朱祁鎮有意將這一件事情作爲一個政治傳統。

就好像漢代一直有一種危機?就是擔心天下造反,朝廷可以從關中出兵,再打一次天下。而朱祁鎮也在做這樣的準備。

即便將來天下有變,北京南有河北糧草,北有漠南駿馬,還有遵化之鐵,燕趙敢死之士。足以鞭策天下,執其酋首。

同樣朱祁鎮也努力將最好的福利都給河北人。

至於李實的進入,完全是爲商輅騰位置。

無他,禮部在而今說,就是掌管意識形態的。

雖然朱祁鎮在一場辟雍之會上,強行將五世說成爲大明官學之一,但是這裡餘波並沒有結束。

最少天理報每隔一兩個月,就要與明報之間論戰一番。

而且五世說的漏洞一個個被挑出來。不過同樣,如丘濬,王恕,程敏政,李東陽,等等後起之秀,在這種論戰之中,一點點豐富了五世說。

雙方在互相爭論之中,豐富了新理學與新公羊的理論體系。

而吳與弼而今也在引入各方學說,要健全理學的外王之學。補朱子之弊。

當然了,這樣的爭論,朱祁鎮還是比較寬容的。

雖然在中國儒家學術與政治聯繫非常之緊密,但畢竟是兩個方面。朱祁鎮可以在學術上寬容,甚至將吳與弼一些觀點,也被朱祁鎮引過來,爲新政做詮釋。

當然了,到底是不是吳與弼的本意,就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但是官場之上,卻一定要統一,朱祁鎮不喜歡看一個與自己唱反調的禮部尚書。李實是一個比較務實的人。

應該說,朱祁鎮提拔上來的六部尚書都是比較務實的。

畢竟沒有一些政績,也不可能爬到這個位置上,但是朱祁鎮依然不放心,讓商輅代之,卻是一個辦法。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爲了緩和朝中的氣氛。

朱祁鎮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情,朝中守舊派的人還是很多,當然了這些守舊派也分好幾種,有一種是純官僚的,他們是單純的討厭變化本身。但是如果變化對他們有利,他們也會投入其中。

又有一種,是對朱祁鎮畫出的未來並沒有信心,覺得是瞎折騰。擔心適得其反。這些人如果讓他們看見希望,他們也不是完全頑固不化的。

只有其中很少部分,纔是堅決的衛道士,是理學的忠實信徒,願意以身殉道那一種。

所以,在這一場變法之中,爭取中間派,纔是最重要的事情。

這就是爲什麼,朱祁鎮一改之前乾脆利落的更換內閣成員,反而來回拉鋸,折騰兩個多月,就是要這些中間派看清楚而今的朝廷的風向。

朱祁鎮將李實列入內閣,其實也爲了保持與這些人聯繫的通道。

讓李實這個在士林之中有些威望,又不是變法一派的人,去拉攏這些人,去代表這些人。

至於如果李實做不到這一點。

朱祁鎮也有候選人選。

至於李實不想做?

朱祁鎮更是有的是辦法。李實在這一件事情上,並沒有選擇權,希望他一如既往識時務。

“重要結束了。”朱祁鎮放下手中的毛筆,看着乾清宮外的飛雪。心中思緒萬端。

而今他做了最重要的兩項準備,一是思想準備,二是人事準備,特別內閣懸而未決的兩個月之內,朱祁鎮大量更換六部九卿內部人選,之前朱祁鎮從來不干涉這些事情的。

這個時候,朱祁鎮能肯定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明內閣六部是掌控在朱祁鎮的手中了,至於其餘的各地,就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

中樞在手,變法就可以推行了。

就在朱祁鎮躊躇滿志的時候,懷恩小步走過來,說道:“陛下,杭州消息,於公去了。”

朱祁鎮猛地一震,說道:“怎麼會?”

一瞬間朱祁鎮感到渾身空蕩蕩的,再也無依無靠。朱祁鎮對於于謙雖然不能說完全的信任,但是總是比其他人有更多的信任。

而且但凡地方上有什麼難辦的事情,朱祁鎮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于謙。

君臣之間的情分,是任何大臣都比不了的,于謙始終在朱祁鎮心中有特殊的地位。

而今于謙不在了。

茫茫天下,朱祁鎮又能去信誰?

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四十一章 石亨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九十章 貝琳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
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四十一章 石亨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九十章 貝琳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